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热流固-损伤多场耦合作用下干热岩水力压裂特征数值模拟 |
张旭
周小夏
黄中伟
李根生
王天宇
武晓光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基于准三维电磁场模型的电机电磁振动磁-固双向耦合分析方法 |
徐晨期
祝长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冻融-荷载耦合下层状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夏宇迪
贾朝军
郑艳妮
雷明锋
施成华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冻融-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 |
高洁
石丹丹
关虓
满晨
|
《混凝土》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热流固耦合盐穴储气库泄漏率影响因素 |
史永飞
文沛然
张俊飞
杨帆
范金洋
姜德义
|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MPS-BPM耦合模型研究 |
郝婕
王丽珠
蒋勤
朱刘杰
|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高温-荷载耦合损伤模型及其验证 |
姜谙男
黄炫茜
许梦飞
蒋浩鹏
|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三峡库区灰岩浸泡损伤-孔隙水压耦合模型研究 |
段国勇
马如梦
|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
孙雅珍
王龙岩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地震-滑坡涌浪叠加下高拱坝动力响应与损伤研究 |
郭进军
周丕志
胡少伟
|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岩石损伤过程中的热-流-力耦合模型及其应用初探 |
朱万成
魏晨慧
田军
杨天鸿
唐春安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8
|
|
12
|
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用的新型相似材料研制及应用 |
王凯
李术才
张庆松
张霄
李利平
张乾青
刘聪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9
|
|
13
|
考虑热流固耦合干热岩储层热提取解析模型 |
樊冬艳
孙海
姚军
严侠
张凯
张建光
张林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4
|
油页岩原位注蒸汽开发的固-流-热-化学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
康志勤
吕兆兴
杨栋
严国超
赵阳升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8 |
11
|
|
15
|
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研究(Ⅰ):模型建立及其数值求解程序 |
王军祥
姜谙男
宋战平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8
|
|
16
|
基于两能态吸附热理论的煤层瓦斯流动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 |
舒才
王宏图
施峰
胡国忠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7
|
泥岩渗流-应力耦合蠕变损伤模型研究(Ⅱ):数值仿真和参数反演 |
贾善坡
陈卫忠
于洪丹
李香玲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8
|
流-固全耦合新模型研究 |
刘晓旭
胡勇
赵金洲
胡永全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06 |
5
|
|
19
|
基于DDA方法一种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裂隙体渗流场分析和应用 |
虞松
朱维申
张云鹏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20
|
热-水-力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力学模型与验证 |
杨金辉
章光
乔彤
胡少华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