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热流计稳态法材料导热性能测试装置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克 傅仁利 +2 位作者 鞠生宏 曾俊 钱凤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3-857,共5页
在分析多层平板一维稳态热传导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双热流计结构一维稳态热传导的物理模型和实现一维稳态热传导的技术条件,设计制作了一套可用于材料导热性能测试的双热流计实验装置。采用C++编制了可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的测试和... 在分析多层平板一维稳态热传导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双热流计结构一维稳态热传导的物理模型和实现一维稳态热传导的技术条件,设计制作了一套可用于材料导热性能测试的双热流计实验装置。采用C++编制了可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的测试和数据处理软件,利用导热系数已知的三组试样:石英玻璃、聚苯乙烯、含碳0.45%钢在所研制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导热系数介于1~10w/mK的材料,测试结果与文献报道数值吻合得很好。测试结果的重复性也比较好。可以满足实际工程导热系数测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计稳态 导热系数 石英玻璃 电子基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流法测定低温真空下固体界面的接触热阻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烈 张涛 +2 位作者 赵兰萍 李兆慈 胡永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5-18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低温真空下固体界面间的接触热阻机理, 重点介绍一种采用双热流计法既能精确测量圆柱型又能测量薄片型试样间接触热阻的装置, 该装置还能同时测量材料的热导率。同时, 文中给出一些材料在低温真空下的接触热阻值。
关键词 接触热阻 低温 真空 热流计法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思倩 赵春腾 张倩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2-256,共5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准确计算建筑能耗的关键参数,其检测是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现行有效的标准推荐采用热流计法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测量,但对热流计贴敷方式未做出明确规定。该文说明了准确测量围护结构传热系...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准确计算建筑能耗的关键参数,其检测是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现行有效的标准推荐采用热流计法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测量,但对热流计贴敷方式未做出明确规定。该文说明了准确测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意义,介绍了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要点、测试仪器原理。对热流传感器外贴敷铝箔胶带的安装方式和未贴敷铝箔胶带的安装方式进行实验比对,所测得数据显示贴敷铝箔胶带会导致检测结果偏小,测得热流密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达到-13.39%,传热系数相对误差为-11.01%,该误差会导致后续耗热量、节能量等综合指标的计算的偏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方 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 围护结构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极限学习机的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测量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夏荣菲 陈宜飞 冯勇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5-200,共6页
针对目前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测量时间较长、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一种埋入热流计快速测量真空绝热板(VIP)导热系数的方法.首先应用ANSYS仿真证明了测量原理的可行性,建立了VIP导热系数测量系统,以获取内部压力不同VIP的输出信号频率变化... 针对目前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测量时间较长、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一种埋入热流计快速测量真空绝热板(VIP)导热系数的方法.首先应用ANSYS仿真证明了测量原理的可行性,建立了VIP导热系数测量系统,以获取内部压力不同VIP的输出信号频率变化值.然后,通过埋入真空绝热板内传感器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输出信号频率变化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对真空绝热板的质量和寿命作出评价.最后,利用基于岭回归方法改进了极限学习机的模型(RRELM),提高了极限学习机(ELM)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埋入热流计法可以实现VIP导热系数的快速测量,且与传统极限学习机相比,提出的RRELM模型通过修正导热系数与输出信号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绝热板 导热系数 热流计法 极限学习机 岭回归 测量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木塑材料墙体的热工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升忠 王美燕 +5 位作者 孙钢强 杨飞 章益梁 许少春 吴杭冬 周瞿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1-936,共6页
木塑材料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加工安装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经济环保,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型材料。运用"热流计法",测量了5种木塑复合墙体和2种木塑单一板材墙体的传热系数,参照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木塑材料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加工安装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经济环保,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型材料。运用"热流计法",测量了5种木塑复合墙体和2种木塑单一板材墙体的传热系数,参照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得出以下结论:①普通砖墙(10 mm厚水泥砂浆+240 mm厚实心黏土砖+10 mm厚水泥砂浆)已不能满足新规范的热工要求。②当建筑的体型系数≤0.4时,4种复合墙体都能满足规范要求。当体型系数>0.4时,试件2(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20 mm厚木塑板)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试件3(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外喷25 mm厚发泡聚氨酯+20 mm厚木塑板)、试件4(普通砖墙+40 mm厚木塑龙骨+30 mm厚木塑板,内填发泡聚氨酯)、试件5(普通砖墙+20 mm厚木塑龙骨+60 mm厚木塑板,内填发泡聚氨酯)均能满足规范要求。③试件3的传热系数最小,热工性能最好,构造最经济合理。④单一板墙比复合墙体厚度薄、自重轻,保温性能较高,更适合用作隔墙。60 mm厚单一板墙即可满足内隔墙的最低热工要求。120 mm厚单一板墙可满足外墙的热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 复合墙体 单一板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下纤维织物绝热材料隔热性能评价与仿真验证(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雒彩云 杨莉萍 +2 位作者 陶冶 钟秋 李会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8-1244,共7页
本文以天宫二号空间材料炉多层隔热系统中纤维织物绝热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环境等效试验条件表征研究了织物有效导热系数随在轨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合微观传热机理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表征结果对不同工况下炉内温度场进行了模拟... 本文以天宫二号空间材料炉多层隔热系统中纤维织物绝热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环境等效试验条件表征研究了织物有效导热系数随在轨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合微观传热机理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表征结果对不同工况下炉内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纤维织物有效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非线性增大,压强越低,增长越平缓;随压强降低以指数函数趋势衰减且存在临界压强;辐射与气相导热是影响空间环境下纤维织物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炉内温场计算值与匹配实验实测温度整体趋势吻合良好,炉中心温度最大计算误差为实测温度的1.3%。该方法更合理地评价了多层纤维材料在使用工况下的绝热性能,从而有助于建立准确度更高的热仿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微重力环境 纤维织物绝热材料 有效导热系数 稳态热流计法 温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土热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伟 王豪 +1 位作者 吕岩 张喜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39,共9页
导热系数是冻土热学性质中一项重要物理指标,它反映了土体传递温度的能力,是管道温度场以及下覆冻土融化圈的重要影响因素。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但不同试验方法对同一种土所测得的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分别采用热线法、热流计法... 导热系数是冻土热学性质中一项重要物理指标,它反映了土体传递温度的能力,是管道温度场以及下覆冻土融化圈的重要影响因素。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但不同试验方法对同一种土所测得的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分别采用热线法、热流计法和比较法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的冻土原状样与扰动样进行了导热系数的测定,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法、不同土质类别等因素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分析对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沿线不同类型的管道地基土所采用的每种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土,热线法的导热系数试验结果最大,热流计法的试验结果最小,而原状土样的试验结果则大于扰动土样的试验结果。可见,对细粒土扰动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热线法,对细粒土原状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比较法;而粗粒土由于受含泥量的影响,对扰动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热流计法,对原状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比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热线 热流计法 比较 扰动样 原状样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绝缘纸热阻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振刚 苑翼飞 +3 位作者 张家洪 李川 梁仕斌 李英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5-671,共7页
利用双热流计法设计实验,在同一温度下对不同厚度绝缘纸的热阻进行测量,得到关于单位面积热阻与厚度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实现接触热阻和体热阻的分离,以求得该温度下绝缘纸的导热系数和接触热阻。由AFM表面微观形貌图对每个热... 利用双热流计法设计实验,在同一温度下对不同厚度绝缘纸的热阻进行测量,得到关于单位面积热阻与厚度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实现接触热阻和体热阻的分离,以求得该温度下绝缘纸的导热系数和接触热阻。由AFM表面微观形貌图对每个热流通道的接触分热阻建立锥截体模型,并选用Hertz弹性模型描述接触表面的弹性形变,再利用高斯分布求得表面凸起的接触概率,即可求得表面接触热阻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绝缘纸的平均导热系数为0. 069 8W/(m·K),绝缘纸与紫铜间面积接触热阻为0. 002 67m^2K/W,接触热阻的数值计算值为0. 002 45 m^2K/W。绝缘纸与紫铜间面积接触热阻的实验值与数值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为8.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纸 热流计法 Hertz弹性模型 接触热阻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变压器绝缘纸热阻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苑翼飞 赵振刚 +3 位作者 罗川 李川 梁仕斌 李英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4-1761,共8页
建立并优化变压器温度场分析的热路模型,是研究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的重要途径,在完善油浸式变压器热路模型和提高其模型精度过程中,绝缘纸热阻参数的确定尤为关键。针对绝缘纸与紫铜接触界面填充变压器油的情况,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绝... 建立并优化变压器温度场分析的热路模型,是研究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的重要途径,在完善油浸式变压器热路模型和提高其模型精度过程中,绝缘纸热阻参数的确定尤为关键。针对绝缘纸与紫铜接触界面填充变压器油的情况,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绝缘纸与紫铜表面微观结构,结合观测数据改进接触热阻模型,计算出了不同温度下油浸绝缘纸与紫铜间的接触热阻。改进了双热流计法,并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紫铜与油浸绝缘纸的接触热阻。结果表明,在70℃时紫铜与油浸绝缘纸接触热阻计算值为0.000 541 m^2·K/W、实验值为0.000575m^2·K/W,并且随温度升高油浸绝缘纸导热系数减小,紫铜与油浸绝缘纸接触热阻变大,研究中5个温度点的接触热阻实验值与理论值平均误差为6.49%。该研究结果为建立并优化变压器热路模型的等效回路提供数据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绝缘纸 紫铜 接触热阻 热流计法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保温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竖向接缝热桥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冠华 刘元珍 +1 位作者 韩金光 李珠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29,139,共6页
装配式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竖向接缝会产生热桥效应。采用辅助热箱-热流计法对5片墙体的竖向接缝及其附近区域的热流密度、温度分布及传热系数进行测试和计算,研究了接缝宽度、孔洞填充保温材料、接缝设置保温层等条件对... 装配式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竖向接缝会产生热桥效应。采用辅助热箱-热流计法对5片墙体的竖向接缝及其附近区域的热流密度、温度分布及传热系数进行测试和计算,研究了接缝宽度、孔洞填充保温材料、接缝设置保温层等条件对墙体热桥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心孔洞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可以使墙体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降低32.8%;接缝宽度由200 mm增大到250 mm时,热桥影响范围由3~7 cm增大到6~9.2 cm,但是接缝部位设置50 mm厚保温板可以消除热桥效应,使墙体的加权平均传热系数降低16%~18%;采用合理设计的装配式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能够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并满足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空心剪力墙 竖向接缝 热桥效应 辅助温控箱-热流计法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of double sid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11
作者 JANG Ki-Bong AN Ho-Jin KIM Gyu-Ta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65-170,共6页
The use of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a coil temperature to maximize the thrust density of a double side coreless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 was presented.The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where the coi... The use of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a coil temperature to maximize the thrust density of a double side coreless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 was presented.The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where the coil temperature reaches an allowable temperature with hea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 magnetic circuit design.Changing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is verified whenever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are altered.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were applied to thrust calculation.In this way,the optimal model,which is a reversal of the existing design method,is deduced.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verify their validity.When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applied to other models,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test values show good concordance.The method proposed has some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current density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thickness of c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