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解石墨管——电热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植物样品中微量锗 被引量:9
1
作者 梁淑轩 孙汉文 +2 位作者 康维钧 哈婧 申世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研究了植物样品中微量锗的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最佳条件;考察了不同基体改进剂对灵敏度的影响,以钯为改进剂,最高允许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分别为1200和2500℃,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3.11%,利用热解石墨管测定了灵芝标准品和香菇中的锗,结... 研究了植物样品中微量锗的测定方法,选择了仪器最佳条件;考察了不同基体改进剂对灵敏度的影响,以钯为改进剂,最高允许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分别为1200和2500℃,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3.11%,利用热解石墨管测定了灵芝标准品和香菇中的锗,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石墨管-电热原子吸收法 测定 植物样品 灵敏度 钯改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钼热解石墨管电热原子吸收测定痕量镓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玉安 周方钦 +1 位作者 龙斯华 杨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8-241,共4页
比较了不同基体改进剂 ,不同涂层对镓在热解石墨管中原子化的影响。研究了以硝酸镍为基体改进剂 ,以涂钼热解石墨管为原子化器镓的原子化机理 ,优化了各项参数 ,找到了一种测定复杂样品中痕量镓的新方法。方法特征量为 2 1 2× 1 0... 比较了不同基体改进剂 ,不同涂层对镓在热解石墨管中原子化的影响。研究了以硝酸镍为基体改进剂 ,以涂钼热解石墨管为原子化器镓的原子化机理 ,优化了各项参数 ,找到了一种测定复杂样品中痕量镓的新方法。方法特征量为 2 1 2× 1 0 -1 1 g ,检出限为 1 4× 1 0 -1 0 g ,RSD≤ 3 6 % (n =1 1 ) ,样品回收率 97 4 %~1 0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钼热解石墨管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痕量分析 基体改进剂 硝酸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解石墨管和锆+酒石酸改进剂测定环境样品中锡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怡载 王晓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3-398,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改进剂(锆+酒石酸),能有效消除高氯酸、硝酸以及各种基体的干扰、比较了各原子化温度时理论和实验特征量,使热解石墨管有可能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种环境样品中的锡,准确度和精度优于8%.
关键词 酒石酸 热解石墨管 环境样品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衍生 周采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研究了热解涂层和全热解石墨管中Sr的原子吸收信号形状和原子化行为,讨论了CaCl_2、FeCl_3和HClO_4,抑制Sr吸收信号的原因。采用EDTA铵盐作基体改进剂,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河泥中痕量Sr,方法的特征量为6.9pg/0.0044A。
关键词 热解石墨管 石墨炉原子吸收 痕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钡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自蓂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3,共7页
选择涂钨热解石墨管测钡,克服了钡的碳化物形成而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采用钙做基体补偿不仅克服钙对测钡的影响,同时也对测钡起增敏作用,结合其它测定条件的优化实现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的痕量钡。其线性范围在0~70... 选择涂钨热解石墨管测钡,克服了钡的碳化物形成而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采用钙做基体补偿不仅克服钙对测钡的影响,同时也对测钡起增敏作用,结合其它测定条件的优化实现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的痕量钡。其线性范围在0~70μg/L检出限3.3pg,特征质量为2.9pg/1%吸收,对5μg/LBa试液测定11次,其RSD为6.9%,加标回收率89%~120%。方法经标样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涂钨热解石墨管 天然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全热解石墨管和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环境样品中锶
6
作者 孙涤君 王东红 马怡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24-530,共7页
本文使用含锶空白低、灵敏度高、记忆效应小的全热解石墨管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锶.提出一种新混合改进剂(钯加酒石酸).能有效消除高氯酸、硝酸以及各种基体的干扰.比较了各原子化温度时理论和实验特征量.使全热解石墨管有可能用于石墨炉原... 本文使用含锶空白低、灵敏度高、记忆效应小的全热解石墨管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锶.提出一种新混合改进剂(钯加酒石酸).能有效消除高氯酸、硝酸以及各种基体的干扰.比较了各原子化温度时理论和实验特征量.使全热解石墨管有可能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种环境样品中的锶.准确度和精度优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剂 热解石墨管 原子吸收法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的电刷针表面修饰技术
7
作者 唐铭艺 王一然 +1 位作者 张艺泽 马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13,共8页
目的旨在应对有刷微电机中的电刷与换向器间的磨损问题,尤其是由电弧侵蚀引发的性能和寿命下降。方法通过在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界面引入HOPG材料,探索其在抑制电弧侵蚀和改善接触表面磨损方面的效果。重点测试了电刷针在HOPG表面修饰下... 目的旨在应对有刷微电机中的电刷与换向器间的磨损问题,尤其是由电弧侵蚀引发的性能和寿命下降。方法通过在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界面引入HOPG材料,探索其在抑制电弧侵蚀和改善接触表面磨损方面的效果。重点测试了电刷针在HOPG表面修饰下的磨损行为与失效机制,并与传统材料进行对比。通过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模拟实际工况,研究了在引入HOPG前后,换向器和电刷针之间不同的磨损机制,尤其是电弧侵蚀与机械磨损之间的转变。结果采用HOPG作为表面修饰材料显著减少了电弧侵蚀,使电刷针的失效机制从严重的电弧侵蚀转变为机械磨损,显著改善了电机运行中的磨损状况。HOPG表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润滑性能,抑制了电刷针与换向器之间的电弧侵蚀现象。相比于传统材料,HOPG修饰的表面在长时间运行后表现出更低的磨损程度,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电接触性能。结论基于HOPG的表面修饰技术,为解决有刷微电机中电弧侵蚀引发的磨损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有效抑制电弧侵蚀,改善了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磨损机制,使电刷针的失效模式从电弧侵蚀转变为机械磨损,具备提高有刷微电机工作寿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有刷微电机 电弧侵蚀 表面修饰 电刷针 高定向热解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在高有序热解石墨(HOPG)电极中的扩散系数 被引量:8
8
作者 努丽燕娜 万传云 +2 位作者 严曼明 庄继华 江志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75-1378,共4页
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平板高有序热解石墨 (HOPG)电极在 1 mol/ L Li PF6 和体积比为 1∶ 1的 EC/ DMC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石墨的嵌锂反应仅发生在边界面上 .随着嵌锂量的增加 ,表面 SEI膜的电阻和嵌入反... 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平板高有序热解石墨 (HOPG)电极在 1 mol/ L Li PF6 和体积比为 1∶ 1的 EC/ DMC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石墨的嵌锂反应仅发生在边界面上 .随着嵌锂量的增加 ,表面 SEI膜的电阻和嵌入反应的极化电阻减小 .用交流阻抗谱和电位阶跃方法测定的锂在高有序热解石墨中的扩散系数一致 ,并随充电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在电极电位 (vs.Li/ Li+ ) 0 .2~ 0 .0 5 V区间 ,扩散系数由 1 0 - 1 1 cm2 / s下降到 1 0 - 1 2 c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序热解石墨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扩散系数 嵌入反应 材料 石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在压痕试验中的尺寸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奔 王明海 +2 位作者 刘东玺 郑耀辉 李晓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促进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采用压痕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其在纳米/微米尺度上的尺寸效应。在确立压痕试验中使用载荷可行性域的基础上,对不同载荷作用条件下存在的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尺寸效应... 为促进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采用压痕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其在纳米/微米尺度上的尺寸效应。在确立压痕试验中使用载荷可行性域的基础上,对不同载荷作用条件下存在的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尺寸效应分析的准确性,本试验条件下所施加的载荷应大于450μN,且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压痕试验中硬度及弹性模量均存在一定的尺寸效应。同时,尺寸效应主要是由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表面附近球形单元内部的位错运动引起的。位错滑移阻碍较小时产生的尺寸效应较明显,位错滑移阻碍较大时产生的尺寸效应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压痕 尺寸效应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超精密车削加工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鹏 康晓峰 +1 位作者 王明海 田禾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7-179,共3页
通过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纳米印压试验结果分析,并结合基于晶体结构和压头形状的应变梯度理论研究,计算出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发生脆塑性转变的临界切削厚度,其临界切削厚度在(335.63~1343.15)nm之间,在此范围内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 通过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纳米印压试验结果分析,并结合基于晶体结构和压头形状的应变梯度理论研究,计算出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发生脆塑性转变的临界切削厚度,其临界切削厚度在(335.63~1343.15)nm之间,在此范围内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发生了脆塑性转变,主要以塑性方式去除为主。根据脆性材料超精密切削中的脆塑性转变机理,建立了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超精密车削加工模型,并通过超精密车削试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表明了所建立超精密切削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脆塑性转变 临界切削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超精密加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明海 刘东玺 +2 位作者 刘大响 王奔 郑耀辉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123,128,共5页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作为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其切削加工问题非常突出,表面质量难以控制。使用PCD刀具进行切削试验,主要分析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量等切削参数以及刀具前角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表明:...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作为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其切削加工问题非常突出,表面质量难以控制。使用PCD刀具进行切削试验,主要分析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量等切削参数以及刀具前角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表明: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而增大刀具负前角有利于改善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加工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切削参数 刀具前角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纳米压痕试验与有限元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明海 王虎军 +1 位作者 孙磊 刘中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5,共3页
通过对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进行了纳米压痕试验,得到了其材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并根据Olive和Pharr理论算出了其硬度与弹性模量值,得到了主要的材料性能。在纳米压痕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单元法建立了纳米压痕试验的数值模型,通过比较... 通过对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进行了纳米压痕试验,得到了其材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并根据Olive和Pharr理论算出了其硬度与弹性模量值,得到了主要的材料性能。在纳米压痕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单元法建立了纳米压痕试验的数值模型,通过比较有限元所拟合的载荷-位移曲线和实际纳米压痕试验所得到的曲线,进行相应的修正,最后得到了该材料的塑性性能,也证明了有限元仿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石墨平台石墨炉原子化器在环境分析中测定镉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怡载 李炳伟 +5 位作者 王家贞 李治琨 朱雷 白健 李永泉 郑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1-56,108,共7页
本文探讨了热解石墨平台对环境标准物质和海水的测定,比较了基体改进剂钯(0.5mgml^(-1))和抗坏血酸(10mg ml^(-1))的实验特征量值和理论特征量值,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本文还介绍了环境标准物质的无标准分析的可能性。
关键词 热解石墨平台 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晶金刚石刀具切削各向同性热解石墨过程中的磨损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奔 刘东玺 +2 位作者 王明海 印文典 郑耀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721-2729,共9页
针对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过快的问题,采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进行了切削加工试验。研究了切削过程中PCD刀具的磨损形式、磨损规律以及刀具磨损对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CD刀具磨损主要发生在后刀面上,磨损... 针对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过快的问题,采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进行了切削加工试验。研究了切削过程中PCD刀具的磨损形式、磨损规律以及刀具磨损对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CD刀具磨损主要发生在后刀面上,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磨损区域可以分为平行沟槽和严重磨损两种形貌。初始磨损阶段,磨损带长度急剧增大,并在切削1200m后进入正常磨损阶段。切削过程中还出现了石墨切屑在磨损区域的黏附堆积和刀具崩刃现象。切削初期,随着切削距离的增大,加工表面粗糙度值急剧增大,切削距离为600m时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大值1.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聚晶金刚石刀具 刀具磨损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金刚石刀具切削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磨损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奔 刘东玺 +2 位作者 王明海 印文典 郑耀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62-2868,共7页
为了研究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切削过程中单晶金刚石刀具磨损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对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进行了切削试验。观测了刀具磨损形貌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刀具磨损机理以及刀具磨损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距离... 为了研究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切削过程中单晶金刚石刀具磨损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对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进行了切削试验。观测了刀具磨损形貌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刀具磨损机理以及刀具磨损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距离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单晶金刚石刀具后刀面磨损区域逐渐增大,磨损形貌分为平行沟槽和微细网状两种。切削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状切屑和交变应力分别是导致磨粒磨损和解理磨损的主要原因。切削距离300 m内,试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Ra在0.2~0.4μm之间波动,切削距离达到1000 m以后,试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明显增大,但是保持了相对稳定,表面粗糙度值Ra约为0.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刀具 刀具磨损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磨粒磨损 解理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硬度逆压痕尺寸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奔 印文典 +1 位作者 王明海 刘东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9-514,共6页
为实现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的高质量精密切削加工,采用维氏压痕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在微观尺度上的硬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在微观尺度上存在明显的硬度压痕尺寸效应(ISE)现象,且使用Meyer方程判定... 为实现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材料的高质量精密切削加工,采用维氏压痕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在微观尺度上的硬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在微观尺度上存在明显的硬度压痕尺寸效应(ISE)现象,且使用Meyer方程判定出该尺寸效应为逆压痕尺寸效应(RISE)现象。同时,使用比例试样阻力(PSR)模型得出各向同性热解石墨的真实硬度HV值以及测试硬度时应采取的合适载荷范围。各向同性热解石墨逆压痕尺寸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错滑移到晶界处造成位错增殖以及位错塞积,以及在晶界中发生位错交割使材料发生剧烈塑性变形造成裂纹萌生,进而发生加工硬化的现象,在压痕试验中即表现为硬度的逆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维氏压痕 逆压痕尺寸效应 真实硬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超大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17
作者 宋永海 汪莉 +2 位作者 姚勇 催康 谌创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7-559,576,共4页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的超大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的超大结构是2.4~5.7mn,峰与峰之间的距离为1.0~3.8A^°,相对于HOPG表面的原子结构转动30°角.推测这种超大结构足由于电解质和溶...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的超大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的超大结构是2.4~5.7mn,峰与峰之间的距离为1.0~3.8A^°,相对于HOPG表面的原子结构转动30°角.推测这种超大结构足由于电解质和溶剂小分子嵌入HOPG表面层所引起层间相互作用改变引起的表面电子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定向热解石墨 扫描隧道显微镜 超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取向热解石墨单色中子束级次分析
18
作者 王子军 李天富 +5 位作者 余周香 刘荣灯 李玉庆 贺林峰 刘蕴韬 孙凯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5-890,共6页
高取向热解石墨HOPG具有优异的中子反射性能,在中子散射技术中广泛用作中子单色器,而使用它获得单色中子时可能会伴随严重的次级污染。本文分别使用晶体衍射方法和飞行时间方法,分离出HOPG单色后的初级、次级和三级衍射束,并测量得到了... 高取向热解石墨HOPG具有优异的中子反射性能,在中子散射技术中广泛用作中子单色器,而使用它获得单色中子时可能会伴随严重的次级污染。本文分别使用晶体衍射方法和飞行时间方法,分离出HOPG单色后的初级、次级和三级衍射束,并测量得到了各级次中子的相对强度。测量结果显示,在没有冷中子源时,中国先进研究堆反射谱仪样品位置中子束次级含量与初级相当,给单色束带来严重污染。室温下铍过滤器可以过滤掉所有次级中子,但初级中子强度也明显衰减。蒙特卡罗中子光路模拟和分析给出次级中子含量高是由于室温条件下导管出口中子能谱过硬,而在使用冷中子源后,次级中子含量可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高取向热解石墨 中子单色器 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高定向热解石墨的输运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葛军饴 曹世勋 +1 位作者 康保娟 张金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514,共3页
研究了退火对磁场诱导下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HOPG的R-T曲线明显变得光滑,且退火后电阻率增大了近50%,相应温度下的磁电阻效应均减小约40%。分析认为,这是由于HOPG内部存在层错与所含杂质缺陷引起的。磁... 研究了退火对磁场诱导下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HOPG的R-T曲线明显变得光滑,且退火后电阻率增大了近50%,相应温度下的磁电阻效应均减小约40%。分析认为,这是由于HOPG内部存在层错与所含杂质缺陷引起的。磁场下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表明,外加磁场对低温下的金属导电行为存在抑制作用,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低温下的金属导电行为受到抑制,在H=5.57×104A/m时,低温下的绝缘体-金属转变(I-M)被完全抑制,呈半导体性质。随着磁场的继续增加,在磁场高于H=9.24×105A/m时再次出现绝缘体-金属转变,即再入型金属导电行为,且退火对这一转变过程没有影响,表明这种绝缘体-金属转变是由外加磁场诱导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 绝缘体-金属转变 输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和SCD刀具车削各向同性热解石墨时的性能对比
20
作者 王奔 刘东玺 +1 位作者 王明海 郑耀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0,共3页
采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和单晶金刚石(SCD)刀具进行了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切削加工试验,对刀具磨损过程、磨损机理和表面加工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表明:两种刀具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后刀面,且切削刃都出现了微崩刃。... 采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和单晶金刚石(SCD)刀具进行了各向同性热解石墨切削加工试验,对刀具磨损过程、磨损机理和表面加工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分析表明:两种刀具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后刀面,且切削刃都出现了微崩刃。PCD刀具后刀面上形成了平行沟槽和严重磨损两种磨损形貌,SCD刀具后刀面上形成了平行沟槽和微细网状两种磨损形貌。PCD刀具的磨损机理主要磨粒磨损,SCD刀具的磨损机理则主要是解理磨损和磨粒磨损,切削过程中持续波动的切削力是造成两种刀具微崩刃的主要原因。虽然两种刀具的加工表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凹坑,但与PCD刀具相比,SCD刀具具有较好且稳定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热解石墨 平行沟槽 磨粒磨损 解理磨损 表面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