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流温度脉动对煤粉颗粒瞬时热解挥发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尚庆 张健 周力行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研究了热气流中气相温度脉动对煤粉颗粒瞬时热解挥发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相平均温度条件下,不同粒径煤粉颗粒的瞬时热解挥发速率均受到气相温度脉动的影响.考虑气相温度脉动与未考虑气相温度脉动相比,煤粉颗粒的瞬时... 研究了热气流中气相温度脉动对煤粉颗粒瞬时热解挥发速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相平均温度条件下,不同粒径煤粉颗粒的瞬时热解挥发速率均受到气相温度脉动的影响.考虑气相温度脉动与未考虑气相温度脉动相比,煤粉颗粒的瞬时热解挥发速率有明显的不同,其峰值增加的幅度超过了谷值降低的幅度.因而气相温度脉动会导致煤粉颗粒热解与挥发分释放的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温度脉动 煤粉颗粒 热解挥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煤显微组分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庆雷 李文 李保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22-1127,共6页
在高压热天平上考察了神木煤显微组分在不同热解温度、压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 .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 (DAEM)研究了显微组分的热解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热解条件下 ,镜质组比丝质组有较高的挥发分收率 .随热解温度升高 ,镜... 在高压热天平上考察了神木煤显微组分在不同热解温度、压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 .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 (DAEM)研究了显微组分的热解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热解条件下 ,镜质组比丝质组有较高的挥发分收率 .随热解温度升高 ,镜质组和丝质组的挥发分收率增加 .热解升温速率和压力对镜质组和丝质组的挥发分收率略有影响 .DAEM的动力学处理表明 :镜质组的归一化热解速率高于丝质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 转化过程 热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共聚物低温热解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厚 王成国 +1 位作者 崔传生 蔡华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1-183,187,共4页
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热重法研究了丙烯腈(AN)共聚物在空气中的低温(350℃以下)热解反应,讨论了热解温度、时间、共聚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衣糠酸(IA)对共聚物热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升到160℃以上时,共聚物开始发生... 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热重法研究了丙烯腈(AN)共聚物在空气中的低温(350℃以下)热解反应,讨论了热解温度、时间、共聚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衣糠酸(IA)对共聚物热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升到160℃以上时,共聚物开始发生热解反应,在180℃~220℃之间,热解速率最大;在180℃时,AN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最初约有15min的诱导期。当共聚物中共聚单体NVP的质量分数小于11%时,随NVP浓度增加,热解速率加快;超过11%后,热解速率基本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共聚物 低温热解 反应动力学 热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与蔗渣基本热解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孔晓英 马隆龙 +2 位作者 吴创之 武书彬 赵增立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4,共3页
利用热重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麦草和蔗渣的基本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热重曲线表明:在氮气气氛中,在升温速率为20℃/min的条件下,当温度为320℃时,麦草的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值,而蔗渣则在380℃时,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值;热解气相色谱... 利用热重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麦草和蔗渣的基本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热重曲线表明:在氮气气氛中,在升温速率为20℃/min的条件下,当温度为320℃时,麦草的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值,而蔗渣则在380℃时,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值;热解气相色谱结果表明:二者热解液化产物能检测到的化合物占30%左右,麦草产物中能检测到的含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占12.61%,而蔗渣中则达到1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蔗渣 热解特性 比较 气相色谱 热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热模拟分子标志物演化特征及分子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彩云 张斌 +4 位作者 胡国艺 帅燕华 陈琰 张静 刘玉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2-611,共10页
为了研究地质体中分子标志物随热成熟度的演化规律,开展了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对产物进行了分子标志物定量及分子解析。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的增高,三环萜烷和藿烷含量均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有差异,藿烷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三环萜烷降... 为了研究地质体中分子标志物随热成熟度的演化规律,开展了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对产物进行了分子标志物定量及分子解析。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的增高,三环萜烷和藿烷含量均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有差异,藿烷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三环萜烷降低幅度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三环萜烷,导致在热模拟温度升至370℃的情况下,低相对分子质量三环萜烷的峰高高于藿烷;高相对分子质量甾烷含量降低幅度大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甾烷,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构型化合物甾烷热解速率不一致,同碳数ααα甾烷热解速率大于αββ甾烷,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甾烷定量结果随热模拟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低碳数的芳烃含量随热模拟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高碳数芳烃含量则一直处于降低状态。分子解析认为,C_(19)和C_(20)三环萜烷主要来自于高碳数三环萜烷的裂解,藿烷的贡献极低;17α(H)C_(27)三降藿烷(Tm)来自高碳数藿烷的贡献,18α(H)C;三降藿烷(Ts)没有其他化合物加入;相同质量前提下,C_(29)甾烷裂解速率为:C_(29)ααS>C_(29)ααR>C_(29)ββS>C_(29)ββR;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升高来自高碳数甾烷的裂解;低碳数的芳烃含量随温度升高来源广泛,高碳数芳烃主要起裂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 分子标志物 分子解析 定量结果 热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S竖向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荣亮 朱国庆 朱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了得到挤压型聚苯乙烯(XPS)在两面临空与贴壁两种工况下的竖向燃烧特性,利用锥形量热仪与自制竖向燃烧实验平台开展XPS竖向燃烧试验。测定两种工况下的质量损失率并推导出相应的热释放速率,测定贴壁工况XPS竖向热解速率随试样宽度的... 为了得到挤压型聚苯乙烯(XPS)在两面临空与贴壁两种工况下的竖向燃烧特性,利用锥形量热仪与自制竖向燃烧实验平台开展XPS竖向燃烧试验。测定两种工况下的质量损失率并推导出相应的热释放速率,测定贴壁工况XPS竖向热解速率随试样宽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辐射通量的变化,XPS的有效燃烧热基本稳定在25.1 MJ/kg;两面临空工况下稳定阶段的质量损失率与热释放速率为贴壁工况的3倍;贴壁工况下,试样宽度为125mm左右出现热解速率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型聚苯乙烯 有效燃烧热 质量损失率 热释放速率 热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焦CS_2-丙酮萃取物的GC/MS分析
7
作者 谢瑞伦 宗志敏 +3 位作者 吕洁 严慧龙 王万里 魏贤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1,共6页
用等体积的CS2-丙酮混合溶剂萃取了不同热解温度和时间得到的淮南煤焦,用GC/MS法分析了煤焦的萃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在较高热解温度和用较长热解时间得到的煤焦在CS2-丙酮混合溶剂中的萃取率较低;萃取物主要由长链烷烃、芳烃和含杂原... 用等体积的CS2-丙酮混合溶剂萃取了不同热解温度和时间得到的淮南煤焦,用GC/MS法分析了煤焦的萃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在较高热解温度和用较长热解时间得到的煤焦在CS2-丙酮混合溶剂中的萃取率较低;萃取物主要由长链烷烃、芳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组成;热解速率对煤焦中芳烃的缩合度有重要影响,在相同热解温度下,慢速煤焦中芳环的缩合程度高于快速煤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热解温度 热解速率 萃取 GC 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保温材料逆流火的实验研究与传热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晨 陆海荣 白绪涛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2-1065,共4页
为了研究临空与贴壁工况下挤压型聚苯乙烯宽度对竖向逆流火蔓延与传热演化的影响,自行搭建测试装置,选取高60 cm、厚5 cm的挤压型聚苯乙烯,开展宽度为5.0、7.5、10.0、12.5、15.0、17.5、20.0 cm的聚苯乙烯竖向逆流火蔓延实验,并进行传... 为了研究临空与贴壁工况下挤压型聚苯乙烯宽度对竖向逆流火蔓延与传热演化的影响,自行搭建测试装置,选取高60 cm、厚5 cm的挤压型聚苯乙烯,开展宽度为5.0、7.5、10.0、12.5、15.0、17.5、20.0 cm的聚苯乙烯竖向逆流火蔓延实验,并进行传热演化分析。研究发现:临空与贴壁条件下,随着宽度增加,逆流火蔓延速率与平均火焰高度均先减小后增大;临空工况下,逆流火蔓延主要受到气相传热的影响;贴壁工况下,逆流火蔓延受气相传热与固相传热的共同影响;随着宽度增大,固相传热逐渐取代气相传热,成为影响预热区接收热量的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型聚苯乙烯 逆流火蔓延 平均火焰高度 热解速率 传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S竖向火蔓延的实验探究
9
作者 于淼淼 朱国庆 潘荣亮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599,共4页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XPS材料单位质量损失产生的热释放速率,利用自制竖向燃烧实验平台研究贴壁状态与两面临空两种工况下宽度不同的XPS材料燃烧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辐射强度为30、40 kW/m^2两种条件下,XPS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XPS材料单位质量损失产生的热释放速率,利用自制竖向燃烧实验平台研究贴壁状态与两面临空两种工况下宽度不同的XPS材料燃烧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辐射强度为30、40 kW/m^2两种条件下,XPS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650 kW/kg;在50 kW/m^2时,热释放速率峰值为780 kW/kg。同一宽度下两面临空的热释放速率大于贴壁时热释放速率;随着材料宽度增加,火焰的能量交换从热对流转向热辐射,在宽度为50、125 mm时两种工况下材料的热解速率随时间逐渐递减,宽度大于125 mm时热解速率随时间递增,故认为在XPS材料在宽度为125~150 mm存在火焰能量从对流换热变为辐射换热的转折点,即热释放速率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 热释放速率 竖向燃烧 热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rubber compositions in medical waste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娜 王维维 +3 位作者 陈广武 张彦 张于峰 马洪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66-2471,共6页
Thermogravimetric study of rubber compositions (operating glove and catheter) in medical waste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TGA),at the heating rate of 20 ℃/min in a stream of N2.The resu... Thermogravimetric study of rubber compositions (operating glove and catheter) in medical waste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TGA),at the heating rate of 20 ℃/min in a stream of N2.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operating glove appears an obvious mass loss stage at 250-485 ℃,while catheter has two obvious stages at 240-510 ℃ and 655-800 ℃,respectively; both samples present endothermic pyrolysis reaction; the decomposition of operating glove and the first mass loss stage of catheter are in agreement with natural rubber pyrolysis; the second mass loss stage of catheter corresponds to CaCO3 decomposition.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 novel two-step four-rea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whole continuous processes,which could more satisfactorily describe and predict the pyrolysis processes of rubber compositions,being more mechanistic and conveniently serving for th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waste RUBBER operating glove CATHETER PYROLYSIS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sealing glasses based on Li_(2)O-NiO-P_(2)O_(5) system
11
作者 Hany ABO-MOSALLAM Ebrahim A.MAHD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437-1446,共10页
A series of glass are synthesized via a melt quench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Li_(2)O-Ni O-P_(2)O_(5) system.The concentration of nickel oxide varies from 5%to 15%in molar fraction.XRD pattern verifies the amorphous n... A series of glass are synthesized via a melt quench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Li_(2)O-Ni O-P_(2)O_(5) system.The concentration of nickel oxide varies from 5%to 15%in molar fraction.XRD pattern verifies the amorphous nature of prepared glass samples with 5%,and 10%nickel oxide in molar fraction.While Li_(3)P and Ni_(2)P_(4)O_(12)phases are precipitated with a high nickel content up to 15%in molar fraction.As nickel is substituted for lithium,a systematic increase in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and glass softening temperatures(T_(s))is observed.This is great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structure,coherence in the glass network.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Ni_(2+) spectra are present in both octahedral and tetrahedral sites.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glass density((2.38±0.1)-(2.46±0.1)g/cm^(3)),and molar volume((42.28±0.1)-(39.15±0.1)cm^(3)/mol)are examined.The NiO/Li_(2)O replacements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the resultant amorphous materials from 1.53×10^(-5)to 3.20×10^(-6)g/(cm^(2)·min).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CTE of the glasses are diverse from 157×10^(-7) to 96×10^(-7)℃^(-1)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250℃.The prepared glasses are expected to be useful as a low-temperature sealing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SS SEALING nickel oxide thermal expansion dissolution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