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热液蚀变矿物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郭娜 郭科 +3 位作者 张婷婷 刘廷晗 胡斌 汪重午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1-653,共13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通过短波红外测量,确定了矿体中热液蚀变矿物主要有白云母、绿泥石、黑云母、硬石膏、高岭石、地开石、黄玉和方解石。白云母与铜多金属矿化的关系密切,矿体厚度与贫铝白...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矿床。通过短波红外测量,确定了矿体中热液蚀变矿物主要有白云母、绿泥石、黑云母、硬石膏、高岭石、地开石、黄玉和方解石。白云母与铜多金属矿化的关系密切,矿体厚度与贫铝白云母的样本数具有正相关关系,代表钾化带的黑云母分布趋势显示甲玛矿体的热源中心位于ZK2416-ZK3216一线以北的位置,富镁绿泥石分布在贫铝绢云母的外侧,与贫铝绢云母具有相同的热源中心指示意义。分布模型中缺少多硅白云母,显示矿区成矿的热源中心较深,因此作为剥蚀程度比较浅的甲玛斑岩系统而言,外围找矿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技术 甲玛铜多金属矿 热液蚀变矿物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地区与金银矿床有关的几种热液蚀变矿物反射光谱特征及其信息提取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佩民 王光伟 +2 位作者 吕永昌 张信 李春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4年第1期37-44,共8页
采用陆地卫星TM比值合成图像,在中等植被覆盖地区提取与陆相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金银矿床的蚀变信息效果较好。在着重分析与金银矿床有关的几种热液蚀变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对采用的波段比值方法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采用陆地卫星TM比值合成图像,在中等植被覆盖地区提取与陆相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金银矿床的蚀变信息效果较好。在着重分析与金银矿床有关的几种热液蚀变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对采用的波段比值方法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时利用两种比值合成处理的图像,结合物化探等资料,进行金银矿床找矿预测,经野外验证,发现了新的矿化地段,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银矿床 热液蚀变矿物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鉴定热液蚀变矿物种类及相对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敏 杨军录 +7 位作者 任广利 李健强 高婷 韩海辉 易欢 梁楠 张转 姚安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7-1071,共5页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法鉴定热液蚀变矿物种类及相对含量。介绍了热液蚀变矿物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吸收特征,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热液蚀变矿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在热液蚀变矿物种类鉴定方面与X射...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法鉴定热液蚀变矿物种类及相对含量。介绍了热液蚀变矿物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吸收特征,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热液蚀变矿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在热液蚀变矿物种类鉴定方面与X射线衍射法分析方法结果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 热液蚀变矿物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懋弘 郭申祥 +1 位作者 谢贤洋 马克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2-520,共19页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床是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新发现的大型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钙质的玄武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因此,泥堡金矿一方面具有一般卡林型金矿的低温矿物组合和载金矿物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赋矿围岩...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床是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新发现的大型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钙质的玄武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因此,泥堡金矿一方面具有一般卡林型金矿的低温矿物组合和载金矿物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赋矿围岩的特殊性,还出现一些特征性的热液蚀变矿物。泥堡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环带状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其中黄铁矿可以分为6种类型:草莓状黄铁矿(Py0)为沉积成因,环带状黄铁矿核部的暗色麻点状黄铁矿(PyⅠ)为被热液改造的沉积成因,二者均以低w(As)为特点;环带状黄铁矿的内环(PyⅡ)为热液早期形成的黄铁矿,中间环带(PyⅢ)或者外环(PyⅣ)是热液活动高峰时期形成的含砷黄铁矿,具有典型的高As低S、Fe特点,是主要的含金部位。成矿晚阶段形成的黄铁矿(PyⅤ)与辉锑矿、闪锌矿共生。成矿过程中强烈的水岩交代作用下,峨眉山玄武岩组火山岩中的Ti、P、Cu等元素析出,在矿体中形成较多的锐钛矿、磷灰石、黄铜矿、黝铜矿等特征蚀变矿物。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在低温成矿条件下形成的Ti O2矿物是锐钛矿而不是金红石,因此前人获得的金红石年龄能否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值得商榷。相反,磷灰石、绢云母是主成矿阶段形成的新生热液矿物,其原位测年数据可大致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因此二者是较为合适的测年对象。成矿晚阶段出现重晶石和石膏等硫酸盐矿物,说明成矿环境更为氧化,同时由于同位素分馏,导致了与硫酸盐共生的硫化物如辉锑矿、雌黄和雄黄的δ34S值相比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更低。热液蚀变矿物学是探讨成矿作用过程的重要基础,在卡林型金矿研究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特征热液蚀变矿物 环带状黄铁矿 磷灰石 泥堡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一号02D卫星高光谱数据的甘肃头吊泉-南大滩地区蚀变矿物填图及金矿化带识别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雨 刘家军 +5 位作者 翟德高 柳振江 张方方 赵英俊 刘鹏飞 王子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高光谱遥感能够根据光谱指纹特征提取蚀变矿物,在地质领域应用成效十分显著。针对最新的资源一号02D卫星高光谱数据特点,首先进行了高光谱数据预处理,选取蚀变矿物光谱特征显著波段进行数据降维,并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对短波红外数据... 高光谱遥感能够根据光谱指纹特征提取蚀变矿物,在地质领域应用成效十分显著。针对最新的资源一号02D卫星高光谱数据特点,首先进行了高光谱数据预处理,选取蚀变矿物光谱特征显著波段进行数据降维,并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对短波红外数据进行光谱波段增值,将光谱采样间隔提高到了2 nm。在优选出矿物填图端元光谱后,应用改进的SAM填图算法提取头吊泉-南大滩地区的褐铁矿、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短波云母、中短波云母、中长波云母共7种蚀变矿物,详细分析高光谱蚀变矿物的分布特征并开展蚀变矿物的野外地质验证。研究区蚀变矿物与地质体岩性关系密切,多集中在特定地质体的局部地段。方解石和白云石蚀变矿物的定向展布指示了碳酸盐类沉积/变质地层的走向。根据资源一号02D高光谱数据提取的褐铁矿和中短波云母的分布情况,在南大滩-西红滩地段新发现1条长约15 km的金矿化蚀变带,东部的西红滩地段经综合查证存在地表金矿化异常。资源一号02D高光谱数据可以提取褐铁矿等多种蚀变矿物,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基础地质调查提供重要的遥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矿物填图 金矿化 热液蚀变矿物 资源一号02D卫星 头吊泉-南大滩地区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白杨河铀矿床钻孔岩芯蚀变分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侯腱膨 徐清俊 +2 位作者 叶发旺 张川 孟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850,共12页
钻孔岩芯高光谱技术是获取岩芯地学信息与研究的新方向。新疆白杨河铀矿床钻孔岩芯蚀变发育,对其开展蚀变研究有助于对白杨河矿床深部铀矿勘探提出更好的找矿认识。本次研究利用Field Spec4可见光-短波红外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新疆白杨... 钻孔岩芯高光谱技术是获取岩芯地学信息与研究的新方向。新疆白杨河铀矿床钻孔岩芯蚀变发育,对其开展蚀变研究有助于对白杨河矿床深部铀矿勘探提出更好的找矿认识。本次研究利用Field Spec4可见光-短波红外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新疆白杨河铀矿床8个钻孔进行光谱测试与分析,研究发现钻孔岩芯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垂向上具有明显的"上低下高中过渡"的三分带特征:即上部为低铝绢云母+少量赤铁矿与少量褐铁矿+少量蒙脱石,中部为中铝绢云母+低铝绢云母+少量蒙脱石+少量碳酸盐、赤铁矿与褐铁矿,下部为高铝绢云母+绿泥石+碳酸盐;绢云母Al-OH吸收峰位置变化规律反映出矿床的热液活动具有深部相对高温、高压、偏酸性,浅部相对低温、低压、偏碱性的特征。蚀变三分带特征以及热液活动特征表明白杨河铀矿床具有明显的热液成矿背景,同时,铀矿化总体处于3分带特征中的中部以中铝绢云母为主的蚀变带与下部以高铝绢云母为主的蚀变带之间的过渡带中,该过渡带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同时也是可能的热液/矿化中心;过渡带中发育赤铁矿,中铝绢云母和高铝绢云母,此3种蚀变矿物可能与铀成矿关系密切。这些可以为白杨河铀矿床深部铀矿勘探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河铀矿床 钻孔岩芯 热液蚀变矿物 绢云母 Al-OH吸收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