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微塑料定量分析方法优化
1
作者 张杰 侯静文 +1 位作者 李妍 刘永佳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已经应用于多种微塑料的定量分析,但是,该方法仅能检测有特征吸收峰的微塑料,对无特征吸收峰的微塑料难以进行定量分析。采用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3种相似结构微塑料作为研究对象,优化TGA-F...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已经应用于多种微塑料的定量分析,但是,该方法仅能检测有特征吸收峰的微塑料,对无特征吸收峰的微塑料难以进行定量分析。采用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3种相似结构微塑料作为研究对象,优化TGA-FTIR技术定量分析微塑料的方法。通过对比3种微塑料的红外二阶导数谱图,773 cm^(-1)处为PS特征吸收峰,2946 cm^(-1)处为PP及PE的特征吸收峰。由于PP和PE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重叠,采用高斯函数对2946 cm^(-1)处的谱峰进行分离,将二者进行区分。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原理,建立3种微塑料质量和特征吸收峰峰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微塑料的质量在0.5~6.0 mg范围内,与红外特征峰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红外联用 定量分析 分峰拟合 方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松针中6种常见微塑料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卓 刘禹慧 +2 位作者 魏晓菲 李彭辉 宋善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9-1256,共8页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1.1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n=3),加标回收率为80.4%~93.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来自武夷山、青海湖、大兴安岭等12个采样点的松针样品进行分析,得到6种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0.01~3.15μg·mg^(-1)。此外,样品中6种塑料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PE、PP和PS(100%)、PET(92%)、PC(60%)、PVC(8%)。该方法可为我国微塑料环境污染评估及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 微塑料 松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燃煤气体产物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玲红 陈祥 +4 位作者 吴建 武燕燕 周昊 邱坤赞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969,共9页
为了准确定量表征燃煤过程中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以在氮气气氛中神华混煤热解过程为例,采用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脉冲热分析法,研究煤热解多组分气体产物的逸出特性,重点讨论载气流量、炉温、红外光谱检测分辨率及扫描次数等... 为了准确定量表征燃煤过程中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以在氮气气氛中神华混煤热解过程为例,采用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脉冲热分析法,研究煤热解多组分气体产物的逸出特性,重点讨论载气流量、炉温、红外光谱检测分辨率及扫描次数等参数对气体定量测量的影响,分别建立红外光谱以及质谱定量标定工作曲线,确定CO2和CH4的平均析出量.结果表明,神华混煤热解主要生成CO2,CH4,H2,CO,H2O以及含C-H、C-O、C=O等官能团的气体;红外光谱标定信号主要受载气流量和分辨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和质谱定量结果存在差异;神华混煤热解过程中每毫克煤样析出CO2和CH4的平均量分别为65.9和24.1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质谱联用 脉冲分析法 神华混煤 气体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煤燃烧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朝芬 胡松 +1 位作者 孙学信 陈刚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1,共3页
用热重红外(TGA FTIR)联用的方式进行了煤在常规条件下的热重实验,分别用 TG、DTG曲线与FTIR的红外三维图等描述了煤燃烧的整个过程,对比了TG、DTG曲线、FTIR图中峰的位置以及峰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峰值等参数。结果表明,TGA与 FTI... 用热重红外(TGA FTIR)联用的方式进行了煤在常规条件下的热重实验,分别用 TG、DTG曲线与FTIR的红外三维图等描述了煤燃烧的整个过程,对比了TG、DTG曲线、FTIR图中峰的位置以及峰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峰值等参数。结果表明,TGA与 FTIR联用时,FTIR的检测无明显的滞后及返混等情况发生,由此可深化对煤燃烧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速率 -红外联用分析(TGA—FTIR) 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含油污泥-废轮胎混合热解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全伟 林顺洪 +3 位作者 柏继松 李长江 江辽 李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92-4699,共8页
为含油污泥和废轮胎共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对含油污泥与废轮胎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热解动力学和气体析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废轮胎掺混质量分数增加(从10%到50%),初始热解温度逐渐增... 为含油污泥和废轮胎共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撑,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对含油污泥与废轮胎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热解动力学和气体析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废轮胎掺混质量分数增加(从10%到50%),初始热解温度逐渐增加(从311.80℃到335.30℃),但热解特性指数也逐渐增加(从5.41×10^(–11)到1.53×10^(–10)),同时热解终温逐渐减小。由此表明混合热解可弥补单物料热解存在的不足。通过协同作用分析发现,不同的混合比例热解,相互作用及作用程度不同;利用Coats-Redfern法对混合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发现,第二阶段(500~800℃)所需的活化能最低,第三阶段(800~1200℃)最高;通过FTIR分析发现,热解主要生成H_2O、CO_2、CO、CH_4等物质;结合综合热解特性指数、相互作用和热解效率指数分析发现,对于以含油污泥处理为主的混合热解,掺混废轮胎比例为50%时可获得较多的可燃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联用 含油污泥 废轮胎 动力学分析 气体析出特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焙烧软锰矿的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显甲 苏静 +2 位作者 粟海锋 龙云飞 文衍宣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0-444,共5页
为探讨甘蔗渣焙烧还原软锰矿过程的反应机理,利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在线分析甘蔗渣、矿渣混合物的热失重行为及其热解产物,结果表明:甘蔗渣和矿渣混合物的失重都主要发生在230~500℃,两者的最大失重速率都在380℃,在线红外光... 为探讨甘蔗渣焙烧还原软锰矿过程的反应机理,利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在线分析甘蔗渣、矿渣混合物的热失重行为及其热解产物,结果表明:甘蔗渣和矿渣混合物的失重都主要发生在230~500℃,两者的最大失重速率都在380℃,在线红外光谱跟踪产物分析表明,甘蔗渣的热解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而矿渣混合物的气体产物却主要是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联用 软锰矿 还原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检测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的气体释放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酒少武 杨爱武 陈延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基固硫剂中在35~1 450℃煅烧过程中主要释放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气体,共发生四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吸附水解吸附和石膏脱结晶水,水积分流量峰值为121.56,154.72℃,总失重为3.19%;第二步反应为矿物相中结晶水的脱除,失重为0.29%,水积分流量峰值为423.83℃;第三步反应为碳酸钙分解,失重为24.40%,二氧化碳气体积分流量出现最大值为818.87℃,在819.54℃水积分流量峰出现最小值;第四步反应为硫酸钙分解,共失重1.83%,二氧化硫气体积分流量在1 415.69℃出现释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气体 释放特征 水泥生料 固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竹综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TONG Thi Phuong 马中青 +1 位作者 陈登宇 张齐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竹材综纤维素在不同升温速率下(5.0,10.0,15.0,20.0和30.0℃·min-1)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热重分析/热重一次微分曲线(TG/DTG)表明:竹材综纤维素热解可分为干燥、快速裂解和慢速裂解等3个阶...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竹材综纤维素在不同升温速率下(5.0,10.0,15.0,20.0和30.0℃·min-1)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热重分析/热重一次微分曲线(TG/DTG)表明:竹材综纤维素热解可分为干燥、快速裂解和慢速裂解等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增加,TG/DTG曲线往高温一侧移动;竹综纤维素热解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包括多重、平行和连续反应;热解挥发分主要由小分子CO,H2O,CH4和CO2,以及一些醛类、酮类、酸类、烷烃、醇类和酚类等有机物组成。利用无模式函数积分法,即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积分法,对其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材综纤维素的活化能随着转化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活化能数值的变化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不同的热解特性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竹材 综纤维素 动力学 红外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62
9
作者 王树荣 刘倩 +2 位作者 骆仲泱 文丽华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54-1158,共5页
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纤维素多糖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纤维素在2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550~670K,680K以后热失重很缓慢,在此温度下固体残留物的质量分数... 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纤维素多糖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纤维素在2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550~670K,680K以后热失重很缓慢,在此温度下固体残留物的质量分数为14.7%.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苷键和碳碳键断开形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二次降解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裂解 -傅里叶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质谱联用(TG-MS)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闫金定 崔洪 +1 位作者 杨建丽 刘振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简要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热重 -质谱联用 (TG -MS)在近几年的应用进展 ,内容主要包括TG -MS技术在动力学、材料、无机化合物及催化剂、环保能源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质谱联用 TG-MS 应用进展 联用技术 动力学 联用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垃圾衍生燃料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柏继松 余春江 +2 位作者 吴鹏 方梦祥 骆仲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2-1048,共7页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研究了两种不同垃圾衍生燃料(RDF)的热解特性。研究发现,尽管两种RDF的来源不同,但却具有相似的热解特性,其热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生物质组分(220~430℃)、塑料类物质(430~520℃)以及无机碳酸盐(>65...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研究了两种不同垃圾衍生燃料(RDF)的热解特性。研究发现,尽管两种RDF的来源不同,但却具有相似的热解特性,其热解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生物质组分(220~430℃)、塑料类物质(430~520℃)以及无机碳酸盐(>650℃)的分解。利用Coats-Redfern法,求得了RDF热解前两个阶段的表观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高温段的反应活化能要高于低温段。通过FTIR对RDF热解析出的气体进行了在线分析,发现两种RDF热解过程中的气相产物析出规律基本一致,析出的气体主要包括H2O、CO2、CO以及CH4等烃类。HCl在低温阶段(230~400℃)即析出完毕。相比之下,NH3开始析出的温度较高(260℃),并且整个析出温度范围较广,高温下仍有少量析出。SO2在热解条件下仍有相当量的生成,其析出主要集中在300~600℃的温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衍生燃料 -红外联用 动力学参数 气相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制革污泥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春雨 蒋旭光 +7 位作者 费振伟 安春国 池涌 严建华 俞恺 傅娟娟 潘金华 施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1306,共6页
利用TG-FTIR对制革污泥的燃烧特性和燃烧过程气体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制革污泥挥发分和灰分含量较高,固定碳含量低、热值低。不同升温速率下,制革污泥的燃烧在800℃时已经比较充分,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制革污泥碳燃烧的失重... 利用TG-FTIR对制革污泥的燃烧特性和燃烧过程气体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制革污泥挥发分和灰分含量较高,固定碳含量低、热值低。不同升温速率下,制革污泥的燃烧在800℃时已经比较充分,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制革污泥碳燃烧的失重速率和峰值温度有所增加。运用Ozawa法进行活化能计算表明,制革污泥燃烧所需活化能随着反应程度的深入而增加。制革污泥的挥发分燃烧阶段符合三维扩散的Z-L-T方程反应模型,固定碳燃烧阶段符合自催化反应的P-T方程反应模型,且制革污泥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燃烧动力学参数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TG-FTIR分析表明,不同升温速率对气体析出基本特征没有影响,在低温阶段,制革污泥的燃烧产物中有少量的有机酸组分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污泥 -红外联用 燃烧 动力学特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重-差热-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煤粉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29
13
作者 邹学权 王新红 +1 位作者 武建军 陈越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用热重和红外联机手段 ,考察了以四川高硫煤为代表的煤粉的燃烧特性 .介绍了利用热重和红外手段研究煤粉燃烧特性的实验方法 ,分析了煤粉在升温速率为 2 0℃ /min,模拟空气气氛条件燃烧的热重和红外图谱 .在不同升温条件下 (1 0℃ /min,... 用热重和红外联机手段 ,考察了以四川高硫煤为代表的煤粉的燃烧特性 .介绍了利用热重和红外手段研究煤粉燃烧特性的实验方法 ,分析了煤粉在升温速率为 2 0℃ /min,模拟空气气氛条件燃烧的热重和红外图谱 .在不同升温条件下 (1 0℃ /min,2 0℃ /min,3 0℃ /min)做煤粉燃烧的热重实验 ,得到了煤粉活化能与热失重的关系曲线 .最后阐述了用热重和红外联用分析煤燃烧过程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红外光谱技术 研究 煤粉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法研究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热性能及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宁 陈婵 +1 位作者 冯春云 李亦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7-893,共7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和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在不同气氛下的热失重行为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探究了HPU和HPUA的热分解机理...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自制的超支化聚氨酯(HPU)和UV固化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HPUA)在不同气氛下的热失重行为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探究了HPU和HPUA的热分解机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HPU和HPUA在氮气气氛下具有相似的热分解行为,均有3段热分解温度;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与氮气气氛下的热分解相比,其分解行为相似,但前者的分解更迅速。DSC分析表明:接入丙烯酸羟乙酯(HEA)后,HPUA的Tg明显低于HPU。热红联用对热分解机理的分析表明:空气气氛下的分解比氮气气氛下更迅速,降解更完全。HPU的3段热分解分别为:醇的降解、氨基甲酸酯键的降解、脲基键的降解;HPUA的3段热分解分别为:丙烯酸羟乙酯的降解、氨基甲酸酯键的降解、脲基键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联用仪(tg-ftir) 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玻璃化转变温度 分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类生物质热解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侯静文 王瑞斌 +2 位作者 孟梁 罗启仕 华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共4页
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来自上海市金山区的两种秸秆类生物质(水稻秸秆和芦苇秸秆)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特性和气体产物释放特性进行了实时在线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滞后现象,热裂解过程向高温侧... 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来自上海市金山区的两种秸秆类生物质(水稻秸秆和芦苇秸秆)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特性和气体产物释放特性进行了实时在线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滞后现象,热裂解过程向高温侧移动;采用积分法对两种秸秆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秸秆类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水稻和芦苇秸秆的热解反应是一级反应;两种秸秆的热解产物主要为H2O、CO2、CO、CH4;水稻秸秆热解的DTG曲线及CO2的析出峰为单峰,而芦苇秸秆热解的DTG曲线及CO2的析出峰为双峰;气体析出规律的差异与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 -红外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和分布活化能模型的樟子松热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中青 徐嘉炎 +1 位作者 叶结旺 张齐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6,共7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通过不同升温速率(5、10、20、30℃/min),对樟子松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其热解机理进行探讨。TG/DTG曲线表明,樟子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解和炭化3个阶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通过不同升温速率(5、10、20、30℃/min),对樟子松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其热解机理进行探讨。TG/DTG曲线表明,樟子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解和炭化3个阶段。FTIR图表明,热解挥发份气体相对含量最多的3类物质是CO2,醛、酮、酸类以及烷烃、醇类和酚类等有机物。随着转化率增加,通过DAEM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数值波动明显,证明樟子松热解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0.1<转化率(α)<0.3,主要是半纤维素降解,其支链首先降解,然后主链发生断裂;0.3<α<0.7,主要是纤维素降解,首先转化为中间产物活性纤维素,活性纤维素再次降解;0.7<α<0.8,主要是木质素降解,苯丙烷分子相互结合形成网状立体结构以及低反应活性的焦炭的不断生成造成此阶段活化能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红外联用 分布活化能模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桑圣欢 段钰锋 +2 位作者 陈惠超 冒咏秋 张平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对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及气体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塑料的热解过程主要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氯的析出,第2阶段为碳链断裂。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塑料热解的失重速率有所增加,且析出峰向高温方...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对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及气体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塑料的热解过程主要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氯的析出,第2阶段为碳链断裂。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塑料热解的失重速率有所增加,且析出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使用Doyle积分方法进行活化能计算,发现塑料热解所需要的活化能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塑料热解脱氯阶段符合三维扩散,球形对称Jander方程;碳链断裂阶段符合二维扩散,圆柱形对称方程。TG-FTIR结果表明,热解的第1阶段析出产物主要为HCl,第2阶段的热解产物主要为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厂废弃塑料 -红外联用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烟叶的热重-红外-气质联用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燕 刘志华 +3 位作者 刘春波 陈永宽 蒋丽红 王亚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6,共5页
采用热重-红外-气质(STA-IR-GC-MS)联用技术,对上、中、下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失重点下的裂解产物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部位烟叶在270℃时均能释放出非挥发性多羟基成分,例如甲基-L-吡喃阿拉伯糖甙、甲基葡萄糖甙、甲基-α-D... 采用热重-红外-气质(STA-IR-GC-MS)联用技术,对上、中、下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失重点下的裂解产物进行在线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部位烟叶在270℃时均能释放出非挥发性多羟基成分,例如甲基-L-吡喃阿拉伯糖甙、甲基葡萄糖甙、甲基-α-D-吡喃甘露糖甙等,而在350℃时主要释放气相成分;在不同失重点均能产生粒相物烟碱,但中部烟叶在270℃和350℃时释放出的总成分明显多于上部和下部。此方法前处理省时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气质(STA—IR—GC—MS)联用技术 烟叶 烟气成分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的3,6-二硝基胍基-S-四嗪二水合物的热分解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军锋 马海霞 +3 位作者 严彪 杨爱武 买涛 白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运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实时研究了3,6-二硝基胍基-S-四嗪二水合物(DNGTz.2H2O)在高纯氮气和10K/min等速升温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DNGTz.2H2O的热分解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失去配位水,失重10%左右;第二阶段为热分解主要阶段,温... 运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实时研究了3,6-二硝基胍基-S-四嗪二水合物(DNGTz.2H2O)在高纯氮气和10K/min等速升温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DNGTz.2H2O的热分解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失去配位水,失重10%左右;第二阶段为热分解主要阶段,温度范围在228.87~253.15℃,分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失重68.66%;第三阶段热分解温度范围较宽,在461.60~572.92℃,失重约17.46%。用FT-IR实时分析了DNGTz.2H2O在各阶段的热分解产物,其主要产物为H2O、NO2、N2O、NH3、CO2和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高氮含能材料 四嗪 -红外联用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红外联用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定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玲红 吴学成 +1 位作者 周昊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79-1583,共5页
为了定量分析热反应过程中连续或彼此重叠产生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提出依据气体混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谱带强度时间分布确定热重-红外联用中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氧气气氛中炭黑固体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 为了定量分析热反应过程中连续或彼此重叠产生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产物,提出依据气体混合物的红外吸收特征谱带强度时间分布确定热重-红外联用中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氧气气氛中炭黑固体样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热重-红外联用实验为例,重点讨论载气流速的选择对多组分气体产物定量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载气流速下,可忽略反应气体的消耗以及微量气体产物的析出对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定量计算的影响.当热反应过程中逸出的混合气体存在弱吸收红外、甚至不吸收红外的气体时,可采取近似定量方法实现多组分气体产物逸出体积流量快速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联用 多组分气体产物 逸出体积流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