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考察咖啡酸的热解行为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继 杨柳 +2 位作者 朱文辉 吴亿勤 曹秋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然后利用GC-MS分离分析,监测了咖啡酸5种主要热解逸出产物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的动态变化情况。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咖啡酸所对应各失重点固体剩余物的特征官能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咖啡酸热失重的主要原因是在240~360℃产生大量的邻苯二酚,在200~220℃热解产生4-乙基邻苯二酚。另外,咖啡酸在230℃下已完全裂解。该方法的建立为温度连续上升模式下的物质热解行为分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单滴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 分解 逸出组分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检测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的气体释放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酒少武 杨爱武 陈延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基固硫剂中在35~1 450℃煅烧过程中主要释放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气体,共发生四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吸附水解吸附和石膏脱结晶水,水积分流量峰值为121.56,154.72℃,总失重为3.19%;第二步反应为矿物相中结晶水的脱除,失重为0.29%,水积分流量峰值为423.83℃;第三步反应为碳酸钙分解,失重为24.40%,二氧化碳气体积分流量出现最大值为818.87℃,在819.54℃水积分流量峰出现最小值;第四步反应为硫酸钙分解,共失重1.83%,二氧化硫气体积分流量在1 415.69℃出现释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傅里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气体 释放特征 水泥生料 固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国山 王万卷 +2 位作者 徐晓强 叶元坚 刘志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重速率增加,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有所升高;第一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官能团的热解,主要生成氯化氢及氰酸类气体;第二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碳链的热氧降解,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傅里变换红外光谱法 橡塑海绵 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王树荣 刘倩 +2 位作者 骆仲泱 文丽华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54-1158,共5页
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纤维素多糖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纤维素在2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550~670K,680K以后热失重很缓慢,在此温度下固体残留物的质量分数... 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纤维素多糖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纤维素在2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550~670K,680K以后热失重很缓慢,在此温度下固体残留物的质量分数为14.7%.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苷键和碳碳键断开形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二次降解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裂解 -傅里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热解的TG-FTIR联用研究及动力学参数计算 被引量:10
5
作者 霍梦佳 牛胜利 +2 位作者 路春美 刘梦琪 李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5-1439,共5页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失重率约为87.59%的失重阶段,伴随的热解气体产物主要包括CO2、H2O、CH4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其中主要气相产物析出规律一致,但浓度存在差异。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柴油的热解向高温区移动。同时,生物柴油的热解呈现多段特性,在不同转化率区间,动力学参数变化较大,活化能为100.48~151.14kJ/mol,反应级数为1.21~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非预置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红联用分析的木质素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姚燕 王树荣 +2 位作者 郑赟 骆仲泱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系统对生物质的主要组分木质素进行了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木质素结构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木质素热裂解的热重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向高温侧轻微...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系统对生物质的主要组分木质素进行了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木质素结构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木质素热裂解的热重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向高温侧轻微移动,主反应区间增加;计算得到的木质素两阶段活化能分别为58.41 kJ/mol和119.98 kJ/mol.与纤维素热解气的联机红外分析谱图相比可知木质素热解过程中气体析出机理复杂,主要生成CO、CH4和呋喃等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裂解 动力学 -傅里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T IR分析的木屑热解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顾晓利 马旭 +3 位作者 李丽鲜 程康华 李忠正 肖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4-180,共7页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 IR)方法考察了木屑的热解规律,选择Kissinger和Ozawa 2种算法对木屑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估算,并采用固定床实验装置考察了木屑热解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及热解终温为950℃的热解...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 IR)方法考察了木屑的热解规律,选择Kissinger和Ozawa 2种算法对木屑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估算,并采用固定床实验装置考察了木屑热解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及热解终温为950℃的热解条件下,木屑底物的失重率维持在77%~83%,且热解产物以气相产物为主,包括CO2、CH4、CO等;当温度高于200℃时,底物出现明显的热解过程,最高失重率下对应的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升高。Kissinger和Ozawa 2种算法得出木屑热解反应活化能E分别为130.14和133.21kJ/mol,频率因子lnA分别为26.28和26.47min-1。木屑热解较理想的热解温度应控制在700℃以上,此时热解产物以CO、CO2、CH4、H2气体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CO体积分数迅速下降,H2体积分数迅速上升,CO2和CH4的体积分数基本不变。木屑固定床热解实验结果与其TG-FT IR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屑 -傅里红外联用(tg-ftir)分析 动力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聚酰胺6的热降解行为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年华 王建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4,188,共4页
用TGA-FTIR联用技术实时研究了聚酰胺6在高纯氮气和等速升温(10℃/min)条件下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聚酰胺6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20~490℃,550℃时的残留量仅为2%.在主要降解温度范围内其气相产物主要是H2O,CO2,脂肪族碳氢类物质和低聚... 用TGA-FTIR联用技术实时研究了聚酰胺6在高纯氮气和等速升温(10℃/min)条件下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聚酰胺6的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20~490℃,550℃时的残留量仅为2%.在主要降解温度范围内其气相产物主要是H2O,CO2,脂肪族碳氢类物质和低聚物.这些产物的生成表明聚酰胺6可能是通过均裂及顺式消除机理在N-烷基酰胺键处断裂而进行热降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降解 -傅里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制备及其TG-FTIR和XRD光谱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伟 陈胜洲 +1 位作者 邹汉波 林维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4-1117,共4页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氮源、碳源,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制备氮掺杂碳载钴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联用(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ay dif...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氮源、碳源,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制备氮掺杂碳载钴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联用(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ay diffraction spectra,XRD)等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rotating disc electrode,RDE)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不同炭化温度对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惰性气氛中,随炭化温度升高,样品中部分有机基团以CO,CO2,HCHO,NH3,NO2等形态随保护气流失,催化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形成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的氧还原起始电位在0.5V(vs.SCE)左右,炭化温度为700℃时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电催化氧还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X射线衍射光谱 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杜仲胶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及热解过程分析
10
作者 崔世超 郭乃胜 +1 位作者 张军 褚召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0-726,共7页
以天然植物基杜仲胶(EUG)为原料,制备了硫化杜仲胶改性沥青(VEUGMA),并对其微观结构和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VEUGMA具有更小的针入度、更高的软化点、更大的延度和黏度,以及较好的高温抗变形和低温抗裂能力;与基... 以天然植物基杜仲胶(EUG)为原料,制备了硫化杜仲胶改性沥青(VEUGMA),并对其微观结构和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VEUGMA具有更小的针入度、更高的软化点、更大的延度和黏度,以及较好的高温抗变形和低温抗裂能力;与基质沥青相比,VEUGMA蜂型结构数量更多且尺寸更小,均方根粗糙度更小,黏附力更大,热解温度更高,以及CO_(2)和CO释放量更小;在基质沥青中加入6%EUG和3.5%硫磺(以EUG质量计)取得的改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杜仲胶改性沥青 交联网络 微观结构 -傅里红外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分析方法研究B炸药的热分解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彦会 张建国 +4 位作者 冯晓军 张同来 王世英 汤崭 刘芮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4,共6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熵热重分析仪(TG-DTG)、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DVST)和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T-Jump/FTIR)光谱测定法对B炸药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400℃有一个吸热峰和放热峰,吸热...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熵热重分析仪(TG-DTG)、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DVST)和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T-Jump/FTIR)光谱测定法对B炸药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400℃有一个吸热峰和放热峰,吸热峰与主体炸药TNT的熔化峰相一致,放热峰与主体炸药RDX的分解峰一致。在50~400℃有两个失重阶段,第一个失重阶段的失重量与主体炸药TNT的失重量一致,第二个失重阶段的失重量与主体炸药RDX一致,与DSC分析结果相符。B炸药在100℃/48h下的产气量为0.43mL/g,表明B炸药有好的热安定性。B炸药快速热裂解过程的含氮气相产物主要有NO、NH3、HCN和HONO。含碳气体产物主要有CO、CO2、HOCO和HCN。得到了这些产物相对摩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B炸药 分解 差示扫描量 -微熵 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 温度跃升傅里变换红外原位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FTIR/MS用于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永霞 陈咏梅 万平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评价物料混合对危险化学品热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研究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通过对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分析,发现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 为评价物料混合对危险化学品热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研究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通过对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分析,发现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热分解温度分别降低至135℃和153℃,而硝酸铵与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分解温度与硝酸铵基本相同为201℃,且各混合体系的气相分解产物均有氮氧化物(NOX),H2O和CO2。结果表明,混合物受热后其中的硝酸铵首先分解为硝酸和氨气;酸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由于对硝酸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混合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傅里变换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 硝酸铵 危险化学品 混合体系 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机制的TG-FTIR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建芳 申嘉辉 +1 位作者 宋富美 邓会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2,共7页
为研究煤自燃发生发展过程中煤分子结构变化特征,以阜生矿15号煤为例,分析中硫含量煤样的自燃机制。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TG-FTIR)试验,得到不同热失重阶段特征温度以及相应阶段内发生反应的煤分子结构和分解温度;分析原始煤样官能... 为研究煤自燃发生发展过程中煤分子结构变化特征,以阜生矿15号煤为例,分析中硫含量煤样的自燃机制。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TG-FTIR)试验,得到不同热失重阶段特征温度以及相应阶段内发生反应的煤分子结构和分解温度;分析原始煤样官能团分布特征和不同温度煤样官能团含量随温度的变化特征,得出5种煤分子结构官能团组成及含量。研究表明:低温氧化过程中,阜生煤样关键反应温度范围为130~170℃;自燃原因为煤样中硫份的存在以及C-H键和C-O/C-O-C键氧化,提高了煤分子结构的化学活性,促进了煤自燃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煤氧复合反应 低温氧化 -傅里红外光谱(tg-ftir) 煤分子结构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纤维素模化物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树荣 郑赟 +3 位作者 文丽华 施正伦 骆仲泱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在热重红外联用系统中对生物质的主要组分半纤维素的模化物进行了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在用红外压片微观结构分析方法验证木聚糖典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向... 在热重红外联用系统中对生物质的主要组分半纤维素的模化物进行了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在用红外压片微观结构分析方法验证木聚糖典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向高温侧轻微移动,主反应区间加宽以及炭产量逐渐增加;计算得到的木聚糖两阶段活化能分别为118.59 kJ/mol和66.69 kJ/mol.与纤维素热解气的联机红外分析谱图相比可知,木聚糖热解析出气体过程复杂,其中CO在全过程都有析出,而CH4主要来源于一次挥发分的二次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 裂解 动力学 -傅里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本类木素的化学结构与热化学性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娄瑞 武书彬 +1 位作者 吕高金 杨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共6页
以草本类植物中的稻草和毛竹为原料,采用酶解/温和酸解法来分离草本类木素,制得酶解/温和酸解木素(EMAL).运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定量磷谱(31P-NMR)等手段对两种EMAL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同时利用热重... 以草本类植物中的稻草和毛竹为原料,采用酶解/温和酸解法来分离草本类木素,制得酶解/温和酸解木素(EMAL).运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定量磷谱(31P-NMR)等手段对两种EMAL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同时利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TG-FTIR)和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研究EMAL的热裂解特性.发现:稻草的聚戊糖和抽出物含量较高,而毛竹的纤维素和木素含量较高;稻草EMAL含有丰富的愈创木基(G型)结构单元,毛竹EMAL主要以紫丁香基(S型)结构单元为主;毛竹EMAL在384℃出现一个明显的失重峰,而稻草EMAL热解时分别在270和384℃出现明显失重峰;两种木素化学结构的差异会影响EMAL的热解性质和热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类植物 木素 化学 -傅里红外光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生产废渣燃烧/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春雨 蒋旭光 +3 位作者 安春国 费振伟 池涌 严建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5-50,共6页
在30℃/min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农药生产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50~400℃和400~600℃。在600℃时,农药废渣的燃烧反应程度已经达到了96%。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第1个失... 在30℃/min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农药生产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50~400℃和400~600℃。在600℃时,农药废渣的燃烧反应程度已经达到了96%。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第1个失重阶段基本重合。利用Achar法求得了农药废渣燃烧和热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函数,以及表观动力学参数。分析发现热解与燃烧第1阶段的反应机理函数相同。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30℃/min升温速率下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的气体析出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热解过程中,有大量的SO2析出,SO2的析出集中在300~600℃区间内,在此区间内,还有少量的CO2和H2O析出,CO的析出主要在高温段发生。对燃烧条件下的FTIR分析表明,氧气的存在使得SO2的析出提前,农药废渣中的N在较低温度下以NH3的形式释放,而在热解条件下,农药废渣中的N的释放主要是高温区生成的H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废渣 燃烧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APMP制浆废液固形物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书彬 赵玉双 +2 位作者 郭大亮 李擘 阴秀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TG-FTIR)技术对桉木碱性过氧化氢法(APMP)制浆废液固形物(ASLS)热裂解过程中主要挥发性产物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高温静态水平管式炉快速热解及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分... 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TG-FTIR)技术对桉木碱性过氧化氢法(APMP)制浆废液固形物(ASLS)热裂解过程中主要挥发性产物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高温静态水平管式炉快速热解及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分组成进行了确认.TG-FTIR结果表明,ASLS热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热解温度区间分别为200~371℃、371~530℃和745~986℃,第1热解阶段的主要产物为CO2,占总产物的90%以上,第2热解阶段的主要产物为CO2、CH4、醛酮类化合物和酚醇类化合物,第3热解阶段的主要产物为CO.GC分析结果显示,H2、CH4、CO、CO2、C2H4和C2H6是热解的主要不可冷凝产物.GC-MS分析结果表明:醛酮类和酚类化合物是ASLS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可冷凝产物,这与TG-FTIR结果相一致;醛酮类化合物在600℃左右达到最大产率4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碱性过氧化氢法制浆 废液 -傅里红外光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热氧分解历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永田 毛海林 +2 位作者 陈仁辉 宋振彪 陆书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7,共3页
应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空气气氛、2℃/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分解特点,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各阶段热解产物的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ABS树脂在热解初期主要为聚丁二烯单元双键结构的分解... 应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空气气氛、2℃/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分解特点,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各阶段热解产物的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ABS树脂在热解初期主要为聚丁二烯单元双键结构的分解;大部分苯基、脂肪烃、腈基在300.0~430.0℃发生复杂的反应,快速分解并生成大量黑烟,质量损失达到77%左右;剩余的结构相对稳定的苯环与饱和烃在430.0~600.0℃基本完全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样氧化自燃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贾廷贵 强倩 +1 位作者 娄和壮 曲国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67,共6页
为探究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试验分析煤样中官能团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结合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试验,分析煤样在自燃过程中失重量、放热量等参数,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得到煤样的... 为探究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试验分析煤样中官能团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结合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试验,分析煤样在自燃过程中失重量、放热量等参数,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得到煤样的活化能值E和指前因子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分子中官能团种类相似,低变质程度煤样中的羟基、脂肪烃、含氧官能团含量多于高变质程度煤样;高变质程度煤的TG、DSC曲线较低变质程度煤的曲线发生偏移出现滞后性,煤氧复合速率减缓,失重量减少,放热量增加;在增重阶段,高变质程度煤的指前因子最小;而燃烧阶段,高变质程度煤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相较于低变质程度煤均增大,发生自燃需要更多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煤自燃 特性 傅里变换红外(FTIR)光谱 活化能 分析-差式扫描量法(TG-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CM-41分子筛催化剂上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
2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1-1011,共1页
乙烷经CO2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反应过程与传统的乙烷高温蒸汽裂解制乙烯的过程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此,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合成了不同Co掺杂量的Co-MCM-41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技术对所制产品进... 乙烷经CO2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反应过程与传统的乙烷高温蒸汽裂解制乙烯的过程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此,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合成了不同Co掺杂量的Co-MCM-41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技术对所制产品进行表征;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Co-MCM-41分子筛催化剂埘临CO2-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催化剂 乙烷脱氢 乙烯反应 氧化脱氢 CO2 MCM-41分子筛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 -分析 固定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