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春 刘春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7年第10期5-8,13,共5页
综述了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的研究现状,从热误差模型的类型、优化模型变量建模、综合误差模型、在线热误差模型等方面将已有模型加以分类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设想。探讨了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研究中尚存在... 综述了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的研究现状,从热误差模型的类型、优化模型变量建模、综合误差模型、在线热误差模型等方面将已有模型加以分类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设想。探讨了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研究中尚存在的热误差模型优化问题、模型参数选择问题、边界条件界定问题和在线研究问题以及相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模型 有限元方法 切削 温度变量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网络模型的机床主轴箱热误差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牟菊 马术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6,共4页
由于机床主轴转速相对机床其它运动部件的运动速度较高,所以机床主轴热误差在机床热误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严重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机床热误差建模在热误差补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某立式三轴加工中心的主轴箱,利用... 由于机床主轴转速相对机床其它运动部件的运动速度较高,所以机床主轴热误差在机床热误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严重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机床热误差建模在热误差补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某立式三轴加工中心的主轴箱,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理论,研究机床主轴箱关键测温点温升和机床热误差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径向基神经模型能有效地提高热误差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神经网络 主轴误差 热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空卷积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杜柳青 李仁杰 余永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411,共8页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的精度与泛化性,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卷积神经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AM-CNN-LSTM)热误差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高维...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的精度与泛化性,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卷积神经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AM-CNN-LSTM)热误差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高维数据空间状态特征的能力和长短时记忆网络提取长时间序列状态特征的能力,构建具有2个支路的热误差模型,分别提取特征后输入到注意力机制中进行特征重要性重构,建立原始数据与热误差的特征映射,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热误差预测。采用G460L型数控机床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将不同季节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和热误差作为模型输入,采用循环学习率与正则化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与LSTM、ConvLSTM和CNN-LSTM热误差模型对比,结果表明,AM-CNN-LSTM模型对特征还原能力最强,残差波动范围最小,其残差范围较最大值下降62.09%,模型预测精度在2.4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热误差模型 数控机床 长短时记忆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驱伺服进给系统热误差的试验测量与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军 施虎 +3 位作者 梅雪松 冯斌 赵亮 张小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3-59,共7页
为了研究双驱伺服进给系统热特性对数控机床精度的影响,建立了二元非线性综合热误差模型。以精密坐标镗床为对象,在不同进给速度下,利用激光干涉仪、红外热像仪及温度位移采集系统进行同步测量,对整机温度场分布、热变形的变化进行测试... 为了研究双驱伺服进给系统热特性对数控机床精度的影响,建立了二元非线性综合热误差模型。以精密坐标镗床为对象,在不同进给速度下,利用激光干涉仪、红外热像仪及温度位移采集系统进行同步测量,对整机温度场分布、热变形的变化进行测试,分析进给系统热误差与丝杠特征温度、位置坐标及热平衡时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双驱结构易造成温度场梯度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热变形,热误差与丝杠特征温度成指数关系,且与坐标位置成线性关系;进给轴位置距离电机越远,定位精度越低,热误差越大,且热误差及热平衡时间随进给速度的提高而递增;热误差模型预测精度可达85%,对不同工况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驱进给系统 变形 温度场 热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多变量关联热误差组合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跃 王洪福 +1 位作者 孙伟 黄余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0-705,共6页
针对主要基于受综合因素影响的机床本体温度所建立的热误差模型鲁棒性较差的问题.综合考虑机床本体温度、动力源转速、冷却液温度及环境温度提出了多变量关联热误差组合模型.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方法运用到热误差建模中,并... 针对主要基于受综合因素影响的机床本体温度所建立的热误差模型鲁棒性较差的问题.综合考虑机床本体温度、动力源转速、冷却液温度及环境温度提出了多变量关联热误差组合模型.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方法运用到热误差建模中,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提取输入变量的主成分作为LS-SVM的输入,形成PLS-LSSVM组合热误差模型.此外根据数控加工过程及材料热变形原理,将相对起始温度的差温值作为温度输入,使热误差补偿更加准确.在某型号精密加工中心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PLS-LSSVM模型比LS-SVM更稳定,比PLSR预测精度高;考虑差温多变量的PLS-LSSVM模型较单纯考虑机床本体测量温度值的PLS-LSSVM~*模型,热误差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减少了5.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模型 误差影响因素 偏最小二乘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方法研究
6
作者 周梦洁 尹玲 +3 位作者 张丽娟 张斐 宋加雷 叶正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6-142,共7页
针对传统单一温度测点在监测数控机床主轴温度变化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的热误差模型在精度、收敛性及鲁棒性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温度传感器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IAPSO-BP)模型,旨在提高... 针对传统单一温度测点在监测数控机床主轴温度变化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的热误差模型在精度、收敛性及鲁棒性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温度传感器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IAPSO-BP)模型,旨在提高主轴热误差的辨识精度。引入多个温度传感器,以全面监测主轴的温度信息。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参数调整的需求,并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以特定型号的机床为例,通过实切加工实验建立主轴热误差模型,并对其有效性及鲁棒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所提IAPSO-BP模型的均方误差降低67.45%,最大绝对残差减少69.62%,拟合优度提升4.29%,证明了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主轴 粒子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热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ANFIS对静压箱热误差建模研究
7
作者 钱雨鲲 李岩舟 +3 位作者 杨正昊 秦承斌 王佳宁 吴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8-1785,共8页
为了减小静压箱排气孔温度不均匀对薄膜拉伸加工时的影响,通过建立热误差模型,来分析静压箱在不同输入参数下排气孔的温场情况。采用SOM-GRA相结合的综合算法得出最优测温点,以保证输入模型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将测温点数量由20降至3。利... 为了减小静压箱排气孔温度不均匀对薄膜拉伸加工时的影响,通过建立热误差模型,来分析静压箱在不同输入参数下排气孔的温场情况。采用SOM-GRA相结合的综合算法得出最优测温点,以保证输入模型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将测温点数量由20降至3。利用ANFIS模型建立静压箱的热误差模型,并通过RF算法优化ANFIS中隶属度函数数量参数,将实验验证过的数值模拟数据作为输入的训练数据。预测结果表明较原ANFIS模型、BP模型和RBF模型MAE值分别下降了22.43%、59.97%和49.87%,该优化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模型 自组织映射网络 灰色关联分析 随机森林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热误差预测模型的评估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江雪梅 陶媛媛 +3 位作者 娄平 严俊伟 张小梅 胡缉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9,共9页
数控机床热误差产生机理复杂,通常使用温度场监测数据数学建模对热误差进行预测,加工工况和所处环境的复杂使得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的优劣难以全面评价,因此建立了一套热误差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从热误差预测... 数控机床热误差产生机理复杂,通常使用温度场监测数据数学建模对热误差进行预测,加工工况和所处环境的复杂使得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的优劣难以全面评价,因此建立了一套热误差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从热误差预测模型的鲁棒性、准确性、有效性、稳定性与相关性方面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以ZK5540A型重型数控机床在空转工况下所监测的温度场数据为例,采用所提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分别对3种不同的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评估指标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误差预测模型 评价指标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电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与补偿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问梦飞 钟建琳 +3 位作者 彭宝营 王鹏家 王增新 刘增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106,共5页
为解决加工中心电主轴的热误差补偿问题,建立适用性更强的电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实验测试了不同转速下加工中心电主轴的温升和热伸长,建立了基于指数函数的电机温升、主轴转速及时间的三变量轴向热误差预测模型。随后取两种转速进行实验... 为解决加工中心电主轴的热误差补偿问题,建立适用性更强的电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实验测试了不同转速下加工中心电主轴的温升和热伸长,建立了基于指数函数的电机温升、主轴转速及时间的三变量轴向热误差预测模型。随后取两种转速进行实验,对补偿效果进行了验证;并与主轴转速、时间双变量热误差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变量模型补偿效果优于双变量模型,为加工中心电主轴热误差补偿并实用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预测模型 指数函数 加工中心电主轴 对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分割和逐步回归方法的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睿 朱永炉 +1 位作者 陈真 郭隐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根据机械结构的基本热变形模式,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机床热误差模态,对温度测点进行初步选择.通过最优分割法优化温度测点和逐步回归法建模,将温度测点个数从初始的16个减少到3个热关键点.机床热误差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热误差测量结果进行... 根据机械结构的基本热变形模式,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机床热误差模态,对温度测点进行初步选择.通过最优分割法优化温度测点和逐步回归法建模,将温度测点个数从初始的16个减少到3个热关键点.机床热误差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热误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说明该热误差模型精确度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模态 最优分割法 逐步回归 关键点 热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热误差建模技术研究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泳耀 丛明 +2 位作者 廖忠情 孙宗余 李宏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6,70,共5页
针对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中预测模型建立的问题,综合多元线性回归及BP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一种机床热误差建模新方法。由不同样本数据建立若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依据统计学理论筛选出预测精度及鲁棒性高的回归模型,预处理后将其结果输入... 针对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中预测模型建立的问题,综合多元线性回归及BP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一种机床热误差建模新方法。由不同样本数据建立若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依据统计学理论筛选出预测精度及鲁棒性高的回归模型,预处理后将其结果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中进行非线性拟合建模,在不断调节网络权值及对神经网络训练的基础上,最终建立热误差补偿模型。在卧式加工中心上进行试验验证,主轴Z向最大热误差从17.895μm减小到1.65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统计学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SVR的电主轴热误差优化建模 被引量:5
12
作者 问梦飞 钟建琳 +2 位作者 彭宝营 王鹏家 王增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8-42,共5页
为建立更加准确的电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以某台电主轴为实验对象,测得10 000 r/min转速时的温升和热伸长数据。利用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FCM-GRA)理论,优化温度测点。采用鲸鱼优化算法(WOA)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相结合的方法,建... 为建立更加准确的电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以某台电主轴为实验对象,测得10 000 r/min转速时的温升和热伸长数据。利用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FCM-GRA)理论,优化温度测点。采用鲸鱼优化算法(WOA)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电主轴的热误差预测模型。对比多元线性回归、SVR和WOA-SVR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鲸鱼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可以更有效预测电主轴的热误差,将拟合误差最大值降低到3.72μm,均方根误差降低至1.33μm,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优化算法 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 误差预测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工作台误差综合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苗恩铭 徐建国 +1 位作者 吕玄玄 魏新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6-1332,共7页
针对由几何误差与热误差引起的数控机床工作台与主轴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其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误差数据,得到机床工作台平面度误差随热变形保持不变的规律,并提出了一种数控机床工作台平面度误差与主轴热误差的综合补... 针对由几何误差与热误差引起的数控机床工作台与主轴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其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误差数据,得到机床工作台平面度误差随热变形保持不变的规律,并提出了一种数控机床工作台平面度误差与主轴热误差的综合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分别建立工作台平面度误差模型和热误差模型,并运用叠加原理建立综合误差补偿模型,对传统固定单位置点建模补偿方法的原理性缺陷进行了改进。结合机床关键部件的实时温度值和刀具位置的实时坐标值,计算出了全工作台各区域各温度阶段的误差补偿值,进而实现了全工作台主轴轴向综合误差的实时补偿。检验及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固定单位置点热误差建模补偿方法,该方法所建模型残余标准差减小约7μm,精度提高比例达到50%;单次最大补偿残差减小约11μm,精度提高比例达到60%,大幅度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工作台 平面度误差模型 热误差模型 综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PCA的机床主轴系统热敏感点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泽青 吕硕颖 +2 位作者 薄敬东 陈英姝 刘丽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3-98,共6页
热敏感点优化选取是热误差建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所选取的热敏感点优劣将直接影响热误差模型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分析(GR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的机床主轴系统热敏感点优化方法,采用GRA筛选对热误差影响较大的温度测点... 热敏感点优化选取是热误差建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所选取的热敏感点优劣将直接影响热误差模型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分析(GR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的机床主轴系统热敏感点优化方法,采用GRA筛选对热误差影响较大的温度测点,机床主轴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测点温度值以及主轴在对应温度下产生的热漂移作为分析数据,通过计算温度变量与热漂移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到其灰色综合关联度矩阵,确定二者相关性后初选温度变量;根据PCA将高度相关的温度数据简化为较少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将其作为后续热误差模型的输入,从而实现热敏感点优化。将该方法应用于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优化完成的热敏感点数据作为主轴热误差模型的输入变量。结果表明:将优化所得热敏感点作为BP热误差模型输入,预测所得热误差与实际热误差的平均残差为0.83μm,低于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优化热敏感点的5.18μm及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优化热敏感点的4.57μm,机床z轴热变形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主轴 灰色关联分析 主成分分析 敏感点优化 热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RF算法的三坐标测量机热误差预测
15
作者 王烁棪 郑刚 张旭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25年第8期31-36,共6页
常规三坐标测量机要求标准工作温度为20℃,以避免温度对机器性能的影响。为探究三坐标测量机温度与热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提高热误差模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随机森林(RF)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热误差预测方法。首先... 常规三坐标测量机要求标准工作温度为20℃,以避免温度对机器性能的影响。为探究三坐标测量机温度与热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提高热误差模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随机森林(RF)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热误差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来探索超参数空间,提高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然后以三坐标测量机为研究对象,使用XM60激光干涉仪和温度传感器采集定位误差数据与温度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PSO-RF热误差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精度。与传统的RF模型和SVM模型预测结果相比,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13.3%和26%,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15%和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 热误差模型 激光干涉仪 PSO-R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法和改进模糊聚类的温度测点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艳 李英浩 +1 位作者 高峰 孟振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66-2472,共7页
基于热误差模型进行机床热误差补偿是保证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温度测点的布置和辨识会直接影响热误差建模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互信息和改进模糊聚类法相结合的机床热关键点优化方法。以机床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测... 基于热误差模型进行机床热误差补偿是保证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温度测点的布置和辨识会直接影响热误差建模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互信息和改进模糊聚类法相结合的机床热关键点优化方法。以机床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测点温度值及工件热变形作为分析数据,通过计算温度变量与热变形之间的平均互信息量,获得其综合关联度矩阵,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后初选温度变量。根据改进模糊聚类法、F统计量和复判定系数对初选的温测点进行聚类,并结合温度变量与热变形之间的综合关联度值提取机床热关键点,从而实现测点优化。将基于该方法所得到的热误差模型与采用变量分组优化法获得的热误差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进行热误差建模,机床X轴和Y轴的热变形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信息法 改进模糊聚类 关键点优化 热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及相关性分析的温度测点布置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振辉 杨拴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热误差严重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通过热误差补偿技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温度测点的选择与优化是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为了合理地减少温度测点数量,通过实验检测不同工况下进给系统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利用模... 热误差严重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通过热误差补偿技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温度测点的选择与优化是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为了合理地减少温度测点数量,通过实验检测不同工况下进给系统各部件的温度分布,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按温度变化规律对温度测点进行分类,通过对主轴温度场分布情况的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从24个温度测点中选取5个温度特征点,用于加工中心的热误差补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热误差建模的效率。结合以上两种方法,优化温度传感器测点的布置位置,减少了温度测点数量,提高了热误差补偿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点 模糊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热误差模型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