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震前卫星热红外图像看中国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强祖基 姚清林 +2 位作者 魏乐军 曾佐勋 郭坚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3-884,共12页
震前卫星热红外探测现今地球热应力场,既有水平应力热场,也有垂直应力热场。热辐射能量的增强与应力增强有关。结合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地震等烈度线图的分析,辅以GPS空间定位地形变测量、震源机制解和原地应力解除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 震前卫星热红外探测现今地球热应力场,既有水平应力热场,也有垂直应力热场。热辐射能量的增强与应力增强有关。结合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地震等烈度线图的分析,辅以GPS空间定位地形变测量、震源机制解和原地应力解除法,以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可使对现今应力场的了解更加全面。以99°~104°E为界的过渡带包含中国大陆西部重庆荣昌双环、四川汶川椭圆。这种左右涡旋运动方式不同存在一个带内,与深部构造差异和物质下曳运动有直接的关系。中国西部受印度板块和西北利亚板块SN向夹击,来自西北利亚板块的作用力最南可到天山北麓。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扭动,壳幔汁上涌差异反映在中国西部热旋扭椭圆为左旋扭动。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扭动,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伸展构造。NE、NNE向破裂发生右旋运动,可称之新新华夏构造体系。壳幔汁上涌差异反映在东部热旋扭椭圆为右涡旋扭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图像 构造体系 地壳上地幔涡旋运动 过渡带 垂平转换 新新华夏构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空内插及数据正规化辅助方法监测地震前热异常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纯莹 朱子豪 刘英毓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4期11-15,共5页
应用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提取震前温度变化信息,会碰到云干扰以及信息提取方法的科学性等课题。为了减少云干扰,本研究使用时空内插法来填补或复原受云影响的网格温度;为了客观监测及记录增温现象,研究设定正规化标准值与阀值,使计算机... 应用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提取震前温度变化信息,会碰到云干扰以及信息提取方法的科学性等课题。为了减少云干扰,本研究使用时空内插法来填补或复原受云影响的网格温度;为了客观监测及记录增温现象,研究设定正规化标准值与阀值,使计算机半自动监测相对高温区,并利用不同时期图像云影移动及影像镶嵌技术,还原被云遮蔽的增温区,以期能科学反映地热异常现象,利于后续震前增温异常前兆研究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内插 正规化 热红外卫星图像 地震前异常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排气与森林火灾和地震活动 被引量:37
3
作者 强祖基 杜乐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地球不仅是固体 ,而且充满了流体。当地球受力时 ,地壳变形和破裂 ,气体 (H2 ,CH4 ,CO等 )从内向外溢出 ,这样可引起森林火灾和地震。自 1990— 2 0 0 0年 12月利用卫星热红外图像资料做地震短临震兆的观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式预测... 地球不仅是固体 ,而且充满了流体。当地球受力时 ,地壳变形和破裂 ,气体 (H2 ,CH4 ,CO等 )从内向外溢出 ,这样可引起森林火灾和地震。自 1990— 2 0 0 0年 12月利用卫星热红外图像资料做地震短临震兆的观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式预测、预报 149次 ,10 0次有结果 ,虚报 49次。 10 0次有结果的预测、预报中较准确的有 6 5次 ,含 7级地震 10次、6级地震 19次、5级地震 36次。较好预报有 2 5次 ,含 7级地震 4次。较差预报有 10次。由于云层干扰有 49次虚报和 2 0次漏报。 1998年 5月 13日— 5月 2 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阿尔山森林火灾前 10d ,即 1998年 5月 4日在卫星热红外云图上见到内蒙古大兴安岭阿尔山森林区出现圆形排气增强区。 1999年 4月 3日山西汾阳森林火灾前 4d ,即 1999年 3月 31日卫星热红外云图上汾阳森林区出现一孤立圆形排气增温区。 2 0 0 0年 3月 2 8日福州郊外森林区起火 ,就在当日卫星热红外云图上可见到福建沿海大陆升温。 1996年 9月 6日台湾兰屿发生 7 1级地震 ,地震前 11d增温震兆呈现一个奇特构造应力热体系———山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排气 卫星红外图像 地震预测 森林火灾 地震前兆 增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