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次流道的波状细通道热沉熵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清宇 朱礼 +3 位作者 孙瑞娟 冯振飞 刘鹏辉 何荣伟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究次流道对细通道热沉换热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CFD软件对常规直细通道热沉(CMS)、波状细通道热沉(WMS)、带次流道的波状细通道热沉(WMS-S)3种细通道热沉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WMS和WMS-S的传热系数k比CMS显... 【目的】探究次流道对细通道热沉换热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CFD软件对常规直细通道热沉(CMS)、波状细通道热沉(WMS)、带次流道的波状细通道热沉(WMS-S)3种细通道热沉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WMS和WMS-S的传热系数k比CMS显著增加,低Re数时,WMS-S比WMS的传热性能略有增加,且WMS-S的传热不可逆损失较小。【结论】在低Re数时,次流道能有效增强波状细通道热沉传热系数k,且能够减小传热不可逆造成的能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 熵产率 次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流道对波状细通道热沉传热特性的影响及场协同效果分析
2
作者 林清宇 刘鹏辉 +3 位作者 孙瑞娟 冯振飞 朱礼 李欢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81-86,共6页
针对微机电和微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提高和发热量骤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增强流体二次流动程度的波状细通道热沉(WMS),并在此结构基础上增加次流道,以进一步提高其传热特性.使用CFD软件对有无次流道的WM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层流状态下... 针对微机电和微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提高和发热量骤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增强流体二次流动程度的波状细通道热沉(WMS),并在此结构基础上增加次流道,以进一步提高其传热特性.使用CFD软件对有无次流道的WM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层流状态下次流道对WMS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进口流体Re<1008时,带次流道的WMS传热性能优于无次流道WMS;而次流道对细通道热沉底面温度分布均匀性几乎没有影响.通过场协同理论分析可知,低Re时,次流道可以改善WMS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协同程度,提高WMS的传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 数值模拟 次流道 场协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定量纹影系统的正先导放电起始阶段通道瞬态温度测量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晨 陈维江 +4 位作者 贺恒鑫 朱太云 傅中 黄煜彬 吴雨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483-6493,共11页
正极性先导放电特性是超特高压输变电系统操作过电压外绝缘配合和地面高目标物雷电屏蔽性能优化的基础。先导放电起始过程是流注茎向连续先导通道转化的关键阶段,通道处于非局部热力学平衡态,通道气体温度与电子密度、电场强度及径向尺... 正极性先导放电特性是超特高压输变电系统操作过电压外绝缘配合和地面高目标物雷电屏蔽性能优化的基础。先导放电起始过程是流注茎向连续先导通道转化的关键阶段,通道处于非局部热力学平衡态,通道气体温度与电子密度、电场强度及径向尺寸等参数相互耦合,获取先导起始阶段通道温度演化规律对于揭示先导放电物理机制和实现全过程仿真建模至关重要。该文设计构建了一种脉冲LED光源驱动的定量纹影系统,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了0.37μs和31μm/像素,解决了长空气间隙放电通道瞬态温度时域连续测量的难题。开展了1.0 m棒-板间隙正极性先导放电观测实验,获得了放电电流、定量纹影图像及通道光学图像等数据。通过反演定量纹影图像获得了流注茎温度分布特性,发现了流注茎前端生长出一种热细通道的现象,其温度介于400~800 K,通道直径约为0.2 mm,轴向发展速度约为0.1 mm/μs。实验获得了二次流注电流注入阶段通道快速温升,以及不稳定先导弛豫阶段通道温度分布演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放电 气体温度 定量纹影系统 流注茎 热细通道 不稳定先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