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微孔膜——(Ⅰ)低密度聚乙烯(18D)/二苯醚体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军 王晓琳 +2 位作者 骆峰 李红领 许仲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4-178,共5页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PE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的微孔膜进行了对比探讨。利...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PE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的微孔膜进行了对比探讨。利用浊度法测出了LDPE-18D/DPE体系的双结点线,DSC法测出了相应的结晶温度曲线,从而得到了LDPE-18D/DPE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LDPE-18D/DPE体系中,因具有不同的相分离机理而形成不同结构的微孔膜;当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为10%~30%时,体系将首先发生液-液相分离;当初始质量分数为40%~50%时,体系将发生固-液相分离,而当初始质量分数大于50%时,体系将不会产生微孔结构;微孔膜的孔径随着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微孔膜 热诱导相分离法 二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操建华 朱宝库 +1 位作者 左丹英 徐又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孔膜 热诱导相分离法 制备 聚丙烯 聚乙烯 聚偏氟乙烯 平衡力学 分离动力学 亲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IPS-NIPS法制备含辣素衍生结构防污超滤膜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单超越 张丽丽 +3 位作者 唐媛媛 王言建 徐丽 于良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6,共10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将含辣素衍生结构功能单体N-(2-羟基-3-甲基-6(甲硫基)苄基)丙烯酰胺(HMMBA)通过物理共混引入聚砜(PSf)铸膜液中,并通过反相热诱导相分离法与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RTIPS-NIPS)联用进行高通量防污超滤膜的制备.系统考察了H... 采用原位聚合法,将含辣素衍生结构功能单体N-(2-羟基-3-甲基-6(甲硫基)苄基)丙烯酰胺(HMMBA)通过物理共混引入聚砜(PSf)铸膜液中,并通过反相热诱导相分离法与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RTIPS-NIPS)联用进行高通量防污超滤膜的制备.系统考察了HMMBA含量对膜的结构形态、亲水性、分离性能和抑菌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MMBA添加量达到2%(质量分数)时,超滤膜的接触角由PSf膜的85°降低至62°;机械强度由29.46 N增加至31.71 N;以5 mg/L的腐殖酸为料液进行过滤实验时,改性超滤膜的稳定通量为420 L/(m2·h),与未改性PSf膜[200 L/(m2·h)]相比提高了110%;抑菌率达到了97%以上,且通量恢复率由67.59%提升至86.34%.因此,采用RTIPS-NIPS联用将HMMBA应用在超滤膜中既可以提高膜的亲水性、机械性能和分离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抑制膜污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诱导相分离法 非溶剂诱导分离法 辣素衍生物 超滤膜 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