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组分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宇艳 程欲晓 +1 位作者 蔡婧 金樱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515,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分析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组分。将试样研磨至粒径为0.1~0.5mm,取样品13~15mg,均匀装填于TGA样品盘中,以15℃·min-1升温速率进行热重分析,同时采用50mL·min-1氮气吹...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分析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组分。将试样研磨至粒径为0.1~0.5mm,取样品13~15mg,均匀装填于TGA样品盘中,以15℃·min-1升温速率进行热重分析,同时采用50mL·min-1氮气吹扫流量将热分解后析出气体导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通过解析红外光谱图,鉴别了样品中无机填充物及高分子基质的组分;分析热重曲线,测定了各组分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2%;分析比对红外光谱的Gram-Schmidt正交重构图和热重分析的失重百分比-温度微分曲线,评价了热重-红外光谱的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无机物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国山 王万卷 +2 位作者 徐晓强 叶元坚 刘志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重速率增加,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有所升高;第一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官能团的热解,主要生成氯化氢及氰酸类气体;第二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碳链的热氧降解,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橡塑海绵 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鉴别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3
作者 郭希蕾 孙昭倩 +3 位作者 李高燕 郑冰清 姚俊修 郭庆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8-576,共9页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相似,二阶导数图中饼粕的苯环振动吸收峰比果实中的明显;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果实的自动峰有6个,饼粕的自动峰有4个,且自动峰对应波数不一致;果实脂溶性提取物的一维红外光谱图中可见1 711,1 464,1 121 cm^(-1)处的吸收峰,而饼粕中未出现,但是其二阶导数图中部分吸收峰不如饼粕中的明显,且两种样品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自动峰数量和强度有明显不同;两种样品的水溶性提取物的3种红外光谱图基本相似,不能用于两种样品的鉴别。在热分析中,两种样品的热重以及差热曲线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但是二者的差热曲线的峰形、峰值等存在差异;两种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均有2个放热宽峰,但饼粕的峰值温度较果实的低,且在423℃放热峰附近有一个小肩峰(458℃),可作为饼粕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傅里红外光 -差示扫描量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考察咖啡酸的热解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继 杨柳 +2 位作者 朱文辉 吴亿勤 曹秋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然后利用GC-MS分离分析,监测了咖啡酸5种主要热解逸出产物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的动态变化情况。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咖啡酸所对应各失重点固体剩余物的特征官能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咖啡酸热失重的主要原因是在240~360℃产生大量的邻苯二酚,在200~220℃热解产生4-乙基邻苯二酚。另外,咖啡酸在230℃下已完全裂解。该方法的建立为温度连续上升模式下的物质热解行为分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单滴微萃取 气相色- 傅里变换红外光 分解 逸出组分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淀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春波 刘志华 +4 位作者 陈永宽 钟仙芳 王昆淼 何沛 缪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5-1269,1273,共6页
应用同步热分析法对淀粉样品进行了热失重研究。分别在氮气和氮氧(91+9,体积比)混合气氛围中,对淀粉样品在动态升温条件下的热重、微分热重和温度变化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将315℃和350℃时所得的热解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 应用同步热分析法对淀粉样品进行了热失重研究。分别在氮气和氮氧(91+9,体积比)混合气氛围中,对淀粉样品在动态升温条件下的热重、微分热重和温度变化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将315℃和350℃时所得的热解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下共检出并鉴定了51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气相色-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检测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的气体释放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酒少武 杨爱武 陈延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基固硫剂中在35~1 450℃煅烧过程中主要释放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气体,共发生四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吸附水解吸附和石膏脱结晶水,水积分流量峰值为121.56,154.72℃,总失重为3.19%;第二步反应为矿物相中结晶水的脱除,失重为0.29%,水积分流量峰值为423.83℃;第三步反应为碳酸钙分解,失重为24.40%,二氧化碳气体积分流量出现最大值为818.87℃,在819.54℃水积分流量峰出现最小值;第四步反应为硫酸钙分解,共失重1.83%,二氧化硫气体积分流量在1 415.69℃出现释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傅里变换红外光联用技术 气体 释放特征 水泥生料 固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春波 申钦鹏 +6 位作者 杨光宇 司晓喜 何沛 王昆淼 张宏宇 刘志华 缪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2-1347,共6页
应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葡萄糖样品在同步热分析条件下,分别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中进行热解,同时进行红外扫描,根据样品的热重曲线和红外谱图进行判定和选择GC-MS温度点,裂解产物... 应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葡萄糖样品在同步热分析条件下,分别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中进行热解,同时进行红外扫描,根据样品的热重曲线和红外谱图进行判定和选择GC-MS温度点,裂解产物进入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糖在220℃,300℃,350℃和470℃下的热分解产物中共检出44种化合物;葡萄糖在高温下的热裂解产物中共检出76种化合物。分析结果对葡萄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应用有较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气相色- 分解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分析的大黄炒炭过程研究
8
作者 潘孟 裴纹萱 陈建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99-100,共2页
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热重法(TG)探索大黄炒炭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初步了解了大黄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成分变化特点,可以为大黄炭炮制机理研究与炮制终点判断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支持大黄炭炮制工艺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制订,提... 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热重法(TG)探索大黄炒炭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初步了解了大黄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成分变化特点,可以为大黄炭炮制机理研究与炮制终点判断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支持大黄炭炮制工艺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制订,提高大黄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炒炭 傅里变换红外光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重质油分子的轻度热转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爱军 任志惠 +2 位作者 田凌燕 王宗贤 李克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快速经济地分析重质油在热转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四种模型化合物萘、四氢萘、十氢萘和正庚烷组成的混合体系来模拟重质油及其热转化缩合产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研究其红外吸收特性与平均分子参数(亚甲基和甲基的数目之比... 为了从分子水平快速经济地分析重质油在热转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四种模型化合物萘、四氢萘、十氢萘和正庚烷组成的混合体系来模拟重质油及其热转化缩合产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研究其红外吸收特性与平均分子参数(亚甲基和甲基的数目之比NCH2/NCH3、芳氢率faH、芳香环系氢碳原子比NHar/NCar等)的关系。将重质油焦化重蜡油馏分进行轻度热转化,利用不同强度的系列溶剂将热转化产物的重质馏分顺序分离成系列溶剂族组分,将这些族组分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物系列模拟体系的faH同其红外吸收在2 750cm-1-3 100cm-1的3 000cm-1-3 100cm-1强度分率(S3000-3100/S2750-3100)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NCH2/NCH3同2 920cm-1和2 960cm-1处的吸光度比值A2920/A2960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依据这些关系式可以合理解释重质油分子在热转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随着重质油热转化的进行,NCH2/NCH3饱和烃分子先增大后减小,芳香性族组分分子则持续降低;faH或NHar/NCar芳香性族组分分子呈现升高的趋势。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热转化;重质油;芳氢率;亚甲基;甲基;氢碳原子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 转化 质油 芳氢率 亚甲基 甲基 氢碳原子比 芳香环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可擦笔油墨检验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昱萱 曾乐洋子 李开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20-2426,共7页
可擦笔作为一种新型书写工具,具有墨迹可擦除的特点,因此在当前的公安司法工作中,常见不法分子利用可擦笔对文件进行篡改。为保证物证的完整性,亟待建立一种无损,快速的可擦笔油墨检验方法,为寻找书写工具,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常... 可擦笔作为一种新型书写工具,具有墨迹可擦除的特点,因此在当前的公安司法工作中,常见不法分子利用可擦笔对文件进行篡改。为保证物证的完整性,亟待建立一种无损,快速的可擦笔油墨检验方法,为寻找书写工具,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常见可擦笔油墨可分为成膜油墨类和温变油墨类,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市场收集的不同品牌、型号和颜色的30支可擦笔油墨进行检验。通过分析4000~65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对比不同可擦笔油墨的组成成分及不同褪色机理的可擦笔油墨差异。通过红外光谱信息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可擦笔油墨成分相似,可擦笔油墨颜色对红外光谱影响较小。同时,对比擦除前后的可擦笔墨痕的红外光谱信息发现,温变类油墨在擦除后依旧有特殊化学成分残留,具备检验条件,但成膜型可擦油墨在擦除后残留成分较少,很难进行认定,这可能与成膜类油墨的微粒结构有关。此外,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热图Heatmap对可擦笔油墨650~15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对可擦笔种类进行分类研究,并建立红外光谱信息与主成分载荷(loadings)之间的联系。通过载荷图可知,前两主成分概括了几乎全部的红外光谱信息,累计贡献率在79%以上。为在实际工作中判断可擦笔来源,在30种油墨样本中随机选取5种未知可擦笔样本,与已知样本同时进行PCA分析,并制作散点图,实现对未知可擦笔油墨样品种类的判断,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对可擦笔油墨较好地进行分类,具有快速、无损、高灵敏度的显著优势,在保证物证的完整性的同时,提高了检验效率,为可擦笔变造文件的检验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 油墨 文件检验 可擦笔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分析方法研究B炸药的热分解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彦会 张建国 +4 位作者 冯晓军 张同来 王世英 汤崭 刘芮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4,共6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熵热重分析仪(TG-DTG)、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DVST)和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T-Jump/FTIR)光谱测定法对B炸药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400℃有一个吸热峰和放热峰,吸热...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熵热重分析仪(TG-DTG)、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DVST)和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T-Jump/FTIR)光谱测定法对B炸药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400℃有一个吸热峰和放热峰,吸热峰与主体炸药TNT的熔化峰相一致,放热峰与主体炸药RDX的分解峰一致。在50~400℃有两个失重阶段,第一个失重阶段的失重量与主体炸药TNT的失重量一致,第二个失重阶段的失重量与主体炸药RDX一致,与DSC分析结果相符。B炸药在100℃/48h下的产气量为0.43mL/g,表明B炸药有好的热安定性。B炸药快速热裂解过程的含氮气相产物主要有NO、NH3、HCN和HONO。含碳气体产物主要有CO、CO2、HOCO和HCN。得到了这些产物相对摩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B炸药 分解 差示扫描量 -微熵 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 温度跃升傅里变换红外原位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制备及其TG-FTIR和XRD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伟 陈胜洲 +1 位作者 邹汉波 林维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4-1117,共4页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氮源、碳源,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制备氮掺杂碳载钴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联用(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ay dif...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氮源、碳源,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制备氮掺杂碳载钴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联用(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ay diffraction spectra,XRD)等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rotating disc electrode,RDE)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不同炭化温度对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惰性气氛中,随炭化温度升高,样品中部分有机基团以CO,CO2,HCHO,NH3,NO2等形态随保护气流失,催化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形成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的氧还原起始电位在0.5V(vs.SCE)左右,炭化温度为700℃时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电催化氧还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联用 X射线衍射光 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R-FTIR光谱技术的原油含水率测量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雨菲 刘翠玲 +3 位作者 孙晓荣 吴经纬 杜馨 史亦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针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分别建立以光谱数据作为输入的主成分回归(PCR)模型和以光谱数据与含水率作为输入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探究最优预处理方案下的模型... 针对原油含水率的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光谱技术的检测系统。分别建立以光谱数据作为输入的主成分回归(PCR)模型和以光谱数据与含水率作为输入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探究最优预处理方案下的模型性能。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结合标准正态变换(SNV)、SG卷积平滑(7点)与二阶导数组合预处理方法的分析模型具有最高的准确率和预测精度。该方法的提出为原油组分快速检测及行业原油质量监督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含水率 衰减全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 主成分回归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的EVA热解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田建军 姜恒 +2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晓彤 孙兆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2气氛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实验首先单独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然后采用热-红联用技术对EVA失重过程中的逸出气体进行...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2气氛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实验首先单独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然后采用热-红联用技术对EVA失重过程中的逸出气体进行考察;由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EVA的分解失重分为两个阶段,并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EVA的起始失重温度有所增加;第一个失重阶段所放出的气体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并与标准气相谱库中乙酸的标准红外谱图对照后确定为乙酸,第二个失重阶段是由于碳氢链段的分解而引起的;最后根据升温速率为5℃/min时EVA第一个失重阶段的失重率计算得出EVA样品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1.8%(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 稳定性 分解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热解的TG-FTIR联用研究及动力学参数计算 被引量:10
15
作者 霍梦佳 牛胜利 +2 位作者 路春美 刘梦琪 李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5-1439,共5页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失重率约为87.59%的失重阶段,伴随的热解气体产物主要包括CO2、H2O、CH4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其中主要气相产物析出规律一致,但浓度存在差异。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柴油的热解向高温区移动。同时,生物柴油的热解呈现多段特性,在不同转化率区间,动力学参数变化较大,活化能为100.48~151.14kJ/mol,反应级数为1.21~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傅里变换红外光联用 非预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的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宋薇 刘建国 聂永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与管式电阻炉对含油污泥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解过程及影响因素(污泥性质与升温速率),并由气体析出特性研究了热解机理。结果表明,热解过程包括水分挥发、轻质油挥发、重质油热解、半焦... 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与管式电阻炉对含油污泥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解过程及影响因素(污泥性质与升温速率),并由气体析出特性研究了热解机理。结果表明,热解过程包括水分挥发、轻质油挥发、重质油热解、半焦炭化与矿物质分解五种反应,矿物油反应集中发生在220℃-480℃。污泥性质影响因素中,产生环节最为显著,罐底泥、污水污泥失重明显而落地油泥失重不明显,矿物质组分含量越高,挥发分转化率越低;而污泥的油源基属影响较小。升温速率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快,挥发分转化率降低。热解机理包括矿物油含氧官能团裂解,链烃及侧链上的断链,环化、芳构化以及缩合脱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解特性 -傅里变换红外光 管式电阻炉 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APMP制浆废液固形物的热解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书彬 赵玉双 +2 位作者 郭大亮 李擘 阴秀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TG-FTIR)技术对桉木碱性过氧化氢法(APMP)制浆废液固形物(ASLS)热裂解过程中主要挥发性产物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高温静态水平管式炉快速热解及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分... 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TG-FTIR)技术对桉木碱性过氧化氢法(APMP)制浆废液固形物(ASLS)热裂解过程中主要挥发性产物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高温静态水平管式炉快速热解及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分组成进行了确认.TG-FTIR结果表明,ASLS热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热解温度区间分别为200~371℃、371~530℃和745~986℃,第1热解阶段的主要产物为CO2,占总产物的90%以上,第2热解阶段的主要产物为CO2、CH4、醛酮类化合物和酚醇类化合物,第3热解阶段的主要产物为CO.GC分析结果显示,H2、CH4、CO、CO2、C2H4和C2H6是热解的主要不可冷凝产物.GC-MS分析结果表明:醛酮类和酚类化合物是ASLS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可冷凝产物,这与TG-FTIR结果相一致;醛酮类化合物在600℃左右达到最大产率4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碱性过氧化氢制浆 废液 -傅里红外光联用 气相色-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kV特高压交流线路用RTV绝缘子表面涂层老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建林 钟睿 +2 位作者 刘泽辉 李洋洋 蒋兴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36-3443,共8页
RTV绝缘子凭借其优良的憎水性能和防污闪特性,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中。选取河南地区1000 k V特高压交流线路中运行3 a的RTV绝缘子进行试验,从绝缘子表面检查、憎水性、憎水迁移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 RTV绝缘子凭借其优良的憎水性能和防污闪特性,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中。选取河南地区1000 k V特高压交流线路中运行3 a的RTV绝缘子进行试验,从绝缘子表面检查、憎水性、憎水迁移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等方面分析了运行环境对RTV绝缘子表面涂层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TV绝缘子运行3 a后,涂层出现起皮、脱落等现象,表面涂层憎水性保持HC1~HC3水平,在迁移96 h后涂层憎水性保持HC3等级。结合FTIR和TG手段发现,运行应力造成了RTV涂层中硅橡胶长链、基团交联程度和无机填料含量的下降。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绝缘子伞型结构、悬挂方式对涂层老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V绝缘子 表面状态 憎水性 憎水迁移性 傅里变换红外光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树脂热氧分解历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永田 毛海林 +2 位作者 陈仁辉 宋振彪 陆书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7,共3页
应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空气气氛、2℃/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分解特点,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各阶段热解产物的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ABS树脂在热解初期主要为聚丁二烯单元双键结构的分解... 应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在空气气氛、2℃/min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分解特点,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各阶段热解产物的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ABS树脂在热解初期主要为聚丁二烯单元双键结构的分解;大部分苯基、脂肪烃、腈基在300.0~430.0℃发生复杂的反应,快速分解并生成大量黑烟,质量损失达到77%左右;剩余的结构相对稳定的苯环与饱和烃在430.0~600.0℃基本完全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4F-MDMB-BUTINACA和MDMB-4en-PINACA的检测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跨陡 袁晓亮 +3 位作者 张玉荣 胡钧健 曹芳琦 陈永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建立联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多种技术鉴定可... 目的建立联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多种技术鉴定可疑未知物的方法。方法对实际案件中缴获的可疑检材(灰白色粉末和黄色晶体)分别采用FTIR、GC-MS(溶剂为甲醇)、高分辨质谱(溶剂为甲醇)及NMR(溶剂为氘代甲醇)方法进行检测。结果GC-MS测得样品中主要组分的质谱特征离子m/z分别为219(基峰)、363、307、304、275、145、131和213(基峰)、357、301、298、269、185、171、145、131,高分辨质谱实测的精确质量数[M+H]+分别为364.20361和358.21234。经查阅资料和数据库检索比对再结合红外分析和质谱数据分析,可判断未知样品为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2-[1-(4-氟丁基)-1H-吲唑-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4F-MDMB-BUTINACA)和3,3-二甲基-2-[1-(4-戊烯-1-基)-1H-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MDMB-4en-PINACA),并采用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结论建立的多技术联合鉴定方法能用于未知样品中4F-MDMB-BUTINACA和MDMB-4en-PINACA的鉴定。该方法快速、方便、准确、可靠、实用,能够对今后涉及此类物质的案件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毒物分析 新精神活性物质 傅里变换红外光 气相色- 高分辨质 核磁共振波 合成大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