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疆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成岩温度-压力-氧逸度特征与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被引量:
8
1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鲁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4-508,共25页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性变超基性岩,岩石组合类型为辉长岩、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具有从辉长岩向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两个方向演化的趋势;(2)岩浆经过三期六个阶段的热演化过程,地幔源区岩浆温度为1081~1211℃→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温度为545~796℃、压力为7.94~4.70kbar→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温度为651~775℃、压力为2.01~0.58kbar→钾钠硅酸盐化温度为336~421℃→碳酸盐化温度为235℃→绿泥石化蚀变温度为143~80℃;(3)岩浆侵位不同于传统的主动侵位或被动侵位,而是经历了从29.4km→17.4km缓慢上升、17.4km→7.4km快速上升和从7.42km→2.15km缓慢上升的三阶段“气球膨胀”模式联合上升侵位,减压增温熔融为岩浆上侵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机制,走滑拉分伸展的幔型深大断裂带为幔源岩浆提供了上升侵位通道和大陆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成岩温度-压力恢复
岩浆成岩
作用
热
演化
碱性辉长辉绿岩类
新疆萨
热
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丹寨古油藏形成及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葆华
李雯霞
+1 位作者
吴大伟
杜晓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
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 NaC1eq,密度为1.00~1.12 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的包裹体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 NaCleq,密度为0.85~1.00 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热演化作用
古油藏
贵州丹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煤储层微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20
3
作者
蒋静宇
程远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面积和与岩浆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靠近岩床,卧龙湖煤样Ro由2.74%增加到5.03%,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卧龙湖岩床的接触变质作用使距离岩床0~5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变小,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5~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海孜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60~1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发现热演化区煤样出现大量和岩浆活动有关的热解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侵入
煤储层
微孔隙
BET比表面积
热演化作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成岩温度-压力-氧逸度特征与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被引量:
8
1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鲁佳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4-508,共2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60)
自然资源部公益性行业基金项目(201511016-1)
+1 种基金
科技部转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2014EG11)
云南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创新团队项目(2012)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性变超基性岩,岩石组合类型为辉长岩、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具有从辉长岩向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两个方向演化的趋势;(2)岩浆经过三期六个阶段的热演化过程,地幔源区岩浆温度为1081~1211℃→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温度为545~796℃、压力为7.94~4.70kbar→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温度为651~775℃、压力为2.01~0.58kbar→钾钠硅酸盐化温度为336~421℃→碳酸盐化温度为235℃→绿泥石化蚀变温度为143~80℃;(3)岩浆侵位不同于传统的主动侵位或被动侵位,而是经历了从29.4km→17.4km缓慢上升、17.4km→7.4km快速上升和从7.42km→2.15km缓慢上升的三阶段“气球膨胀”模式联合上升侵位,减压增温熔融为岩浆上侵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机制,走滑拉分伸展的幔型深大断裂带为幔源岩浆提供了上升侵位通道和大陆动力学条件。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成岩温度-压力恢复
岩浆成岩
作用
热
演化
碱性辉长辉绿岩类
新疆萨
热
克
Keywords
Mineral geochemistry
Restoration of diagenetic temperature-pressure
Geothermal evolution of magma diagenesis
Alkaline gabbro-diabase
Sareke
Xinjiang
分类号
P588.1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88.12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丹寨古油藏形成及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葆华
李雯霞
吴大伟
杜晓飞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423
41372094)
文摘
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 NaC1eq,密度为1.00~1.12 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的包裹体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 NaCleq,密度为0.85~1.00 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关键词
包裹体
热演化作用
古油藏
贵州丹寨
Keywords
inclusions
thermal evolution of oil reservoir
paleo-oil reservoir
Danzha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煤储层微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20
3
作者
蒋静宇
程远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4-640,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201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4106)
文摘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面积和与岩浆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靠近岩床,卧龙湖煤样Ro由2.74%增加到5.03%,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卧龙湖岩床的接触变质作用使距离岩床0~5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变小,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5~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海孜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60~1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发现热演化区煤样出现大量和岩浆活动有关的热解气孔。
关键词
岩浆岩侵入
煤储层
微孔隙
BET比表面积
热演化作用
扫描电镜
Keywords
igneous intrusion
coal reserves
micropore
BET surface area
thermal evolu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分类号
TD71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疆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成岩温度-压力-氧逸度特征与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杜玉龙
方维萱
鲁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贵州丹寨古油藏形成及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李葆华
李雯霞
吴大伟
杜晓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煤储层微孔隙特征的影响
蒋静宇
程远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