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植物药的热分析鉴别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洪 敖波 +1 位作者 范淑辉 陶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400-9401,共2页
[目的]应用热分析法鉴别彝族植物药。[方法]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瓦布友等彝族植物药进行测定,根据图谱峰形和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不同样品的DTA的放热峰特征明显,峰顶温度和峰数量不同,同一样品不同... [目的]应用热分析法鉴别彝族植物药。[方法]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瓦布友等彝族植物药进行测定,根据图谱峰形和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不同样品的DTA的放热峰特征明显,峰顶温度和峰数量不同,同一样品不同组织部位的DTA放热峰不同,不同样品的DSC的特征峰更加明显。[结论]热分析法是彝族植物药鉴别的一种有效鉴别方法,DTA曲线的特征峰可作为鉴别的佐证,DSC曲线的特征峰可作为进一步鉴别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药 分析 -分析 示扫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铝-镁合金粉缓慢加热氧化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成成 向俊舟 +2 位作者 孙晓乐 郭阳 郭学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2-168,共7页
为明确不同镁(Mg)含量的雾化铝-镁(Al-Mg)合金粉氧化反应历程,开展Al-Mg合金加热实验研究。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Al-Mg质量比分别为50∶50、80∶20、90∶10的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在空气环境下的缓慢加热氧化过程,并结合扫描... 为明确不同镁(Mg)含量的雾化铝-镁(Al-Mg)合金粉氧化反应历程,开展Al-Mg合金加热实验研究。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Al-Mg质量比分别为50∶50、80∶20、90∶10的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在空气环境下的缓慢加热氧化过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了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中Mg含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中Mg含量的增加,其起始反应温度逐渐降低,且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较Al粉反应更加完全;基于各个反应阶段的反应历程,提出了不同Mg含量的“核-壳”结构雾化Al-Mg合金粉在缓慢加热氧化过程中的热物理响应模型;采用热分析动力学法计算得到雾化Al-Mg合金粉各个阶段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纯Al粉,Mg的存在提高了雾化Al-Mg合金粉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铝-镁合金粉 分析-示扫描量 缓慢加氧化 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样氧化自燃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贾廷贵 强倩 +1 位作者 娄和壮 曲国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67,共6页
为探究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试验分析煤样中官能团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结合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试验,分析煤样在自燃过程中失重量、放热量等参数,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得到煤样的... 为探究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试验分析煤样中官能团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结合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试验,分析煤样在自燃过程中失重量、放热量等参数,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得到煤样的活化能值E和指前因子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分子中官能团种类相似,低变质程度煤样中的羟基、脂肪烃、含氧官能团含量多于高变质程度煤样;高变质程度煤的TG、DSC曲线较低变质程度煤的曲线发生偏移出现滞后性,煤氧复合速率减缓,失重量减少,放热量增加;在增重阶段,高变质程度煤的指前因子最小;而燃烧阶段,高变质程度煤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相较于低变质程度煤均增大,发生自燃需要更多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煤自燃 特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活化能 分析-式扫描量(TG-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黏胶纤维的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乔艳丽 杨文芳 +5 位作者 张庆富 申晓星 逄奉建 王乐军 刘建华 姜明亮 《针织工业》 2011年第10期58-60,共3页
以黄麻和红麻为原料生产的麻黏胶纤维即麻赛尔纤维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纤维。采用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色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热重热差分析法,对其与常规黏胶纤维进行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手感目测法鉴别,普通... 以黄麻和红麻为原料生产的麻黏胶纤维即麻赛尔纤维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纤维。采用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色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热重热差分析法,对其与常规黏胶纤维进行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手感目测法鉴别,普通黏胶纤维手感柔软,白度较好,而麻赛尔纤维手感挺爽,白度较差;通过显色法鉴别,普通黏胶纤维呈现深蓝色,而麻赛尔纤维呈现带蓝光的棕色;另外,通过显微镜法和热重热差分析法也可鉴别出这两种纤维的差别。但燃烧法、溶解法和红外光谱法无法鉴别出这两种纤维,只能作为纤维测试的辅助手段。同时表明,此系列鉴别方法可推广应用到麻类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鉴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黏胶纤维 纤维鉴别 显色 溶解 显微镜 热重热差分析法 燃烧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加工伴生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波 李刚 +1 位作者 马赫 苑春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55,共5页
为客观认识打磨、抛光、切削等不同机加过程中粉尘爆炸危险性,开发一种既使用哈特曼管也使用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改进的粉尘爆炸筛分测试方法。用此法对常见机加过程产生的85种铝及铝合金粉尘样品展开测试。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粉尘爆炸... 为客观认识打磨、抛光、切削等不同机加过程中粉尘爆炸危险性,开发一种既使用哈特曼管也使用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改进的粉尘爆炸筛分测试方法。用此法对常见机加过程产生的85种铝及铝合金粉尘样品展开测试。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粉尘爆炸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荧光法(XRF)分析粉尘在不同铝和铁含量下的爆炸性差异。利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研究铝粉尘氧化程度和粉尘爆炸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用所改进的方法,可将粉尘分为易爆、可爆、未爆等3类;抛光、打磨等机加过程粉尘爆炸危险性较高;各工业粉尘样品中易爆粉尘大多有40%以上铝含量或70%以上铁含量,可爆粉尘大多有40%以上铁含量;铝粉尘的爆炸危险与其氧化程度负相关,当单质含量小于5.0%时铝粉尘已不再具有爆炸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尘 粉尘爆炸 机械加工 筛分测试 危险性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分析-示扫描量(TG-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