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煤半焦燃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建忠 刘明强 +3 位作者 赵卫东 张斌 周俊虎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92,共7页
选用管式炉对褐煤进行500~650℃的加热处理,运用热分析法研究制得半焦的燃烧特性,考察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热重试验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样品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选用管式炉对褐煤进行500~650℃的加热处理,运用热分析法研究制得半焦的燃烧特性,考察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热重试验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样品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停留时间对半焦的产率、组成、发热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热解温度对半焦性能的影响较大;热解后,半焦的煤阶有所提高,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半焦挥发分含量降低,固定碳和灰分含量增加,C/O升高,发热量增加,半焦产率降低,着火及燃烧性能变差,半焦更趋向于高阶煤特征;褐煤半焦的燃烧反应可用反应级数(n=7/6)模型来描述,半焦的活化能随着热解最终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反应活性随之降低,活化能在78.1~116.4 kJ/mol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半焦 燃烧特性 热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 被引量:86
2
作者 高正阳 方立军 +1 位作者 周健 阎维平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4-1767,1749,共5页
对不同配比下由烟煤、无烟煤和褐煤掺混得到的混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热天平试验研究 ,对不同配比下混煤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 ,并根据活化能与着火温度随掺混比的变化规律对混煤的着火特性进行了探讨 ;此外根据不同掺混比下煤样的试验数据 ... 对不同配比下由烟煤、无烟煤和褐煤掺混得到的混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热天平试验研究 ,对不同配比下混煤的活化能进行了计算 ,并根据活化能与着火温度随掺混比的变化规律对混煤的着火特性进行了探讨 ;此外根据不同掺混比下煤样的试验数据 ,从阿累尼乌斯定律出发 ,提出了表征煤在着火后燃烧速度和燃烧稳定性指数 HF,对不同配比下煤的 HF 进行了计算 ,并据此对混煤的稳燃及燃尽性能进行了研究。图 1 1表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燃烧 热重试验 燃烧特性 活化能 着火温度 煤粉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煤燃烧动力学参数的热重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正阳 方立军 +2 位作者 王涛 周元春 阎维平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12,共4页
对不同配比下由烟煤、无烟煤和褐煤掺混得到的混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热天平试验研究,从阿累尼乌斯定律出发,对不同配比下混煤的燃烧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活化能随掺混比的变化规律,提出在无烟煤中掺入烟煤或褐煤,对煤的着火... 对不同配比下由烟煤、无烟煤和褐煤掺混得到的混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热天平试验研究,从阿累尼乌斯定律出发,对不同配比下混煤的燃烧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活化能随掺混比的变化规律,提出在无烟煤中掺入烟煤或褐煤,对煤的着火性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而当着火性能相近的两种煤进行掺混时,煤的活化能比将单一煤种活化能按比例加权平均值大,混煤的着火性能更接近活化能大的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 热重试验 燃烧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与煤混烧热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1,46,共7页
为了充分利用油页岩,采用TG-DTG-DSC联用技术对油页岩与煤的混合试样进行了混烧热重试验,对燃烧特性曲线及燃烧特性参数进行分析,并采用差减微分法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油页岩含量的增多,混烧试样逐渐出现低温段及高... 为了充分利用油页岩,采用TG-DTG-DSC联用技术对油页岩与煤的混合试样进行了混烧热重试验,对燃烧特性曲线及燃烧特性参数进行分析,并采用差减微分法计算了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油页岩含量的增多,混烧试样逐渐出现低温段及高温段的2个DTG峰,并在位于2峰之间出现1个向上的DSC吸热峰,此时需加强混烧中期热量的提供,且混烧的可燃特性指数、着火特性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逐渐降低且均大于油页岩纯烧的各个相应值;煤含量高的S2及S3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主要是高温阶段的焦炭着火燃烧过程,活化能及频率因子相对较低;油页岩含量较高的S4、S5及S6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分为低温阶段的挥发分析出着火燃烧和高温阶段焦炭的着火燃烧,低温段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均大于高温段的相应值,高温段反应级数约为0.6,低温段反应级数约为1.1。油页岩与煤混烧特性优于油页岩的纯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混烧 动力学 热重试验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油页岩混烧的热重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44-250,共7页
为了充分燃烧利用农业生物质与油页岩,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技术对玉米秸秆与油页岩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试验,对其各燃烧特性与燃烧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燃烧动力学参... 为了充分燃烧利用农业生物质与油页岩,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技术对玉米秸秆与油页岩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试验,对其各燃烧特性与燃烧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混烧试样的微分热重(DTG,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ic)曲线出现4个峰值,主要分别是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热解、木质素和油页岩热解,以及油页岩焦炭燃烧和油页岩无机盐热解。在DTG曲线第1至第3峰之间出现DSC曲线放热峰,在DTG曲线第3峰至第4峰之间出现DSC曲线吸热峰,需要强化混合燃料的前期燃烧;玉米秸秆与油页岩的质量比例为4∶1时的混合燃料S2,其混烧的可燃特性、着火特性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最大,燃尽时间最短,燃尽特性指数较大;在前3个温度区段,混合试样的活化能及频率因子均随温度区段的升高而降低,体现了活化能与频率因子变化的一致性;低温阶段与高温阶段反应级数分别约为1.5及0.7。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和油页岩的混烧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燃烧 动力学 玉米秸秆 热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石油焦混烧热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红 廖正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79,共6页
以生物质荔枝条与石油焦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和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对其混烧特性曲线和混烧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各种燃烧特性指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混烧试样S1、S2的DTG曲线出现2个峰,S3、S4及S... 以生物质荔枝条与石油焦的混合燃料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DSC联用实验技术和差减微分法Freeman-Carroll,对其混烧特性曲线和混烧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各种燃烧特性指数及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混烧试样S1、S2的DTG曲线出现2个峰,S3、S4及S5的DTG曲线出现3个峰,并在位于其第2、3峰之间的DSC曲线出现1个向上的吸热峰;随着荔枝条含量的增大,试样的可燃特性指数、着火特性指数、燃尽特性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逐渐增大,且混燃逐渐呈3种着火燃烧模型,即:低温段的均相着火、中温段的均相-多相联合着火、高温段的多相着火;同一试样的低温段反应级数高,高温段反应级数低,中温段反应级数最低;混烧中需加强中温阶段的热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石油焦 燃烧 动力学 热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升温速率下尿素沉积物热重试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邱崇桓 莫春兰 +1 位作者 江明儒 伍文聪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Urea-SCR)还原氮氧化物(NO x)应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生成冷凝尿素和尿素分解副产物组成的固体沉积物,造成排气管堵塞、背压升高等问题,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尿素沉积物及重要组分进行升温速率... 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Urea-SCR)还原氮氧化物(NO x)应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生成冷凝尿素和尿素分解副产物组成的固体沉积物,造成排气管堵塞、背压升高等问题,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尿素沉积物及重要组分进行升温速率为5℃/min、10℃/min、20℃/min热重试验研究。尿素、缩二脲热解过程受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而三聚氰酸及三聚氰酸同系物热解过程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起始分解温度按尿素<缩二脲<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三聚氰酸一酰胺<三聚氰酸二酰胺顺序依次升高。沉积物含量占比按三聚氰酸(52%~53%)>三聚氰酸一酰胺与三聚氰酸二酰胺(27%)>缩二脲(16%~17%)>尿素(4%)顺序依次降低。温度低于265℃时沉积物主要由尿素、缩二脲和三聚氰酸组成,温度高于265℃时可产生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二酰胺,温度高于500℃时沉积物完全分解。可见,柴油机低温瞬态工况时、SCR系统尿素喷射管段局部低温处易生成沉积物,而不同的反应温度可能导致沉积物各组份占比的不同。提高排气温度、延长尿素水溶液反应时间和利用沉积物相关组分催化热解有利于尿素沉积物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尿素沉积物 热重试验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动力学参数、特征温度与挥发分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朱红青 郭艾东 屈丽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0,共6页
通过煤的热动力学参数和特征温度可以表征煤自燃危险程度。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数据缺少,往往只有煤的工业参数。因此,研究工业参数与表征煤自燃危险参数的关系十分必要。为了分析和建立该关系,基于非等温试验方法对不同煤样进行热重试... 通过煤的热动力学参数和特征温度可以表征煤自燃危险程度。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数据缺少,往往只有煤的工业参数。因此,研究工业参数与表征煤自燃危险参数的关系十分必要。为了分析和建立该关系,基于非等温试验方法对不同煤样进行热重试验分析,得出8个煤样在10℃/min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与煤工业分析参数的关系,揭示挥发分与煤的氧化特性、特征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8个煤样的挥发分排序F3>F8>F4>F7>F2>F1>F5>F6,各特征温度排序基本满足T3<T8<T4<T7<T2<T1<T5<T6,热动力学参数活化能排序E3<E8<E4<E7<E2<E1<E5<E6,且挥发分与特征温度点、活化能成非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挥发分越高,煤燃烧特征温度值越低,热动力学参数值越小,煤越易被点燃,煤的自燃危险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分 活化能(E) 指前因子(A) 热重试验 煤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系统尿素沉积物重要组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莫春兰 龙华林 +3 位作者 莫益涛 邱崇桓 江明儒 黄福川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减少柴油机SCR系统尿素喷射沉积物的生成,对尿素沉积物成分、含量及生成进行了升温速率为10℃/min的热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沉积物主要由缩二脲、三聚氰酸及其同系物组成,尿素热解过程生成的异氰酸引发各沉积物的生成,异氰酸未... 为减少柴油机SCR系统尿素喷射沉积物的生成,对尿素沉积物成分、含量及生成进行了升温速率为10℃/min的热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沉积物主要由缩二脲、三聚氰酸及其同系物组成,尿素热解过程生成的异氰酸引发各沉积物的生成,异氰酸未充分水解是尿素沉积物生成的的重要条件;尿素或缩二脲发生副反应都可生成三聚氰酸及其同系物,其中缩二脲是关键物质;三聚氰酸在热解过程中产生少量副产物,三聚氰酸一酰胺及三聚氰酸二酰胺是生成耐高温产物的主要反应物。尿素沉积物中缩二脲质量占比约20%,三聚氰酸质量占比约60%,三聚氰酸同系物质量占比约20%。本试验结果可为尿素沉积物的生成反应动力学机理完善及其生成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热重试验 尿素 沉积物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分解的舰用复合材料S2/430LV热工参数
10
作者 陈国涛 梅志远 吕岩松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了研究S2/430LV在热分解前后的热工参数,首先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氮气环境中S2/430LV复合材料和430LV树脂进行30~800℃环境下热重试验,分析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热分解响应特征;然后,基于阿伦尼乌斯方程,采用微分法与积分法相结合... 为了研究S2/430LV在热分解前后的热工参数,首先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氮气环境中S2/430LV复合材料和430LV树脂进行30~800℃环境下热重试验,分析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热分解响应特征;然后,基于阿伦尼乌斯方程,采用微分法与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S2/430LV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430LV树脂和S2/430LV复合材料在氮气环境中均呈现单一热分解过程,纤维织物会促进430LV树脂基体热分解反应;采用Kissinger方程和Flynm-Wall-Ozawa方程确定S2/430LV活化能取值范围;利用Coats-Redfern方程确定S2/430LV最优热分解机理函数和指前因子,从而建立分解率和温度的函数关系式;采用混合定律,建立了考虑材料分解的热工参数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舰艇复合材料结构耐火传热性能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试验 阿伦尼乌斯方程 活化能 机理函数 指前因子 混合定律 工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刚 周西华 +3 位作者 孙宝铁 李昂 宋东平 聂荣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61,共6页
为获得不同煤种火区瓦斯爆炸数值模拟基础参数,用热重试验方法确定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阶段温度范围,通过管式炉程序升温和气相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得到了煤燃烧耗氧速率、气体生成速率和放热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褐煤、气... 为获得不同煤种火区瓦斯爆炸数值模拟基础参数,用热重试验方法确定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阶段温度范围,通过管式炉程序升温和气相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得到了煤燃烧耗氧速率、气体生成速率和放热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褐煤、气煤、焦煤、贫煤燃烧阶段温度分别为247-433℃,279-542℃,313-574℃,365-594℃;随着温度升高,耗氧速率、CO,CO2生成速率、放热强度与温度之间均符合高斯(Gauss Amp)曲线模型;随着变质程度增加,耗氧速率与CO生成速率升高,CO2生成速率与放热强度降低;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呈线性增加关系,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变化趋势越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热重试验 耗氧速率 生成速率 强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壳热解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创 蒋恩臣 +3 位作者 王明峰 许细薇 陈亮广 李柏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63-2067,共5页
以10~30℃/min的加热速率在同步热分析仪上进行热重试验,用Malek法确定和建立油茶壳的主热解阶段的热解机理模型,主热解阶段满足J-M—A方程,即随机成核和随后成长。根据生物质热解分段模型计算验证油茶壳热解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以10~30℃/min的加热速率在同步热分析仪上进行热重试验,用Malek法确定和建立油茶壳的主热解阶段的热解机理模型,主热解阶段满足J-M—A方程,即随机成核和随后成长。根据生物质热解分段模型计算验证油茶壳热解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分段模型拟合数据与热重数据的平均误差在2.5%以内,建立的模型能正确预测热解反应。在自行研制的生物质连续热解装置上进行油茶壳的热解实验,结果表明,热解实验升温不是理论上的线性升温过程,但实验数据与热重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平均误差较小。这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油茶壳的热解反应,为油茶壳的热解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油茶壳 热重试验 解模型 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污泥热解特性及反应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秀霞 贾宏宇 刘炳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超声处理对城市污泥热解过程的影响,依据Coats-Redfern积分法和截距相对误差筛选原则对其热解动力学进行分析,确定超声处理污泥热解最概然机制函数和动力学参数,考察超声处理对污泥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超声处理对城市污泥热解过程的影响,依据Coats-Redfern积分法和截距相对误差筛选原则对其热解动力学进行分析,确定超声处理污泥热解最概然机制函数和动力学参数,考察超声处理对污泥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后,污泥热解机制在热解温度300~440℃内由三维扩散发展成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该区间的表观活化能由18.29 kJ·mol^(-1)提高到26.32 kJ·mol^(-1),频率因子由24.78 min^(-1)提高到2761.62 min^(-1),热解总反应的平均活化能由15.21 kJ·mol^(-1)降低到14.65 kJ·mol^(-1),超声处理加快了污泥热解反应整体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污泥 热重试验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CFB锅炉煤种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14
作者 胡瑞金 邵国桢 +2 位作者 沈引根 张洁 徐鋆鹏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印度当地煤种特性与我国煤种特性相差较远。根据印度项目需要,对印度CFB锅炉燃用煤种进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煤种的常规分析,获得了试验煤种的基本特性数据;通过热重试验,得到了试验煤种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和热解特性;通过流化... 印度当地煤种特性与我国煤种特性相差较远。根据印度项目需要,对印度CFB锅炉燃用煤种进行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煤种的常规分析,获得了试验煤种的基本特性数据;通过热重试验,得到了试验煤种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和热解特性;通过流化床试验台热态试验,获得了不同入炉煤粒径分布下,煤种的燃尽特性和灰渣比。试验结果对实炉的设计、调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煤种燃烧特性 燃尽特性 热重试验 粒径分布 灰渣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与烟煤混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国忠 吴生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5,共5页
对某电厂几个常用煤种的着火、燃尽以及混烧特性曲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着火性能比烟煤差,混煤的着火性能随无烟煤比例的增加而变差;无烟煤与烟煤的混煤燃尽性能随着无烟煤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结合飞灰可燃物和锅炉结焦... 对某电厂几个常用煤种的着火、燃尽以及混烧特性曲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着火性能比烟煤差,混煤的着火性能随无烟煤比例的增加而变差;无烟煤与烟煤的混煤燃尽性能随着无烟煤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结合飞灰可燃物和锅炉结焦两方面考虑,混煤中无烟煤的份额占15%为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试验 无烟煤 烟煤 混煤 燃烧特性 实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基作用下含碳球团还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志鹏 罗德庆 +2 位作者 韩红伟 贾新 程洪全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1,共7页
为探究含碳球团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特点,进一步揭示其还原反应机理,本文通过热重还原试验研究温度为800~1100℃范围内含碳球团还原过程的特点,并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金属化率及抗压强度等指标对球团还原过程及还原产物的影响。结... 为探究含碳球团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特点,进一步揭示其还原反应机理,本文通过热重还原试验研究温度为800~1100℃范围内含碳球团还原过程的特点,并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金属化率及抗压强度等指标对球团还原过程及还原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气氛下发生反应时,各因素对含碳球团还原过程影响的主次顺序:还原温度、碳氧比、还原气氛;在试验过程中,含碳球团的反应速率先上升后下降;适当升高温度、调节碳氧比及还原气氛组成均可促进含碳球团的还原;升高温度,金属化率也随之上升,当金属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温度对其作用效果减弱。当还原温度为800~1000℃时,含碳球团的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当还原温度高于1000℃时,含碳球团的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球团 直接还原 热重试验 金属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L-20的NEPE推进剂热分解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黎 赵凤起 +2 位作者 刘子如 衡淑云 张腊莹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借助热重-微商热重(TG-DTG)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试验研究了含CL-20的NEPE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探索了主要组分NG、CL-20、AP和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分3个阶段:增塑剂(NG)的挥发和分解,PEG+CL-20... 借助热重-微商热重(TG-DTG)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试验研究了含CL-20的NEPE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探索了主要组分NG、CL-20、AP和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分3个阶段:增塑剂(NG)的挥发和分解,PEG+CL-20的分解,AP的分解。CL-20促进了NG和PEG的分解,NG与PEG并未影响CL-20的分解。AP的加入促进了CL-20的分解,同时CL-20也使AP的分解由单质2步分解合并为1步。Al粉在该体系中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较弱。催化剂Ct1和Ct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推进剂中NG、CL-20和AP的起始分解,对于NG起始分解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当温度升高,抑制作用消失即分解开始时,分解速率大幅提高,从而使推进剂热分解的放热历程缩短,致使推进剂燃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E推进剂 CL-20 分解 -微商(TG-DTG)试验 差示扫描量(DSC)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官能团修饰碳纳米管填充PP复合材料分子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亚莎 赵光辉 +3 位作者 曾跃凯 熊英莹 田泽 杨一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随着光伏发电和海上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对薄膜电容器的工作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使用最泛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电容器薄膜在高温以上时无法胜任应用需求。基于实验与仿真的方法,对聚丙烯(PP)、碳纳米管及羟基... 随着光伏发电和海上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对薄膜电容器的工作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使用最泛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电容器薄膜在高温以上时无法胜任应用需求。基于实验与仿真的方法,对聚丙烯(PP)、碳纳米管及羟基、氨基、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CNTs-COOH)填充PP复合体系进行热重试验、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导率、自由体积分数和均方位移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羧基修饰的碳纳米管与PP复合后的热学性能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氨基、羟基修饰的碳纳米管体系次之。CNTs-COOH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其起始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了76.15℃和40.33℃,热导率较纯PP体系提高了18.27%,自由体积分数降低至17.96%。羧基的加入能够有效占据PP/CNTs复合体系中的空穴,减缓复合体系分子链段的移动和降低复合体系的均方位移,使得PP复合体系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适用于高温条件的PP电容器薄膜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碳纳米管 学性能 热重试验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建筑垃圾的热动力学研究
19
作者 熊英莹 张鑫 崔超现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S01期252-256,共5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大规模的房屋建筑更新改造活动层出不穷,大量室外建筑垃圾废弃物由此产生。但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处理,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近年来兴起的垃圾热解处理技术,因其减量化...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大规模的房屋建筑更新改造活动层出不穷,大量室外建筑垃圾废弃物由此产生。但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处理,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近年来兴起的垃圾热解处理技术,因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结果备受关注。选取含有石灰的室外建筑垃圾,利用热分析仪进行热重试验,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不同气氛下的TGDTA曲线,分析求解分解活化能Ea、热动力学的机理函数f(α)以及指前因子A。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样品均在125℃左右开始热解,温度升到160℃左右时基本完全热解达到平衡,热分解为吸热过程;根据Kissinger法,该分解反应活化能Ea为33.36 k J/mol,指前因子A的对数值lg A=1.12 min^(-1);按照Ozawa法,该分解反应活化能Ea为35.36 k J/mol,指前因子A的对数值lg A=1.07 min^(-1);该试验可用三维固相表面反应R3模型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石灰 热重试验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残渣与褐煤混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方磊 周俊虎 +2 位作者 周志军 刘建忠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8,共4页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the blend of lignite and residue from Shenhua coal liquefaction was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the DTG plot for the combustion of residue of coal liquefaction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 peaks...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the blend of lignite and residue from Shenhua coal liquefaction was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the DTG plot for the combustion of residue of coal liquefaction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 peaks,while the DTG plot of lignite combustion has one characteristic peak.With the decreasing of the blending ratio of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to lignite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 peaks become faintness.The combus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of blended coals are calculated.Compared with the blended coals,the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has the biggest activation energy,but the lignite has the lowest one.With the blending ratio decreas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ignite temperature of blends decrease slightly.The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DTGmax for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 is bigger than that for lig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残渣 褐煤 混煤 燃烧特性 热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