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GA-ACO-BP模型的热网泄漏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郝江勇 段鹏飞 +2 位作者 杜永峰 冯梦丹 陈京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7,共10页
【目的】研究目前传统BP(back propagation)模型对热网泄漏故障诊断过程中存在故障识别率低、收敛速度慢以及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蚁群(genetic algorithm-ant colony optimization,GA-ACO)算法优化的BP模... 【目的】研究目前传统BP(back propagation)模型对热网泄漏故障诊断过程中存在故障识别率低、收敛速度慢以及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蚁群(genetic algorithm-ant colony optimization,GA-ACO)算法优化的BP模型。利用GA算法的交叉变异算子改进了信息素初始值,通过ACO算法提高了模型的迭代速度以及最优解的寻找,优化了BP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并通过系统仿真软件将此模型应用到热网泄漏故障诊断中。【结果】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BP模型和GA-BP模型,GA-ACO-BP模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预测值更加接近期望值且误差更小,有效提高了热网泄漏故障的预测精度,能够实现对泄漏故障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蚁群算法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通换向阀泄漏对热泵性能影响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宋孟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了研究四通换向阀泄漏状态下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泄漏状态下热泵实验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四通换向阀正常和泄漏状态下的对比实验,得到了热泵机组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室内机进出风温差以及压缩机耗功等相关实验参数数... 为了研究四通换向阀泄漏状态下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泄漏状态下热泵实验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四通换向阀正常和泄漏状态下的对比实验,得到了热泵机组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室内机进出风温差以及压缩机耗功等相关实验参数数据.结果表明:在此实验状态下,四通换向阀的泄漏造成压缩机吸排气压力降低和吸排气温度升高,使得热泵机组向室内的送风温差低至0.9℃,压缩机输入功率为正常状态下的58.6%,严重影响了热泵机组性能.从而为热泵机组的四通阀故障监测和机组性能诊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通换向阀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平板型环路热管传热特性
3
作者 龚丽娟 崔晓钰 +3 位作者 李南茜 刘少帅 赵文一 蒋珍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4,共6页
蒸发器向储液室的热泄漏是限制平板型环路热管传热能力的主要因素。为降低热泄漏,满足电子元件散热需求,研制一套以低导热系数聚四氟乙烯为主毛细芯的蒸发器和储液室分离式平板型环路热管,管壳材料为不锈钢,工质为氨。结果表明:该环路... 蒸发器向储液室的热泄漏是限制平板型环路热管传热能力的主要因素。为降低热泄漏,满足电子元件散热需求,研制一套以低导热系数聚四氟乙烯为主毛细芯的蒸发器和储液室分离式平板型环路热管,管壳材料为不锈钢,工质为氨。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具有良好的重力不敏感性,逆重力、顺重力及水平姿态时均能在2 W(0.29 W/cm 2)低热负荷下快速启动。3种姿态下,环路热管的最大运行热负荷均达到90 W,此时热阻均低于0.06℃/W。与传统的平板型环路热管相比,该分离式平板型环路热管明显降低不同姿态下的启动热负荷,提升传热极限,拓宽其工作范围及使用场景。此外,关于逆重力姿态下中等热负荷(40—60 W)范围内,升热负荷时出现蒸发器温度突降的特殊现象,从冷凝流型改变的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 平板型蒸发器 启动 热泄漏 电子元件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热触发热失控泄漏毒物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解洪嘉 孙杰 +3 位作者 李吉刚 周添 卫寿平 伊志豪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082-1088,共7页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电热触发热失控过程,本工作在研究和建立电热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荷电状态下18650锂离子电池进行电热触发热失控,分析了电热触发18650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现象,对热失控过程中泄露的气体进行采集与分...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电热触发热失控过程,本工作在研究和建立电热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荷电状态下18650锂离子电池进行电热触发热失控,分析了电热触发18650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现象,对热失控过程中泄露的气体进行采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热方法可以触发18650锂离子的热失控,该热失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同时伴随浓烟和高温,防护不当将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控泄漏毒物 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多指标测试评价系统
5
作者 秦超 张旭 +3 位作者 袁盼 金伟其 李力 王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4-1140,共7页
目前针对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相关评价技术还不够成熟,相应评价指标的测试系统及其测量方法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而常规热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难以直接用于评价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对泄漏气体的探测能力,本文结合泄漏气... 目前针对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相关评价技术还不够成熟,相应评价指标的测试系统及其测量方法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而常规热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难以直接用于评价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对泄漏气体的探测能力,本文结合泄漏气体特性及各测试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测量多类性能指标的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测试评价系统,并以乙烯和甲烷气体为检测目标在实验室环境中分别对NECL、MRGC和MDGC三种评价指标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了测试评价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成像检测 性能评价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复合毛细芯环路热管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野 纪献兵 +1 位作者 郑晓欢 徐进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55-2061,共7页
为解决环路热管在蒸发腔不同区域对于毛细芯孔径尺度和热导率的不同需求,制备了一种多尺度复合毛细芯环路热管,并在不同加热功率、放置角度和冷却方式下对环路热管进行了热性能测试。实验发现该环路热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在200 W加热... 为解决环路热管在蒸发腔不同区域对于毛细芯孔径尺度和热导率的不同需求,制备了一种多尺度复合毛细芯环路热管,并在不同加热功率、放置角度和冷却方式下对环路热管进行了热性能测试。实验发现该环路热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在200 W加热功率下,蒸发腔壁面中心温度Tc最低仅为64℃。与风冷方式相比,冰冷方式可以显著强化环路热管的传热性能,降低Tc和热阻。热阻最低为0.19 K·W-1。同时冰冷方式也有利于改善均温性。当加热功率不同时,放置角度对环路热管温度及热阻的影响有所不同。另外,多尺度复合毛细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热泄漏。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放置角度不同的LHP的热泄漏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 毛细芯 多尺度 特性 热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引射器和沸腾池的环路热管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蕾 袁博 +2 位作者 崔晨乙 杨小平 魏进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26,共8页
为了解决环路热管的热泄漏问题并提高其最大热流密度,本文提出了将引射器和沸腾池耦合于环路热管结构中。引射器由蒸发器产生的蒸汽驱动,抽吸补偿腔内的热液体以移除热泄漏并为沸腾池供液,而加工了柱状微结构强化表面的沸腾池则是实现... 为了解决环路热管的热泄漏问题并提高其最大热流密度,本文提出了将引射器和沸腾池耦合于环路热管结构中。引射器由蒸发器产生的蒸汽驱动,抽吸补偿腔内的热液体以移除热泄漏并为沸腾池供液,而加工了柱状微结构强化表面的沸腾池则是实现高热流密度散热的主要部件。首先实验研究了该环路热管在不同热负荷下的变工况运行特性和稳态运行特性;然后根据运行温度以及主要部件的质量和能量守恒计算了环路热管内部的流速分布并定量评估了引射器对移除热泄漏的贡献;最后比较了本装置与传统环路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具有良好的变工况运行特性,热负荷变化后能快速建立新的稳态。适当增加蒸发器的热负荷有利于提高沸腾池的传热极限。当蒸发器热负荷为200 W时,沸腾池的极限热负荷为550 W,对应的热流密度高达114 W·cm^(-2),高于大多数传统环路热管。此外,得益于热泄漏的及时移除,本环路热管能在热泄漏占比高达28%时稳定运行。这些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有望运用于高热流密度和多热源系统的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 引射器 热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温室系列讲座 第五讲 温室的温度调控
8
作者 江建民 《科学养鱼》 1997年第10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温室 温度调控 平衡 泄漏 温度波动 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