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硫异烟胺的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韶旭 赵哲 +4 位作者 谭志诚 李彦生 童波 史全 李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59-1462,共4页
通过热重法研究了抗结核药物丙硫异烟胺的热稳定性,计算了该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用Kissinger和Ozawa-Flynn-Wall两种方法计算该药物热分解过程的活化能E_a=54.65 kJ·mol^(-1).用Malek法推断该药物的动力学... 通过热重法研究了抗结核药物丙硫异烟胺的热稳定性,计算了该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用Kissinger和Ozawa-Flynn-Wall两种方法计算该药物热分解过程的活化能E_a=54.65 kJ·mol^(-1).用Malek法推断该药物的动力学机理函数及指前因子A,其结果分别为f(α)=α^(0.391)(1-α)^(0.145),InA=13.12.此外,用差热法测定该物质的熔点、摩尔熔化焓和摩尔熔化熵,分别是414.09 K、23.21 kJ·mol^(-1)和56.06 J·mol^(-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异烟胺 热分解动力学 重分析 分析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位芳纶纸热稳定性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美云 王茹楠 +2 位作者 陆赵情 江明 李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0,共5页
采用TG-DSC和TG-IR分析由对位芳纶短切纤维和沉析纤维制备的新型对位芳纶纸的热学性能和热分解产物,并借助Coats-Redfern热分析方法探讨其热分解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对位芳纶纸热分解过程为三个阶段,100℃以下失去的为结合水,初始... 采用TG-DSC和TG-IR分析由对位芳纶短切纤维和沉析纤维制备的新型对位芳纶纸的热学性能和热分解产物,并借助Coats-Redfern热分析方法探讨其热分解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对位芳纶纸热分解过程为三个阶段,100℃以下失去的为结合水,初始分解温度为535℃、TG10%为540℃,800℃时其质量损失为57.2%,且在升温过程中发生裂解但不熔融;热解产物主要为HCN、NO_2、NH_3、NO、CO、CO_2以及H2O。其热分解特性受升温速率影响较大,随升温速率升高,对位芳纶纸的起始分解温度和终止分解温度均向高温区移动;Coats-Redfern动力学方程适用于计算该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其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反应级数为1,并计算了不同速率下对位芳纶纸的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芳纶纸 对位芳纶沉析纤维 稳定性 解产物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海 于道永 +1 位作者 王宗贤 阙国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用热重分析法 ,研究了 Ni-OEP、Ni-TPP、VO-OEP以及 VO-TPP(OEP:2 ,3 ,7,8,1 2 ,1 3 ,1 7,1 8-2 1 H,2 3 H-八乙基卟啉 ;TPP:5 ,1 0 ,1 5 ,2 0 -2 1 H,2 3 H-四苯基卟啉 ) 4种金属卟啉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金属卟啉的热稳... 用热重分析法 ,研究了 Ni-OEP、Ni-TPP、VO-OEP以及 VO-TPP(OEP:2 ,3 ,7,8,1 2 ,1 3 ,1 7,1 8-2 1 H,2 3 H-八乙基卟啉 ;TPP:5 ,1 0 ,1 5 ,2 0 -2 1 H,2 3 H-四苯基卟啉 ) 4种金属卟啉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金属卟啉的热稳定性与其卟啉配体及中心离子的性质有关 ,配体的给电子能力和中心离子的吸电子能力越强 ,金属卟啉的热稳定性就越高 ,四种金属卟啉的热稳定性顺序为 :VO-TPP≈ Ni-TPP>VO-OEP>Ni-OEP.对金属卟啉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简单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稳定性 重分析 热分解动力学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铵铁矾渣热分解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雅茹 李邓 +4 位作者 王国华 李小明 赵俊学 王正民 桂海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2462,共11页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Fe)Fe_(2)O_(4)及硫酸铅PbSO_(4)、CaSO_(4)(H_(2)O)_(2)等硫酸盐。在热分解过程中,铵铁矾在380℃左右发生了脱氨、脱羟反应,生成各种硫酸盐,其机理函数为减速型α−t曲线;Fe_(2)(SO_(4))3在610℃时发生了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E为153.07 kJ/mol,强化气体产物的扩散有助于推进反应进程;硫酸铅在1080℃左右发生分解,其反应机理遵循三维扩散,表观活化能较高(555.90 kJ/mol);硫酸铅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分解产物PbO在渣中的扩散,可通过降低渣系的熔点及黏度促进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铵铁矾渣 热分解 反应机理 动力学特性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丁基-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鹏 吕松 +1 位作者 王展 于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43,共4页
采用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磺丁基-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磺丁基-β-环糊精的热分解过程分为2个阶段,非等温动力学分析证实2个阶段的峰值温度分别为315.23℃和361.19℃,活化能E分别为35.55... 采用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磺丁基-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磺丁基-β-环糊精的热分解过程分为2个阶段,非等温动力学分析证实2个阶段的峰值温度分别为315.23℃和361.19℃,活化能E分别为35.55 kJ/mol和50.64 kJ/mol,指前因子lnA分别为12.56 min-1和16.03 min-1,机理函数分别为G(α)=α1/3和G(α)=α,反应机理分别符合成核控制和相边界反应;确定了磺丁基-β-环糊精热分解过程的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磺丁基-β-环糊精热稳定性规律及热分解机理为其制备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丁基-β-环糊精 稳定性 热分解动力学 重及差示扫描量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6
作者 熊煦 高炜斌 +3 位作者 马立波 朱新雨 李珊珊 蒋晓威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ABS、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研究了ABS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得到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ABS、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研究了ABS及其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亚克力人造石废粉的加入提升了体系的热稳定性;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ABS及其复合材料的TG曲线及DTG曲线逐渐向高温方向偏移,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逐渐增大;与纯ABS相比,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得到的亚克力人造石废粉/ABS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均较高,并且,随着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表观活化能逐渐增大,当亚克力人造石废粉含量为25%时,与纯ABS相比,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复合材料表观活化能分别约提高了27.77%、3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克力人造石废粉 ABS 热分解 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颗粒演化机理
7
作者 张昊 陆小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87-3995,共9页
钛酸钡具有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低等优良性能,是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等元件的基础原料。以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钛酸钡前体为原料,采用热重-质谱联用分析仪研究了其热分解特性和气体析出特性,揭示了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反应的机理... 钛酸钡具有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低等优良性能,是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等元件的基础原料。以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钛酸钡前体为原料,采用热重-质谱联用分析仪研究了其热分解特性和气体析出特性,揭示了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计算,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热分解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了颗粒的演化机理。结果显示: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过程可分为4个失重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分析出,第二阶段的析出气体为CO和CO_(2),第三和第四阶段的析出气体为CO_(2),据此推导出了各阶段涉及的反应式;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各失重阶段对应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区移动,第四阶段向高温区移动的幅度最大,达到113℃,但该阶段在30℃/min条件下的失重速率最快、反应得到强化;FWO模型更适用于描述纳米钛酸钡前体的热分解过程,四个阶段的平均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7.89kJ/mol、208.92kJ/mol、494.04kJ/mol和195.11kJ/mol,第三阶段的反应活化能最高、反应较难发生;在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过程中,宏观大颗粒会演化成微观小颗粒的聚集体,较高的恒温温度会导致颗粒粒径变大,因此恒温温度不宜超过900℃。研究结果为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前体 热分解 动力学 重-质谱 颗粒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热分析法研究白藜芦醇及其苷的熔点、热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卓炳 赵艺楠 +2 位作者 刘建兰 宋科 陈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9-1125,共7页
首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TG)在氮气气氛下对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进行非等温热分析,采用Van't Hoff方程求得其纯度和熔点,并使用积分Coats-Redfern法、微分Acha... 首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TG)在氮气气氛下对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进行非等温热分析,采用Van't Hoff方程求得其纯度和熔点,并使用积分Coats-Redfern法、微分Achar法以及Malek法3种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对热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断两种天然产物快速热分解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并求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及其苷的纯度分别为99.76%和98.90%,熔点分别为257.09℃和198.79℃;白藜芦醇的热分解发生在220~468℃之间,失重率为46.69%;白藜芦醇苷在198~369℃之间发生分解,主要是糖苷键断裂引起的分解失重,失重率为37.47%;白藜芦醇的热分解为化学反应控制机制,符合反应级数方程,反应级数n=2;白藜芦醇苷的热分解为三维扩散控制机制,符合Z.-L.-T.方程;根据白藜芦醇及其苷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推断二者在室温(25℃)下的贮存期分别为3年和4~5年,糖苷键的引入使白藜芦醇苷比白藜芦醇有更长久的贮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苷 熔点 稳定性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和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原姣姣 叶建中 +1 位作者 王成章 刘玉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β=5、10、20、40 K/min)下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分析得到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运用3种多升温速率法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以... 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β=5、10、20、40 K/min)下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分析得到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运用3种多升温速率法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以及2种单升温速率方法 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且根据Ea和A推算羟基酪醇的贮存期。结果显示:羟基酪醇的热分解过程一步完成,在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从260-409℃为羟基酪醇的主要失重阶段;TG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出现陡峭明显的失重台阶,DTG曲线亦出现负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在305.2℃达到了DTG的峰值,此时达到最大热失重速率为-12.91%/min;升温速率的变化对羟基酪醇的分解有影响,随着速率的升高,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热分解曲线略微向高温移动,呈现了分解滞后现象。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机制符合一维扩散(D1)模型。测得平均Ea为122.40 k J/mol,A为3.37×1010min-1。根据Ea和A可推断,在室温25℃下,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下的理论贮存期为4-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分析 热分解动力学 贮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法研究冬凌草甲素的热稳定性和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建群 高俊博 刘小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5,共7页
研究加热条件下冬凌草甲素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分析技术,测得冬凌草甲素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结合使用Kissinger法、Ozawa法、Coats-R... 研究加热条件下冬凌草甲素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分析技术,测得冬凌草甲素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结合使用Kissinger法、Ozawa法、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根据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计算推断冬凌草甲素的贮存期。结果显示: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冬凌草甲素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冬凌草甲素失重分两阶段:1)206.4-493.0℃,失重率为84.8%;2)493.0-669.6℃,失重率为15.2%。DTA和DDTA曲线249℃出现一个主要吸热峰,675℃出现一个主要放热峰。冬凌草甲素的第一阶段热分解机制是三维扩散控制,对应的函数名称是Zhuralev-Lesokin-Tempelman方程。测得平均Ea为145.95kJ/mol,A为4.87Х10^10min^-1;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Ea和A推断,在室温25℃下,冬凌草甲素的理论贮存期为4-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分析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热稳定性与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群 余昭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6-1420,共5页
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热稳定性与分解动力学。利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分析技术测得这两种活性成分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结合使用Kissinger法、Ozawa法、Coats-R... 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热稳定性与分解动力学。利用热重—微商热重(TG-DTG)和差热—微商差热(DTA-DDTA)分析技术测得这两种活性成分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结合使用Kissinger法、Ozawa法、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处理,根据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计算推断这两种活性成分的贮存期。结果表明,除脱水峰外,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热分解行为相似,失重均分为两步:第一步分别从200 ℃到340 ℃,200 ℃到290 ℃;第二步分别从340 ℃到440 ℃,290 ℃到490 ℃。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两步热分解严重重叠,总失重率分别为85.5%和64.4%。DTA-DDTA曲线分别出现232 ℃和252 ℃吸热峰以及298 ℃和280 ℃放热峰。雷公藤甲素的第一步热分解的机制是Chemical reaction控制,对应的函数为Reaction order方程。测得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136.66 kJ/mol,指前因子lnA为26.47;雷公藤内酯酮的第一步热分解的机制是Chemical reaction控制,对应的函数为二级反应方程。测得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127.19 kJ/mol,指前因子lnA为25.23。根据第一步热分解的Ea 和A 推断,在室温(25 ℃)下,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理论贮存期均为4~5年。研究结果可为含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药品的质量控制和制剂工艺、雷公藤的炮制减毒以及热分解产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内酯酮 分析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的热稳定性及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晓桃 卢保平 +3 位作者 姚兴芝 成庆堂 席国喜 李靖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7-61,共5页
β—环糊精的DSC曲线表明:β—CD在265~370℃之间有一大的吸热峰,温度超过370℃时转化为放热峰;吸热峰对应着β—CD失去结构水(分解过程),而放热峰表明是碳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氧化过程).本文用等温... β—环糊精的DSC曲线表明:β—CD在265~370℃之间有一大的吸热峰,温度超过370℃时转化为放热峰;吸热峰对应着β—CD失去结构水(分解过程),而放热峰表明是碳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氧化过程).本文用等温热重法和线性升温热重法在氮气气氛中研究β—CD的分解过程,运用判断机理的三步判别法对实验数据分析证明:该过程是受三维扩散机理(D4)控制.其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168.79kJ/mol,频率因子A=1.1250×1013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热分解 动力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载金硫化物黄铁矿的热分解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留成 孙春宝 +3 位作者 张舒婷 谢文清 郑新烟 刘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12-2217,共6页
采用TG-DSC热分析技术,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对主要载金硫化物黄铁矿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采用SEM对反应前后的黄铁矿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热分解的温度区间为400~800℃,质量损失率保持在26%左右;随着升温速率的增... 采用TG-DSC热分析技术,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对主要载金硫化物黄铁矿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采用SEM对反应前后的黄铁矿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热分解的温度区间为400~800℃,质量损失率保持在26%左右;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TG曲线向高温区偏移,即得到相同转化率所需的温度越高,其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范围为600~700℃。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求得黄铁矿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为259.23 k J/mol和1×1014.67。根据Coats-Redfern方程和常见的热分解机理函数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采用Malek法进一步确定了黄铁矿的热分解过程符合Mample单行法则,其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并获得了热分解反应的微分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金硫化物 黄铁矿 热分解 动力学 重分析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胡云楚 陈茜文 +3 位作者 周培疆 宋昭华 谢昌礼 屈松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49,共5页
用TG-DTA热分析联用技术测定了4种常用木材的TG-DTA-T曲线,井用热动力学方法处理了TG曲线,获得了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发现各种木材在于燥阶段和煅烧阶段的热性质大致相似,而炭化阶段的热性质则因木材的化学组成不... 用TG-DTA热分析联用技术测定了4种常用木材的TG-DTA-T曲线,井用热动力学方法处理了TG曲线,获得了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发现各种木材在于燥阶段和煅烧阶段的热性质大致相似,而炭化阶段的热性质则因木材的化学组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热分解 TG-DTA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铋的热分解机理、非等温反应动力学及其对双基推进剂燃烧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宋秀铎 赵凤起 +2 位作者 刘子如 潘清 罗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用TG和DSC以及变温固相原位反应池/傅里叶红外光谱(RS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柠檬酸铋的热分解行为,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计算了主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柠檬酸铋主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13.82 kJ/mol和1016.48s-1.将... 用TG和DSC以及变温固相原位反应池/傅里叶红外光谱(RS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柠檬酸铋的热分解行为,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计算了主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柠檬酸铋主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13.82 kJ/mol和1016.48s-1.将柠檬酸铋应用到双基推进剂配方中研究其对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铋对双基推进剂燃烧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能显著提高双基推进剂的燃速,降低压力指数,特别是与少量炭黑(CB)复合后,对双基推进剂燃烧的催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铋 分析 热分解动力学 RSFTIR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热分解动力学的热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仰婕 史永强 +1 位作者 何东明 邹文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热分析法(TG、DTG)为手段,对固态物质(聚丙烯(PP))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下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Sestak复杂机制进行非线性拟合处理,得到了聚丙烯降解反应在不同升温速率及... 以热分析法(TG、DTG)为手段,对固态物质(聚丙烯(PP))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下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Sestak复杂机制进行非线性拟合处理,得到了聚丙烯降解反应在不同升温速率及不同转化率α下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A等动力学参数,参数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皆较好。活化能E=105.40±0.5kJ/mol,与文献值相符,与反应机制有关的动力学参数m、n和p分别为6.2128、7.6819和8.0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动力学 聚丙烯 固体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炸药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建军 汪旭光 +1 位作者 欧育湘 陈博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36-642,共7页
用各种动力学方程和机理函数对乳化基质、乳化炸药(由气泡、玻璃空心微球和树脂微球敏化)和乳化粉状炸药的差示扫描量热(密封池和非密封池)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这些物质的动力学参数和热分解机理函数.乳化基质、乳化炸药(... 用各种动力学方程和机理函数对乳化基质、乳化炸药(由气泡、玻璃空心微球和树脂微球敏化)和乳化粉状炸药的差示扫描量热(密封池和非密封池)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这些物质的动力学参数和热分解机理函数.乳化基质、乳化炸药(气泡敏化)和乳化粉状炸药的活化能分别为160±5,95±5,140±5kJ/mol,乳化基质和乳化粉状炸药的热分解最可几函数(积分形式G(α))均为1-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炸药 热分解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气氛下玉米淀粉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7
18
作者 苑春苗 李畅 +1 位作者 李刚 张培红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4-587,共4页
为确定玉米淀粉热分解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在氮气气氛下以5,10,15℃/min升温速率对其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受热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升温速率不同,各阶段的起始与终止温度存在差异;阶段Ⅰ起始温度为25℃,终止温度为125~146... 为确定玉米淀粉热分解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在氮气气氛下以5,10,15℃/min升温速率对其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受热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升温速率不同,各阶段的起始与终止温度存在差异;阶段Ⅰ起始温度为25℃,终止温度为125~146℃,阶段Ⅱ起始温度为266~274℃,终止温度为341~373℃,阶段Ⅲ的开始温度为342~378℃,终止温度为427~520℃;在阶段Ⅱ中玉米淀粉的热分解较为明显,反应的活化能为324.3~355.9 kJ/mol,反应级数为1.6~2.1;动力学参数计算的淀粉失重预测值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分析 动力学 玉米淀粉 活化能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药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高大元 董海山 +1 位作者 李波涛 何碧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1期307-310,共4页
介绍了分别通过布氏压力法试验、热失重试验(TG)、差热分析(DT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用线性回归法、Ozawa法、Kissinger法和两点法获得炸药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热分解机理函数以a)以及动力学方程的基本原理和计... 介绍了分别通过布氏压力法试验、热失重试验(TG)、差热分析(DT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用线性回归法、Ozawa法、Kissinger法和两点法获得炸药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热分解机理函数以a)以及动力学方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研究了GH-923、RDX、TATB和Eu(NTO)3.7H2O炸药的热分解动力学,获得了动力学参数、机理函数和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 热分解 动力学研究 反应机理 失重试验 分析 差示扫描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O_(2)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彦文 高虹 +1 位作者 翟玉春 张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50-1054,共5页
用DTA和XRD研究了LiNiO2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为:LiNiO2(s)650~720℃Li2Ni8O10(s)+4Li2O(s)+O2(g)850~950℃Li2O(s)+8NiO(s)+1/2O2(g) 10... 用DTA和XRD研究了LiNiO2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为:LiNiO2(s)650~720℃Li2Ni8O10(s)+4Li2O(s)+O2(g)850~950℃Li2O(s)+8NiO(s)+1/2O2(g) 1000~1150℃NiO(s)+Li2O(g)用 Doyle-Ozawa法和 Kissinger法计算了各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747.18±1.0 kJ·mol-1、932.46±1.0 kJ·mol-1和 1126.97±1.0 kJ·mol-1.用 Kissinger法确定了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1.736x1039e-90000/T(1-a)1.057; dα/dt=1806×1039e-111500/T(1-α)0.844;dα/dt=4.262×1042e-135000/T(1-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O_(2) 热分解 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