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hhadh通过调控脂代谢抑制高脂饮食小鼠肾小管间质炎症
1
作者 闫嘉欣 吴婷 +3 位作者 朱艳 姚芳 王晓峰 杜春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5-1673,共9页
目的:观察烯酰辅酶A水解酶/L-3-羟酰辅酶A脱氢酶(Ehhadh)在高脂饮食(HFD)小鼠肾小管间质炎症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N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标准饮食(SD)组、HFD组、HFD+Ehhadh基因过表达组和HFD+载体对照组,每组6只。... 目的:观察烯酰辅酶A水解酶/L-3-羟酰辅酶A脱氢酶(Ehhadh)在高脂饮食(HFD)小鼠肾小管间质炎症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N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标准饮食(SD)组、HFD组、HFD+Ehhadh基因过表达组和HFD+载体对照组,每组6只。HFD小鼠给予60%脂肪、20%蛋白和20%碳水化合物的饲料16周,HFD+Ehhadh基因过表达组和HFD+载体对照组小鼠在HFD喂养8周后,尾静脉分别注射腺相关病毒9(AAV9)-Ehhadh和AAV9-vector,随后继续8周HFD喂养。观察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肾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 p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Ehhadh与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因子14(Pex14)的共定位情况;ELISA检测小鼠尿液中IL-1β和IL-18含量;尼罗红染色观察肾组织脂质沉积情况;靶向定量脂质组学分析检测小鼠肾皮质脂质亚类含量。结果:与SD组相比,HFD组小鼠肾小管细胞过氧化物酶体Ehhad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Ehhadh过表达显著改善HFD小鼠肾功能(P<0.01),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和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P<0.01),使HFD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被抑制(P<0.01)。同时,Ehhadh过表达减少肾小管细胞脂质沉积(P<0.01),促进胆固醇和磷脂等长链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结论:Ehhadh可抑制HFD小鼠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这一作用是通过促进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氧化,进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烯酰辅酶a水解酶/l-3-羟酰辅酶a脱氢酶 过氧化物 肾小管间质炎症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飞行过程中四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克斌 高希武 +2 位作者 罗礼智 尹姣 曹雅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3-647,共5页
对3日龄粘虫雌蛾吊飞过程中4种相关酶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粘虫在吊飞过程中其能量代谢有以下特点: 在吊飞的初始5 min,所有与糖... 对3日龄粘虫雌蛾吊飞过程中4种相关酶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粘虫在吊飞过程中其能量代谢有以下特点: 在吊飞的初始5 min,所有与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相关的酶活性都快速升高,这段时期脂肪代谢的酶活性也完全被活化,HOAD活性明显增强;但在随后的5~60 min持续吊飞期间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都有所下降,表明此时飞行活性趋于平稳.飞行中的粘虫具有极高的有氧代谢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无氧代谢能力.吊飞过程中HOAD∶GAPDH大于1,说明粘虫飞行过程中能源物质利用属于混合型,但动用脂肪比糖类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吊飞 活性 3-辅酶a 3-磷酸甘油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与家蚕ECH1和GAPDH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欢迎 王琴 +3 位作者 李治 党晓群 周泽扬 王林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在分子层面上研究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与家蚕Bombyx mori蛋白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家蚕微孢子虫向家蚕细胞能量中心靠近的原因。【方法】采用Far-western blot分析与家蚕微孢子虫具有相互作用的家蚕中肠蛋白,质谱鉴定筛... 【目的】在分子层面上研究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与家蚕Bombyx mori蛋白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家蚕微孢子虫向家蚕细胞能量中心靠近的原因。【方法】采用Far-western blot分析与家蚕微孢子虫具有相互作用的家蚕中肠蛋白,质谱鉴定筛选出候选蛋白。PCR扩增候选蛋白的基因,连接到p ET30a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培养,测序选取正确的3个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候选蛋白,亲和层析柱纯化候选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用免疫共沉淀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验证候选蛋白与家蚕微孢子虫的相互作用。【结果】Far-western blot筛选到的anti-SWP9和anti-SWP5抗体与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家蚕中肠总蛋白的PVDF膜孵育,分别在26 k D和34 k D处检测到一条特异条带,说明家蚕微孢子虫与26 k D和34 k D的家蚕中肠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对质谱鉴定结果进行蛋白质的分子量、肽段数以及功能的分析,筛选出与家蚕微孢子虫相互作用的候选家蚕蛋白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3-羟酰辅酶A脱氢酶(HCDH)。利用制备的能够特异识别ECH1,GAPDH和HCDH 3种蛋白的多克隆抗体anti-ECH1,anti-GAPDH和anti-HCDH进行免疫共沉淀,证实了家蚕微孢子虫与家蚕中肠蛋白ECH1和GAPDH具有相互作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GAPDH能与家蚕微孢子虫特异性结合。【结论】家蚕微孢子虫可以和家蚕蛋白ECH1和GAPDH特异性结合。由于ECH1是定位于线粒体膜上的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GAPDH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推测家蚕微孢子虫可能通过和家蚕ECH1和GAPDH的相互作用,在空间上靠近宿主细胞的线粒体和糖酵解途径,便于摄取宿主细胞脂肪酸β-氧化和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中间产物和ATP,满足家蚕微孢子虫的物质和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家蚕 中肠蛋白 辅酶a水合 甘油醛-3-磷酸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