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蒲阵沟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模型
1
作者 吴煜 豆贯铭 +3 位作者 许保国 岳涛 王建统 李新萍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 豫西崤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钼、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区内蒲阵沟铅锌矿为热液型矿床,是蒲阵沟岩体西缘发现的首个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稀散元素铟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铅锌矿规模有望达到中型。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解释的准确性。本文以豫西蒲阵沟铅锌多金属矿为例,在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勘查手段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东秦岭成矿带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伴生铟、铊、镉等稀散元素)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总结了勘查工作流程,以期为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提供参考和依据。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以铅、锌、银为主的元素组合异常,伴生有金、钨、砷、钼等元素异常;地球物理特征以弱极化、低-中电阻率为主的激电异常特征。勘查工作流程及方法选择具体如下:首先,综合研究区域1∶200,000、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各类异常,筛选重点找矿靶区。其次,选择土壤化探扫面+激电中梯剖面扫面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组合,对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查证,逐步缩小重点靶区的范围;再次,选择岩石化探剖面+槽探的地质-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组合,基本查明土壤异常产生的原因以及地表断裂构造蚀变带的含矿性;最后,利用大功率时间域激电测深+钻探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组合,查明并验证矿体深部的延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带 物化探异常 找矿模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 蒲阵沟 崤山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什多龙热液脉型钼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龚健 王庆飞 +2 位作者 朱和平 袁万明 龚庆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7-1391,共15页
什多龙热液脉型钼铅锌矿床受印支期成生的N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该期构造运动导致的花岗岩类岩体的侵入活动紧密关联。热液成矿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依次以石英-辉钼矿化(Ⅰ)、石英-黄铁矿-闪锌矿化(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化(Ⅲ)及石英-碳... 什多龙热液脉型钼铅锌矿床受印支期成生的N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该期构造运动导致的花岗岩类岩体的侵入活动紧密关联。热液成矿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依次以石英-辉钼矿化(Ⅰ)、石英-黄铁矿-闪锌矿化(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化(Ⅲ)及石英-碳酸盐化(Ⅳ)为特征。矿石石英中主要发育两类流体包裹体:富水的CO2-H2O两相包裹体与H2O溶液包裹体(包括富气相、富液相与纯液相三类)。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17~397℃,盐度为9.98%~12.28%NaCleqv;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6~342℃,盐度为4.34%~10.98%NaCleqv;Ⅲ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1~247℃,盐度为2.07%~5.41%NaCleqv。流体叠加作用强烈,早阶段矿石石英中常见沿微裂隙捕获的晚阶段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气液相组分的分阶段热爆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属于K+-Na+-SO42-型,从Ⅰ阶段至Ⅱ、Ⅲ阶段,阴阳离子总量急剧降低;气相组分除H2O与CO2外,还含有相对较多的N2、CH4等气体。Ⅰ阶段流体为混入了大气降水的岩浆水,Ⅱ阶段发生流体混合作用,大量大气降水与部分地层水混入流体系统中,Ⅲ阶段流体以大气降水及地层水为主。流体混合作用及伴随的温压条件的降低是导致铅锌等成矿元素沉淀与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多龙矿区 矿床 流体包裹体 相成分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佛子冲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24
3
作者 付伟 柴明春 +3 位作者 杨启军 韦龙明 黄小荣 冯经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36-4150,共15页
佛子冲矿床发育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西境内,是近年来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本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重点提取了佛子冲矿床古益矿区深部矿段的成因信息... 佛子冲矿床发育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西境内,是近年来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本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重点提取了佛子冲矿床古益矿区深部矿段的成因信息。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早期硫化物阶段(阶段I)出现含子矿物型、CO2-H2O型及H2O型包裹体类型组合,而主成矿阶段(阶段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Ⅲ)则变化为相对单一的H2O型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表现出从成矿作用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H、O同位素(δD值介于-59‰^-41‰,δ18O H2O值介于-5.47‰~4.00‰)和流体包裹体成分指示,初始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岩浆分异热液,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天水热液的掺入比例显著增大。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2.3‰~4.3‰,指示矿化剂S主要来自于矿区内的中酸性岩浆岩体系。矿石铅的206Pb/204Pb比值为18.592~18.794,207Pb/204Pb比值为15.648~15.864,208Pb/204Pb比值为38.909~39.580,数据分布呈线性趋势,且正好落入岩浆铅和地层铅之间,构成一条混合线,它指示了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岩浆源和地层源的混合属性。野外地质和矿床地球化学证据都表明,佛子冲矿床的发育与燕山晚期(106Ma)的花岗斑岩侵入事件密切相关,该期岩浆作用在矿区内导致了强烈的热液流体活动并产生了显著的铅锌银多金属成矿效应。河三和古益两个矿区的矿化类型有所不同,前者代表了产在斑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而后者代表了远离斑岩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二者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以Pb-Zn为主矿种的岩浆热液流体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岩浆矿床 钦杭成矿带 佛子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茂租热液型铅锌矿床矿物组合共生分异的热力学Eh—pH相图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荣伟 彭建堂 +2 位作者 邓起东 贺胜辉 薛力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1400,共10页
滇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具有普遍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矿物组合的共生分异特征,是了解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和沉淀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共生矿物的热力学Eh—pH相图可以有效的诠释成矿流体... 滇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具有普遍的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矿物组合的共生分异特征,是了解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迁移和沉淀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共生矿物的热力学Eh—pH相图可以有效的诠释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在迁移、沉淀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本文以滇东北茂租铅锌矿床为例,对滇东北热液型铅锌矿床的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空间分带特征进行热力学相图分析,选取373K、423K、473K、523K四个温度截面对金属矿物共生组合稳定存在的Eh—pH范围进行计算,相图显示成矿流体中矿物迁移、沉淀机制主要是由于成矿流体的Eh、p H值双重制约:Eh值的变化控制着硫化物沉淀的时间分带,成矿流体从深部向浅部运移,Eh值将会逐渐增大,主要矿物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依次开始析出;p H值控制硫化物的空间分带,随着p H值的增大,成矿元素从离子的形式转变为硫酸盐矿物进行迁移。研究表明,控制成矿流体中硫化物迁移、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除了温度、压力、金属离子浓度及流体的氧硫逸度之外,流体的酸碱度及氧化还原电位同样是控制矿物组合共生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此研究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成矿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成矿流体 矿物分带 Eh-pH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含炭质岩石中热液脉型矿床的综合电法勘探——以西藏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为例
5
作者 郭镜 焦彦杰 梁生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2-624,共13页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炭质板岩的断裂带内,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由于含炭质岩石和金属硫化物都呈现出相似的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加之热液脉型矿床的矿体普遍较小,使得在含炭质...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炭质板岩的断裂带内,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由于含炭质岩石和金属硫化物都呈现出相似的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加之热液脉型矿床的矿体普遍较小,使得在含炭质岩石中对金属硫化物矿体进行电法勘探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扎西康矿床已知矿体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激电中梯测量,发现矿区的炭质板岩呈现低电阻率(10^(-0.4)~10^(0)Ω·m)和高极化率(9%~20%)特征,而矿体呈现出高电阻率(10^(2)~10^(3)Ω·m)和低极化率(1%~5%)的特征。经研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1)扎西康炭质板岩中的炭质物质量分数平均为0.79%,变质温度约在300±25℃~340±25℃,炭质物电阻率为6.1×10^(-5)~6.8×10^(-4)Ω·m,显示极好的导电性;此外,炭质板岩中存在大量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的吸水性促进了炭质物的连通性,因此炭质物高导电性与连通性的耦合使得炭质板岩呈现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2)扎西康矿床的脉型矿体除包含金属硫化物外,还产出大量的脉石矿物,脉石矿物普遍具有高阻低极化电性特征,是造成整个矿体在炭质板岩中呈现高阻低极化异常的根本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在炭质板岩中通过识别脉石矿物引起的高阻低极化异常带间接找矿的新思路,相应的技术方法组合为:利用激电中梯测量定位高阻低极化带的平面位置,再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其深部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炭质岩石 矿床 电法勘探 特提斯喜马拉雅 扎西康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大旗山首例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的发现: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成功案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丁书宏 叶红刚 魏万鸿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130,共9页
大旗山中型铅锌矿是甘肃省利用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发现的首例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该矿床是在筛选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的基础上,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异常,利用1∶1万岩石测量等手段进行异常查证,进一步缩小... 大旗山中型铅锌矿是甘肃省利用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发现的首例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该矿床是在筛选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的基础上,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异常,利用1∶1万岩石测量等手段进行异常查证,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获得的大旗山铅锌矿重要找矿发现。通过深部钻探工程控制,矿床达到中型规模,实现了大旗山一带的找矿突破,找矿前景可观。大旗山铅锌矿的发现表明,通过区域化探异常筛选,逐步聚焦异常查证,选择合理的查证方法,能有效提高找矿效率,缩短找矿周期。大旗山铅锌矿找矿成功,也证实了甘肃北山大面积出露的中二叠统方山口组火山岩地层具有良好的铅锌找矿前景,对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化学 陆相火山—次火山 二叠系火山岩 大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流体包裹体及氢-氧-硫-铅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明超 陈仁义 +5 位作者 叶天竺 李景朝 吕志成 何希 陈辉 姚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53-3470,共18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最终确定其矿床成因,为该矿床及区域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栖霞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第一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0~380℃,盐度变化于4.24%~9.86%Na Cleqv;第二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180~320℃,盐度变化于1.74%~8.00%Na Cleqv;第三阶段石英-碳酸盐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80~160℃,盐度变化于0.53%~6.74%Na Cleqv。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δ^(18)OH2O值为-1.9‰~5.5‰,δD值为-80.3‰^-69.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4.6‰~3.8‰,呈塔式分布,位于零值附近,暗示着栖霞山矿床硫化物的S主要来源于岩浆,且可能有部分赋矿地层S的混入。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为17.616~17.817,207Pb/(204)~Pb为15.513~15.718,(208)~Pb/(204)~Pb为37.907~38.585,说明Pb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震旦系基底地层Pb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可知,栖霞山矿床属于主要受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与高丽山组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与本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同位素 硅钙面 岩浆矿床 栖霞山多金属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硅钙面控矿特征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明超 李永胜 +3 位作者 杜泽忠 姚磊 甄世军 贾文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18-122,126,共6页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当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自发现铅锌矿以来,众多地质工作者对栖霞山矿区的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对于矿床的成因认识,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即深源岩浆热液成因、火山...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当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自发现铅锌矿以来,众多地质工作者对栖霞山矿区的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对于矿床的成因认识,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即深源岩浆热液成因、火山(次火山)热液成因、同生沉积成因、层控-热液复成成因。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体围岩主要为碎屑岩(砂岩、石英砂岩、页岩等硅铝质岩石)+碳酸盐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等钙质岩石)组合。经过研究,认为该矿床中的大部分矿体并非受具体层位控制,而是受硅钙面控制,矿床应属于受硅钙面控制的特殊的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厘清硅钙面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对于指导该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栖霞山 多金属矿 硅钙面 岩浆期后 深部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探讨:来自矿床地质、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飞 王智琳 +6 位作者 许德如 董国军 宁钧陶 王展 邓腾 于得水 崔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6-385,共20页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Ⅱ)+黄铜矿+黄铁矿阶段(Ⅱ)、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Ⅲ)+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细粒石英+少量黄铜矿+黄铁矿细脉阶段(Ⅳ).EPMA分析结果表明Chl_Ⅰ为蠕绿泥石,Chl_Ⅱ和Chl_Ⅲ为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根据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阶段Ⅰ,Ⅱ,Ⅲ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39℃~280℃,221℃~261℃和212℃~238℃.结合闪锌矿硫逸度计算,表明栗山矿床形成于中温、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环境.硫化物的δ^(34)S(-4.7‰~1.5‰)变化较小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通过与钦杭成矿带上典型的铅锌矿床对比,提出栗山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充填交代矿床 栗山多金属矿 幕阜山岩体 湘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厂河铅锌多金属矿床石榴子石U-Pb年龄(502~508 Ma)及其对成矿时代的限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方兰 刘学龙 +10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王基元 刘益 李庆锐 王海 李守奎 陆波德 曹振梁 周博文 符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7-999,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云南保山地块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段,是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多金属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块内主要发育有铁、铜、铅锌、金、银等热液矿床,其中,赋存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矽卡岩型铅锌矿是最... 1研究目的(Objective)云南保山地块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段,是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多金属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块内主要发育有铁、铜、铅锌、金、银等热液矿床,其中,赋存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矽卡岩型铅锌矿是最重要的矿床类型,典型矿床有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芦子园铅锌矿和西邑铅锌矿等。值得一提的是,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保山地块北部,是区内铅锌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块 多金属矿 念青唐古拉 矿床 石榴子石 矿床类 芦子园 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沧源南腊铅锌多金属矿母岩成岩年龄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贤泽 陶琰 +1 位作者 李娟 熊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85-386,共2页
昌宁-孟连构造带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了铁铜铅锌金银稀有金属的热液矿床,沧源铅锌矿是昌宁-孟连构造带的典型矿床,发育多个矿体,包括金腊、芒哈、工浪、金厂等矿段,主要赋存在前寒武允沟组浅变质岩地层破碎带及岩体接触带附近,发育了热液... 昌宁-孟连构造带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了铁铜铅锌金银稀有金属的热液矿床,沧源铅锌矿是昌宁-孟连构造带的典型矿床,发育多个矿体,包括金腊、芒哈、工浪、金厂等矿段,主要赋存在前寒武允沟组浅变质岩地层破碎带及岩体接触带附近,发育了热液脉型、接触带型铅锌银矿体,在矿区及其西部出露大量始新世花岗质岩石。我们采集了矿区中出露的花岗斑岩、黑云角闪斜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破碎 多金属矿 昌宁 银矿 斜长花岗岩 孟连 动力学分析 金厂 矿床 花岗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敦岛弧带夏塞银铅锌矿床地质、物化探特征及综合找矿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艳军 魏俊浩 +3 位作者 李欢 陈冲 陕亮 侯本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36-1649,共14页
夏塞银铅锌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中段,为典型的与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NNW向断裂构造中,具有向北侧伏、尖灭再现特点。从花岗岩体接触带往北发育Sn-Cu→Cu-Zn→Ag-Pb矿化分带。硅化、绢云母化、... 夏塞银铅锌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中段,为典型的与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NNW向断裂构造中,具有向北侧伏、尖灭再现特点。从花岗岩体接触带往北发育Sn-Cu→Cu-Zn→Ag-Pb矿化分带。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划分为锡石、毒砂、闪锌矿-黄铜矿、含银矿物-方铅矿、黄铁矿-碳酸盐5个成矿阶段。高精度磁法测量ΔT正异常能有效识别矿化带或控矿断裂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g、Pb、Zn、Cu元素变化曲线峰值能指示矿化体的存在。据此建立了夏塞银铅锌矿床地质、磁法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综合找矿模型,经验证找矿效果良好。有望为夏塞—连龙银锡多金属矿集区热液脉型矿床找矿勘查和评价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综合找矿模 夏塞银矿床 义敦岛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县大井铜多金属矿床的硫、碳和铅同位素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60
13
作者 储雪蕾 霍卫国 张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6-574,共9页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井铜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的一个大型 Cu-Sn-Ag-Zn-Pb矿床。该矿床的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的δ34 S值变化为 -1.8‰至 + 3 .8‰ ,平均为 + 0 . 65‰。大约为 -5‰的δ13 C值与峰值为~ + 1...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井铜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的一个大型 Cu-Sn-Ag-Zn-Pb矿床。该矿床的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的δ34 S值变化为 -1.8‰至 + 3 .8‰ ,平均为 + 0 . 65‰。大约为 -5‰的δ13 C值与峰值为~ + 1‰的δ34 S值的很窄分布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和硫来源于深部岩浆 ,并且排除了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提供一部分硫和碳的可能性。硫化物矿石的 2 0 6 Pb/ 2 0 4 Pb,2 0 7Pb/ 2 0 4 Pb和 2 0 8Pb/ 2 0 4 Pb比值分别在 18.2 57~ 18.3 68,15.476~ 15.60 9和 3 7.916~3 8.3 55范围内 ,其模式年龄为 12 2~ 2 0 9Ma。黑色页岩含有较高的放射成因铅 ,其 2 0 8Pb/ 2 0 4 Pb比值为 18.473~ 2 0 .156,与矿石完全不同。然而 ,矿石、基性 -超基性岩脉和附近花岗岩体的长石铅中 2 0 6 Pb/ 2 0 4 Pb,2 0 7Pb/ 2 0 4 Pb和 2 0 8Pb/ 2 0 4 Pb比值是相近的 ,它们在 2 0 8Pb/ 2 0 4 Pb-2 0 6 Pb/ 2 0 4 Pb和 2 0 7Pb/ 2 0 4 Pb-2 0 6 Pb/ 2 0 4 Pb图上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铅同位素混合线两个端元分别为上地幔和造山带 ,即混合了上地幔与前中生代形成的造山带物质。这些证据都强烈地支持了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因此 ,大井矿床是一个典型的与次火山岩有关的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 成矿物质来源 大兴安岭地区 同位素 岩浆- 造山带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成矿阶段与成矿流体 被引量:24
14
作者 叶霖 鲍谈 +5 位作者 刘玉平 张乾 王小娟 何芳 王大鹏 蓝江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其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矿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矿床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从早到晚划分出以下4个阶段:(a)夕卡岩阶段,早期为无水夕卡岩...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其地质及成矿作用复杂,矿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矿床中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从早到晚划分出以下4个阶段:(a)夕卡岩阶段,早期为无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石榴石和透辉石为主,晚期为含水夕卡岩阶段,形成矿物以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和符山石等为主;(b)氧化物阶段,磁铁矿、锡石和白钨矿等氧化物在此阶段大量沉淀;(c)硫化物阶段,早期形成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晚期形成闪锌矿(黄铜矿)和少量方铅矿组合;(d)碳酸盐阶段(方铅矿及少量闪锌矿),其成矿元素与夕卡岩蚀变类型的垂直分带特征与典型夕卡岩型矿床较类似,矿化类型和围岩蚀变的分带与隐伏岩体距离有关,该矿床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从中高温较高盐度逐渐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压力的降低和大气降水的混入造成的流体沸腾可能是Sn和Zn等成矿元素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该研究成果为认识都龙矿床成矿作用提供了实际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龙锡多金属矿 成矿阶段 成矿流体 岩浆夕卡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比利亚谷大型铅锌银矿床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玉波 邢树文 +5 位作者 张彤 邵积东 肖克炎 王海坡 关继东 范建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41-1852,共12页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火山岩围岩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微量稀土特征相似:具有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Sr...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火山岩围岩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微量稀土特征相似:具有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Sr、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表明其均产于板内构造环境。不同之处为:1矿石矿物的稀土微量元素总量明显小于火山岩围岩;2火山岩围岩呈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而矿石矿物则具有强弱不等的正Eu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主要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0Ma左右)火山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区域地质背景上对应于构造体制大转折的晚期,但是成矿期后矿体受到了120Ma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影响,本期岩浆活动是区域岩石圈快速减薄引起,产生了一期深变质作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深部流体活动,受其强烈改造,引起了矿石矿物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次火山矿床 稀土-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比利亚谷银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虎头崖地区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的厘定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3
16
作者 舒晓峰 王雪萍 +1 位作者 张雨莲 祝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祁漫塔格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区带,虎头崖地区铜铅锌矿床由虎头崖和迎庆沟两个相连矿区组成,近年来找矿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该区矿床成因类型尚有争议。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从不同角度收集证据,厘定了矿床的成因类型:一是与... 祁漫塔格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区带,虎头崖地区铜铅锌矿床由虎头崖和迎庆沟两个相连矿区组成,近年来找矿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该区矿床成因类型尚有争议。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从不同角度收集证据,厘定了矿床的成因类型:一是与印支期岩体、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上石炭统缔敖组有关的热液型;二是与中元古界狼牙山组有关的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同时,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找矿标志,以指导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沉积 成矿类 矿床 虎头崖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铅锌矿床斑岩-矽卡岩两种矿化类型关系及矿床富Mo特征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晓燕 杨竹森 +1 位作者 刘英超 裴英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56-258,共3页
邦铺Mo-Cu-Pb-Zn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北侧(图1a),是一个以富Mo(-0.089wt%)、贫Cu(-0.32wt%)、共生Pb-Zn为特征的大型矿床,由斑岩型Mo-Cu热液成矿作用和矽卡岩型Pb-Zn接触交代成矿作用组成。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矽卡岩 矿床 矿化类 特征 成矿作用 MO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虎头崖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性研究
18
作者 雷浩 鲁安怀 +1 位作者 谷湘平 易立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82-783,共2页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硅卡岩型多金属矿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与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张爱奎等,2010)、肯德可克铁多金属矿(潘彤等,2003)和尕林格大型铁多金属矿(陈世顺等,2009)相邻,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硅卡岩型多金属矿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与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张爱奎等,2010)、肯德可克铁多金属矿(潘彤等,2003)和尕林格大型铁多金属矿(陈世顺等,2009)相邻,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其成因引人瞩目,成矿作用以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硅卡岩型矿化为主(刘云华等,2006;丰成友等,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虎头崖 金属矿 成矿地质条件 陈世顺 祁漫塔格 矿化带 矿石结构 地质构造背景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钦旺 石少华 +4 位作者 钱滔 吴承东 潘军华 魏元泵 陈雨林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本文运用地球科学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地质工作实践认识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认为:(1)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和排泄交替循环的,因此,通过简单的地下... 本文运用地球科学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地质工作实践认识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认为:(1)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和排泄交替循环的,因此,通过简单的地下水的循环逐步转化为含矿热液成矿是难以实现的,地下水层控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往往是经历了深部岩浆房驱动的热水循环。(2)地下卤水不是形成内生多金属矿床的矿源体,其本身不具有形成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条件,产于板缘地热异常带内的热卤水中的多金属元素,是板块活动引起的强烈的岩浆-火山活动所提供,卤水起到了活化、富集和搬运金属元素的作用。(3)MVT铅锌矿床和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特征本身说明它们的成矿与岩浆热液有成因关系。(4)根据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定义,所有的变化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的,变质作用和变质岩难以形成变质热液矿床,其成因类型可归为岩浆热液矿床。(5)韧性剪切带是岩浆热力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成矿是岩浆热液在后期脆性断裂中充填交代而成。对矿床成因的正确认识,可有效的指导找矿勘查工作。岩浆成矿作用是最广泛、最强烈的成矿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层控矿床 地下卤水多金属矿 MVT矿床 卡林金矿床 变质矿床 韧性剪切带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及构造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孜腾 韩润生 闫庆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6-330,共15页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矿过程中白云石化的产物,具有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与沉积-成岩成因的摆佐组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明显不同;根据矿石和蚀变围岩中铅锌矿物组成与矿化、蚀变程度及其分布特征,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从矿体到围岩依次为铅锌矿石—铅锌矿化黄铁矿带→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粗晶白云岩带→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肉红色粗晶白云岩带、网脉状白云石化灰岩带(蚀变残留体)、弱白云石化灰岩带。矿化-蚀变带明显受冲断褶皱构造(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斜冲断层及其派生褶皱)上盘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典型的"成矿构造-蚀变白云岩-铅锌矿体"的矿化结构。该认识不仅丰富了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成矿理论,而且对指导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乃至川滇黔成矿区的资源危机矿山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分带规律 构造-蚀变-成矿 蚀变粗晶白云岩 HZT矿床 会泽超大富锗银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