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热-热重联用法鉴别金银花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华 杜红霞 +1 位作者 刘润静 李慧颖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金银花进行了差热-热重分析,6种样品的差热和热重曲线均有差别。根据样品的差热热重曲线,将河北一等和二等、河南一等和二等及山东一等和二等金银花6个样品加以鉴别。该方法简便,可用于鉴别该类植物中药材的产地... 对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金银花进行了差热-热重分析,6种样品的差热和热重曲线均有差别。根据样品的差热热重曲线,将河北一等和二等、河南一等和二等及山东一等和二等金银花6个样品加以鉴别。该方法简便,可用于鉴别该类植物中药材的产地及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联用法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检测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的气体释放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酒少武 杨爱武 陈延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基固硫剂中在35~1 450℃煅烧过程中主要释放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气体,共发生四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吸附水解吸附和石膏脱结晶水,水积分流量峰值为121.56,154.72℃,总失重为3.19%;第二步反应为矿物相中结晶水的脱除,失重为0.29%,水积分流量峰值为423.83℃;第三步反应为碳酸钙分解,失重为24.40%,二氧化碳气体积分流量出现最大值为818.87℃,在819.54℃水积分流量峰出现最小值;第四步反应为硫酸钙分解,共失重1.83%,二氧化硫气体积分流量在1 415.69℃出现释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扫描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气体 释放特征 水泥生料 固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金属铝盐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惠云 柴军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0,共4页
通过浸渍法将相同负载量的不同类型的金属铝盐负载在介孔分子筛HMS内外表面,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法研究了金属铝盐热性质的变化。将负载型金属铝盐干燥、焙烧,得到负载型催化剂Al2O3/HMS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等... 通过浸渍法将相同负载量的不同类型的金属铝盐负载在介孔分子筛HMS内外表面,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法研究了金属铝盐热性质的变化。将负载型金属铝盐干燥、焙烧,得到负载型催化剂Al2O3/HMS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介孔结构表征,并初步考察了催化剂上烷基化反应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负载金属盐的起始分解温度均高于金属盐,证明了金属盐与载体之间有相互作用。Al2O3/HMS催化剂在对苯二酚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这种催化活性的高低与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的大小没有相应的顺变关系,与负载金属盐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有关,相互作用越弱,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的催化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扫描量 金属盐 载体 相互作用 烷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水热温度和浓度对CeO_2结晶效果和模板炭化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唐远征 陈丰 陈志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采用热重-示差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技术对不同的水热温度,以及不同浓度CeO_2前驱体反应物的竹叶模板进行N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同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比较了水热温度以及CeO_2前驱体反应物浓... 本文采用热重-示差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技术对不同的水热温度,以及不同浓度CeO_2前驱体反应物的竹叶模板进行N2气氛下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同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比较了水热温度以及CeO_2前驱体反应物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规律,确定得到炭化效果和保持生物形貌产物的水热温度和浓度。结果表明:前驱体复合物热解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溶剂蒸发阶段、有机质分解阶段和有机质炭化阶段。CeO_2的负载降低了生物模板炭化的温度,浓度为0.1mol/L,水热温度为120℃的模板负载CeO_2煅烧后,可以得到较好保持生物形貌的产物,且CeO_2结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量 CEO2 炭化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氯-2-甲氧基苯甲酸与1,10-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洁 王娟芬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2)发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TG-DSC/FTIR)联用技术,阐明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并分析了逸出气体的三维(3D)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分解机理 三维红外光谱 逸出气体 -示扫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CMDB推进剂的催化热分解Ⅱ. 分解气体产物和催化作用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谢明召 衡淑云 +3 位作者 刘子如 王晗 王晓红 赵凤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立叶转换红外-质谱(TG-DSC-FT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RDX-CMDB推进剂在所选用燃速催化剂(没食子高铅、对氨基苯甲酸铜和炭黑)作用下的热分解。对添加催化剂(纳米和普通)和不添加催化剂的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主要... 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立叶转换红外-质谱(TG-DSC-FT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RDX-CMDB推进剂在所选用燃速催化剂(没食子高铅、对氨基苯甲酸铜和炭黑)作用下的热分解。对添加催化剂(纳米和普通)和不添加催化剂的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主要气体产物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燃速催化剂对热分解特征量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燃速催化剂能改变推进剂中RDX的初期热分解机理,使放热的C—N键断裂在与吸热的N—NO2键断裂的竞争反应中占优,放热量增大;也使双基组分放出有负生成热的CH2O的相对量增加;纳米铝盐-铜盐-炭黑三元复配催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示扫描量-傅立叶转换红外-质谱(TG-DSC-FTIR-MS) 分解 燃速 RDX-CMDB 纳米燃速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DSC-MS联用研究不同气氛下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的热裂解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戴燕 谭卫红 +2 位作者 胡立红 马艳 蔡燕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联用技术(TG-DSC-MS)研究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在不同气氛下热分解过程中质量、能量、气体产物的变化规律,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裂...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联用技术(TG-DSC-MS)研究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在不同气氛下热分解过程中质量、能量、气体产物的变化规律,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裂解气氛能显著影响样品的热解过程:与氮气气氛下相比,样品在空气气氛下的失重区间总数和主失重区温度范围均增加,且有2个主失重区,裂解更加完全;氮气气氛下,在主失重区表现明显的吸热效应,而在空气气氛下,第Ⅰ主失重区的热效应与升温速率有关,第Ⅱ主失重区放热明显;在反应深度α为0.10~0.90的区间内,分别采用一级四段、一级六段对样品在氮气、空气气氛下的热裂解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氮气气氛下各段的平均活化能为17、65、32、13 kJ&#183;mol-1,空气气氛下各段的平均活化能为72、23、14、12、19、57 kJ&#183;mol-1.不同气氛下,MS总离子流图信号强度与TG曲线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但气氛种类对裂解产物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影响:惰性气氛(Ar气)下,样品更容易裂解成烷基酚(苯酚、甲基苯酚、乙基苯酚、二甲苯酚、三甲苯酚)、烷基苯(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基甲苯)等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甲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气态产物,芳香烃化合物为主产物,生成量在305~333℃达到第一个峰值,408~460℃附近达到第二峰值;而在有氧的空气气氛中,CO2、H2O和甲酸为主要气体产物,释放量明显比惰性气氛下大,芳香烃类化合物只在第一个主失重区有逸出,种类和释放量明显较少,且未检测到烷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壳油 塑性酚醛树脂 分解 -示扫描量-质谱联用技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DSC-IR-MS联用研究RDX-CMDB推进剂催化热分解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明召 衡淑云 +3 位作者 刘子如 王晗 王晓红 赵凤起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42,553,共5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红外-质谱(TG-DSC-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三元复合燃速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铅、对氨基苯甲酸铜和炭黑)对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的作用,并比较了纳米和普通催化剂作用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复合燃速催化剂使RD...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红外-质谱(TG-DSC-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三元复合燃速催化剂(2,4二羟基苯甲酸铅、对氨基苯甲酸铜和炭黑)对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的作用,并比较了纳米和普通催化剂作用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该复合燃速催化剂使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特征量发生明显变化;改变了推进剂中RDX的初期热分解机理,使放热的C N键断裂在与吸热的N NO2键断裂的竞争反应中占优;也使双基组分放出有负生成热的CH2O的相对量增加,分解过程放热量或放热速度提高,促进了燃速的提高。与普通催化剂相比,纳米催化剂作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纳米燃速催化剂 -示扫描量-红外-质谱联用 分解 RDX—CM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4-三硝基丁酸-2-叠氮基-1-叠氮甲基乙酯的合成、表征和热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陆婷婷 张丽洁 +3 位作者 姬月萍 丁峰 刘亚静 汪营磊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3-497,共5页
以4,6-二羟基嘧啶为原料,经过硝化-水解、加成得到4,4,4-三硝基丁酸(TNB),以1,3-二氯丙醇为原料,经叠氮化制备得到1,3-二叠氮基-2-丙醇(DAG),而后TNB和DAG经酯化反应制备得到新型含能增塑剂4,4,4-三硝基丁酸-2-叠氮基-1-叠氮甲基乙酯(DP... 以4,6-二羟基嘧啶为原料,经过硝化-水解、加成得到4,4,4-三硝基丁酸(TNB),以1,3-二氯丙醇为原料,经叠氮化制备得到1,3-二叠氮基-2-丙醇(DAG),而后TNB和DAG经酯化反应制备得到新型含能增塑剂4,4,4-三硝基丁酸-2-叠氮基-1-叠氮甲基乙酯(DPTB)。通过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对DPTB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合成中,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二甲氨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DPTS)催化酯化法代替传统方法,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用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DPTB的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DCC/DPTS催化酯化法代替传统方法,使DPTB的酯化收率由17.9%提高到44.9%。在215℃和230℃,DPTB的DSC曲线有两个分解放热峰。它的TG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47℃到220℃,伴随76.68%的质量损失,第二阶段,从220℃到351℃,伴随15.23%的质量损失,从分解反应开始到结束的总质量损失为9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增塑剂 4 4 4-三硝基丁酸-2-叠氮基-1-叠氮甲基乙酯(DPT B) 酯化反应 -示扫描量(T G-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铝-镁合金粉缓慢加热氧化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成成 向俊舟 +2 位作者 孙晓乐 郭阳 郭学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2-168,共7页
为明确不同镁(Mg)含量的雾化铝-镁(Al-Mg)合金粉氧化反应历程,开展Al-Mg合金加热实验研究。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Al-Mg质量比分别为50∶50、80∶20、90∶10的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在空气环境下的缓慢加热氧化过程,并结合扫描... 为明确不同镁(Mg)含量的雾化铝-镁(Al-Mg)合金粉氧化反应历程,开展Al-Mg合金加热实验研究。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Al-Mg质量比分别为50∶50、80∶20、90∶10的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在空气环境下的缓慢加热氧化过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了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中Mg含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中Mg含量的增加,其起始反应温度逐渐降低,且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较Al粉反应更加完全;基于各个反应阶段的反应历程,提出了不同Mg含量的“核-壳”结构雾化Al-Mg合金粉在缓慢加热氧化过程中的热物理响应模型;采用热分析动力学法计算得到雾化Al-Mg合金粉各个阶段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纯Al粉,Mg的存在提高了雾化Al-Mg合金粉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铝-镁合金粉 分析-示扫描量 缓慢加氧化 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的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彩荣 李静 +1 位作者 石晓华 王海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9-31,共3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DTA-TGA)对肌醇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用DSC法测得了肌醇的熔点为227.67℃,熔化热为256.67 J.g-1,用DSC和DTA-TGA联合分析得到肌醇分解温度在300℃以上.同时确定了DSC-60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肌醇的实验条件,...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DTA-TGA)对肌醇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用DSC法测得了肌醇的熔点为227.67℃,熔化热为256.67 J.g-1,用DSC和DTA-TGA联合分析得到肌醇分解温度在300℃以上.同时确定了DSC-60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肌醇的实验条件,即在升温速率10℃.min-1,氮气流速30 ml.min-1的条件下,分析肌醇样品可得到较好的DSC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 示扫描量 微分热重-差热 熔点 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电路板边角料的金属成分和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沈强华 刘俊场 陈雯 《矿冶》 CAS 2010年第3期96-100,111,共6页
对PCB边角料进行了温度为380℃、N2∶O2=7∶3的氧化焙烧处理,然后对其进行了金属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四种PCB边角料属于正常的PCB范畴。这为冶金及化工企业回收PCB边角料提供了一种简易、科学可行的金属成分测定方法。此外,采用热重-... 对PCB边角料进行了温度为380℃、N2∶O2=7∶3的氧化焙烧处理,然后对其进行了金属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四种PCB边角料属于正常的PCB范畴。这为冶金及化工企业回收PCB边角料提供了一种简易、科学可行的金属成分测定方法。此外,采用热重-差热法对四种PCB边角料在氮气气氛下进行了升温速率为20K/min的热解实验,发现PCB边角料的热解可分为三个阶段:在300℃以下时质量变化甚微,在300~360℃时质量急剧减少,在360~1000℃时质量减少得比较缓慢。随后本文对PCB边角料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四种PCB边角料在300~360℃间的表观动力学方程,并为冶金及化工企业分类回收PCB边角料提供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边角料 氧化焙烧 热重-差热 动力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计智 徐艳英 +2 位作者 李金都 孙肖东 王志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4-997,共4页
利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随机、单向、织布3种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氮气气氛(50 mL/min),升温速率取5、10、20、30、40℃/min,实验温度范围为25~800℃。研究表明:3种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 利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随机、单向、织布3种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氮气气氛(50 mL/min),升温速率取5、10、20、30、40℃/min,实验温度范围为25~800℃。研究表明:3种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均只有1个热解阶段,热解温度范围及到达失重速率峰值温度几乎相同,但铺层结构对热失重速率峰值及质量剩余率有较大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反应各阶段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采用Kissnger法对不同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进行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层结构 热重-差热分析仪 解动力学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过程中的热分析—质谱以及脉冲热分析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恒 于惠梅 +3 位作者 徐朝和 张明辉 潘秀红 高彦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34-1638,共5页
本文由氧化石墨烯通过水热法制备直接获得石墨烯。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方法检测了石墨烯受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氧化温度。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在400-650°C温度区间得到了水和二氧化碳正离子质谱峰,这说明石墨烯氧化过程中的质... 本文由氧化石墨烯通过水热法制备直接获得石墨烯。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方法检测了石墨烯受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氧化温度。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在400-650°C温度区间得到了水和二氧化碳正离子质谱峰,这说明石墨烯氧化过程中的质量损失是由羟基水和二氧化碳脱除造成的。同时,还采用非等温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利用5、10、15°C?min^(-1)三种不同升温速率获得了石墨烯材料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析动力学参数。通过Kissinger方法计算出石墨烯氧化过程中的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的对数(lg(A/s-1))分别为155.11 k J?mol^(-1)和6.90。利用Ozawa-Flynn-Wall(FWO)方法还建立了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与反应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工作将对石墨烯在热界面、导热和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分析 石墨烯 热重-差热-质谱分析 脉冲分析 逸出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低密度pmp泡沫中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朝阳 毛英 +1 位作者 罗炫 范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5-598,共4页
在聚 -4 -甲基 -1 -戊烯 (pmp)低密度泡沫的制备中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对 pmp聚合物在均四甲苯 /萘所组成的溶剂 /非溶剂二元体系中的凝胶化过程进行在线测量。测定了它的凝胶化范围以及凝胶化温度与冷却速率和 pmp在溶剂 /非溶剂... 在聚 -4 -甲基 -1 -戊烯 (pmp)低密度泡沫的制备中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对 pmp聚合物在均四甲苯 /萘所组成的溶剂 /非溶剂二元体系中的凝胶化过程进行在线测量。测定了它的凝胶化范围以及凝胶化温度与冷却速率和 pmp在溶剂 /非溶剂体系中所占比例的关系。利用热重 -示差扫描量热系统对所制备的低密度 pmp泡沫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量分析 凝胶化低密度pmp泡沫 ICF靶材料 性能 泡沫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冷凝法制备纳米Al粉及其热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胜 王朝阳 +3 位作者 黄勇 吴卫东 唐永建 韦建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金属纳米Al粉 ,采用悬浮蒸发技术得到了粒径分布较窄的纳米颗粒。利用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 (TG DSC)联用仪 ,对纳米Al粉及块状Al在不同载气环境 (N2 或Ar)下进行热力分析 ,在高纯氮环境中 ,实验温度范围 (约 14 0 0℃ ...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金属纳米Al粉 ,采用悬浮蒸发技术得到了粒径分布较窄的纳米颗粒。利用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 (TG DSC)联用仪 ,对纳米Al粉及块状Al在不同载气环境 (N2 或Ar)下进行热力分析 ,在高纯氮环境中 ,实验温度范围 (约 14 0 0℃ )内的块状Al和纳米Al粉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性。此外 ,实验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对纳米Al粉与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特性 蒸发冷凝法 纳米Al粉 -示扫描量分析 反应活性 钠米铝粉 材料 惯性约束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营养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合三水的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峰 于波 霍军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2-87,共6页
本研究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对铁营养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合三水(NaFeEDTA·3H2O)的加热脱结晶水及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NaFeEDTA·3H2O 在76~185℃分两个阶段失去全部结晶水,在210℃以上分解,分解过程... 本研究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对铁营养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合三水(NaFeEDTA·3H2O)的加热脱结晶水及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NaFeEDTA·3H2O 在76~185℃分两个阶段失去全部结晶水,在210℃以上分解,分解过程分四个阶段进行。同时对各分解阶段的热力学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了各阶段的动力学参数,和高温下的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营养强化剂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合三水 分解 -示扫描量分析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植物药的热分析鉴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洪 敖波 +1 位作者 范淑辉 陶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400-9401,共2页
[目的]应用热分析法鉴别彝族植物药。[方法]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瓦布友等彝族植物药进行测定,根据图谱峰形和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不同样品的DTA的放热峰特征明显,峰顶温度和峰数量不同,同一样品不同... [目的]应用热分析法鉴别彝族植物药。[方法]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瓦布友等彝族植物药进行测定,根据图谱峰形和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不同样品的DTA的放热峰特征明显,峰顶温度和峰数量不同,同一样品不同组织部位的DTA放热峰不同,不同样品的DSC的特征峰更加明显。[结论]热分析法是彝族植物药鉴别的一种有效鉴别方法,DTA曲线的特征峰可作为鉴别的佐证,DSC曲线的特征峰可作为进一步鉴别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药 分析 -分析法 示扫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氢氧化镁颗粒尺寸与热分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旭 王志 +1 位作者 王旭 谢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3-826,共4页
在反应温度40~80℃、氨水浓度2~6 mol/L以及反应物摩尔比1/2~1/5的条件下合成得到阻燃氢氧化镁,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BT-2003)和微机差热天平(HCT-1)分别用于样品颗粒尺寸的测定和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阻燃氢氧化镁粒径... 在反应温度40~80℃、氨水浓度2~6 mol/L以及反应物摩尔比1/2~1/5的条件下合成得到阻燃氢氧化镁,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BT-2003)和微机差热天平(HCT-1)分别用于样品颗粒尺寸的测定和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阻燃氢氧化镁粒径和热分解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反应温度在70℃、氯化镁与氨水摩尔比为1/4、氨水浓度为2mol/L时,制得的阻燃氢氧化镁粒径最小;在反应温度50℃、氯化镁与氨水摩尔比为1/4、氨水浓度为2 mol/L时,制备得到的阻燃氢氧化镁失重率最大、吸热量最多,阻燃效果最好。氢氧化镁粒径大小与其阻燃性能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颗粒尺寸 分解特性 -分析 阻燃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的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静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3,共3页
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荞麦进行热分析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加热对荞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31.23℃,荞麦皮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67.34℃,荞麦粉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81.77℃。荞麦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析实验条件为:升... 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荞麦进行热分析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加热对荞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31.23℃,荞麦皮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67.34℃,荞麦粉开始分解的温度为281.77℃。荞麦在静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析实验条件为:升温速率为15℃/min,样品质量1 mg~2 mg;加工、炮制温度应控制在25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分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