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管式真空管与热电片结合的新型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电性能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崔久春 何伟 +2 位作者 侯景鑫 周锦志 季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5-1230,共6页
提出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与热电片结合的新型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概念并对该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负载和太阳辐照下,其电效率、温差、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到最大电效率下的电阻比值。通过对合肥某日实测气象数据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在联... 提出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与热电片结合的新型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概念并对该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负载和太阳辐照下,其电效率、温差、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到最大电效率下的电阻比值。通过对合肥某日实测气象数据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在联箱下层水温为20℃、水速1.3 m/s条件下,效率、电流和温差的最大值分别为3.62%、0.86 A、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式真空管 热电片 温差发电 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电制冷的车用太阳能空调系统 被引量:5
2
作者 娄放 张恒运 +4 位作者 解道昌 刘俊良 毛德文 孙其富 李源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178-1185,共8页
本工作研究了基于热电制冷的车用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通过太阳能板独立供电并对模拟车厢空间温度进行调节。试验系统包括太阳能板、锂电池等供能装置及由热电制冷片所组成的空调制冷系统,电池模组采用1×4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串联组... 本工作研究了基于热电制冷的车用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通过太阳能板独立供电并对模拟车厢空间温度进行调节。试验系统包括太阳能板、锂电池等供能装置及由热电制冷片所组成的空调制冷系统,电池模组采用1×4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串联组成,模拟箱体尺寸为400 mm×400 mm×400 mm,内置6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气温测量,侧壁安置热电偶和热流计以测量壁面温度和通过壁面的热流量。试验研究了太阳能空调的制冷性能,获得了在热电制冷片串联和并联连接情形下箱体的降温曲线,实时测量试验箱体内的热流量,分析了热电制冷片的制冷工作效率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27℃,两块热电制冷片串联情形下持续工作30 min,密闭箱体内平均温度可降至18.3℃,平均制冷系数为1.03,有效制冷系数为0.79(排除壁面热流量);在两块热电制冷片并联时,密闭箱体内平均温度可降至16.7℃,平均制冷系数为0.38,有效制冷系数为0.28 (排除壁面热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空调系统 热电制冷 壁面热流量 制冷系数 串联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罩式退火炉热过程数学模型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培培 温治 豆瑞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8-1526,共9页
考虑对流板复杂的几何结构,建立三维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模拟获得流量、外径和炉内温度对炉内各处努塞尔数Nu分布的影响,得到流量在考察的3种因素内流量的影响作用最强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Nu随流量的变化,并拟合得到各处Nu与流量的... 考虑对流板复杂的几何结构,建立三维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模拟获得流量、外径和炉内温度对炉内各处努塞尔数Nu分布的影响,得到流量在考察的3种因素内流量的影响作用最强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Nu随流量的变化,并拟合得到各处Nu与流量的关系式;为了解决炉内复杂几何形状条件下的辐射换热角系数求解问题,采用Monte Carlo方法建立炉内辐射换热角系数求解模型,并最终采用热辐射网络图法求解炉内辐射换热。通过现场进行热电偶插片实验验证本文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到的温度与现场实测值基本一致,证明了模型的准确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蒙特卡洛法 热电偶插实验 罩式退火炉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铜组合式散热器在激光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逸民 银庆 高光波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4期92-95,101,共5页
小型化、轻量化激光器中的泵浦模块冷却系统需进行减重设计,提出了一种铝铜组合式散热器结合热电制冷片的冷却方案,通过Flotherm软件对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然后以实际使用环境对冷却系统进行验证。试验表明,设计的冷却方案满足激光器的... 小型化、轻量化激光器中的泵浦模块冷却系统需进行减重设计,提出了一种铝铜组合式散热器结合热电制冷片的冷却方案,通过Flotherm软件对散热器进行优化设计,然后以实际使用环境对冷却系统进行验证。试验表明,设计的冷却方案满足激光器的实际工作要求,完成了激光器泵浦模块冷却系统的减重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 Flotherm软件 热电制冷 二极管泵浦 固体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 texture evolu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high magnetic-induction 6.5% Si electrical steel thin sheet fabricated by a specially designed rolling route
5
作者 李昊泽 刘海涛 +6 位作者 刘振宇 王项龙 骆忠汉 张凤泉 陈圣林 黄景文 王国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23-528,共6页
Electrical steel sheets with 6.5%(mas fraction) Si with good shapes and superior magnetic induc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a specially designed processing route including ingot casting, hot rolling and warm ro... Electrical steel sheets with 6.5%(mas fraction) Si with good shapes and superior magnetic induc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a specially designed processing route including ingot casting, hot rolling and warm rolling both with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and final annealing. The sheets were of 0.2 mm and 0.3 mm thick over 140 mm widt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textural evolutions from the hot rolling to annealing was carried out by optical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The hot rolled sheet characterized by near-equiaxed grains was dominated by the mixture of <001>//ND fiber(λ-fiber), <110>//RD fiber(α-fiber) and <111>//ND fiber(γ-fiber) textures owing to the partial recrystallization and strain induced boundary migration(SIBM) during the hot rolling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The static recovery and SIBM during the warm rolling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result in large and elongated warm rolling grains. The warm rolling texture is dominated by obvious λ, Goss and strong γ-fiber textu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during hot and warm roll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impact of SIBM during annealing,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ate λ-fiber, some near-λ fiber texture components and the obviously weakened γ-fiber texture in the annealed sheet, leading to a higher magnetic induction compared to the commercially produced 6.5% Si steel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5% Si electrical steel MICROSTRUCTURE texture magnetic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