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红 《南方农机》 2025年第8期138-141,共4页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新能源汽车发展备受关注,但电动汽车推广面临热管理难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热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热泵技术在空调调节、动力电池温控、动力系统冷却及余热利用...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新能源汽车发展备受关注,但电动汽车推广面临热管理难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热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热泵技术在空调调节、动力电池温控、动力系统冷却及余热利用四个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热泵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性能,改善了车厢升温速率和系统COP值,实现了电池温度的精确控制,在高功率输出时有效降低了电机温度,并提升了系统整体能效,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技术 新能源汽车 集成热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鑫盛 贾腾 +2 位作者 赵耀 姜山 代彦军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112,共8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以及高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吹胀式冷板构建了一种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倍... 随着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以及高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吹胀式冷板构建了一种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倍率充电工况下,压缩机转速为2400 r/min时,系统的平均性能系数(COP)可达到5.83,冷板的最大无量纲压力损失系数为6.27%,冷板间最大温差为1.90℃。冷板间的温差随着压缩机转速升高和冷板热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冷板间的最大温差为3.99℃。系统COP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系统COP最高可达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直冷 多箱电池包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
3
作者 杜佩袁 刁彦华 +2 位作者 任汝阳 赵耀华 孙孟达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量和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散热性能。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为25℃、充放电倍率为1 C时,相较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电池模组最大温升最多降低了33.3%,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最多降低了65.8%和35.8%。即使在2 C充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组最高温度也可以控制在40℃左右,并且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分别为1.59℃和2.46℃,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均具有良好的均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热管理系统 倾斜U形微管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290工质的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毅 马文彬 +2 位作者 苏岭 刘月桥 肖波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939,共9页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严苛的热管理需求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本文开发了基于R290工质的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采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R290双侧间接式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制热量随压缩机转速增加而增...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严苛的热管理需求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本文开发了基于R290工质的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采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R290双侧间接式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和制热量随压缩机转速增加而增加,能效比COP随压缩机转速增加而减小;压缩机热气旁通制热量随着系统高低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40℃高温制冷工况,系统最大制冷量为9.25 kW;-18℃下低温制热工况,最大制热量为7.24 kW;-20℃时极低温压缩机热气旁通最大创热量为4.3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R290 气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低GWP工质替代方案性能分析与综合评价
5
作者 段浩磊 陈浩远 +8 位作者 梁坤峰 王林 陈彬 曹勇 张晨光 李硕鹏 朱登宇 何亚茹 杨大鹏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61,共8页
为确保能源安全、减少污染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汽车行业正迅速从传统燃油车(CFV)转向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BEV)。一个可靠且高效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对于提升BEV的性能和缓解续航焦虑至关重要。随着环境法规日益严格,选择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 为确保能源安全、减少污染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汽车行业正迅速从传统燃油车(CFV)转向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BEV)。一个可靠且高效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对于提升BEV的性能和缓解续航焦虑至关重要。随着环境法规日益严格,选择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制冷剂用于热管理系统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建立了一个用于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数值模拟平台,选择R744、R290、R152a、R1234yf等低GWP替代制冷剂方案,研究这些制冷剂方案之间的基本性能差异,对每个方案的热力学和环保性能进行评估,并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R744方案具有最高的制热能力,可达27.5 kW;R290在制冷和制热效率方面表现更好,平均能耗比R134a方案低5%~7%,R290方案表现出卓越的热力学性能和环境友好性。综合评估表明R290和R744方案是未来BEV热管理系统中具有潜力的制冷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替代制冷剂 力学过程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款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水温过高故障诊断流程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寿松 李卓 彭博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汽车热管理系统水温过高故障是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之一,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是影响纯电动汽车工作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车内温度信号,依靠信号整车VCU发出指令... 汽车热管理系统水温过高故障是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之一,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是影响纯电动汽车工作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车内温度信号,依靠信号整车VCU发出指令,设备开始工作。当电池、电机的温度高于规定范围时,电子水泵工作,水与制冷剂换热处理,同时散热风扇开始转动,对2个部件进行降温处理;电池、电机低于最优值时,电子水泵停止工作,空气PTC加热升温处理。通过对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水温过高故障类型及特点,探究其故障检测方法,对热管理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建立故障树和故障诊断流程图,进而形成纯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水温过高故障诊断流程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热管理系统 冷却液温度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纯电动重卡集成热管理系统能效优化
7
作者 李岳峰 莫秋云 +2 位作者 徐承 栗广生 石方鉴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解决纯电动重卡集成热管理系统(PEHT-ITMS)优化过程中的隐性函数问题并提高PEHT-ITMS能效,利用(火用)分析法构建PEHT-ITMS(火用)效率计算模型,采用CCI响应面法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显著性及交互效应机理。结果表明:各... 为解决纯电动重卡集成热管理系统(PEHT-ITMS)优化过程中的隐性函数问题并提高PEHT-ITMS能效,利用(火用)分析法构建PEHT-ITMS(火用)效率计算模型,采用CCI响应面法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显著性及交互效应机理。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主效应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压缩机转速与风扇转速百分比的交互效应,且存在显著的负向交互效应。因素变量空间内系统(火用)效率优化最大值为6.279 5%,优化结果与仿真结果的误差不超过1%,ITMS系统(火用)效率相较原方案提升约16.8%,可有效提高PEHT-ITMS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热管理系统 系统优化 (火用)效率 CCI响应面法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与核心装备技术分析
8
作者 韩冰川 陈永东 +6 位作者 吴晓红 于改革 张秋双 邹宏伟 程沛 宋嘉梁 吕岩岩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针对我国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及核心换热装备相关研究不足,国外现有液氢站运行能耗偏高,难以实现大流率、低能耗运行等问题,探讨了液氢加氢站的基础运行特征,梳理了国内外热管理系统的典型工艺路线,分析了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换热... 针对我国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及核心换热装备相关研究不足,国外现有液氢站运行能耗偏高,难以实现大流率、低能耗运行等问题,探讨了液氢加氢站的基础运行特征,梳理了国内外热管理系统的典型工艺路线,分析了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换热装备相关的技术研究现状,并比较了不同液氢加氢站热管理系统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集汽化调温、混合接触与冷媒释冷功能三位一体的热管理系统,分析了高效热管理装备技术特征,并针对总加氢量2000 kg/d,最大加注速度7.2 kg/min的整站设计目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热管理系统及换热装备的有序用能,可至少回收38%的液氢冷能,同时减少汽化器热负荷和占地面积;通过对氢闪蒸气(BOG)的多效冷能利用,可以实现燃料电池工况下整站峰值电耗≤100 kW。相关研究可为液氢加氢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加氢站 热管理系统 汽化 预冷 加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材料与液冷的锂离子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研究
9
作者 黄司露 陈昊 +1 位作者 师欣媛 刘家豪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49,共8页
为有效解决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在工作中温度过高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以18650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与单腔式圆筒状冷板相结合的热管理系统,研究PCM厚度、冷却液流速及进出口位... 为有效解决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在工作中温度过高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以18650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与单腔式圆筒状冷板相结合的热管理系统,研究PCM厚度、冷却液流速及进出口位置三个因素对系统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液冷后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高放电倍率下电池的表面温度及温差。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PCM厚度的影响,发现PCM厚度越大,相变时间越长,温度上升速率越低。对于液冷部分的流速来说,在0~2 mm/s的范围内,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下降了约16.79 K,但是当流速超过2 mm/s后,冷却效果达到饱和状态。此外,不同进出口位置会带来不同冷却效果,异侧下进上出可以提供更低的最高温度及最好的温度均匀性。上述发现验证了PCM与单腔式圆筒状冷板结合的有效性,也为强化系统的传热设计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相变材料 液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建模及故障仿真 被引量:5
10
作者 雍加望 赵倩倩 冯能莲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文章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工作机理,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燃料电池电堆电压、阴极、质子交换膜、阳极以及温度的数学机理模型,同时使用Simul... 文章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工作机理,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燃料电池电堆电压、阴极、质子交换膜、阳极以及温度的数学机理模型,同时使用Simulink/Simscape物理建模平台搭建热管理系统的物理模型,将两种模型集成为完整的PEMFC系统仿真模型。在所搭建的热管理系统模型中注入典型故障:散热器风扇故障和冷却液流量不足故障,对各故障模式下的燃料电池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PEMFC系统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对热管理系统故障进行仿真,可以清楚地了解故障发生的机理,为其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热管理系统 Simulink/Simscape 建模 故障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红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136-139,共4页
文章综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方法,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热系统的设计效率,实现对复杂热过程的高精度预测,并... 文章综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方法,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热系统的设计效率,实现对复杂热过程的高精度预测,并进行系统级别的优化。通过与实车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热管理系统多域仿真平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热管理系统 虚拟仿真 多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的热管理系统集成水箱流动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南勤文 万庆江 +3 位作者 程植源 刘荫荫 李国祥 闫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8期44-46,67,共4页
为研究新能源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水箱内部冷却液流通情况,选择夏季工况的电驱冷却模式,通过STAR-CCM+软件对水箱进行不同工况及结构变化情况下的仿真分析,研究冷却液在大、小水箱内部的流通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水箱内增加导流板后,改... 为研究新能源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水箱内部冷却液流通情况,选择夏季工况的电驱冷却模式,通过STAR-CCM+软件对水箱进行不同工况及结构变化情况下的仿真分析,研究冷却液在大、小水箱内部的流通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水箱内增加导流板后,改变流量,水箱内部的流动情况没有改善;将导流板改为U型时,大、小水箱内部扰动加强,产生了涡流现象;增加U型导流板长度和大、小水箱联通通孔数,大、小水箱内部扰动进一步加强,大、小水箱的连通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STAR-CCM+ 水箱 导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水箱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南勤文 程植源 +3 位作者 李荣忠 万庆江 李国祥 闫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热管理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水箱集成系统是保证冷却液存储和顺利运输的关键。在热管理模块中选取电驱冷却、电池冷却、电池均热3种模式,通过STAR-CCM+软件对水箱集成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研究系统内部流通及压力损失情... 热管理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水箱集成系统是保证冷却液存储和顺利运输的关键。在热管理模块中选取电驱冷却、电池冷却、电池均热3种模式,通过STAR-CCM+软件对水箱集成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研究系统内部流通及压力损失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处于电驱冷却、电池冷却与电池均热模式时,最大流速出现在五通阀V3和V4汇流处,数值为3.78 m/s;最大局部压力出现在六通阀V5转弯处,电驱、散热器流道压力差为10 474 Pa;储水箱内最高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STAR-CCM+ 水箱集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液冷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圣 李新 +1 位作者 蒋维 李锦焙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0-625,共6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优良的电化学特性,在电动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工作性能及安全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热管理系统,以确保电池的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本文归纳了常见的热管理系统,总结了风...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优良的电化学特性,在电动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工作性能及安全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热管理系统,以确保电池的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本文归纳了常见的热管理系统,总结了风冷、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和液冷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重点从直接接触液冷和间接接触液冷两方面介绍了当前液冷技术的优化方式。对于单一热管理系统存在的局限性,从耦合热管理系统角度分析了液冷与其他方式相结合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液冷热管理系统应向综合优化、智能管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与被动散热方式的耦合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匹配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液冷 热管理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商用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建模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健辉 莫秋云 +3 位作者 陆增俊 周琦 石恒鹏 李岳峰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2期60-66,共7页
为提高纯电动商用车驾驶室热舒适性和整车能量利用效率,对某纯电动商用车集成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利用AMESim建立纯电动商用车集成热管理系统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系统控制模型,将两种模型耦合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 为提高纯电动商用车驾驶室热舒适性和整车能量利用效率,对某纯电动商用车集成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利用AMESim建立纯电动商用车集成热管理系统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系统控制模型,将两种模型耦合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能量平衡式控制策略能够满足驾驶室和电池制冷需求,相较于传统通断式控制策略,驾驶室温度更稳定,在单驾驶室制冷模式、单电池包制冷模式和同时制冷模式下分别节省压缩机能耗0.48、1.62、2.37 kW·h。能量平衡式控制策略在驾驶室热舒适性和能效比方面均优于通断式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商用车 集成热管理系统 通断式控制策略 能量平衡式制策略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流结构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亨 刘剑 霍玉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89-3897,共9页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内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热特性需求,通过构建多通道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扰流结构物理模型,结合单体电池实测参数进行热模型验证。基于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对无扰流及不同扰流结构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内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热特性需求,通过构建多通道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扰流结构物理模型,结合单体电池实测参数进行热模型验证。基于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对无扰流及不同扰流结构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努塞尔数和范宁摩擦系数分别表征电池组系统传热与流动特性,分析了扰流结构角度、扰流结构长度及扰流结构排列方式对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扰流结构能够提升流场的湍流强度,提高电池表面的对流换热效率,增加系统的压差;增加扰流结构角度,电池组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先增大后减小,而增加扰流结构长度,电池组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则先减小后增大,当扰流结构角度为45°、扰流结构长度为15 mm时,系统的热特性表现最佳;当扰流结构角度与长度固定时,不同扰流结构排列方式对系统热特性影响较小,但均明显优于无扰流状态。以上研究成果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中多通道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系统 扰流结构 风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余热回收热管理系统制热性能分析
17
作者 高春艳 洪连杰 +2 位作者 梁坤峰 陈浩远 刘宏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8,M0002,M0003,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电机余热回收方案在车辆动态工况下的制热性能,使用AMEsim构建了3种电机余热回收方案的仿真模型,并对电机余热模型予以验证。在-10℃的CLTC-P工况下对3种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种余热回收方案车内温度分别... 为探究不同电机余热回收方案在车辆动态工况下的制热性能,使用AMEsim构建了3种电机余热回收方案的仿真模型,并对电机余热模型予以验证。在-10℃的CLTC-P工况下对3种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种余热回收方案车内温度分别在900 s、96 s和550 s时达到20℃。随着电机余热量增多,方案1的系统功耗降低最为明显,最低为125 W,方案2稳态时的舱外蒸发器换热负荷减少了45%,工况结束时方案3的舱外蒸发器进风温度提高了4℃。优化后的系统车内温度在116 s时达到20℃,同时制热能效比在工况后期保持在3以上,实现制热速率与制热能效比的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泵空调 回收 热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凌子夜 方晓明 +2 位作者 汪双凤 张正国 刘晓红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451-459,共9页
良好的热管理系统是电池安全及高效使用的保证,电池的热管理需要确保电池温度在安全温度范围以及电池组内最大温差不超过5℃。传统的热管理方式,如空气冷却,不仅需要额外的动力输入,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热... 良好的热管理系统是电池安全及高效使用的保证,电池的热管理需要确保电池温度在安全温度范围以及电池组内最大温差不超过5℃。传统的热管理方式,如空气冷却,不仅需要额外的动力输入,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需要。使用相变材料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在不使用外界功耗的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持电池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通过与膨胀石墨、金属泡沫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组内体系温度均匀性可以满足工作要求。而且,相变材料的形状不固定,可以使用在任意形状的电池上。被动式热管理是应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中最具前景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系统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航天器热管理系统集成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小平 李劲东 范含林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7,共7页
文章以虚拟的空间实验室为例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模拟了大型航天器热管理系统非稳态过程的温度等参数。热管理系统温度等参数的集成分析 ,为大型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分析平台 ,为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优化设计、试验参数修正、参数置... 文章以虚拟的空间实验室为例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模拟了大型航天器热管理系统非稳态过程的温度等参数。热管理系统温度等参数的集成分析 ,为大型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分析平台 ,为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优化设计、试验参数修正、参数置信度分析、鲁棒性设计奠定了分析基础 ,并作为能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能量系统的能量平衡分析和电能 /热匹配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热管理系统 空间实验室 数值模拟 置信度 鲁棒性 大型 平台 虚拟 电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晖 张逸成 +1 位作者 朱昌平 陈磊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0,14,共4页
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在复杂工况环境下保证车辆的用电安全,在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及热管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后,对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BTMS)散热结构布局进行了改进。利用Fluent软件对多种结构方案进行模拟计算,比较了... 为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在复杂工况环境下保证车辆的用电安全,在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及热管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后,对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BTMS)散热结构布局进行了改进。利用Fluent软件对多种结构方案进行模拟计算,比较了调整气流通道的间隔距离以及空气导流板与水平面夹角的结构变动对流速分布的影响,然后选出空气流速均匀性最好的结构方案。同时设计了BTMS的控制流程,即在低温下小电流充电预热,高温打开风机散热,并在系统过热时自动报警。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案能使电池温差控制在3℃以内,完全可满足日常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 热管理系统 结构 电池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