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机制及其热力学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新宽 马明亮 +3 位作者 席生歧 周敬恩 王渠东 丁文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6-49,共4页
研究了球磨活化后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机理 ,提出了通过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新机制 :氧化铝首先发生氮化反应生成AlON相 ,AlON再还原氮化生成氮化铝。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的反应平衡温度与实验得到的氮化铝开始生... 研究了球磨活化后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机理 ,提出了通过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新机制 :氧化铝首先发生氮化反应生成AlON相 ,AlON再还原氮化生成氮化铝。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的反应平衡温度与实验得到的氮化铝开始生成温度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热还原反应 氮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促进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新宽 马明亮 +2 位作者 周敬恩 王渠东 丁文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2-83,共2页
研究了高能球磨氧化铝的细化和机械力化学作用及球磨对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 (AlN)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高能球磨细化后的氧化铝 (Al2 O3) ,相对于原始粉末 ,反应生成的AlN量有较大提高 ,且随着球磨时间增加 ,AlN生成量增大。用灰色... 研究了高能球磨氧化铝的细化和机械力化学作用及球磨对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 (AlN)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高能球磨细化后的氧化铝 (Al2 O3) ,相对于原始粉末 ,反应生成的AlN量有较大提高 ,且随着球磨时间增加 ,AlN生成量增大。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比较了几种球磨效应对碳热还原反应的作用 ,发现粉末的晶粒尺寸与反应的关联度最大 ,表明球磨晶粒细化作用是球磨促进碳热还原反应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热还原反应 氮化铝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球磨对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新宽 马明亮 周敬恩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高温球磨对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的作用。发现在600℃高温球磨过程中发生了碳热还原反应,产物相为AlON相;粉末经高温球磨后,再进行碳热还原氨化反应,与室温球磨及原始粉末相比,高温球磨后的反应率提高,即高温球磨促进了碳热还... 研究了高温球磨对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的作用。发现在600℃高温球磨过程中发生了碳热还原反应,产物相为AlON相;粉末经高温球磨后,再进行碳热还原氨化反应,与室温球磨及原始粉末相比,高温球磨后的反应率提高,即高温球磨促进了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球磨 氧化铝 热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氛对煤矸石中矿物质高温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田秀青 杨凤玲 +1 位作者 马志斌 程芳琴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70-1376,共7页
利用煤矸石制备复合耐火材料是实现煤矸石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山西平朔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1200~1500℃氩气(Ar)和氮气(N_2)气氛下煤矸石中矿物质的碳热还原反应情况,并通过... 利用煤矸石制备复合耐火材料是实现煤矸石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山西平朔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1200~1500℃氩气(Ar)和氮气(N_2)气氛下煤矸石中矿物质的碳热还原反应情况,并通过变换两种气体通入次序,研究了气氛通入次序对矿物质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只通入Ar时,高温样品中的莫来石在1300℃时开始发生碳热反应生成碳硅石(SiC);只通入N_2时,莫来石在1300℃时发生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生成β-Sialon相(Si_5AlON_7)和刚玉相(Al_2O_3);当先通入Ar并停留1 h后通入N_2停留2 h时,样品中生成的碳硅石在通入N_2后转化为β-Sialon相,而且中间体碳硅石的生成能够明显促进莫来石向β-Sialon相的转化。当煤矸石中碳含量较低时,热处理过程中难以同时生成SiC相和Sialon相。高温下煤矸石样品中β-Sialon相的生成使样品表面的棒状颗粒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矿物质 热还原反应 SIC SIAL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铝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新宽 马明亮 周敬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综述了碳热还原反应制备AlN的各种反应机制,并进行了评述,详述了气-固反应机制和固-固反应机制的特点、实验证据及存在的不足。认为Al2O3蒸发分解零级反应与固相扩散反应共存的机理能较好地解释目前的实验现象,但仍需... 本文综述了碳热还原反应制备AlN的各种反应机制,并进行了评述,详述了气-固反应机制和固-固反应机制的特点、实验证据及存在的不足。认为Al2O3蒸发分解零级反应与固相扩散反应共存的机理能较好地解释目前的实验现象,但仍需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还原反应 氮化铝 半导体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24
6
作者 鲁元 杨建锋 李京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9-473,共5页
以廉价的二氧化硅、炭黑和硅粉为起始原料,利用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制备了高气孔率、孔结构均匀的多孔氮化硅陶瓷,考察了原料中硅粉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烧结后的试样成分除了少量的-Si3N4相和... 以廉价的二氧化硅、炭黑和硅粉为起始原料,利用碳热还原–反应烧结法制备了高气孔率、孔结构均匀的多孔氮化硅陶瓷,考察了原料中硅粉含量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烧结后的试样成分除了少量的-Si3N4相和晶间相Y2Si3O3N4外,其余都是β-Si3N4相;SEM分析显示微观组织由棒状β-Si3N4晶粒和均匀的孔组成。通过改变硅粉的含量,制备了不同气孔率,力学性能优异的多孔氮化硅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反应烧结法 多孔氮化硅陶瓷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氛对TiO2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依帆 蒋明学 马龙斌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8-451,460,共5页
为研究反应气氛对TiO2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产物相的影响,以电极石墨和锐钛矿型钛白粉为原料,分别在nTi∶nC为1∶2.1、1∶3、1∶4的配碳量下配料,在1550 K的反应温度下分别进行流动氮气、空气中埋碳、流动氮气中埋碳三种不同气氛下的碳热还... 为研究反应气氛对TiO2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产物相的影响,以电极石墨和锐钛矿型钛白粉为原料,分别在nTi∶nC为1∶2.1、1∶3、1∶4的配碳量下配料,在1550 K的反应温度下分别进行流动氮气、空气中埋碳、流动氮气中埋碳三种不同气氛下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依据热力学计算得出的Ti-C-O-N体系不同相的稳定存在区域,并利用SEM、EDS和XRD等研究了产物的化学矿物组成、微观组织形貌,以探讨气氛对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流动氮气中埋碳的气氛下反应时,较之目前常见的流动氮气、空气中埋碳等气氛下的反应更彻底,氮化率更高,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反应条件。在流动氮气中埋碳的气氛下反应时,nTi∶nC=1∶3为反应的最佳配碳量,此时的试样表面生成了TiN0.93、Ti(C0.4,N0.6)等钛族非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O-N系 力学分析 还原氮化反应 反应气氛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塔状SiC纳米棒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武军 徐耀 +3 位作者 孙先勇 刘亚琴 吴东 孙予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 S)、聚乙烯基吡咯酮(PVP)为反应前驱体,Fe(NO3)3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硅纳米棒。运用XRD2、9S iMAS NMR、TEM和SAED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塔状纳米棒,... 以正硅酸乙酯(TEO S)、聚乙烯基吡咯酮(PVP)为反应前驱体,Fe(NO3)3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硅纳米棒。运用XRD2、9S iMAS NMR、TEM和SAED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塔状纳米棒,且晶体沿平行于[111]的方向生长;塔形S iC棒的塔底宽约80nm^100nm,塔层厚度10nm左右,长约0.4μm^1.0μm。在催化剂Fe的作用下,过饱和CO气氛中的动力学控制过程导致了塔状S iC纳米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C 塔状 纳米棒 溶胶-凝胶 热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对碳热还原合成氮化铝的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新宽 马明亮 周敬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7,共5页
研究了氧化铝球磨对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作用。结果表明:氧化铝高能球磨几分钟后,晶粒细化至纳米级,随球磨时间增加,晶粒尺寸变化不大,而点阵畸变持续增加。氧化铝经球磨后,对碳热还原反应有促进作用:高能球磨氧化铝20h... 研究了氧化铝球磨对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作用。结果表明:氧化铝高能球磨几分钟后,晶粒细化至纳米级,随球磨时间增加,晶粒尺寸变化不大,而点阵畸变持续增加。氧化铝经球磨后,对碳热还原反应有促进作用:高能球磨氧化铝20h,碳热还原反应开始温度降至1000℃左右,完全反应的温度降至1250℃。球磨产生的机械化学作用,如晶粒细化、晶格畸变和大量缺陷及表面断键作用,是球磨促进碳热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细化晶粒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高能球磨 氮化铝 热还原反应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还原合成BN反应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华彬 韩杰才 +1 位作者 张化宇 杜善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结合差热分析 ,通过研究B2 O3 和Al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以及在不同氮气压力中的自蔓延实验 ,探讨了B2 O3 Al N2 体系自蔓延还原合成BN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铝热还原B2 O3 的反应是一个分步过程 ,低于 82 0℃时 ,B2 O3 与Al缓慢反应生... 结合差热分析 ,通过研究B2 O3 和Al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以及在不同氮气压力中的自蔓延实验 ,探讨了B2 O3 Al N2 体系自蔓延还原合成BN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铝热还原B2 O3 的反应是一个分步过程 ,低于 82 0℃时 ,B2 O3 与Al缓慢反应生成Al4 B2 O9;高于 82 0℃时 ,B2 O3 与Al剧烈反应生成Al4 B2 O9;高于 10 5 0℃时 ,Al与在低温生成的Al4 B2 O9反应生成Al18B4 O3 3 ;在更高的温度下 ,Al18B4 O3 3 继续被Al还原成B。还原反应生成的B多为无定形态 ,还原出的B在高压氮气中被氮化成BN。生成的BN中 ,部分为六方BN ,另一部分为未知晶体结构的BN ,其形态近似立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热还原反应 氮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N_2系统反应热力学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亚伟 李楠 袁润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8,共6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 ,研究了高温下流动氮气床中碳热还原氧化铝反应过程 ,提出了其反应机理为气 固反应机制 ,很好地解释了在碳热还原法合成氮化铝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关键词 热还原反应 氧化铝 反应机制 Al2O3-C-N2系统 力学 计算 气体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条件下SiO_2-Al_2O_3系耐火材料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伟 孙康 +1 位作者 吴剑辉 刘明月 《有色金属》 CSCD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以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砖为对象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热重分析系统 ,研究耐火材料在碳热还原反应条件下的腐蚀行为 ,碱金属添加剂对耐火材料腐蚀过程的影响 ,寻求耐火材料的防腐蚀措施。实验结果表明 ,碳热还原过程中 ,SiO2 -Al2 O3 系耐... 以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砖为对象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热重分析系统 ,研究耐火材料在碳热还原反应条件下的腐蚀行为 ,碱金属添加剂对耐火材料腐蚀过程的影响 ,寻求耐火材料的防腐蚀措施。实验结果表明 ,碳热还原过程中 ,SiO2 -Al2 O3 系耐火材料会受到轻度腐蚀 ,相同条件下 ,HB2 0 -0 9#粘土砖侵蚀最严重 ,高铝砖的耐蚀效果最好 ;碱金属添加剂加重耐火材料受侵蚀的程度 ,添加剂用量愈大影响愈大 ;稀土氧化物有抑制和减缓耐火材料腐蚀的作用 ,尤以CeO2 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热还原反应 碱金属添加剂 稀土氧化物 腐蚀 火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碳热还原合成SiC晶须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隆 李德意 +2 位作者 刘文超 魏坤 唐绍裘 《陶瓷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20-223,共4页
以工业硅溶胶和碳黑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进行了合成SiC晶须的试验,探讨了合成温度对产物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SiC晶须适合的温度为160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中SiC 晶须含量最高(7... 以工业硅溶胶和碳黑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进行了合成SiC晶须的试验,探讨了合成温度对产物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SiC晶须适合的温度为160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中SiC 晶须含量最高(74%以上)、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热还原反应 温度 SiC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合成TiB_2的热力学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爱琼 蒋明学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
以30μm TiO2(w(TiO2)>99.8%,金红石型)、50μm B2O3(w(B2O3)>99.5%)及10μm石墨粉(w(C)>99%)为原料,按n(TiO2)∶n(B2O3)∶n(C)=1∶1∶5进行配料后放入不锈钢球磨罐中抽真空球磨24 h,然后将反应混合物移入石墨坩埚内置于热压炉... 以30μm TiO2(w(TiO2)>99.8%,金红石型)、50μm B2O3(w(B2O3)>99.5%)及10μm石墨粉(w(C)>99%)为原料,按n(TiO2)∶n(B2O3)∶n(C)=1∶1∶5进行配料后放入不锈钢球磨罐中抽真空球磨24 h,然后将反应混合物移入石墨坩埚内置于热压炉中,分别在1 250、1 350、1 400、1 500、1 600、1 700℃保温4 h进行反应。对以TiO2、B2O3、石墨粉为原料合成TiB2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对反应产物进行XRD与SEM分析。热力学计算表明,上述3种原料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合成硼化钛的反应开始温度为1 556 K。而合成产物的XRD分析表明,生成硼化钛的开始温度为1 350℃以上。碳热还原TiO2和B2O3合成TiB2的反应机理应为C还原TiO2,其中间产物为Ti3O5、Ti2O3、TiO,然后这些中间产物与B2O3一起逐渐被C还原生成TiB2。SEM分析表明,TiB2颗粒呈不规则短柱状,粒度为5~10μm;当反应温度达到1 700℃以上时,硼化钛晶粒有长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钛 热还原反应 力学分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Fe反应对铁中碳和铝含量影响的热力学分析
15
作者 白晨 魏耀武 +2 位作者 董燕军 邵勇 邓承继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60-2164,共5页
研究了在埋炭条件下,不同碳素材料的Al_2O_3-C耐火材料与铁液之间的反应及对铁液碳含量和铝含量的影响。对实验后金属试样的碳含量和铝含量进行了分析;对实验条件下Al_2O_3-C耐火材料与铁液之间的反应及对铁液中[Al]和[C]含量进行了热... 研究了在埋炭条件下,不同碳素材料的Al_2O_3-C耐火材料与铁液之间的反应及对铁液碳含量和铝含量的影响。对实验后金属试样的碳含量和铝含量进行了分析;对实验条件下Al_2O_3-C耐火材料与铁液之间的反应及对铁液中[Al]和[C]含量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埋炭气氛下,氧化铝的碳热还原反应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实验后铁液中铝含量较低;同时,Al_2O_3-C耐火材料中的碳会溶入铁液中,增加铁液中的碳含量,这个过程不受反应体系中CO分压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C耐火材料 铁液 热还原反应 组成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品位磷矿碳热还原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艳 戢峻 +2 位作者 李鹏飞 田琦峰 杜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9年第9期11-15,共5页
以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在1 250℃下,以反应时间、碳过剩系数及硅钙物质的量比为实验因子,磷矿还原率为实验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磷矿碳热还原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与碳过剩系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1 250℃下的优... 以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在1 250℃下,以反应时间、碳过剩系数及硅钙物质的量比为实验因子,磷矿还原率为实验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磷矿碳热还原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与碳过剩系数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1 250℃下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44 min、碳过剩系数2.28、硅钙物质的量比2.7,在此条件下,磷矿还原率可达95.22%,与模型预测值96.91%接近。采用组成不同的中低品位磷矿矿2进行验证实验,磷矿还原率为95.50%,接近预测值。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中低品位磷矿碳热还原工艺有助于热法磷酸工艺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热还原反应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制备AlON透明陶瓷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学建 袁贤阳 +2 位作者 张芳 黄政仁 王士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8-682,共5页
以γ-Al2O3为原料,炭黑(C)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CTRN)工艺合成了氮氧化铝(AlON)粉体,并通过气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ON透明陶瓷.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及碳用量对CTRN... 以γ-Al2O3为原料,炭黑(C)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CTRN)工艺合成了氮氧化铝(AlON)粉体,并通过气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ON透明陶瓷.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及碳用量对CTRN反应产物相组成的影响,借助电子探针研究了AlON透明陶瓷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主要受热力学控制,动力学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ON粉体的合成均具有重要影响.在1300℃时,开始发生CTRN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AlN的生成量逐渐增加;在1650℃时,开始形成AlON;在1700℃时,AlON的CTRN合成反应基本完成,产物中除含有极少量的AlN外,其余均为AlON相;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至1750℃,产物中残余AlN的量有所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采用CTRN工艺制备的粉体为原料,经1950℃高温气氛反应6h可制备出AlON透明陶瓷,材料微观结构致密、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铝(AlON) 粉体 透明陶瓷 还原氮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对其碳热还原氮化产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啸尘 尹洪峰 +3 位作者 张军战 任耘 袁志丽 刘小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将粉煤灰和炭黑按n(Al2O3)∶n(C)=1∶5配料,经球磨混合、造粒后,在10MPa下压制成36mm×10mm的试样,经110℃干燥12h,在高温可控气氛炉内于1350℃流动氮气(流量400mL.min-1)中保温9h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然后对氮化产物进行XRD、SE... 将粉煤灰和炭黑按n(Al2O3)∶n(C)=1∶5配料,经球磨混合、造粒后,在10MPa下压制成36mm×10mm的试样,经110℃干燥12h,在高温可控气氛炉内于1350℃流动氮气(流量400mL.min-1)中保温9h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然后对氮化产物进行XRD、SEM和EDAX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与炭黑混合物的氮化产物是以β-SiAlON为主晶相的粉末,粉煤灰中m(SiO2)/m(Al2O3)比值越高且越接近合成β-SiAlON的理论比值,氮化产物中β-SiAlON和15R的含量就越高,铝的其他化合物的含量就越低;氮化产物中的棒状β-SiA-lON和15R清晰可见且交错分布,球状FeSi合金相弥散分布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化学组成 Β-SIALON 还原氮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蜡石在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的相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洪巍 刘仲毅 钟香崇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研究了叶蜡石在不同温度下碳热还原氮化合成SiAlON过程中的相变。SEM、XRD以及EDS分析结果表明 :130 0℃开始氮化形成O’ SiAlON ,14 0 0℃时O’ SiAlON的XRD峰已经很明显 ,14 5 0℃时O’ SiAlON大量生成并在 15 0 0℃时达到最大值 ;14 ... 研究了叶蜡石在不同温度下碳热还原氮化合成SiAlON过程中的相变。SEM、XRD以及EDS分析结果表明 :130 0℃开始氮化形成O’ SiAlON ,14 0 0℃时O’ SiAlON的XRD峰已经很明显 ,14 5 0℃时O’ SiAlON大量生成并在 15 0 0℃时达到最大值 ;14 5 0℃时开始形成β SiAlON(z=2 )和少量SiC ;15 5 0℃时 ,β SiAlON成为主要的氮化产物 ,与少量的O’ SiAlON并存 ;莫来石和方石英直到 15 0 0℃仍然存在 ,15 5 0℃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蜡石 还原氮化反应 相变 SIALON 天然铝硅 高岭石 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菱镁石和铝矾土合成MgAl_2O_4-SiAlON的物相演变
20
作者 黄赛芳 刘艳改 +3 位作者 房明浩 黄军同 杨景周 黄朝晖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4-276,280,共4页
以菱镁石和煅烧铝矾土为主要原料,焦炭为还原剂,在氮气中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MgAl2O4-SiAlON材料,并利用XRD研究了试样在1350、1400、1500和1600℃下分别保温3h处理后产物的物相变化及配碳量(分别为理论配碳量、过量50%和过量100%)... 以菱镁石和煅烧铝矾土为主要原料,焦炭为还原剂,在氮气中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MgAl2O4-SiAlON材料,并利用XRD研究了试样在1350、1400、1500和1600℃下分别保温3h处理后产物的物相变化及配碳量(分别为理论配碳量、过量50%和过量100%)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反应产物均存在MgAl2O4相和SiAlON相,增加配碳量有利于SiAlON相的生成。本试验确定合成MgAl2O4-SiAlON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氮化温度1500℃,配碳过量50%。(2)配碳过量50%时,在1350和1400℃处理后产物中含有MgAl2O4、α-Al2O3和MgAl2Si4O6N4相,1500℃处理后为MgAl2O4和β-SiAlON,1600℃处理后为MgAl2O4和Mg1.25Si1.25Al2.5O3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石 铝矾土 还原氮化反应 MgAl2O4-SiAlON复相材料 物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