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电类比法的光纤陀螺环模块热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海霞 蒋鹞飞 +1 位作者 宋凝芳 贾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601,共6页
为分析光纤陀螺(FOG,Fiber-Optic Gyroscope)受外界环境变化温度影响导致产生Shupe误差,采用热电类比法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光纤环(FOR,Fiber Optical Ring)模块进行热分析,比较对应的电路模型,提出并联的热容和串联的电阻是影响FOG温度性... 为分析光纤陀螺(FOG,Fiber-Optic Gyroscope)受外界环境变化温度影响导致产生Shupe误差,采用热电类比法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光纤环(FOR,Fiber Optical Ring)模块进行热分析,比较对应的电路模型,提出并联的热容和串联的电阻是影响FOG温度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有限元热仿真定性分析了并联的热容和串联的电阻对FOG温度的影响,验证了电路模型的正确性;在与热仿真相同条件下,通过温箱实验,将FOR温度变化与FOG输出性能建立关联.结果表明,通过加大FOR模块连接处的串联热阻和并联热容,可有效降低FOR的瞬时温差,尤其是较大的热容能有效减小FOR温变速率,从而减小Shupe误差,改善FOG的温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光纤环 Shupe误差 热电类比 热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变压器负载能力评估的改进热电类比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文虎 钱瞳 +3 位作者 黄晶晶 陆国俊 王勇 栾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77,86,共8页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负载能力与油温、热点温度密切相关.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顶层油温和热点温度,以助于变压器的负载能力评估,文中基于传热学理论和电路定律,对一种变压器热电类比模型作了改进.首先引入油黏度重新定义了变压器相关部件...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负载能力与油温、热点温度密切相关.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顶层油温和热点温度,以助于变压器的负载能力评估,文中基于传热学理论和电路定律,对一种变压器热电类比模型作了改进.首先引入油黏度重新定义了变压器相关部件的非线性热导,并考虑变压器与其环境温度之间热传递的影响;然后在模型中引入热点温度节点,使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变压器内部热传导的基本过程,并采用遗传算法来对模型中的热参数进行全局优化.以某180000 k VA变压器为例,将改进前后的热电类比模型分别计算得到的热点温度、顶层油温、底层油温与导则推荐的经验公式的计算值以及在线监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有较好的计算准确性.之后使用改进热电类比模型计算该变压器在给定运行工况下的日相对寿命损失、最大顶层油温、最大热点温度,并用以评估该变压器的负载能力,为变压器增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热模型 热点温度 热电类比 相对寿命损失 负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电类比方法计算多层墙体的温度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昌海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5,87,共4页
基于热电类比理论,提出了计算多层墙体温度响应的新型谐波法,介绍了用热电类比方法求多层墙体的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的原理和具体方法。与传统的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谐波法相比,避免了复杂的数学推导,易于手算和计算机实现。实例计算表明... 基于热电类比理论,提出了计算多层墙体温度响应的新型谐波法,介绍了用热电类比方法求多层墙体的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的原理和具体方法。与传统的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谐波法相比,避免了复杂的数学推导,易于手算和计算机实现。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法 热电类比方法 温度响应 多层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热学与电学问题的迁移类比研究:(1)理论基础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元 王晨 张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8-84,共7页
迁移类比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方法,恰当的迁移类比有利于认知并解决学科间相似问题,驱动交叉学科发展。从传热学与电学的发展渊源着手,论证了热电类比研究的可行性。基于传热学与电学的基础理论,详细分析了传热学与电学的... 迁移类比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方法,恰当的迁移类比有利于认知并解决学科间相似问题,驱动交叉学科发展。从传热学与电学的发展渊源着手,论证了热电类比研究的可行性。基于传热学与电学的基础理论,详细分析了传热学与电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比研究发现,传热学与电学在中心物理量、中心物理量衍生量与场函数及其边界条件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热荷与电荷等部分物理量、传热与导电机理上存在差异。依据电路与热路中物理参量的显著对偶关系,从电路角度迁移类比得到热路分析模型。热电类比理论的基础研究有望为电学领域一些传热学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学 电学 迁移类比 热电类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热学与电学问题的迁移类比研究:(2)工程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元 王晨 张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共8页
为验证传热学与电学迁移类比理论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工程实践价值,给出了两个利用热电类比思想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典型应用案例。针对特殊区域电缆载流量合理核算的难题,基于热电类比分析思路构建电缆径向热路,将电缆结构的各... 为验证传热学与电学迁移类比理论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工程实践价值,给出了两个利用热电类比思想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典型应用案例。针对特殊区域电缆载流量合理核算的难题,基于热电类比分析思路构建电缆径向热路,将电缆结构的各层绝缘材料热阻与各层损耗进行归算,建立了穿过不利散热区电缆的分布式参数热路模型,给出了求解电缆温度场与载流量的思路,弥补了当前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推荐计算方法的不足;针对变压器热点温度预测方法不能同时满足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问题,结合变压器传热过程分析与热电类比理论构建了变压器的集中式参数热路模型,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类比应用于热路模型,提出了热点温度快速预测方法。实例分析发现,所提模型相较于IEC推荐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热电类比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迁移类比学习应可推动不同学科交叉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类比 热路模型 工程实践 电力电缆 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绕组温升的几种算法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建勤 赵楠 宋海龙 《电子设计工程》 2013年第8期68-70,74,共4页
介绍了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升的传统直接测量方法,国家标准计算方法,热电类比模型法,BP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分析每种方法原理并进行比较,得到相应的优缺点。验证BP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在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升中的应用,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绕组温升 热电类比 神经网络算法 温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等效电路模型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建勤 赵楠 康国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根据热电类比原理,建立了干式变压器的热等效电路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ATPDraw5.4对该热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正常负荷变动、过载情况以及二次侧短路时干式变压器温度变化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正常负荷变动或过载情况下... 根据热电类比原理,建立了干式变压器的热等效电路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ATPDraw5.4对该热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正常负荷变动、过载情况以及二次侧短路时干式变压器温度变化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正常负荷变动或过载情况下,干式变压器温度按指数规律变化.负荷增加时,其温度呈指数曲线上升;负荷减小时,其温度按指数函数下降.当干式变压器的二次侧发生短路时,其温度则会依照幂函数曲线急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变压器 热电类比 计算机仿真 热等效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余热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办法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方豪 夏建军 《区域供热》 2013年第3期22-27,共6页
已有文献指出了低品位工业余热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及实现方式。本文从效率角度审视并阐述了低品位工业余热在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必要性。针对工业余热供热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热源波动不稳定、长距离输送不经济以及调峰问题等诸多技术... 已有文献指出了低品位工业余热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及实现方式。本文从效率角度审视并阐述了低品位工业余热在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必要性。针对工业余热供热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热源波动不稳定、长距离输送不经济以及调峰问题等诸多技术难点做了归纳性分析,并探讨给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热电类比"的方式,给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克服上述技术难点的低品位工业余热供热的系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工业余热 集中供热 技术难点 解决途径 热电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热阻的多类储热材料归一化动态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郝俊红 邬学峰 +2 位作者 张师宁 田亮 戈志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27-1237,共11页
基于标准热阻和能量流法,推导出储热材料与换热流体的瞬态换热热阻,通过类比电路分析法,获得了储热-换热过程的瞬态热量流模型及动态响应时间常数.进一步引入节点温度,重新定义换热热阻,获得了储热与换热过程耦合的三阶电路瞬态热量流模... 基于标准热阻和能量流法,推导出储热材料与换热流体的瞬态换热热阻,通过类比电路分析法,获得了储热-换热过程的瞬态热量流模型及动态响应时间常数.进一步引入节点温度,重新定义换热热阻,获得了储热与换热过程耦合的三阶电路瞬态热量流模型,求解得到了加热、储热和释热三类时间常数,可用于协同表征储热材料中储热与释热的快慢程度,从而实现了多类储热材料的归一化动态表征.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与应用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多时间常数的归一化动态模型用于表征储热材料的动态特性是可行的,可直接对不同换热、储热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案例分析发现与固体储热材料换热时,液态金属的动态换热能力优于熔融盐,而相比于水蒸气和CO_(2),空气与陶瓷材料换热能更快达到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材料 热电类比 归一化 动态表征 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