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碳链对N-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严群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烷基碳链的长度对其表面活性及其它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定碳链长度对泡沫力、洗涤力等的影响情况,为不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长度碳链的烷基甜菜碱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十四烷基甜菜碱的起泡力较强,十二烷...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烷基碳链的长度对其表面活性及其它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定碳链长度对泡沫力、洗涤力等的影响情况,为不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长度碳链的烷基甜菜碱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十四烷基甜菜碱的起泡力较强,十二烷基的次之;十四、十六烷基甜菜碱的洗涤力较强,十四烷基的洗涤力更强;相对碳链长的甜菜碱活性剂具有较好的加溶作用和钙皂分散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烷基碳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最佳中相醇用量和增溶能力与油相等效烷基碳数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章辉 马雁冰 +3 位作者 刘会娥 陈爽 丁传芹 齐选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9-1404,共6页
主要考察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相的增溶规律。通过不同烃类混合,包括两种烃类的混合和4种烃类混合,调整混合油相的等效烷基碳数(EACN),探索最佳中相醇用量(A*)、最佳增溶量(SP*)与EACN的关系。A*、SP*... 主要考察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相的增溶规律。通过不同烃类混合,包括两种烃类的混合和4种烃类混合,调整混合油相的等效烷基碳数(EACN),探索最佳中相醇用量(A*)、最佳增溶量(SP*)与EACN的关系。A*、SP*与EACN在两类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都呈现二次函数的关系,且在同一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控制其他组分含量恒定的情况下,函数关系与所用的烃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烷烃 混合物 等效烷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亚兴 张睿 +2 位作者 刘海燕 刘植昌 孟祥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6-1595,共10页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 氯铝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催化剂已用于催化碳四烷基化反应生产高品质汽油。然而,在长周期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逐渐下降,因此,明晰催化剂失活机理并恢复其催化活性对保证烷基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此,综述了碳四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离子液体中Br?nsted酸和Lewis酸中心的失活原因,烷基化副反应生成的酸溶油是Lewis酸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此,重点讨论了酸溶油的组成、结构及其与离子液体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从离子液体中脱除酸溶油的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失活离子液体的活性恢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铝酸离子液体 烷基 酸溶油 失活机理 再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郝清泉 隋立华 +1 位作者 刘静如 张树才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7,共6页
围绕废弃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处置技术开展综述,介绍了复合离子液体烷基化技术的工艺概况,剖析了烷基化废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性质及失活原因,概述了当前废离子液体的处置技术,最后展望了烷基化废离子液体处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烷基 离子液体 催化剂 废物处置 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碳糊修饰电极测定水中的镉离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新泉 陈灵 张海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8期60-62,共3页
研究了镉离子在PV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碳糊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介质中,镉离子在阳极溶出伏安曲线的-0.78V(vs.SCE)处有一个灵敏的氧化峰。优化了测定条件,建立了测定镉离子的分析方法。峰电流与镉离子... 研究了镉离子在PV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碳糊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介质中,镉离子在阳极溶出伏安曲线的-0.78V(vs.SCE)处有一个灵敏的氧化峰。优化了测定条件,建立了测定镉离子的分析方法。峰电流与镉离子的浓度在4.0×10^-7~5.0×10^-1mol·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1767+0.1055lg(cX10^7),相关系数为0.9972.检出限为1.1×10^-8mol·L^-1。用该法测定了合成水样中的镉离子含量,回收率为98.5%~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糊修饰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法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碳十四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
6
作者 徐斌 徐志瑜 董擎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0,342,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碳十四烷基酯(TMA)为原料进行共聚,研究了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时间、溶剂配比以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等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当TMA与MAH的摩尔比为0.3/0.7,AIBN加入量不大于单体总摩尔量的1/10... 以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碳十四烷基酯(TMA)为原料进行共聚,研究了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时间、溶剂配比以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等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当TMA与MAH的摩尔比为0.3/0.7,AIBN加入量不大于单体总摩尔量的1/1000,反应时间为4~6h,溶剂为甲苯时,可以得到较高产率的共聚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 共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与气相碳四烷基化反应热力学的异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370,共7页
针对异丁烷和2-丁烯烷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液相和气相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包括反应焓、吉布斯自由能、热力学常数及平衡组成。分析了液相碳四烷基化与气相碳四烷基化反应热力学的异同。结果表明,液相碳四烷基化反应的平衡常数比气相的高3~... 针对异丁烷和2-丁烯烷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液相和气相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包括反应焓、吉布斯自由能、热力学常数及平衡组成。分析了液相碳四烷基化与气相碳四烷基化反应热力学的异同。结果表明,液相碳四烷基化反应的平衡常数比气相的高3~5个数量级,表明烷基化反应在液相条件下更容易自发进行。液相碳四烷基化的三甲基戊烷(TMP)平衡选择性高于气相的。气相烷基化反应产物的平衡选择性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更敏感。正丁烷的添加对气相和液相2种碳四烷基化反应条件下的平衡选择性和平衡转化率均无影响。从热力学角度看,碳四烷基化反应更适宜在液相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热力学 液相反应 气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选择性合成3-季碳烷基氧化吲哚研究
8
作者 周玥 张文会 +2 位作者 刘雄利 周英 余章彪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6期69-71,共3页
本文以3-单取代的氧化吲哚1为起始原料,用DMF做溶剂,在碱性氢化钠和室温条件下,通过和卤代烷R^2X发生S_N2反应,区域选择性得到3-季碳烷基氧化吲哚(2a^2f),产率为87~92%,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 MS表征。
关键词 3-季烷基氧化吲哚 卤代烷 SN2反应 区域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纬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莎 马寰菲 +4 位作者 王洁莹 任成杰 郭垚鑫 王俊 赵发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7,共9页
【目的】探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纬度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以期揭示我国沿纬度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MBC含量变化的效应和机制,为气候变暖条件下阐明土壤MBC周转和固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我国沿纬度选取10个典型森... 【目的】探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纬度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以期揭示我国沿纬度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MBC含量变化的效应和机制,为气候变暖条件下阐明土壤MBC周转和固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我国沿纬度选取1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测定0~10 cm土层的MBC含量,并与各非生物因素(气候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森林土壤MBC含量变化范围为(200.57±13.99)~(913.32±39.62)mg·kg^(-1),随纬度降低而降低。MBC含量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r=0.64,P<0.01)、砂砾含量(r=0.48,P<0.01)、水解酶活性(r=0.48,P<0.01)、全磷含量(r=0.47,P<0.01)、pH值(r=0.43,P<0.01)、全氮含量(r=0.31,P<0.01)和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组分中烷基碳含量(r=0.21,P<0.01)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粉粒含量(r=0.15,P<0.05)和氧化酶活性(r=0.15,P<0.05)显著正相关;还与年均气温(MAT,r=0.31,P<0.01)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森林土壤的MBC含量随纬度降低而降低,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质地、土壤营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烷基碳含量,其次为年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 纬度梯度 土壤理化性质 气候条件 烷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酸法C_4烷基化工艺的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原平方 刘春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3-54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硫酸法C4烷基化生产工艺,丁烯原料在气相状态下进入反应器,与液相异丁烷、浓硫酸混合后,部分丁烯溶于液相,在液相中进行反应;通过控制反应器的压力,部分液相吸收反应热而汽化,使反应温度基本稳定;经气液分离、酸烃分离及... 提出了一种新型硫酸法C4烷基化生产工艺,丁烯原料在气相状态下进入反应器,与液相异丁烷、浓硫酸混合后,部分丁烯溶于液相,在液相中进行反应;通过控制反应器的压力,部分液相吸收反应热而汽化,使反应温度基本稳定;经气液分离、酸烃分离及产品分馏后,气相丁烯、异丁烷、浓硫酸分别构成循环。采用Aspen Plus过程模拟软件对新工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口压力0.2 MPa、压降4.5 k Pa的条件下,反应器进出口温度均在7.2℃左右,可通过调节反应器压力实现温度的控制;反应器进口液相中烷烯质量比为145∶1,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与传统硫酸法C4烷基化工艺相比,新工艺耗电量可降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硫酸催化剂 ASPEN PLUS软件 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1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8期100-100,共1页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措施,但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效应存在争议,内在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丁维新课题组以位于黑龙江省的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基地,建立秸秆原位分解试验,利用固态13C核磁...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措施,但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效应存在争议,内在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丁维新课题组以位于黑龙江省的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基地,建立秸秆原位分解试验,利用固态13C核磁共振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生态实验站 化学特征 分解速率 丁维 烷基碳 羰基 阻隔作用 关键组分 趋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4-(甲硫基)-2-[2-羰基-1-吡咯烷基]丁酰胺的合成
12
作者 徐宝财 于凉云 +2 位作者 肖阳 胡燕霞 周雅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88-790,共3页
(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酸甲酯盐酸盐于浓氨水中,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得(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收率63%;(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用甲醇溶解,与浓盐酸成盐,得(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盐酸盐,收率66%;(S) 2 氨基 4 (甲硫基... (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酸甲酯盐酸盐于浓氨水中,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得(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收率63%;(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用甲醇溶解,与浓盐酸成盐,得(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盐酸盐,收率66%;(S) 2 氨基 4 (甲硫基)丁酰胺盐酸盐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及研细氢氧化钾的作用下,与4 氯丁酰氯发生取代、环化反应,制得(S) 4 (甲硫基) 2 [2 羰基 1 吡咯烷基]丁酰胺,收率61%。产品的结构经TLC、IR、1HNMR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氨苯-4-(甲硫基)丁酸甲酯盐酸盐 (S)-2-氨基-4-(甲硫基)丁酰胺 (S)-4-(甲硫基)-2-[2-基-1-吡咯烷基]丁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高精度吸附脱除SO_(2)新工艺在混合脱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13
作者 巩文博 白永涛 +2 位作者 马健 田萍萍 王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28,共7页
目的脱除作为混合脱氢装置原料的烷基化碳四(C_(4))中的SO_(2)杂质,控制SO_(2)体积分数<1×10^(-6)。方法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通过吸附再生的方式实现其连续运行。当原料通过吸附脱除SO_(2)达到饱和后,流程上可通过氮气... 目的脱除作为混合脱氢装置原料的烷基化碳四(C_(4))中的SO_(2)杂质,控制SO_(2)体积分数<1×10^(-6)。方法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通过吸附再生的方式实现其连续运行。当原料通过吸附脱除SO_(2)达到饱和后,流程上可通过氮气循环置换、升温汽提及空气再生的手段,重新恢复SO_(2)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并再次投入生产使用,以确保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结果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可将烷基化C_(4)中SO_(2)体积分数从30×10^(-6)~400×10^(-6)脱除至1×10^(-6)以下。结论对吸附脱硫工艺的吸附剂、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缩短了吸附剂的再生时间,保障了装置工业化连续运行。同时,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流程操作简便,能耗较低,安全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异丁烷 烷基 SO_(2) 高精度 吸附脱除 再生 分子筛 浓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钛硬质薄膜在不同种类润滑油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栋 蒋松 +2 位作者 高晓明 胡明 伏彦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3-591,共9页
采用球-盘摩擦试验机分别考察了氮化钛硬质薄膜与轴承钢和氮化硅陶瓷组成的摩擦副在不同种类润滑油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表征了其磨痕表面形貌与元素成份.结果显示:与Ti N硬质薄膜干摩擦性能相比,润滑油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延长磨损寿... 采用球-盘摩擦试验机分别考察了氮化钛硬质薄膜与轴承钢和氮化硅陶瓷组成的摩擦副在不同种类润滑油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表征了其磨痕表面形貌与元素成份.结果显示:与Ti N硬质薄膜干摩擦性能相比,润滑油可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延长磨损寿命,且具有较长烷基碳链的润滑油性能较优;当上试球材料不同时,其油润滑条件下的性能亦不同.相同润滑油条件下,氮化硅球作为摩擦副时,其润滑性能优于轴承钢球.磨痕表面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长烷基碳链的润滑油在摩擦副研磨滑动过程中起到油性剂的作用,而短碳链硅油分子结构中含有氯元素,虽通过摩擦化学反应生成边界润滑膜,但不完整致密,以致短时间内润滑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N硬质薄膜 液体润滑剂 烷基碳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晓兰 吴惠勤 +2 位作者 黄芳 林晓珊 朱志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平均EO数进行比较,二者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烷基碳链分布 乙氧基数(EO数)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颜色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成士 马东豪 +4 位作者 张丛志 张佳宝 蔡太义 周桂香 陈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34-2439,共6页
土壤颜色是反映土壤发生、形成环境及肥力特征的一项重要物理性状。通常高有机质含量土壤的颜色比较黑,但我国典型低有机质含量的砂姜黑土土壤颜色也很黑。基于传统化学方法的研究认为高度芳构化的腐殖质成分与土粒结合使砂姜黑土呈现... 土壤颜色是反映土壤发生、形成环境及肥力特征的一项重要物理性状。通常高有机质含量土壤的颜色比较黑,但我国典型低有机质含量的砂姜黑土土壤颜色也很黑。基于传统化学方法的研究认为高度芳构化的腐殖质成分与土粒结合使砂姜黑土呈现黑色。然而采用化学方法只能提取部分腐殖质成分,且破坏了有机质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化学结构,其结果不具有代表性。通过不破坏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结构的物理方法从砂姜黑土中提取黑色物质的研究发现蒙皂石吸附有机质形成的黑色有机无机复合体是砂姜黑土呈现黑色的决定性成分。但是,这些黑色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有机质结构及复合体呈现黑色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物理方法从砂姜黑土中提取黑色组分,从有机质结构及其与蒙皂石矿物作用方面研究这些黑色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特征,探讨其呈现黑色的机理。首先采用物理方法从黄淮海平原三个地点的典型砂姜黑土表土层(0~40 cm)土壤中提取浅色组分[>53μm颗粒、白(W)和浅白(LW)]和黑色组分[浅黑(LB)、黑(B)和纳米黑(NB)]。然后采用分光测色仪、固态13C核磁共振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组分的黑度、有机质结构和蒙皂石含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组分有机质的羧基碳、氨基碳、烷基碳和烷氧碳对砂姜黑土黑度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效应都较大,芳香碳含量和芳香度对土壤黑度的影响则较小,蒙皂石对土壤黑度的直接影响效应及其通过羧基碳、氨基碳和烷基碳对土壤黑度的间接效应都较大。因此,砂姜黑土中大量存在的蒙皂石通过吸附有机质中含有生/助色团的羧基碳、氨基碳、烷氧碳及烷基碳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其呈现黑色的主要机制,并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芳香碳及高芳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 有机无机复合体 蒙皂石 羧基/氨基 烷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插层钠基蒙脱土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索大鹏 陈志刚 杨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8-100,103,共4页
采用溴化十六碳烷基三甲铵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改性,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配比、反应时间和搅拌方式对蒙脱土插层效果的影响。FTIR证明有机插层剂已进入蒙脱土的层间;XRD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4nm增加到2.8-3.9nm;TEM观察表明蒙脱土... 采用溴化十六碳烷基三甲铵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改性,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配比、反应时间和搅拌方式对蒙脱土插层效果的影响。FTIR证明有机插层剂已进入蒙脱土的层间;XRD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4nm增加到2.8-3.9nm;TEM观察表明蒙脱土的层间距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插层 钠基蒙脱土 工艺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叔丁基氧羰基-4-(2-吡啶基)哌啶的合成研究
18
作者 王丽丽 黄龙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24-25,28,共3页
以N,N-双(2-氯乙基)氨基盐酸盐为原料,经加保护基、碳烷基化、水解脱羧3步反应合成1-叔丁基氧羰基-4-(2-吡啶基)哌啶,总收率为64.66%。该方法操作简便、收率高且具有通用性,可用来合成4-(3-吡啶基)哌啶、4-(2-吡啶基)四氢吡喃等多种化... 以N,N-双(2-氯乙基)氨基盐酸盐为原料,经加保护基、碳烷基化、水解脱羧3步反应合成1-叔丁基氧羰基-4-(2-吡啶基)哌啶,总收率为64.66%。该方法操作简便、收率高且具有通用性,可用来合成4-(3-吡啶基)哌啶、4-(2-吡啶基)四氢吡喃等多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脱羧 哌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Stysanus like sp.属南海红树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峰 林永成 +2 位作者 王军 周世宁 Vrijmoed L LP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0-792,共3页
Two metabolites(A and B) were isolated from a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Stysanus like sp.(#2492)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data as N-(2’-hydroxytetracosyl)-2-amino1,3,4-tr... Two metabolites(A and B) were isolated from a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Stysanus like sp.(#2492)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data as N-(2’-hydroxytetracosyl)-2-amino1,3,4-trihydroxyoctadecane(A) and γ-stearolactone(B).In the primary bioassay,compound B did not exhibit significant inhibitory activity to DNA topoisomerase hTOP Ⅰ,and also had no significant inhibitory activity to tumor cell lines Bel-7402 and NCIH-460.It was the first report that γ-stearolactone(B) isolated from marine fungus as natural produ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代谢产物 N-(1’-羟甲基-2’ 3’-二羟基)十七烷基-2-羟基二十四酰胺 γ-硬脂酸内酯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中国海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的一个新的神经酰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虹 曾陇梅 苏镜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4-125,共2页
从采自南中国海域的豆荚软珊瑚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神经酰胺,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转化等方法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
关键词 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 神经酰胺 (2S 3S 4R)-N-[2-(1 3 牟三羟基-正十八烷基)]-正十八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