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模式热管理功能性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陈廷彬 蒋鑫 +2 位作者 毛海力 王成成 张丽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0-168,共9页
鉴于环境温度变化的动态性以及不可预测性,热管理纺织品单向的热调节方式难以全面适应人体不同时段对温度调节的复杂需求。针对该问题,将纳米二氧化钛(TiO_(2))微粒均匀分散于聚偏氟乙烯溶液中,采用涂层法涂覆于棉织物的一面,再将二维... 鉴于环境温度变化的动态性以及不可预测性,热管理纺织品单向的热调节方式难以全面适应人体不同时段对温度调节的复杂需求。针对该问题,将纳米二氧化钛(TiO_(2))微粒均匀分散于聚偏氟乙烯溶液中,采用涂层法涂覆于棉织物的一面,再将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碳氮化物MXene(Ti_(3)C_(2)T_(x))通过喷涂工艺整理到织物的另一面,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双模式热管理织物,研究并分析了双模式热管理织物的表观形貌、制冷和制热性能及其作用原理。结果表明:该双模式热管理织物在日光下照射1 h,制冷面平均降温3.9℃、制热面平均升温11.8℃,且在6 V电压驱动下自加热至80℃,能够满足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舒适度调控需求;在实际户外热红外成像测试中,晴天条件下,制冷面温度比棉织物低0.9℃,制热面温度比棉织物高5.1℃,证明了该双模式热管理织物在户外场景下集辐射制冷、辐射制热功能于一体,为实现全天候动态热舒适调控提供了更灵活、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式管理 二氧化钛 MXene 聚偏氟乙烯 辐射制冷 辐射制 热管理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热湿耦合传递过程的模拟
2
作者 何满堂 郭俊泽 +1 位作者 王黎明 覃小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49,共8页
针对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热湿耦合传递过程难以直接测试的问题,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截面进行建模及参数化设置,使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式模拟了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的热湿传递过程,以探寻水分和热量在纱线内部... 针对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热湿耦合传递过程难以直接测试的问题,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截面进行建模及参数化设置,使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式模拟了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的热湿传递过程,以探寻水分和热量在纱线内部传递的规律。建立了不同纳米纤维含量及孔径的纳米纤维包芯纱模型,探寻热湿耦合传递速度的影响因素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纱线内部水分传递速度快于热量的传递,且在相同的流入速度下,纳米纤维的引入能够加速水分在纳米纤维包芯纱中的传递速度,比棉纱的水分传递速度提高了28.3%;此外,适当增加纳米纤维的含量,纳米纤维包芯纱的热湿耦合传递速度有一定的提高(约11.8%);随着纳米纤维孔径的减小,孔径数量增多,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水分传递速度提高至90%(与棉纱相比),传热速度增加显著,证明纳米纤维包芯纱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中导湿和传热呈现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包芯纱 湿耦合传递 模拟 功能性纺织品 湿管理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