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锆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贺智勇 洪彦若 +3 位作者 李林 孙加林 于力 孟宪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5,共3页
以刚玉、尖晶石、纯铝酸钙水泥和氧化铝微粉为主原料 ,研究了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加入约 3%的氧化锆可以大幅度提高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 以刚玉、尖晶石、纯铝酸钙水泥和氧化铝微粉为主原料 ,研究了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加入约 3%的氧化锆可以大幅度提高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 ,但过多的氧化锆对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不利 ;含锆刚玉 -尖晶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提高的机理为微裂纹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刚玉 尖晶石 浇注料 热震稳定性 纯铝酸钙 水泥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和TiO_2对刚玉质陶瓷蓄热体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锋 李志坚 +4 位作者 霍琳 曲殿利 唐建平 李心慰 徐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0-553,共4页
采用板状刚玉(<0.044 mm)、活性氧化铝(d50=1.7μm)为主要原料,CMC为结合剂,分别制备了无添加剂、添加TiO2、添加ZrO2以及复合添加ZrO2和TiO2 4种刚玉质陶瓷蓄热体试样;试样经1550℃保温2 h热处理后,检测了其热震稳定性、显气孔率和... 采用板状刚玉(<0.044 mm)、活性氧化铝(d50=1.7μm)为主要原料,CMC为结合剂,分别制备了无添加剂、添加TiO2、添加ZrO2以及复合添加ZrO2和TiO2 4种刚玉质陶瓷蓄热体试样;试样经1550℃保温2 h热处理后,检测了其热震稳定性、显气孔率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与无添加剂和单独添加TiO2、单独添加ZrO2的刚玉质陶瓷蓄热体试样相比,复合添加ZrO2和TiO2的刚玉质陶瓷蓄热体试样的热震稳定性显著提高,其原因是:ZrO2的马氏体相变产生微裂纹增韧、钛酸铝(AT)与刚玉的线膨胀系数差形成微裂纹增韧及AT的线膨胀系数低三者协同增韧的机制显著提高了刚玉质陶瓷蓄热体试样的热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氧化钛 刚玉 热震稳定性 协同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柱石骨料对脱硫喷枪用莫来石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戚建强 李楠 李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09,120,共4页
采用水冷法研究了红柱石骨料对脱硫喷枪用莫来石浇注料于 80 0℃和 14 0 0℃烧后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试样中红柱石骨料含量的增加 ,烧后试样的热震稳定性提高。其原因是由于红柱石骨料和莫来石基质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 ,在... 采用水冷法研究了红柱石骨料对脱硫喷枪用莫来石浇注料于 80 0℃和 14 0 0℃烧后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试样中红柱石骨料含量的增加 ,烧后试样的热震稳定性提高。其原因是由于红柱石骨料和莫来石基质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 ,在烧后试样中产生了自发裂纹 ;同时 ,自发裂纹也使烧后试样的抗折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 骨料 脱硫喷枪 莫来石 浇注料 热震稳定性 膨胀 铁水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AlON或SiAlON对Al_2O_3-MgO钢包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书禾 周宁生 张三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采用在不同热震温差下测残余抗折强度保持率和 1 1 0 0℃ 水淬冷两种方法 ,对分别加入阿隆(AlON)和塞隆 (SiAlON)于Al2 O3-MgO质钢包浇注料后 ,对其热震稳定性的影响作了考察。结果表明 ,加入AlON或SiAlON后 ,在较小的热震温差范围内 (... 采用在不同热震温差下测残余抗折强度保持率和 1 1 0 0℃ 水淬冷两种方法 ,对分别加入阿隆(AlON)和塞隆 (SiAlON)于Al2 O3-MgO质钢包浇注料后 ,对其热震稳定性的影响作了考察。结果表明 ,加入AlON或SiAlON后 ,在较小的热震温差范围内 (30 0~ 5 0 0℃ ) ,浇注料的抗热震性有所改善 ;而在更大的热震温差范围内 ,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则比不加AlON或SiAlON时有所降低。显微结构分析表明 :不加AlON或SiAlON的Al2 O3-MgO浇注料的基质主要由MA尖晶石和CA6 相组成 ,并形成交织的结构 ,有利于浇注料受到热冲击时抵抗热应力 ;而加入AlON和抗氧化剂SiC或SiAlON和抗氧化剂B4 C后 ,浇注料的基质仅由刚玉、MA和少量杂质相组成 ,不再存在CA6相和交织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ON AL2O3-MGO 钢包浇注料 热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粉加入量对氮化后碳化硅基浇注料强度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慧芳 周宁生 张三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397,共6页
以黑碳化硅、烧结白刚玉粉(WFA),二氧化硅微粉(MS),氧化铝微粉(RA),铝酸钙水泥(CAC)作为主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硅粉,采用浇注成形、高温氮化的方法制备了碳化硅基耐火材料。研究了不同硅粉含量对试样常规物理性能、物相和显微结构、冷/... 以黑碳化硅、烧结白刚玉粉(WFA),二氧化硅微粉(MS),氧化铝微粉(RA),铝酸钙水泥(CAC)作为主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硅粉,采用浇注成形、高温氮化的方法制备了碳化硅基耐火材料。研究了不同硅粉含量对试样常规物理性能、物相和显微结构、冷/热态强度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反应进行完全,原位形成的赛隆(Sialon)促进了SiC颗粒间及SiC颗粒与基质间的结合,交叉的网络状结构利于强度的提高。随着热震温度的提高,强度保持率下降,与硅粉加入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成形 碳化硅 态抗折强度 热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Ni(Ti)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继光 李义尧 +3 位作者 茹红强 孙伟 赵志江 孙旭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45-146,共2页
采用压痕技术在被测试样品的表面引入压痕及微裂纹,以控制热震微裂纹的扩展取向,在较宽温度范围内(300~1100℃),对Al2O3和Al2O3/Ni(Ti)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Ni(Ti)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明显高... 采用压痕技术在被测试样品的表面引入压痕及微裂纹,以控制热震微裂纹的扩展取向,在较宽温度范围内(300~1100℃),对Al2O3和Al2O3/Ni(Ti)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Ni(Ti)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明显高于单相Al2O3陶瓷,这归因于复合材料与单相陶瓷在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Ni(Ti)复合材料 Al2O3 热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刚玉质耐火材料热震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其土 李旭平 陆佩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利用微气孔和弥散的ZrO2能改善耐火材料热震稳定性的特点,在含有一定数量微气孔的刚玉质耐火材料中,加入弥散的ZrO2,将ZrO2的增韧作用应用于刚玉质耐火材料热震稳定性的设计中。实验结果表明,当气孔的数量控制在14%... 利用微气孔和弥散的ZrO2能改善耐火材料热震稳定性的特点,在含有一定数量微气孔的刚玉质耐火材料中,加入弥散的ZrO2,将ZrO2的增韧作用应用于刚玉质耐火材料热震稳定性的设计中。实验结果表明,当气孔的数量控制在14%左右,ZrO2的外加量达6~9wt%时,能有效地改善刚玉质耐火材料的热震稳定性。在1100℃,水冷的条件下,经10次热震试验后,耐压强度保持不变,残余抗折强度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质 耐火材料 热震稳定性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质定径水口热震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里存 张永治 钱跃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07,共4页
本试验采用粉末成型工艺,以斜锆石和电熔部分稳定氧化锆(PMD、PCD)为原料,采用不同含量的添加剂,在300MPa压力下成型,1720℃烧制成锆质定径水口。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颗粒级配和优化工艺参数,氧化锆的稳定化率达到70%左右,烧成温度为1... 本试验采用粉末成型工艺,以斜锆石和电熔部分稳定氧化锆(PMD、PCD)为原料,采用不同含量的添加剂,在300MPa压力下成型,1720℃烧制成锆质定径水口。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颗粒级配和优化工艺参数,氧化锆的稳定化率达到70%左右,烧成温度为1720℃保温6h后,可得到热震稳定性不小于5次的锆质定径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质定径水口 热震稳定性 电熔部分稳定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窑具材料显微结构与热震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任耘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0-22,共3页
本文分析了影响窑具材料热震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找出显微结构与这些因素的内在联系 ,表明通过调整显微结构可获得良好的材料性能。
关键词 窑具材料 显微结构 热震稳定性 陶瓷炉窑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GZ矾土刚玉与白刚玉制得的高热震稳定性刚玉砖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淑贤 胡延恕 王留根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HGZ矾土刚玉与白刚玉共配制得了热震稳定性优异的刚玉砖。该砖热震稳定性的好坏与砖体结构有关。
关键词 矾土刚玉 热震稳定性 刚玉砖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对锌硼硅玻璃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海风 郭明星 韩文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8期3278-3280,共3页
在锌硼硅玻璃中添加0%~10%(质量分数)的部分稳定氧化锆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后制备成氧化锆/锌硼硅微晶玻璃。采用半圆涂敷法测试微晶玻璃的耐冷热激变炸裂的性能;利用万能试验机测量微晶玻璃遭受热冲击后的残留抗压强度;采用... 在锌硼硅玻璃中添加0%~10%(质量分数)的部分稳定氧化锆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后制备成氧化锆/锌硼硅微晶玻璃。采用半圆涂敷法测试微晶玻璃的耐冷热激变炸裂的性能;利用万能试验机测量微晶玻璃遭受热冲击后的残留抗压强度;采用402ES.3电子热膨胀仪和TC-100常温接触式导热系数测定仪测试氧化锆,锌硼硅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氧化锆可以明显增加微晶玻璃受冷热冲击而炸裂的次数,使微晶玻璃热冲击后残留抗压强度下降的程度大大减小。氧化锆/锌硼硅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与导热系数随着氧化锆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由此可见,氧化锆可以明显改善锌硼硅微晶玻璃的热震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锌硼硅玻璃 微晶玻璃 热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AlON或SiAlON对Al2O3-MgO钢包浇注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胡书禾 周宁生 张三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G00期114-117,共4页
采用在不同热震温差下测残余抗折强度保持率和1100℃→←水淬冷两种方法,对分别加入阿隆(AlON)和塞隆(SiAlON)在Al2O3-MgO质钢包浇注料后,对其热震稳定性的影响作了考察。结果表明,加入AlON或siAlON后,在较小的热震温差范围内(300~... 采用在不同热震温差下测残余抗折强度保持率和1100℃→←水淬冷两种方法,对分别加入阿隆(AlON)和塞隆(SiAlON)在Al2O3-MgO质钢包浇注料后,对其热震稳定性的影响作了考察。结果表明,加入AlON或siAlON后,在较小的热震温差范围内(300~500℃),浇注料的抗热震性有所改善;而在更大的热震温差范围内,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则比不加AlON或SiAlON时有所降低。显微结构分析表明:不合AlON或SiAlON加入物的Al2O3-MgO浇注料的基质主要由MA尖晶石和CA6相组成,并形成交织的结构,有利于浇注料受到热冲击时抵抗热应力;而加入AlON和SiC抗氧化剂或SiAlON和B4C抗氧化剂后,浇注料的基质仅由刚玉、MA和少量杂质相组成,不再存在C气相和交织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N SIALON 热震稳定性 钢包浇注料 显微结构 三氧化二铝 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ON系复合材料的热震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郭艳芹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26-2429,共4页
研究了不同骨料、不同基质及不同热震冷却方法对MgAlON系复合材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原料为骨料、基质料、结合剂(糊精),压制成型后1500℃高温氮化烧成。先测定烧成后试样的抗折强度;然后将试样1000℃埋碳处理后降至室温风冷循环三... 研究了不同骨料、不同基质及不同热震冷却方法对MgAlON系复合材料热震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原料为骨料、基质料、结合剂(糊精),压制成型后1500℃高温氮化烧成。先测定烧成后试样的抗折强度;然后将试样1000℃埋碳处理后降至室温风冷循环三次,测其抗折强度;再将试件加热保温到设定温度后立即取出,放入循环水中进行水冷后测定其抗折强度σf;并计算热震前后试样残余强度保持率;利用SEM观察试样热震后的显微结构特征。实验研究表明:MgO-MgAl 2O 4-MgAlON系复合材料的临界热震温差ΔT C为400℃;热震后MgAl 2O 4-MgAlON复合材料的残余强度保持率较高,MgAlON弥散于基质材料中,起到了原位自补强作用;同种骨料的试样相比,氧化铝基试样热震后的残余强度保持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弯曲法 抗折强度 热震稳定性 MgAlON系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耐火制品热震稳定性的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文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提出了改进耐火制品热震稳定性的方法:1制品的气孔率适当;2控制原料的颗粒配比;3增加微细裂纹并形成网络结构;4形成界面结合;5添加膨胀性材料。
关键词 热震稳定性 耐火材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SiO4前驱体对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烧结性能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庆冬 罗旭东 +1 位作者 谢志鹏 安迪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得到的Mg2SiO4前驱体作为结合剂,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电熔MgO质耐火材料。首先通过DSC-TG,XRD和SEM测试手段分别对Mg2SiO4前驱体的热分析、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而后着重探究Mg2SiO4前驱体对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烧结性... 采用共沉淀法得到的Mg2SiO4前驱体作为结合剂,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电熔MgO质耐火材料。首先通过DSC-TG,XRD和SEM测试手段分别对Mg2SiO4前驱体的热分析、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而后着重探究Mg2SiO4前驱体对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烧结性能和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经1000℃煅烧后完全转化成晶粒发育完整的镁橄榄石;随着Mg2SiO4前驱体引入量的增加,试样经1550℃烧结后的体积密度、线收缩率、常温耐压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引入2wt.%Mg2SiO4前驱体的试样烧结后,其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最大,分别为3.18g·cm^-3和243MPa,而且其水冷循环次数高达15次;镁橄榄石与方镁石颗粒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的热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iO4前驱体 共沉淀法 电熔MgO质耐火材料 烧结性能 热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剂对直接结合镁铬砖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史国林 吴益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15-317,共3页
关键词 铬镁砖 结合剂 热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热震稳定性试验炉的开发
17
作者 李正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8-239,共2页
自动化热震稳定性试验炉的开发1前言热震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和冷却介质中,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经受急热急冷的温度突变后,通过测试其受热端面破损率达到50%时所经历的急热急冷的循环次数。目前,我国行业标准YB... 自动化热震稳定性试验炉的开发1前言热震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和冷却介质中,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在经受急热急冷的温度突变后,通过测试其受热端面破损率达到50%时所经历的急热急冷的循环次数。目前,我国行业标准YB/T376《耐火制品热震稳定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稳定性 耐火材料制品 试验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热震及蠕变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本军 郭兴忠 杨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13,共4页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硅微粉、氧化铝微粉及烧成温度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热震稳定性及蠕变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热震稳定性及蠕变性的影响最大,氧化铝微粉次之,硅微粉最小。高温抗折强度损失率在烧成温度为1...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硅微粉、氧化铝微粉及烧成温度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热震稳定性及蠕变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热震稳定性及蠕变性的影响最大,氧化铝微粉次之,硅微粉最小。高温抗折强度损失率在烧成温度为1650℃时最低,随氧化铝的含量增加而减小,并随硅微粉含量增加而增大。蠕变率随烧成温度的提高而减少,氧化铝质量分数为7%时最低,并随硅微粉含量增加而增大。通过调节硅微粉、氧化铝微粉及烧结温度,可控制颗粒与基质、莫来石的结合状态,气孔及残留α-Al2O3,从而改善材料的抗热震性及蠕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 热震稳定性 蠕变性能 影响机制 硅微粉 氧化铝微粉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陶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
19
作者 周声劢 夏金童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3-264,278,共3页
对含石墨的炭/陶复合材料优良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讨论。这种性质与石墨的导热系数大、断裂功高、热膨胀和弹性模量小密切相关。
关键词 热震稳定性 炭陶复合材料 陶瓷 复合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Al_2O_3比率对MgO-Al_2O_3-4mol% SiO_2复相陶瓷热震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东 罗旭东 +1 位作者 张国栋 谢志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83-2687,共5页
本文采用MgO和Al_2O_3作为主要原料,SiO_2为掺杂剂,MgO-Al_2O_3-4mol%SiO 2复相陶瓷材料通过无压烧结的方式被制备。烧后试样通过相分析和热循环次数进行表征,场发射扫描电镜也被用来观察烧后试样热震前后的微观结构。研究在掺杂4mol%Si... 本文采用MgO和Al_2O_3作为主要原料,SiO_2为掺杂剂,MgO-Al_2O_3-4mol%SiO 2复相陶瓷材料通过无压烧结的方式被制备。烧后试样通过相分析和热循环次数进行表征,场发射扫描电镜也被用来观察烧后试样热震前后的微观结构。研究在掺杂4mol%SiO 2的条件下,不同MgO/Al_2O_3比率对复相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热震稳定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MgO/Al_2O_3比率为2/1,烧后试样的相组成中除了方镁石相还包括镁铝尖晶石和镁橄榄石相,试样具有更好的热震稳定性,接近20次的热震次数才可以使试样发生断裂。观察MgO/Al_2O_3比率为2/1烧后试样的微观结构,其细晶化和多晶化结构明显,尖晶石以网状结构相互连接,其烧后试样经热震后,微观裂纹出现偏转和分叉的现象,主裂纹的扩展被限制并且更多的断裂能被消耗,很大程度提高了复相陶瓷的热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复相陶瓷 微观结构 热震稳定性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