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郭建平 田志会 张涓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6-633,共8页
利用 1 961~ 2 0 0 0年逐月气温资料计算了东北地区分省和全区玉米的热量指数。通过对热量指数和大气环流资料的统计分析 ,建立了 6个预测玉米热量指数的模型 ,各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东北地区各省及全区的玉米生长发育期间的热量状况。... 利用 1 961~ 2 0 0 0年逐月气温资料计算了东北地区分省和全区玉米的热量指数。通过对热量指数和大气环流资料的统计分析 ,建立了 6个预测玉米热量指数的模型 ,各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东北地区各省及全区的玉米生长发育期间的热量状况。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所有模型的准确率较高 ,且稳定性较好 ,6个模型预测玉米热量指数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在 7%以下 ,说明了各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辽宁省的相对误差最小 ,平均在 2 %以下 ,预测效果最好 ,黑龙江省的平均误差最大 ,也都在 4.5 %~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热量指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量指数的东北春玉米冷害指标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培娟 霍治国 +1 位作者 杨建莹 吴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4,共12页
构建春玉米冷害指标是冷害研究的基础,对我国春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我国东北三省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为春玉米冷害指示因子,利用气象资料、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和冷害灾情资料,计算春... 构建春玉米冷害指标是冷害研究的基础,对我国春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我国东北三省春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热量指数为春玉米冷害指示因子,利用气象资料、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和冷害灾情资料,计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平均热量指数,建立春玉米冷害样本序列,基于K-S分布拟合检验和95%置信区间上限阈值的方法,厘定春玉米冷害指标阈值,构建我国东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冷害指标,并采用独立的春玉米冷害灾情样本验证指标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春玉米冷害指标在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热量指数的阈值较高,营养生长期略低;指标验证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完全吻合的比率为80. 0%,完全吻合和相差1级的比率为100%,且各灾害程度验证得到的准确率均高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指数 冷害指标 春玉米 不同生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Ⅰ)--热量指数与玉米产量 被引量:29
3
作者 郭建平 庄立伟 陈玥熤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4期6-10,共5页
利用东北地区典型站点1961-2005年气象资料和东北3省1961-2005年玉米产量资料,计算分析了东北不同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辽宁省热量指数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热量指... 利用东北地区典型站点1961-2005年气象资料和东北3省1961-2005年玉米产量资料,计算分析了东北不同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辽宁省热量指数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热量指数出现显著升高的趋势,气候变暖对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有有利的影响。热量指数较好地反映了玉米产量与环境温度的相关关系。因此,可通过对玉米热量指数的预测进行农作物低温冷害预测,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热量指数 预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水稻热量指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建平 田志会 左旭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8-145,共8页
利用1961-2000年的逐月气温资料,计算了东北地区3省和全区水稻的热量指数。通过对热量指数和大气环流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6个预测水稻热量指数的预测模型和1个集成模型,各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东北地区各省及全区的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的... 利用1961-2000年的逐月气温资料,计算了东北地区3省和全区水稻的热量指数。通过对热量指数和大气环流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6个预测水稻热量指数的预测模型和1个集成模型,各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东北地区各省及全区的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的热量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的准确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7个模型预测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全区水稻热量指数的平均准确率都在90%以上,其中辽宁省的准确率最高,都在97%以上,预测效果最好,黑龙江省的平均准确率最小,但也都在91%以上。从不同类型的模型来看,集成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水稻 热量指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Ⅱ)--逐步回归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建平 庄立伟 陈玥熤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利用1960-2005年74类大气环流资料,从玉米播种期的5月开始到8月,逐月滚动建立了东北3省典型站玉米热量指数的逐步回归模型。各月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该区玉米生长季内的热量状况。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运用滚动预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预... 利用1960-2005年74类大气环流资料,从玉米播种期的5月开始到8月,逐月滚动建立了东北3省典型站玉米热量指数的逐步回归模型。各月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该区玉米生长季内的热量状况。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运用滚动预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测玉米生长季内热量指数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热量指数 预测 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热量指数的灰色预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建平 陈玥熤 赵俊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0-715,共6页
GM(1,1)是开展时间序列环境要素变化趋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新疆不同棉区棉花热量指数的分析,建立了热量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GM(1,1)预测模型,各模型的平均回代精度都在90%以上,试报精度比回代精度要低,但也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GM(1,1)是开展时间序列环境要素变化趋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新疆不同棉区棉花热量指数的分析,建立了热量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GM(1,1)预测模型,各模型的平均回代精度都在90%以上,试报精度比回代精度要低,但也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可以应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指导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热量指数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Ⅲ)——GM(1,1)预测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郭建平 陈玥熤 庄立伟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GM(1,1)是开展时间序列环境要素变化趋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东北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分析,建立了热量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GM(1,1)预测模型,各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虽低于逐步回归统计模型,但也都达91%以上,可以应用该模型的预测结... GM(1,1)是开展时间序列环境要素变化趋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东北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分析,建立了热量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GM(1,1)预测模型,各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虽低于逐步回归统计模型,但也都达91%以上,可以应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指导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热量指数 预测 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Ⅳ)——均生函数预测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建平 陈玥熤 庄立伟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1期27-29,34,共4页
均生函数预测方法是开展环境要素变化趋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东北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分析,建立了热量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各模型预测的平均精度基本都达到95%以上,与逐步回归统计模型一致,但普遍要好于GM(1,1)... 均生函数预测方法是开展环境要素变化趋势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东北地区玉米热量指数的分析,建立了热量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各模型预测的平均精度基本都达到95%以上,与逐步回归统计模型一致,但普遍要好于GM(1,1)模型,同样可以应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指导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热量指数 预测 均生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塔地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热量指数的验证与预测
9
作者 刘惠云 于永波 王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4期37-39,共3页
该文利用1964-2014年逐月气温资料构建了金塔地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的热量指数,对不同生育期热量指数和小麦产量资料进行验证预测,通过验证分析小麦发育期间的热量状况与发育情况进行检验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所有生育期热量模型与小麦的... 该文利用1964-2014年逐月气温资料构建了金塔地区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的热量指数,对不同生育期热量指数和小麦产量资料进行验证预测,通过验证分析小麦发育期间的热量状况与发育情况进行检验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所有生育期热量模型与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相关性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热量指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6—2013年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一鸣 张明哲 +4 位作者 王禄禄 宋佳 毕伊红 辛得 李明鉴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5期8-10,共3页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共4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通过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出苗至七叶、出苗至抽雄、出苗至乳熟、出苗至成熟)的热量指数及冷害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的长期变化、频...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共4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通过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出苗至七叶、出苗至抽雄、出苗至乳熟、出苗至成熟)的热量指数及冷害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的长期变化、频率、气候倾向率及空间分布,以期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量指数 冷害指数 东北地区 1966—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10-2118,共9页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量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中晚、晚熟区的上升趋势均小于早、中熟区;冷害频率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减小趋势;气候变暖对两个熟型区域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影响并不一致,早、中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晚、晚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70年代,两个熟型区域的最小值均出现在21世纪初。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东北地区调整玉米种植制度和生产布局,为适应气候变化和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生育阶段 热量指数 冷害指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湿气候类型评价方法在内蒙古地区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海燕 杨丽萍 +2 位作者 武艳娟 朝鲁门 李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和徐文铎湿润指数(HI)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干湿气候类型划分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和亚(半)湿润区,其余气候类型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其年代变化的共同点是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逐年增加,亚(...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和徐文铎湿润指数(HI)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干湿气候类型划分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和亚(半)湿润区,其余气候类型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其年代变化的共同点是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逐年增加,亚(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逐年减少。PER分类与降水量分布规律明显,而HI分类更多体现了温度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在考虑下垫面特征的情况下,徐文铎湿润指数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干湿气候带划分。30 a温度与降水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降水的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热量指数 湿度指数 干湿气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andsat8数据改进FCD模型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成才 罗蔚然 +1 位作者 窦小楠 王金鑫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8,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水文、气象和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以Landsat8为数据源,采用Gram-Schmidt变换的光谱锐化融合方法提高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计算热量指数,对传统FCD模型(forest canopy density...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水文、气象和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以Landsat8为数据源,采用Gram-Schmidt变换的光谱锐化融合方法提高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计算热量指数,对传统FCD模型(forest canopy density mapping model)进行改进,根据4种指数的关系计算植被覆盖度。通过与传统FCD模型方法计算结果比较,改进后的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Landsat8 FCD模型 热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豆冷害指标构建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海楠 朱丽杰 +3 位作者 李明倩 姜丽霞 任传友 高西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1-503,共13页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豆灾害样本序列,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获得冷害指标的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冷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害等级与冷害指标完全匹配率达84.4%,该指标等级阈值可以较好反映东北地区大豆冷害发生情况;在相同冷害等级下,大豆三真叶-开花-结荚阶段冷害等级阈值较高,播种-出苗-三真叶阶段相对较低;20世纪70年代的冷害频次最高,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最北部及吉林省东南部为冷害高发地区,以此为中心冷害频次向四周递减;随年代际变化,冷害频次高值区逐渐缩小,低值区逐渐北伸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大豆 冷害指标 热量指数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南部棉花冷害监测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井立军 井立红 +2 位作者 高婧 周斌 毛荣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0期138-141,共4页
利用新疆塔城地区南部沙湾、乌苏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实测数据及同期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建立以旬为单位的模糊隶属度函数以计算热量指数,进而开发基于CIMISS数据环境的棉花热量条件监测预警业务系统,结合热量条件、棉田观测等情况对棉... 利用新疆塔城地区南部沙湾、乌苏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实测数据及同期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建立以旬为单位的模糊隶属度函数以计算热量指数,进而开发基于CIMISS数据环境的棉花热量条件监测预警业务系统,结合热量条件、棉田观测等情况对棉花低温冷害进行综合判识,实现对棉花冷害的动态监测和及时预警服务,最大程度减轻低温冷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监测预警指标 热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method for analyzing re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deformed metal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16
作者 陈建 马晓光 +3 位作者 李军 要玉宏 严文 范新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49-854,共6页
The drawn copper wires have been analyz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and a new method, which uses DSC measu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Johnson-Mehl-Avrami-Kolmogorov(JMAK) exponent via introducing Arrheniu... The drawn copper wires have been analyz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and a new method, which uses DSC measu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Johnson-Mehl-Avrami-Kolmogorov(JMAK) exponent via introducing Arrhenius behavior and modifying the baseline of DSC curves, has been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JMAK exponent and recrystallizat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drawn copper wires with a strain of 2.77 are about 2.39 and 125 k J/mol, respectively. The line linking the tangency points of DSC curve hypotenuse can be used as the baseline when calculating recrystallization fraction. The JMAK exponent obtained by the DSC method i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btained by microhardness measurement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to measure the exponen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aster and less labor inten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Johnson-Mehl-Avrami-Kolmogorov(JMAK) exponent deformed met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17
作者 盛文萍 高清竹 +2 位作者 李玉娥 万运帆 杨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9-516,共8页
藏北地区地域广阔、地势高,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江河、气候及生态环境,甚至对全球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藏北地区有长期、连续记录的5个气象站点,分析藏北地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 藏北地区地域广阔、地势高,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江河、气候及生态环境,甚至对全球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藏北地区有长期、连续记录的5个气象站点,分析藏北地区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进行分析。藏北地区近40年来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最低温度的升温率达0.79℃.(10a-1),高于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降水的年际波动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增多。近40年藏北地区的气候有暖湿化趋势,这将有利于该地区的动、植物生长,但是该地区冰川冻土面积大,气温升高会引起冰川退缩和冻土层融化,又将给藏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地区 气候变化 区域热量指数 区域湿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