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热管炉复现铝凝固点 被引量:3
1
作者 闫小克 张金涛 +3 位作者 马重芳 吕卓凡 李杰 段宇宁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7-320,共4页
介绍了利用钠热管炉复现铝凝固点的连续热流密度法.在凝同曲线达到最高值后约3 h,凝固温度下降小于0.6 mK.同时,在高精度复现铝凝固点时,必须在同定点容器内形成内液固界面和外液固界面.当内液固界面破损时,所复现的铝凝固温坪出现波动... 介绍了利用钠热管炉复现铝凝固点的连续热流密度法.在凝同曲线达到最高值后约3 h,凝固温度下降小于0.6 mK.同时,在高精度复现铝凝固点时,必须在同定点容器内形成内液固界面和外液固界面.当内液固界面破损时,所复现的铝凝固温坪出现波动.此外,往温度计阱重新插入室温的石英玻璃管进行诱导,非常有助于延缓波动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热管炉 铝凝固点 连续热流密度法 慢降温诱导凝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控制技术在饼干烘炉中的运用
2
作者 刘霄彤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1年第5期9-11,16,共4页
国外饼干企业现大都采用煤气炉 ,煤气炉具有超调小 ,滞后性小 ,灵敏度高的控制优势。针对我国饼干生产技术落后的不利局面 ,现就关键部位(电热管烘炉)进行改进 ,以弥补与煤气炉设备差距的不足。现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来优化温控系统的结构... 国外饼干企业现大都采用煤气炉 ,煤气炉具有超调小 ,滞后性小 ,灵敏度高的控制优势。针对我国饼干生产技术落后的不利局面 ,现就关键部位(电热管烘炉)进行改进 ,以弥补与煤气炉设备差距的不足。现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来优化温控系统的结构。解决了滞后超调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 热管炉 模糊控制技术 饼干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源于亚稳Zn原子的受激辐射及其布居反转机制
3
作者 李兆霖 程丙英 +1 位作者 朱俊孔 张道中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93-93,共1页
用YAG染料倍频307.6nm激光泵浦充有缓冲气体的热管炉中的基态Zn原子到4p<sup>3</sup>P<sub>1</sub>亚稳态,获得了相应于5s<sub>3</sub>S<sub>1</sub>—4p<sup>3</sup>P<... 用YAG染料倍频307.6nm激光泵浦充有缓冲气体的热管炉中的基态Zn原子到4p<sup>3</sup>P<sub>1</sub>亚稳态,获得了相应于5s<sub>3</sub>S<sub>1</sub>—4p<sup>3</sup>P<sub>2</sub>跃迁的481.0nm受激辐射,并研究了其粒子数反转的机理。实验中荧光或激光从光束的反方向收集并列入末端装有光电倍增管的1束光栅光谱仪。光电信号由Boxcar平均器和300Hz示波器测量,最后由微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辐射 布居反转 原子密度 碰撞能量转移 粒子数反转 起源 热管炉 光电倍增管 光栅光谱仪 能量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分子中由混合激发和双光子激发产生的扩散带受激辐射
4
作者 金海燕 秦莉娟 +2 位作者 邓仕兰 李永放 王祖赓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66-66,共1页
本文首次报导了以混合激发钾分子—钾原子系统以及在685—718nm区内双光子激发分子高位态产生位于573nm附近的扩散带受激辐射的实验结果,特别对这种由混合激发而产生扩散带辐射的复杂过程作了讨论。 由YAG激光泵浦的可在685—718nm区内... 本文首次报导了以混合激发钾分子—钾原子系统以及在685—718nm区内双光子激发分子高位态产生位于573nm附近的扩散带受激辐射的实验结果,特别对这种由混合激发而产生扩散带辐射的复杂过程作了讨论。 由YAG激光泵浦的可在685—718nm区内连续调谐的脉冲染料激光(最大输出能量为4mJ,脉宽12ns,线宽0.01nm)聚焦激发盛于长为60cm的十字热管炉中的钾样品,在420℃—620℃的运转温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激发 受激辐射 混合激发 钾分子 扩散带辐射 量子光学 开放实验室 脉冲染料激光 热管炉 三重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循环间接加热沼气系统的设计
5
作者 张彦 范振山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754-3755,3759,共3页
设计了沼液循环间接加热沼气系统,该系统采用热管型生物质燃烧炉间接加热循环沼液。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池容平均产气率达到0.73 m3/(m3·d),发酵液SS去除率为87.99%,BOD去除率为81.82%,COD去除率为81.94%,沼气热值24.68 MJ/m3... 设计了沼液循环间接加热沼气系统,该系统采用热管型生物质燃烧炉间接加热循环沼液。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池容平均产气率达到0.73 m3/(m3·d),发酵液SS去除率为87.99%,BOD去除率为81.82%,COD去除率为81.94%,沼气热值24.68 MJ/m3。该系统既促进了农村大量秸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又解决了北方地区冬春季沼气池发酵温度低、产气率低等问题,且成本低,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循环 间接加热 沼气 热管型生物质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