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 1
-
-
作者
张有生
秦勇
刘焕杰
朱炎铭
姜波
范炳恒
-
机构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工程项目(970206-02-01-05)
-
文摘
自然演化系列与热模拟演化(预热残渣)系列样品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作用不是沿着一次生烃的演化轨迹继续进行下去,在Ro<2.0%的范围内,不管起始成熟度如何,二次生烃均存在一个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高峰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高峰相比,具有迟滞性,起始成熟度越高,迟滞性越强。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与初始成熟度和二次生烃终止成熟度密切相关,起始成熟度处于成熟早期—中期(Ro0.5%~0.9%),二次累积生烃量大于一次连续生烃量,且随起始成熟度增高,二者差值越来越大;反之,起始成熟度介于成熟中期—晚期(Ro0.9%~1.3%)时,二者差值越来越小;起始成熟度过“生油死线”以后,累积二次生烃量快速减少,转而低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量。热模拟显示二次生烃反应活化能的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与二次生烃显现特征的演化规律相吻合,揭示了二次生烃作用严格受控于反应动力学机制。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的演化规律研究为存在二次生烃的含油气盆地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沉积有机质
二次生烃
热解模拟实验
二次生烃量
迟滞性
反应动力学
-
Keywords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
hydrocarbon regeneration
pyrolytic simulation
hydrocarbon regeneration amount
lagging
reaction kinetic
-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高压釜对加水模拟实验中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马素萍
贺建桥
汤渭
夏燕青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3-716,共4页
-
基金
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 (SJJ- 0 1 - 0 8)资助
-
文摘
在对有机质进行加水高温高压热解实验时 ,经常会发现气体产物中的氢气含量非常高。通过大量的实验我们发现除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有机来源之外 ,还有很大一部分为无机成因 ,即不锈钢高压釜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水反应释放的氢气。在我们的实验中 ,无论是含有机质的还是仅含无机物的 ,产物中均有较大比例的氢气 ,其中在只有去离子水的模拟实验中也产生了一定量的氢气。这就证明不锈钢的高压釜确实参与了反应。
-
关键词
氢气
不锈钢高压釜
加水模拟实验
生油岩
热解模拟实验
油气生成
-
Keywords
hydrogen, stainless steel autoclave, hydrous simulation experiment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煤中显微组分的成烃演化实验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张有生
夏筱红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国家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3,共3页
-
文摘
热解模拟实验揭示 ,镜质组的生烃作用与其起始成熟度有关 ,如果初次生烃中止 ,成熟度 (再次生烃起始成熟度 )尚未超过生油高峰阶段 (R =0 .9% ) ,则再次生烃有可能显著提高煤的生烃潜量 ,且以起始成熟度在生烃高峰处的升高幅度为最大。在有机显微组分中 :壳质组的生烃量最大 ,生烃范围最集中 ;镜质组次之 ;
-
关键词
镜质组
惰质组
壳质组
热解模拟实验
-
Keywords
vitrinite
inertinite
exinite
pyrolytic simulation experiment
-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海相碳酸盐岩排烃下限值研究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秦建中
刘宝泉
郑伦举
张渠
-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1-396,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422102)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P02089)
-
文摘
在灼烧过的方解石和蒙脱石及灰岩和泥岩中分别加入同一种有机质配制成不同有机碳含量的样品进行热解和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的烃吸附量一般在0.35 mg/g左右,变化在0.2~0.85 mg/g之间;泥页岩烃吸附量一般在1.25 mg/g左右,变化在0.46~2.62 mg/g之间.高成熟-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排烃下限TOC值为0.08%左右,成熟海相富烃碳酸盐岩排烃下限TOC值为0.3%左右,排烃下限TOC值与烃源岩吸附烃含量、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有关.
-
关键词
热压模拟实验
热解模拟实验
排烃下限值
烃源岩
碳酸盐
海相
-
Keywords
thermal pressure simulation
pyrolysis simulating experiment
the lower limit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arbonate
marine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定量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4
- 5
-
-
作者
郑伦举
马中良
何生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4-602,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No.2005CB4221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No.P05038)资助
-
文摘
烃源岩二次生烃的演化过程是残余干酪根热解演化与残留油热裂解转化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的叠加。本文利用自制高压釜热压生烃模拟实验装置,采取分阶段连续递进模拟实验方式,以海相烃源岩样品为例分别评价了残余干酪根的生烃潜力与残留可溶有机质转化油气潜力,建立了一套不同起始与终止成熟度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干酪根生油指数KIo、干酪根生气指数KIg、干酪根生烃指数KIh等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参数,弥补了ROCK-EVAL热解评价方法无法分别评价烃源岩在不同生烃演化阶段所生成的"油"或"烃气"潜力的不足。
-
关键词
二次生烃
热解模拟实验
海相烃源岩
生烃潜力定量评价
-
Keywords
second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marine source rock
quantitative evolution of hydrocarbon potential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中国侏罗系煤成油质疑
被引量:15
- 6
-
-
作者
张景廉
-
机构
中国石油西北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
文摘
“煤成油”是一个颇有争论的命题:澳大利亚吉普斯兰盆地的原油是否是煤成油?中国吐哈盆地的原油是否是煤成油?中国其它一些含煤盆地的原油是否是煤成油?煤的热解模拟实验是否有效?这些问题仍须进一步讨论。经研究认为,含煤盆地的原油不可能是煤岩所生成,也不大可能为煤系泥岩所生成,可能的模式是深部氢气与有机质的加氢液化生烃,或是深部H2、CO2、CO在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中经费托合成反应生成油气。
-
关键词
含煤盆地
侏罗系
煤成油
高导层
吐哈盆地
煤系
热解模拟实验
原油
生烃
中地壳
-
Keywords
coal-formed oil Jurassic inorganic origin Feito synthesis
-
分类号
TE122.1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