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仪分析新鲜羊肉在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曲超 张顺亮 +6 位作者 王守伟 赵冰 潘晓倩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许典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研发依据挥发性化合物快速测定羊肉新鲜度的智能探头,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羊肉在4℃贮藏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确定各类化合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0~8 d的贮藏期内,酸类、醇类和酮类物质的含量呈逐渐... 为研发依据挥发性化合物快速测定羊肉新鲜度的智能探头,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羊肉在4℃贮藏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确定各类化合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0~8 d的贮藏期内,酸类、醇类和酮类物质的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醛类、烯烃类物质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酚类物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L-乳酸、2,3-丁二醇、壬醛、3-羟基-2-丁酮、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苯乙烯和萘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 挥发性物质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质联用法无损测定函套中挥发性物质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龙堃 易晓辉 +2 位作者 田周玲 任珊珊 张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6,共5页
热脱附-气质联用法作为一种无损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测定函套中的挥发性物质。为此,用Tenax-TA吸附管对10种目标化合物进行吸附,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苯、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间/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和糠醛等组分相... 热脱附-气质联用法作为一种无损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测定函套中的挥发性物质。为此,用Tenax-TA吸附管对10种目标化合物进行吸附,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苯、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间/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和糠醛等组分相关性良好。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可以实现函套等装具中挥发性有害物质的分离分析。研究结果对纸质文献的保护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 函套 挥发性物质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檀香及其燃香烟气成分 被引量:9
3
作者 涂永元 黄玉香 邱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247,共5页
目的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檀香及其燃香烟气成分。方法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檀香对照品、市售檀香样品、Tenax-TA管收集到的檀香燃烧烟气化学成分,并结合保留指数和谱库检索技术对其定性,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有量。结果识... 目的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檀香及其燃香烟气成分。方法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檀香对照品、市售檀香样品、Tenax-TA管收集到的檀香燃烧烟气化学成分,并结合保留指数和谱库检索技术对其定性,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有量。结果识别出檀香对照品成分27种、市售样品成分24种、烟气成分37种,主要组成为酚类、醇类、萜类等,共有成分含有量较多的为α-檀香醇、β-檀香醇,其次为反式-α-香柠檬醇、(Z)-表-β-檀香醇;在燃香烟气实验中,酚类是檀香燃烧后增量最多的烟气成分,总相对含有量25.50%是燃烧前检出的4.5倍。结论该方法快速便捷,操作简便,可用于檀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白檀香 燃香 烟气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竹醋蒸馏液成分及其水果采后防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丽 王进 +4 位作者 曹先爽 丁兆青 姚曦 岳永德 汤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94-1999,共6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P&T-TD-GC-MS)法,比较分析了竹醋原液及竹醋蒸馏液的化学组分,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评价竹醋蒸馏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竹醋原液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为24种,竹醋蒸馏液中检出挥...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P&T-TD-GC-MS)法,比较分析了竹醋原液及竹醋蒸馏液的化学组分,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评价竹醋蒸馏液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竹醋原液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为24种,竹醋蒸馏液中检出挥发性成分的数量为26种。2种竹醋液中相对含量≥2%的共有成分为:乙酸甲酯、乙酸、糠醛、苯酚、愈创木酚。离体抑菌结果表明,竹醋原液和竹醋蒸馏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真菌效果,竹醋蒸馏液对番茄灰霉菌、苹果炭疽菌、小麦赤霉菌和梨黑星菌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处理48 h后)分别为:18. 01、16. 04、15. 70和11. 24 mL/L。活体抑菌结果表明,接种了苹果炭疽菌和梨黑星菌的苹果和梨,经竹醋蒸馏液浸渍处理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抑菌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72. 18%(苹果)和79. 76%(梨)。本研究旨在为竹醋蒸馏液在果蔬防腐剂产品的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醋液 竹醋蒸馏液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仪(P&T-TD-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鲜食玉米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5
作者 雷春妮 周围 +1 位作者 蒋玉梅 张雅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75,共5页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GC/MS)首次分析了鲜食玉米的香气成分组成,并对普甜和紫糯两种鲜食玉米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在最优实验参数: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2h,冷阱温度-30℃下,普甜玉米和紫糯玉米共鉴定出香气成分38种,...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GC/MS)首次分析了鲜食玉米的香气成分组成,并对普甜和紫糯两种鲜食玉米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在最优实验参数: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2h,冷阱温度-30℃下,普甜玉米和紫糯玉米共鉴定出香气成分38种,其中普甜玉米34种,紫糯玉米30种;普甜、紫糯玉米共有成分26种,相对含量之和分别为80.223%、90.783%;普甜玉米特有成分8种,相对含量之和为16.042%,紫糯玉米特有成分4种,相对含量之和为7.998%。该法分析鲜食玉米挥发性成分操作简单,浓缩富集效率高,重现性好,绿色环保,真实全面地反映了紫糯玉米和普甜玉米香气成分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香气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酵脱腥前后螺旋藻风味物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艳艳 张红霞 +2 位作者 程妮 范俊峰 李博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1-185,共5页
按照腐乳的生产工艺,采用五通桥毛霉发酵螺旋藻,通过直接热脱附-气质联用检测发酵前后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发现,毛霉发酵可以明显改善螺旋藻的风味,螺旋藻挥发性成分在发酵前后在种类和含量上都发生了变化。螺旋藻中醇类和具有腥... 按照腐乳的生产工艺,采用五通桥毛霉发酵螺旋藻,通过直接热脱附-气质联用检测发酵前后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发现,毛霉发酵可以明显改善螺旋藻的风味,螺旋藻挥发性成分在发酵前后在种类和含量上都发生了变化。螺旋藻中醇类和具有腥味的芳香族、醛类、酮类成分发酵后明显减少,形成了具有卤肉和乳香的新风味物质,2-羟基-麝香酮和5,6,7,7-四氢-4,4,7-三甲基-(R)-2(4H)苯并呋喃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风味 毛霉 直接-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分析测定侧柏挥发物 被引量:4
7
作者 武晓颖 许志春 +2 位作者 关玲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708-5712,共5页
采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分析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韧皮部的挥发物,并与常用的热脱附-气质联用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仅用0.2g材料,吹扫5min即可得到较好的分离鉴定结果,通过增加2min反吹时间能明显降低空气峰和水峰的影... 采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分析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韧皮部的挥发物,并与常用的热脱附-气质联用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仅用0.2g材料,吹扫5min即可得到较好的分离鉴定结果,通过增加2min反吹时间能明显降低空气峰和水峰的影响;该方法测得的各组分与热脱附法测的组分种类相同,均检测到9种单萜和3种倍半萜,但各组分在相对含量上有差异。与热脱附法相比,吹扫捕集法具有采样量少,不受吸附剂干扰和不受穿透体积影响的特点,有利于低沸点挥发物的测定,适于针叶植物挥发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 -气质联用 侧柏韧皮部 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TD-GC-MS法快速测定纺织品中的甲基环硅氧烷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海浪 尹喆 谭玉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74,共5页
建立了热裂解/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Py/TD-GC-MS)法高效检测纺织品中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将目标物质由裂解器热脱附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再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使用聚氯乙烯聚... 建立了热裂解/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Py/TD-GC-MS)法高效检测纺织品中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将目标物质由裂解器热脱附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再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使用聚氯乙烯聚合物吸附挥发性的甲基环硅氧烷,确定了热脱附温度、热脱附时间和接口温度。在20~1000mg/kg范围内,各物质线性关系良好(R2≥0.997),检出限在0.051~0.273mg/kg,定量限在0.169~0.909mg/kg,加标回收率在86.42%~118.20%,相对标准偏差在0.86%~4.73%,适用于纺织品中D4、D5、D6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 裂解/-气质联用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海棠叶挥发性成分的DTD-GC/MS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宵 杜业云 +2 位作者 杨志斌 李晖 杨柳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8-31,共4页
采用直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DTD-GC/MS)首次分析了湖北海棠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鉴定出有效成分46种,主要包括烷烃类、酯类、醇类、酮类、烯类、醛类等化合物。其中,8种可用作香料添加剂,5种可作医疗用途,2种可用于杀虫剂。... 采用直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DTD-GC/MS)首次分析了湖北海棠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鉴定出有效成分46种,主要包括烷烃类、酯类、醇类、酮类、烯类、醛类等化合物。其中,8种可用作香料添加剂,5种可作医疗用途,2种可用于杀虫剂。采用直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湖北海棠叶挥发成分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效率高、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海棠 化学成分 直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熬煮时间对北京酱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6
10
作者 贡慧 杨震 +4 位作者 史智佳 刘梦 陶瑞 曲超 许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3-190,共8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个煮制时间的北京酱牛肉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与主成分分析,考察其风味最佳的煮制时间。结果表明:煮制1、2、3 h与4 h的酱牛肉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93种,分别为60...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4个煮制时间的北京酱牛肉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定性、定量与主成分分析,考察其风味最佳的煮制时间。结果表明:煮制1、2、3 h与4 h的酱牛肉样品中共检测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93种,分别为60、60、69种与60种,共同检出36种。酮类与酯类化合物在1 h样品中达到峰值,醇类、酚类与杂环类化合物在2 h样品中达到峰值,烃类化合物在3 h样品中达到峰值,醛类与醚类化合物在4 h样品中达到峰值。同时,对上述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综合因子评分,其结果显示2 h样品的综合评分最高,说明在挥发性风味分析的角度煮制2 h的样品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酱牛肉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气味活性化合物变化及异味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潘晓倩 周慧敏 +9 位作者 李素 张顺亮 赵冰 刘梦 朱宁 吴倩蓉 王守伟 乔晓玲 臧明伍 刘博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0-248,共9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最多(13种);醛类和醇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53%~70.55%和27.72%~57.91%。贮藏期间卤牛肉色泽变暗,弹性降低,贮藏后期香气逐渐减弱,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主成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卤牛肉样品。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别有16、1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与风味感官评分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结合气相色谱-嗅闻鉴定,1-辛烯-3-醇、庚醛、正辛醛、壬醛、癸醛、反,反-2,4-癸二烯醛、2-壬酮、辛酸可能是产生异味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牛肉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气味活性化合物 异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魁杨梅果实储藏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洁 郭金星 +5 位作者 张汝忠 王星星 张晓玲 刘琳 侯平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s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烃等6类,其中,石竹烯是杨梅果实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占VOCs总量的47.06%;在储藏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在储藏4 d时达到最高(95.91%),石竹烯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62.74%;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采摘当天最高,其中糠醛和正己醛含量较高,是醛类的主要成分,随后不断下降;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储藏6 d达到最高,为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杨梅 果实储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牛肉冷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潘晓倩 赵燕 +5 位作者 张顺亮 赵冰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曲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以新鲜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冷藏过程中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并采用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研究在此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VB-N值和... 以新鲜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冷藏过程中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并采用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研究在此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VB-N值和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呈增长趋势,在贮藏第6天时,TVB-N值已超过新鲜肉最高限值,菌落总数也已接近国家标准。挥发性物质中酸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醛类物质先增加后又降低;芳香烃类物质含量则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胺类物质于贮藏后期,第8天时被检出。因此,牛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其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冷藏 挥发性成分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季节差异及春季日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金凤 周琦 陈卓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了明确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对木荷枝叶VOCs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季节差异及春季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 为了明确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对木荷枝叶VOCs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季节差异及春季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4个季节木荷枝叶的VOCs中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11种);并且,木荷枝叶VOCs的化合物种类在春季最多(26种)、夏季次之(21种)、秋季较少(18种)、冬季最少(17种)。4个季节木荷枝叶的VOCs均表现为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最高,且远高于其他类型化合物。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并且,夏季、冬季和春季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较为接近。春季、夏季和秋季木荷枝叶VOCs中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为长叶烯、龙脑和樟脑,而冬季木荷枝叶VOCs中的萜烯类化合物主要为D-柠檬烯、长叶烯和樟脑。不同季节木荷枝叶VOCs均包含特有成分,以春季最多(15种)、秋季最少(4种)。春季木荷枝叶VOCs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日变化明显,化合物种类先减少后增多,在10:00和12:00种类同样多且最少(8种),在16:00最多(16种)。16:00时木荷枝叶VOCs中醛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最高(38.14%),其余时刻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最高。而且,木荷枝叶VOCs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10:00达到峰值(84.6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木荷枝叶在一年四季尤其是春季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可释放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萜烯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建保健型园林景观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挥发性有机物(VOCs) 释放规律 -气质联用(tds-gc-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绿篱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楠 周帅 +2 位作者 林富平 高岩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Convexa’和无刺枸骨Iles cor-nuta var.fortunei释放VOCs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瓜子黄杨释放的VOCs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相对含量为27.10%),芳樟醇(19.70%),2-辛烯(7.20%);红花木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26.10%),α-蒎烯(6.70%),苯甲醛(6.50%);金叶女贞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16.30%),苯甲醛(8.30%),壬醛(5.50%)和对甲基苯乙烯(5.10%);无刺枸骨主要有β-蒎烯(12.10%),癸醛(9.50%),2-壬烯醇(7.40%),月桂烯(7.20%),苎烯(6.50%),2-辛烯(6.10%)和6-甲基-5-庚烯-2-酮(6.01%);龟甲冬青主要有癸醛(21.60%),壬醛(13.60%),己内酰胺(6.80%)和苯甲醛(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绿篱植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制时间对粉蒸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哲奇 臧明伍 +3 位作者 张凯华 李丹 王守伟 李笑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5-211,共7页
采用氮气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法对一种粉蒸肉产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以确定最佳蒸制时间。结果显示:未加热和分别蒸制30、60、90 min 4个粉蒸肉样品中共检测到7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各阶段分别为69... 采用氮气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法对一种粉蒸肉产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以确定最佳蒸制时间。结果显示:未加热和分别蒸制30、60、90 min 4个粉蒸肉样品中共检测到7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各阶段分别为69、43、50种和56种,共有物质33种。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由加热前的1 646.39μg/kg增加至2 657.10μg/kg,且3个加热时间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种类也逐渐增多。但是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对风味具有贡献的化合物(OAV>0.1)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加热60 min时OAV最大。其中壬醛、癸醛和肉桂酸甲酯对粉蒸肉产品特征风味的形成贡献最大,构成了粉蒸肉的特征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加热60 min样品与其他样品区分明显并且在第1、2主成分上贡献较高。总体来说蒸制60 min能使产品获得较好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蒸肉 风味 吹扫/捕集-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天然林与人工林挥发物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书景 金幼菊 +2 位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姚国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为了探讨沙棘人工林中沙棘木蠹蛾大面积成灾而天然林有虫不成灾的原因,利用动态顶空采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了沙棘人工林与天然林中健康和虫害沙棘枝叶及基干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结果显示:人工林中戊醛和2-... 为了探讨沙棘人工林中沙棘木蠹蛾大面积成灾而天然林有虫不成灾的原因,利用动态顶空采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了沙棘人工林与天然林中健康和虫害沙棘枝叶及基干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22种化合物。结果显示:人工林中戊醛和2-苯甲酸叶醇酯、5-甲基-5-羟基己酸内酯、3-甲基丁醇含量较天然林高;天然林沙棘释放的挥发物以反式-2-癸醇、2-壬烯醇、庚醛、2-甲基丁醛为主。虫害后,沙棘人工林与天然林都会释放桉树脑、萜品醇、2-莰酮等萜烯类物质,并且天然林中萜品醇和2-莰酮的相对含量高于人工林;同时醇类、醛类物质虫害后也有增加。这些物质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沙棘天然林与人工林中沙棘木蠹蛾危害的差异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天然林 人工林 萜烯类挥发物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罗勒叶片挥发物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浩然 曹磊 +3 位作者 陈伟楠 闫子飞 冷平生 胡增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罗勒叶片自然释放出的挥发物成分及释放量,确定其主要成分。【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罗勒(O.basilicum)、紫罗勒(O.basilicum‘Purple Ruffles’)和绿罗勒(O.basilicum‘Green’)4种... 【目的】研究不同罗勒叶片自然释放出的挥发物成分及释放量,确定其主要成分。【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罗勒(O.basilicum)、紫罗勒(O.basilicum‘Purple Ruffles’)和绿罗勒(O.basilicum‘Green’)4种罗勒释放的挥发物,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对挥发物成分和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4种罗勒共释放出49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酯类、苯形烃及其衍生物,不同种罗勒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和释放量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丁香罗勒、罗勒、紫罗勒和绿罗勒的叶片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出30、28、31和25种物质。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在4种罗勒中均为最高,分别占总释放量的41.7%(丁香罗勒)、40.4%(罗勒)、46.6%(紫罗勒)和34.4%(绿罗勒)。【结论】桉叶油醇在4种罗勒中均表现出最高的释放量,可初步判断其是罗勒植物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 挥发物 自动-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空气采样管的应用
19
作者 霍江波 王小逸 +1 位作者 赵靖强 任海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26-331,共6页
离子液体能够富集空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然而,在采样管的研制过程中,离子液体空气采样管出现了白雾和变黑的现象,同时出现本底高、杂质多的现象,严重妨碍了采样管的实际应用。为了弄清楚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采用自合成的1-... 离子液体能够富集空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然而,在采样管的研制过程中,离子液体空气采样管出现了白雾和变黑的现象,同时出现本底高、杂质多的现象,严重妨碍了采样管的实际应用。为了弄清楚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采用自合成的1-乙酸甲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黄酰亚铵盐[CH2COOCH3MIM][NTF2],制成改进的空气采样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保证离子液体采样管重复利用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二级脱附的条件:二阶段脱附模式,脱附气体为氦气;第一阶段样品管脱附,脱附温度220℃,脱附时间15 min,脱附流速50 ml·min-1;冷阱捕集温度0℃,第二阶段冷阱脱附,脱附温度280℃,脱附时间10 min,升温速率40℃·s-1,阱前阱后均无分流;六通阀温度250℃,传输线温度250℃;气相色谱质谱的条件为:初始温度为100℃保持1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至200℃,再以5℃·min-1的速率升至250℃,保持4 min。并采用不锈钢网替代玻璃棉,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空气采样管 自动-气质联用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中特定有害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爱生 陶小美 冀昌信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2-255,共4页
采用袋子法收集儿童安全座椅中挥发性有机物,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苯系物方法检测限0.005μg/管,醛类物方法检出限0.02μg/管。苯系物在10~1000 ng/管... 采用袋子法收集儿童安全座椅中挥发性有机物,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苯系物方法检测限0.005μg/管,醛类物方法检出限0.02μg/管。苯系物在10~1000 ng/管的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991,醛类物在0.010~0.1μg/mL线性范围内R^(2)≥0.9994。8种特定挥发性有机物的加标回收率90.2%~107.1%,相对标准偏差≤4.2%。进行不同品牌和价位的儿童安全座椅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广泛用于产品中特定有害挥发性有机物的日常检测和产品质量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安全座椅 特定有害挥发性有机物 -气质联用和液相色谱法 袋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