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电—乙二醇低温制冷矿井降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卫修君 胡春胜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25,共4页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总结了已有降温模式的缺点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瓦斯发电后的烟气余热作为矿井降温制冷动力,首次提出了采用热—电—乙二醇低温制冷解决井下高温问题的模式及理论。通过在平煤四矿应用,取得了国内最好的降温效...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总结了已有降温模式的缺点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瓦斯发电后的烟气余热作为矿井降温制冷动力,首次提出了采用热—电—乙二醇低温制冷解决井下高温问题的模式及理论。通过在平煤四矿应用,取得了国内最好的降温效果,并在运行成本、可靠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发制冷 热-电-乙二醇低温制冷 矿井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发动机驱动的水-水热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昭 张世钢 +1 位作者 程珩 谢英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建立了天然气发动机驱动的压缩式水—水热泵实验台 ,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 ,进行了各种工况及转速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范围内 ,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 1.13~ 1.79。并具有较好的部分负荷特性 ,从而证明了该装置的节能环保... 建立了天然气发动机驱动的压缩式水—水热泵实验台 ,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 ,进行了各种工况及转速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范围内 ,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 1.13~ 1.79。并具有较好的部分负荷特性 ,从而证明了该装置的节能环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 实验研究 制冷工程 低温工程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臂尺寸和安装条件对热电模块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孟凡凯 周林 +1 位作者 孙悦桐 刘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5,共12页
针对热电制冷模块中热电臂尺寸对模块整体热应力场的影响,以C-31106型热电制冷模块为研究对象,建立由31对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力学耦合多物理场模型.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考虑钎料层的存在并引入表征黏塑性材料的Anand修正本构方程,建立3... 针对热电制冷模块中热电臂尺寸对模块整体热应力场的影响,以C-31106型热电制冷模块为研究对象,建立由31对热电偶组成的热-电-力学耦合多物理场模型.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考虑钎料层的存在并引入表征黏塑性材料的Anand修正本构方程,建立3种安装条件下的热电模型,分析不同电流下热电臂高度和截面边长对热电模块温度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热电臂处于最佳高度时,在给定范围内热电臂截面边长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热电模块力学可靠性,当工作电流为2.6 A,截面边长从0.99 mm增加到1.09 mm时,冷、热端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减小了74.67%和22.60%.对模块冷端和热端分别采用固定约束和机械压装的安装方式可有效提高热电模块的力学可靠性,当采用上述安装方式时,冷、热端的最大von Mises应力相比两端只采用固定约束的安装方式分别减小了48.76%和7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制冷 安装条件 黏塑性材料 --力学耦合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变频变幅交流低温自加热策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锡添 孙丙香 +2 位作者 阮海军 王占国 苏晓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98-1805,共8页
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可用容量和功率大幅下降,而且充电困难。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低温加热是改善其性能的有效途径。该文建立了电池的热-电耦合模型,设计了一种变频变幅交流自加热策略,在保证极化电压幅值不变的条件下,以加热功率最大为目标... 低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可用容量和功率大幅下降,而且充电困难。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低温加热是改善其性能的有效途径。该文建立了电池的热-电耦合模型,设计了一种变频变幅交流自加热策略,在保证极化电压幅值不变的条件下,以加热功率最大为目标,根据电池在各个温度下得到的最佳加热频率实时调整交流激励的频率和幅值。对比不同策略发现,采用变频变幅交流自加热策略,电池在700s内上升了47.67℃,相比恒频变幅加热策略,其温升速率最大可提高21.85%。所设计的变频变幅交流自加热策略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在寒冷环境下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低温自加 -耦合模型 变频变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的脉冲负载混合储能电源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联合优化
5
作者 宋元明 周星 +2 位作者 刘亚杰 黄旭程 金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5年第17期6738-6751,I0011,共15页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低温下性能急剧下降,难以满足高功率脉冲负载用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被动式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法,以解决脉冲负载的低温用电问题。首先,为准确描述低...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低温下性能急剧下降,难以满足高功率脉冲负载用电需求。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被动式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多目标联合优化方法,以解决脉冲负载的低温用电问题。首先,为准确描述低温动态特性,建立被动式混合储能系统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然后,以最小化混合储能系统重量与最低工作环境温度为目标建立容量配置与低温预热策略联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针对某型高功率脉冲负载工况开展案例研究。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混合储能方案的系统质量与购置成本显著优于电池储能方案,-40℃下前者可减轻44.18%的系统质量;在全温度范围内混合储能方案的单次脉冲成本与预热所需时长均优于电池储能方案,前者的平均单次脉冲成本仅为后者的52.50%,平均预热时长仅为后者的3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低温 --老化耦合模型 极速加 多目标优化 高功率脉冲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混合工质的新型电冷联产循环系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锦涛 刘齐寿 +2 位作者 王运路 陈听宽 罗毓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5-468,共4页
利用氨 水混合物低沸点的特点 ,设计了以氨 水混合物为工质的电冷联产循环系统 .该循环系统可以利用 4 0 0~ 4 5 0K的低温热源 ,实现发电与制冷联合生产 ,整个循环系统的热效率比利用同样温度热源常规热力发电的热效率高出 7%左右 ,... 利用氨 水混合物低沸点的特点 ,设计了以氨 水混合物为工质的电冷联产循环系统 .该循环系统可以利用 4 0 0~ 4 5 0K的低温热源 ,实现发电与制冷联合生产 ,整个循环系统的热效率比利用同样温度热源常规热力发电的热效率高出 7%左右 ,为低温太阳能、地热能、电厂废热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通过对整个系统的数值模拟 ,进一步分析了该联产系统中汽轮机初压、背压、热源温度、吸收器工作温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汽轮机的初压增加及背压下降 ,会使系统的循环效率线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质 冷联产 循环系统 -水混合物 经济性分析 汽轮机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直流能源管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国民 陈建辉 +9 位作者 邱清泉 靖立伟 滕玉平 赵延兴 蒋晓华 谭宏博 公茂琼 李振明 丘明 张宏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389-4398,4428,共11页
将超导输电技术与液化天然气(LNG)管道输送技术相结合,形成能同时输送LNG与电力的能源管道,不仅可以节约能源通道,还可以利用LNG冷却超导电缆,提高能源输送效率和经济性,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能源输送方式。在国家"智能电网与装备"... 将超导输电技术与液化天然气(LNG)管道输送技术相结合,形成能同时输送LNG与电力的能源管道,不仅可以节约能源通道,还可以利用LNG冷却超导电缆,提高能源输送效率和经济性,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能源输送方式。在国家"智能电网与装备"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超导直流能源管道的基础研究。该文主要介绍超导直流能源管道的基础研究项目近一年多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LNG混合工质的低温液固转变机理及传热流动特性,电力/LNG一体化输送动态稳定性判据,为安全性与故障演化分析而搭建的实验平台及初步实验结果,以及10m/10kV超导直流能源管道原理样机的研制与实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直流能源管道 低温LNG特性 --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微系统冷却技术综述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长明 魏涛 +1 位作者 钱吉裕 王锐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雷达、电子战等射频电子装备向高集成度和大功率方向发展,有力牵引了射频微系统技术的进步,同时给冷却设计带来三大挑战:高面热流度、热堆叠和高体热流密度。冷却技术成为制约射频微系统应用的关键瓶颈之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当前射频... 雷达、电子战等射频电子装备向高集成度和大功率方向发展,有力牵引了射频微系统技术的进步,同时给冷却设计带来三大挑战:高面热流度、热堆叠和高体热流密度。冷却技术成为制约射频微系统应用的关键瓶颈之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当前射频微系统冷却技术的发展现状,传统的远程散热架构因界面多与传热路径远已难以为继,高集成度的近结冷却技术显著提升芯片散热能力;以有源相控阵雷达为例,提出了射频微系统冷却的三代技术路线,指出了射频微系统热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微系统 冷却技术 金刚石衬底 蒸发微流体 硅基微流道 硅通孔 -薄膜制冷 -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