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聚砜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刘敏 杨静 +2 位作者 周昕怡 孙慧琳 王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400,采用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m-RTIPS)一步制备了亲水性PSF微孔膜。对封端HBPE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分子量测试,分析了HBPE的封端率对四元成膜体系浊点和黏度的影响,研究了HBPE的封端率对PSF微孔膜的形貌、渗透性、亲水性、抗污染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对HBPE进行了封端,封端后HBPE的分子量增加;成膜体系的浊点和黏度随HBPE封端率的升高而增大,但黏度上升的幅度较小;3种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的PSF微孔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亲水性和力学性能都优于纯PSF微孔膜;随HBPE封端率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下降,但截留率差别很小。当HBPE封端率为30%时,PSF膜纯水通量恢复率达88%,抗污染性最佳。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都可制得表面多孔的膜,当HBPE封端率为50%时,PSF膜具有全双连续结构的形貌,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86,143.92 MPa和22.68%,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微孔膜 改性逆向热致分离法 超支化聚酯 封端率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PVDF聚合物电解质多孔骨架
2
作者 王月 朱宝库 +1 位作者 计根良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449-1452,共4页
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要求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适宜的机械强度、柔韧性、孔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等,利用三乙酸甘油酯(GT)作为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PVDF多孔骨架,... 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要求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的离子传导率、适宜的机械强度、柔韧性、孔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等,利用三乙酸甘油酯(GT)作为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PVDF多孔骨架,然后将多孔膜浸入LiPF6EC/DMC/EMC电解液中通过凝胶相转变制得PVDF凝胶电解质.分析研究了冷却条件与聚合物浓度对多孔膜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发现在15℃冷却浴下PVDF浓度为30%的多孔膜具有较好的吸液率和力学性能,由此制得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为1.21m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热致分离(tips)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翠兰 王志 +1 位作者 李凭力 王世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41,54,共7页
简述了用热致相分离 (TIPS)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热力学依据 ,即聚丙烯 /稀释剂二元体系的固 -液、液 -液相分离和弱相互作用体系的综合平衡相图 ,Flory -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对相图的影响 ,以及实际TIPS过程的非平衡相图 .以此为依据 ... 简述了用热致相分离 (TIPS)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热力学依据 ,即聚丙烯 /稀释剂二元体系的固 -液、液 -液相分离和弱相互作用体系的综合平衡相图 ,Flory -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对相图的影响 ,以及实际TIPS过程的非平衡相图 .以此为依据 ,概述了TIPS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成膜机理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 ,综述了稀释剂与聚丙烯的相互作用、稀释剂的流动性和结晶性、初始浓度、冷却速率及成核剂对膜结构的影响 .最后 ,指出了聚丙烯微孔膜的开发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孔膜 膜结构 热致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微孔膜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波 林亚凯 +3 位作者 马文中 唐元晖 田野 王晓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85-2590,共6页
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微孔膜,考察了ECTFE与不同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对ECTFE/溶剂体系的液液相区的影响,通过相容性分析及对ECTFE微孔膜断面结构的观察,筛选出能与ECTFE发生明显液液相分离的溶剂——邻苯... 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微孔膜,考察了ECTFE与不同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对ECTFE/溶剂体系的液液相区的影响,通过相容性分析及对ECTFE微孔膜断面结构的观察,筛选出能与ECTFE发生明显液液相分离的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热力学相图证明,ECTFE/DEP体系具有较宽的液液相分离区,偏晶点所对应的ECTFE质量分数高达55%.考察了冷却条件对ECTFE/DEP体系膜断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断面孔径随着淬冷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淬冷温度为458 K时膜断面孔径随粗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微孔膜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微孔膜——(Ⅰ)低密度聚乙烯(18D)/二苯醚体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军 王晓琳 +2 位作者 骆峰 李红领 许仲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4-178,共5页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PE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的微孔膜进行了对比探讨。利... 选择低密度聚乙烯(LDPE-18D)为主体材料,二苯醚(DPE)为稀释剂,用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疏水性的聚乙烯微孔膜,重点对不同浓度的LDPE/DPE微孔膜结构以及采用不同牌号的LDPE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的微孔膜进行了对比探讨。利用浊度法测出了LDPE-18D/DPE体系的双结点线,DSC法测出了相应的结晶温度曲线,从而得到了LDPE-18D/DPE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LDPE-18D/DPE体系中,因具有不同的相分离机理而形成不同结构的微孔膜;当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为10%~30%时,体系将首先发生液-液相分离;当初始质量分数为40%~50%时,体系将发生固-液相分离,而当初始质量分数大于50%时,体系将不会产生微孔结构;微孔膜的孔径随着LDPE-18D的初始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微孔膜 诱导分离法 二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组成对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PVDF微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旭东 张凯 +4 位作者 王磊 黄丹曦 吕永涛 孟晓荣 付小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7,共7页
以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DCAC)和磷酸三乙酯(TEP)的混合溶剂为稀释剂,采用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微孔膜,获得了不同形态结构的膜;借助SEM、DSC、XRD等技术手段,考察了凝固浴组成对PVDF微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DCAC)和磷酸三乙酯(TEP)的混合溶剂为稀释剂,采用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微孔膜,获得了不同形态结构的膜;借助SEM、DSC、XRD等技术手段,考察了凝固浴组成对PVDF微孔膜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凝固浴(0℃)中形成的膜均表现出颗粒状镶嵌晶体结构的断面.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膜断面厚度增大,膜表面皮层厚度减小.膜的上表面形态主要取决于凝固浴组成,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上表面由致密变得多孔.膜的结晶特性分析表明,所有的膜PVDF主要结晶成α-相晶体结构,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膜的结晶度降低,并伴生有γ-相晶体结构.此外,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膜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增大,但拉伸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混合稀释剂 热致分离法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苯硫醚多孔膜 Ⅱ.聚苯硫醚和二苯砜体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丁怀宇 曾一鸣 +4 位作者 孟祥福 田野 矫庆泽 施艳荞 张世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研究了聚苯硫醚/二苯砜体系的热力学相图,探讨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耐高温、耐溶剂的聚苯硫醚多孔膜的可能性,并就聚苯硫醚与二苯砜的组成比以及降温速率对多孔结构形成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聚合物多孔膜 聚苯硫醚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 被引量:5
8
作者 安亚欣 李凭力 +1 位作者 吴浩赟 常贺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9,共7页
从聚偏氟乙烯(PVDF)/三乙酸甘油酯(GTA)/癸二酸二丁酯(DBS)体系中,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研究了铸膜液的组成:混合稀释剂中GTA的浓度、PVDF浓度,和纺丝条件:空气隙距离、水浴温度、挤出温度,对PVDF中空... 从聚偏氟乙烯(PVDF)/三乙酸甘油酯(GTA)/癸二酸二丁酯(DBS)体系中,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研究了铸膜液的组成:混合稀释剂中GTA的浓度、PVDF浓度,和纺丝条件:空气隙距离、水浴温度、挤出温度,对PVDF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稀释剂中的GTA质量分数从30%增加至50%,膜的断面由双连续结构转变为变形的球晶与双连续共存的结构.低的PVDF浓度、长的空气隙距离、高的水浴温度,均利于膜水通量的提高,但膜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下降,拉伸强度减小.挤出温度升高,膜的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截留率和拉伸先减小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聚偏氟乙烯 中空纤维膜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操建华 朱宝库 +1 位作者 左丹英 徐又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孔膜 诱导分离法 制备 聚丙烯 聚乙烯 聚偏氟乙烯 平衡力学 分离动力学 亲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海亮 王世乾 +1 位作者 肖长发 刘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和己二酸二辛酯(DOA)组成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通过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膜形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膜热力学性能,并对其渗透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测...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和己二酸二辛酯(DOA)组成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通过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得膜形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膜热力学性能,并对其渗透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稀释剂配比与聚合物浓度对PVDF平板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DBP/DOA体系成膜过程以S-L分相为主,呈典型的球晶结构。随PVDF浓度和混合稀释剂中DOA比例增加,膜横截面球晶结构尺寸及球晶结构晶粒间空隙均变小,同时膜表面孔隙率减小,致密度增加。此外,混合稀释剂中DOA比例增加,能够改善膜的力学性能,但会减小膜的纯水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热致分离法 混合稀释剂 平板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微孔膜——混合溶剂的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波 林亚凯 +2 位作者 马文中 田野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43,共7页
研究了混合溶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微孔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非溶剂对ECTFE/癸二酸二丁酯(DBS)体系结晶趋势的影响.通过相容性分析及ECTFE微孔膜断面结构的观察,非溶剂亚磷酸三苯酯(TPP)的加入能使ECTFE/DBS... 研究了混合溶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微孔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非溶剂对ECTFE/癸二酸二丁酯(DBS)体系结晶趋势的影响.通过相容性分析及ECTFE微孔膜断面结构的观察,非溶剂亚磷酸三苯酯(TPP)的加入能使ECTFE/DBS体系从固液相分离转变为液液相分离.当非溶剂与溶剂的质量比比例(TPP∶DBS)为4∶6时,可制得孔径均匀的双连续结构ECTFE微孔膜.此比例下的热力学相图显示,ECTFE/DBS/TPP三组分体系具有较宽的液液相分离区,该体系偏晶点所对应的ECTFE质量分数高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微孔膜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混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会军 刘振 周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3,46,共3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膜材料和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不同混合体系的固-液相分离温度,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研究了稀释剂、冷却条...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膜材料和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不同混合体系的固-液相分离温度,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研究了稀释剂、冷却条件、聚合物浓度对膜断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热致分离法 微孔膜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离子液体凝胶膜及气体渗透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芳 张倩 +2 位作者 白云翔 顾瑾 孙余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17-2122,共6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p(VDF-HFP)/[BMIM]PF6凝胶膜,对该膜的内部结构及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BMIM]PF6添加量对凝胶膜的CO2/N2渗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IM]PF6添加量的增加,p(VDF-HFP)/[BMIM]PF6体系的凝胶温度逐渐降低...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p(VDF-HFP)/[BMIM]PF6凝胶膜,对该膜的内部结构及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BMIM]PF6添加量对凝胶膜的CO2/N2渗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IM]PF6添加量的增加,p(VDF-HFP)/[BMIM]PF6体系的凝胶温度逐渐降低,凝胶膜的聚合物骨架结构由致密变成疏松的球晶结构;同时[BMIM]PF6的添加降低了凝胶膜的结晶度,改善了p(VDF-HFP)链段的柔韧性,因而膜的CO2和N2渗透系数显著增加,CO2/N2渗透选择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凝胶膜受扩散过程控制,当[BMIM]PF6添加量(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60%时,凝胶膜的CO2渗透性系数从0.2 Barrer增加到94.3 Bar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离子液体 凝胶膜 气体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苯硫醚多孔膜 Ⅰ.聚苯硫醚和二苯酮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怀宇 曾一鸣 +4 位作者 孟祥福 田野 矫庆泽 施艳荞 张世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研究了聚苯硫醚/二苯酮体系的热力学相图,探讨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耐高温、耐溶剂的聚苯硫醚多孔膜的可能性,并就聚苯硫醚与二苯酮的组成比以及降温速率对多孔结构形成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聚合物多孔膜 聚苯硫醚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PVDF/纳米SiO_2/石墨烯杂化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海亮 王世乾 +1 位作者 肖长发 刘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2,共5页
为改善热致相分离(TIPS)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性能,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组成混合稀释剂,以纳米SiO_2、石墨烯为添加改性剂,采用TIPS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杂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膜形貌,并... 为改善热致相分离(TIPS)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性能,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组成混合稀释剂,以纳米SiO_2、石墨烯为添加改性剂,采用TIPS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杂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膜形貌,并对其渗透性能及机械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纳米SiO_2、石墨烯添加量对PVDF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膜为均质海绵状孔结构,膜外表面较光滑,内表面粗糙且疏松多孔,随纳米SiO_2添加量的增加膜内外表面水接触角均增大,膜纯水通量先减小后增大,膜孔隙率均大于70%,膜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同时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0.5%的纳米SiO_2和石墨烯,石墨烯以片层形式均匀分散在膜内,膜纯水通量可达418 L/(m^2·h),相较于原膜断裂强度提高12.6%,断裂伸长率提高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聚偏氟乙烯 纳米二氧化硅 石墨烯 中空纤维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稀释剂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微孔膜的结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亚欣 李凭力 +1 位作者 吴浩赟 常贺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9-191,195,共4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PVDF平板和中空纤维微孔膜,研究了二元稀释剂对PVDF微孔膜的结构的影响。当二元稀释剂由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三乙酸甘油酯(GTA)中的一种,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癸二酸二丁酯(...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PVDF平板和中空纤维微孔膜,研究了二元稀释剂对PVDF微孔膜的结构的影响。当二元稀释剂由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三乙酸甘油酯(GTA)中的一种,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癸二酸二丁酯(DBS)、苯甲酸苄酯(BB)中的一种混合而成时,TIPS法制备的PVDF膜的断面均具有双连续结构;当二元稀释剂由二苯甲酮(DPK),与DOP、DBS、BB中的一种混合而成时,TIPS法制备的PVDF膜的断面为胞腔结构,断面孔的孔径按如下顺序依次增大:BB、DOP、DBS。GTA/DBS为二元稀释剂,采用TIPS法制备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随着二元稀释剂中GTA的质量分数由30%增加至50%,膜的断面由双连续结构变为球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聚偏氟乙烯 二元稀释剂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二氧化硅分离膜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长青 肖长发 +2 位作者 黄庆林 王纯 陈明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成膜聚合物,以丙三醇和聚乙二醇(PEG-600)为混合稀释剂,以纳米级二氧化硅为添加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EVOH多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孔膜表面及横截面形貌,并对其渗透性能、亲水性... 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成膜聚合物,以丙三醇和聚乙二醇(PEG-600)为混合稀释剂,以纳米级二氧化硅为添加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EVOH多孔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孔膜表面及横截面形貌,并对其渗透性能、亲水性、孔隙率、孔径及其分布、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EVOH膜表面平均孔径随成膜体系中二氧化硅含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膜横截面呈蜂窝状孔结构;膜纯水通量、孔隙率及亲水性随二氧化硅含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当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0.5%时,其纯水通量为511 L/(m2·h),孔隙率为74.0%,接触角为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 热致分离法(tips) 混合稀释剂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醚醚酮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功 何忠臣 +2 位作者 任红擎 徐建军 刘鹏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热致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出PEEK中空纤维膜,并详细研究了膜成型条件对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PEI含量为60%的最大中空度下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成型... 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热致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出PEEK中空纤维膜,并详细研究了膜成型条件对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PEI含量为60%的最大中空度下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成型条件可以控制中空纤维膜的中空度、壁厚等结构;PEI含量高,空气层高度低,拉伸比大时纤维中空度高,壁厚小;拉伸比和空气层高度对膜孔径的影响并不大,而PEI的含量是影响膜孔径的最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孔径从6.1 nm提升到6.9 nm;PEEK与PEI两者相容性好,形成双连续的海绵状孔结构;力学性能表明,PEI含量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膜强度从0.396 c N/dtex降低到0.267c 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聚醚醚酮 中空纤维膜 成型条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亲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芳 王娟 +3 位作者 赵雅静 程兰 李庆广 李凭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4,共7页
通过热致相分离法(TIPS),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来提高聚丙烯(iPP)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并获得了不同PMMA浓度下的改性膜.利用FTIR、XPS、SEM及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表征了iPP膜的组成、结构以及亲水性等性能.结果表明:P... 通过热致相分离法(TIPS),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来提高聚丙烯(iPP)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并获得了不同PMMA浓度下的改性膜.利用FTIR、XPS、SEM及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表征了iPP膜的组成、结构以及亲水性等性能.结果表明:PMMA的添加提高了膜的亲水性、水通量;当PMMA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接触角从125°降到67°,平均孔径从0.17μm增加到0.30μm,水通量为1 256L/(m2·h),相比于纯膜提高了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改性 热致分离法 聚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秋光 刘海亮 肖长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1-848,共8页
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 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纯水通量、接触角、孔径及其分布、截留率及力学性能等研究了聚合物含量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随着聚合物含量增加,膜的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膜的孔连通性降低,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同时膜上表面孔隙率降低,粗糙度增大. L-L分相时间和聚合物含量的变化,导致膜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大.聚合物含量的增加使膜上表面接触角、断裂强度及蛋白截留率增加,但膜的平均孔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30%时,所得膜通透性较优,断裂强度可达7.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分离法 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多孔膜 聚合物含量 液-液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