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阻分析的管道层流换热机理及强化换热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玮瑛 陈力勤 贾玉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125,共7页
传热传质过程的分析对传热传质工作设备的性能改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边界层内热阻的分析,探索管道层流内部对流热阻与导热热阻在边界层内的发展,建立了符合宏观表征的机理模型(R-P模型)。使用该模型分析了在不同雷诺数Re和普朗特... 传热传质过程的分析对传热传质工作设备的性能改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边界层内热阻的分析,探索管道层流内部对流热阻与导热热阻在边界层内的发展,建立了符合宏观表征的机理模型(R-P模型)。使用该模型分析了在不同雷诺数Re和普朗特数Pr条件下的热阻分布规律,探究了管内层流强化换热的内在机理,并指导扰流结构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入口段导热作用占主导,完全发展后对流作用占比逐渐增大。Re和Pr影响换热的机理不同:Re增大,换热一定加强;Pr增大,只是增大了对流作用的占比,且在Pr小于1.8范围内,导热热阻始终占主要作用。同时发现,在管道层流添加扰流结构反而会降低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机理 热阻分析模型 热阻分布规律 强化对流换热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弹内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胡彪 罗红 +2 位作者 李超 陈岳飞 陈旭伟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5,共12页
氧弹内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对优化氧弹结构和提升热量计整体测量精度极为重要。而因氧弹结构的限制,目前无直接测量氧弹内部温度场的方法。该文基于真空绝热式热量计的氧弹结构,采用ANSYS2022R1 FLUENT构建物理模型,提出数学模型,... 氧弹内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对优化氧弹结构和提升热量计整体测量精度极为重要。而因氧弹结构的限制,目前无直接测量氧弹内部温度场的方法。该文基于真空绝热式热量计的氧弹结构,采用ANSYS2022R1 FLUENT构建物理模型,提出数学模型,优化网格划分,规范边界条件定义,设置5个温度监测点,将燃烧热值等效为体积热源,采用热阻分析法定量分析不同监测点与热源之间的热传递过程。比较分析相同结构不同材料(不锈钢316、铝镁合金5052、纯铜)、相同材料不同壁厚、相同容积不同内径等条件下温度场变化情况。经数值模拟后得出,氧弹的材料为铝镁合金5052、壁厚为3.5 mm、内半径为30 mm更符合真空绝热式热量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弹 热量计 燃烧热 热阻分析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充电模块热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泽润 颜国正 +3 位作者 王志武 华芳芳 姚盛健 丁紫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3-819,共7页
仿耻骨式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PAAS)采用经皮能量传输(TET)为集成在充电模块内部的锂电池进行充电,使系统可长期稳定地在活体内工作.很多体内实验表明,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对PAAS植入后充电模块附近活体组织的生物安全性不利,... 仿耻骨式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PAAS)采用经皮能量传输(TET)为集成在充电模块内部的锂电池进行充电,使系统可长期稳定地在活体内工作.很多体内实验表明,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对PAAS植入后充电模块附近活体组织的生物安全性不利,故需对无线充电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本文通过分析充电模块内部各组件的热传导关系,建立充电模块内部热阻模型,并利用体外实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修正,经修正后的模型可以可靠地描述充电过程中活体组织温度变化情况.基于修正后的模型,本文制定了体内实验过程中单次最大连续无线充电时间,从而提高体内实验中PAAS的生物安全性,进而延长PAAS植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括约肌 经皮能量传输 热阻分析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油枪雾化片损坏理论计算与试验分析
4
作者 申旭 刘海 侯本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28,43,共5页
沙特某项目5×660 MW燃油/天然气锅炉,自投产以来多次发生雾化片烧损、断裂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雾化片及螺帽结构、雾化片材质、油枪冷却风风量、燃料风风量等进行分析,改进了油枪螺帽的结构和雾化片材质,雾化片表面平均温度由... 沙特某项目5×660 MW燃油/天然气锅炉,自投产以来多次发生雾化片烧损、断裂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雾化片及螺帽结构、雾化片材质、油枪冷却风风量、燃料风风量等进行分析,改进了油枪螺帽的结构和雾化片材质,雾化片表面平均温度由670.2℃降低至581.1℃,解决了雾化片断裂的问题并基本解决了雾化片烧损问题,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雾化片 肋片 烧损 热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prefabricated light modular radiant heating system:Thermal resistanc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tudy
5
作者 LI Yao HU Ru-kun +4 位作者 XIN Li XUE Jie HUANG Fei XIA Jian-wei YANG Xiao-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83-1997,共15页
The utilization of prefabricated light modular radiant heating system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capabilities.Within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utilization of prefabricated light modular radiant heating system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capabilities.Within prefabricated building construction,this new heating method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facilities.The parameter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a system are the upper surface layer’s heat flux and temperature.In this paper,thermal resistance analysis calculation based on a simplified model for this unique radiant heating system analysis is presented with the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evaluation.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rmal resistance analysis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thermal resistance analysis method is highly accurate with temperature discrepancies ranging from 0.44℃ to−0.44℃ and a heat flux discrepancy of less than 7.54%,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suggest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fabricated radiant heat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nt heating system thermal resistance analysis simplified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heat flux temperat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32水平单管内的蒸发换热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庆普 陶乐仁 +3 位作者 王通 吴生礼 李垒 胡永攀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2,共7页
本文对2根不同孔径单管在饱和温度分别为0℃、5℃和10℃工况下进行水平管内R32蒸发换热的实验研究。采用热阻分离法得到管内制冷剂侧蒸发传热系数,以质量流量、饱和温度为影响因子,对实验结果进行单管热阻分析及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 本文对2根不同孔径单管在饱和温度分别为0℃、5℃和10℃工况下进行水平管内R32蒸发换热的实验研究。采用热阻分离法得到管内制冷剂侧蒸发传热系数,以质量流量、饱和温度为影响因子,对实验结果进行单管热阻分析及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管内传热系数及压降均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管径对传热系数影响较大,1#传热系数约为2#的1.1~1.3倍,不同质量流量下温度对传热系数及压降的影响比重不同;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管外水侧热阻占总热阻的比例逐渐增大,管内制冷剂侧热阻占总阻值的比例逐渐减小;两根单管单位压降传热系数均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质量流量下饱和温度对参数的影响比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换热 质量流量 饱和温度 热阻分析 综合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集热器优化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子伟 简林桦 +1 位作者 闫金州 关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6-1331,共6页
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 collector,PV/T)集热器是光伏光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太阳能综合利用率的高低,因此PV/T集热器的设计对光伏光热系统的性能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PV/T集热器结构和传热热阻进行了... 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 collector,PV/T)集热器是光伏光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太阳能综合利用率的高低,因此PV/T集热器的设计对光伏光热系统的性能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PV/T集热器结构和传热热阻进行了分析,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的辐照度、结构尺寸和流量共75种工况下的PV/T集热器的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PV/T集热器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结果搭建了试验台,对PV/T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与发电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热器内最佳冷却水流量为0.008kg/s,光伏电池和集热面积最佳比D/W=0.4。随着归一化温差的增大,PV/T集热器的光电效率与集热效率均不断降低,光电效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误差22.5%,平均集热效率0.63,最大集热效率达到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集热器 热阻分析 数值模拟 光电效率 集热效率 优化设计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状卫星侧表面温度场均匀化设计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雪涛 徐向华 梁新刚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温度场均匀化设计因有利于航天器的稳定高效运行而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针对简化的圆柱状卫星,采用仿生优化方法对给定量的高导热材料进行优化分布,以均匀化卫星侧表面温度场。同时,本文还基于理论分析了温度场均匀化过程中卫星的... 温度场均匀化设计因有利于航天器的稳定高效运行而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针对简化的圆柱状卫星,采用仿生优化方法对给定量的高导热材料进行优化分布,以均匀化卫星侧表面温度场。同时,本文还基于理论分析了温度场均匀化过程中卫星的导热热阻和辐射热阻的变化情况,讨论了太阳光入射角度对卫星侧表面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优化方法能有效均匀化温度场,但该优化结果对应的温度场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太阳光入射角度影响;在温度场均匀化过程中,卫星导热热阻与辐射热阻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卫星侧表面的传热性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温度场均匀化设计 仿生优化方法 煅理论 热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冷却壁的热态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宏伟 程树森 +3 位作者 吴狄峰 宁晓钧 朱童斌 李小静 《炼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1,共4页
在铸钢冷却壁中不同深度不同位置安装了60支热电偶,通过热态试验的方法测试了铸钢冷却壁温度场分布,并首次在铸钢冷却壁上安装了应变片,对其应变分布进行研究,利用ANSYS计算软件对肋的高度和镶砖热导率情况进行了计算。在炉温1100℃无... 在铸钢冷却壁中不同深度不同位置安装了60支热电偶,通过热态试验的方法测试了铸钢冷却壁温度场分布,并首次在铸钢冷却壁上安装了应变片,对其应变分布进行研究,利用ANSYS计算软件对肋的高度和镶砖热导率情况进行了计算。在炉温1100℃无渣皮条件下,铸钢冷却壁热面最高温度在600℃左右,低于铸钢相变温度;冷面中心线部位应变在-500×10^(-6)左右,四周平均应变在-300×10^(-6)左右;对2号水管进行了热阻分析,证实了冷却水管与基体之间熔合充分,不存在气隙;验证了铸钢特殊的屈服现象,在热冲击后应变分布得到明显改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降低肋的高度后,热面最高温度迅速下降,采用较高热导率的耐火材料后,热面最高温度有所下降,但效果不是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铸钢冷却壁 应变场 温度场 热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泡沫/共晶盐等效导热系数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茶秀 罗志军 胡高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7-1031,共5页
为了研究石墨泡沫/共晶盐复合相变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提出了一个立方单元模型。即6块中间开孔的板围成的立方体结构。此模型可通过改变板厚及连通孔直径表征复合材料不同孔隙度下的内部结构。首先根据热阻分析得到石墨泡沫/空气的等效... 为了研究石墨泡沫/共晶盐复合相变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提出了一个立方单元模型。即6块中间开孔的板围成的立方体结构。此模型可通过改变板厚及连通孔直径表征复合材料不同孔隙度下的内部结构。首先根据热阻分析得到石墨泡沫/空气的等效导热系数,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立方单元模型的适用性。接着计算得出不同孔隙度下石墨泡沫/共晶盐的等效导热系数。最后分析了连通孔的直径对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发现随着孔隙度的增大,等效导热系数值呈下降趋势。固体石墨骨架对共晶盐的导热系数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随着孔隙度的增加,连通孔直径的变化对整体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模型 石墨泡沫 共晶盐 等效导热系数 热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
11
作者 李庆普 陶乐仁 +2 位作者 吴生礼 李垒 胡永攀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本文在35、40和45℃三种冷凝温度下,对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质量流量、冷凝温度、微肋管结构参数为变量,以总传热系数、水侧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及压降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制冷剂侧... 本文在35、40和45℃三种冷凝温度下,对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质量流量、冷凝温度、微肋管结构参数为变量,以总传热系数、水侧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及压降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压降均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冷凝温度的降低和管径的减小而增大,而水侧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稍有降低,冷凝温度对其值影响并不大。热阻分析时发现: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水侧热阻占总热阻比值逐渐增加,而制冷剂侧热阻所占比值逐渐减小,但制冷剂侧热阻总小于水侧热阻;对换热器进行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时,以表面传热系数与压降的比值(单位压降表面传热系数)为指标,发现该比值均随质量流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管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 内螺旋管 热阻分析 单位压降表面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热管强化相变蓄冷板释冷性能的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绅 马翠玲 +4 位作者 陈雨虹 郭丽媛 邵双全 朱婷婷 孙志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20,153,共8页
为强化相变蓄冷板的传热以匹配冷藏运输中多变的用冷需求,本文提出一种热管嵌入式相变蓄冷板以快速平衡物流过程中的热负荷波动,实验研究了热管蒸发段在高热负荷下的释冷性能,并围绕释冷过程搭建了基于热阻分析法的动态解析模型。结果表... 为强化相变蓄冷板的传热以匹配冷藏运输中多变的用冷需求,本文提出一种热管嵌入式相变蓄冷板以快速平衡物流过程中的热负荷波动,实验研究了热管蒸发段在高热负荷下的释冷性能,并围绕释冷过程搭建了基于热阻分析法的动态解析模型。结果表明:在高热负荷条件下,热管侧的传热过程动态变化显著,在50℃工况下平均传热速率最大为42.50 W;模型计算得到的空气侧传热温差和传热速率与实测数据吻合,总体释冷量的计算误差为-3.21%~6.16%;利用该模型对蓄冷板进行模拟分析,在模拟算例中,管排数为4,管径为16 mm时,平均传热速率可达到88.72 W,蒸发段长度为80 mm时,平均传热速率可达到112.54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冷板 热管 传热强化 热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蒸发器毛细泵回路热管的反重力工作特性
13
作者 史正杰 唐鑫 巨永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58-3564,共7页
毛细泵回路(CPL)热管具有传热能力高、控温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实现小温差、长距离、无附加动力的热量传输,在航天器热控系统和电子器件冷却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自行设计的多蒸发器CPL系统,通过反重力布置时多蒸发器CPL的启动运行实... 毛细泵回路(CPL)热管具有传热能力高、控温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实现小温差、长距离、无附加动力的热量传输,在航天器热控系统和电子器件冷却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自行设计的多蒸发器CPL系统,通过反重力布置时多蒸发器CPL的启动运行实验,分析了多蒸发器CPL的启动工作特性和稳定运行时的热管热阻。结果表明,多蒸发器CPL在反重力布置时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多蒸发器共同工作时,运行稳定、温度分布均匀,可适应多种工况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L 反重力 多蒸发器 启动性能 热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me retardancy and its mechanism of polymers flame retarded by DBDPE/Sb_2O_3 被引量:7
14
作者 左建东 李荣勋 +2 位作者 冯绍华 刘光烨 赵建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64-68,共5页
The flammabi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composition of polymers flame retarded by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DBDPE) and antimony trioxide (Sb2O3) were studied by cone calorimeter and thermogravimetry (TG). The res... The flammabi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composition of polymers flame retarded by decabromodiphenylethane (DBDPE) and antimony trioxide (Sb2O3) were studied by cone calorimeter and thermogravimetry (T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S/DBDPE/Sb2O3 has the similar flammability parameters and thermal composition curves to ABS/DBDPO/Sb2O3. It suggests that DBDPE/Sb2O3 has the similar flame retardant behavior to DBDPO/Sb2O3. The heat release rate (HRR) and the effect heat combustion (EHC) curves of polymers flame retarded by DBDPE/Sb2O3 all decrease, but the mass loss rate (MLR) curve slightly increase. It shows that the decrease of HRR is not due to the increase of char formation ratio but the generation of incombustible gases. The major flame retardant mechanism of DBDPE/Sb2O3 is gas phase flame retardant mechanism. Increasing content of Sb2O3 in DBDPE/Sb2O3 can improve the flame retardant proper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b2O3 has a good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DBD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abromodiphenylethan (DBDPE) THERMOGRAVIMETRY gas phase flame retar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hydraul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hydraulic system by pseudo-bond graph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均平 李科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578-2585,共8页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e method based on pseudo-bond graph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they ...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e method based on pseudo-bond graph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they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categories: capacitive components and resistive components. Then, the thermal-hydraulic pseudo-bond graphs of capacitive C element and resistance R element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ass and energy. Subsequently, the connection rule for the pseudo-bond graph elements and the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complete thermal-hydraulic system model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a typical hydraulic circuit containing a piston pump, the lumped parameter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was given.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s hydraulic system pseudo-bond graph piston pump modeling temperatur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