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威 张学进 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168-2171,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热毒血瘀证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炎性因子间的相关联系;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热毒... 通过对近年来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热毒血瘀证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炎性因子间的相关联系;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中存在一定介导作用;总结了炎症反应在热毒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血瘀证 炎症 炎症因子 解毒 活血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40
2
作者 杨超 周岩 +2 位作者 孙晓红 姬曼 徐群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607-612,共6页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以阐释"热毒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连续8周,从中西医学不同视角,观察注射期间和注射后不...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以阐释"热毒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连续8周,从中西医学不同视角,观察注射期间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症状表现,包括采集舌像、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小板聚集、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血液粘度、血脂和凝血因子。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大便臭秽;尾部逐渐变得紫暗,舌质由红润变得暗、干涩、舌下静脉变长;给药第1周大鼠血液有凝血时间延长和血脂波动,随后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细胞功能改变表现;4周至8周血小板聚集、血浆粘度和血脂升高。结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大鼠出现符合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舌像和体征,其生物学表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是炎症反应并波及血液内成分变化和凝血变化,然后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变的异常。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血瘀证 模型 动物 内毒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徒康宛 朱银芳 +2 位作者 俞萍 汤勤 严志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氯化钠保肝治疗,... 目的研究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氯化钠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用动态浊度法检测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内毒素水平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清营汤 乙肝后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热毒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宝丹配合介入治疗热毒血瘀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冯正权 吴良村 +3 位作者 沈敏鹤 舒琦瑾 邓涌川 邵国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404-2407,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八宝丹辅助治疗热毒血瘀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人随机进入临床观察,一组单纯介入治疗;一组患者在介入基础上口服八宝丹,2影次,3次/日连续服用8周为1个周期。介入用药统一为5-FUDRl.0+DDP60-80mg+E-A... 目的:初步观察八宝丹辅助治疗热毒血瘀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人随机进入临床观察,一组单纯介入治疗;一组患者在介入基础上口服八宝丹,2影次,3次/日连续服用8周为1个周期。介入用药统一为5-FUDRl.0+DDP60-80mg+E-ADM60-80mg+碘油5-10mL,1次/4周共2次。观察八宝丹对患者近期中医证候、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和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浓度比治疗前都有很大程度的缩小或降低。八宝丹联合介入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二者证候稳定改善率分别为85%、55%;单纯介入组患者出现腹痛、呕吐、或体温超过38℃的并发症情况多于八宝丹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单纯介入组患者肝功能损害也明显多于八宝丹联合介入组患者。单纯介入组患者1年生存率48.3%,显著低于八宝丹联合介入组患者61.8%,P〈0.05。结论:八宝丹在改善热毒血瘀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减少、降低介入治疗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治疗肝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丹 热毒血瘀证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薛峥 叶玺 谢年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中医证型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纳入行IVUS检查的ACS患者6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血瘀证组(36例)和非热毒血瘀证组(30例)。采用IVUS测定2种罪犯病变斑块面积、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高...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中医证型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纳入行IVUS检查的ACS患者6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血瘀证组(36例)和非热毒血瘀证组(30例)。采用IVUS测定2种罪犯病变斑块面积、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发生率、正向重构、负向重构和重构指数(RI)等指标,使用SPSS软件包,对比分析2种资料。结果热毒血瘀证组罪犯病变处的斑块面积、EEM面积和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大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1),重构指数(RI)也高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5);正重构更常见于热毒血瘀证组(P<0.01),负重构常见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1)。结论热毒血瘀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更高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热毒血瘀证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大黄水煎液中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其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慧 刘晓 +3 位作者 祝婷婷 汪小莉 朱晓钗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建立熟大黄水煎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观察其对热毒血瘀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柱,以0.1%磷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在此条件下进行方法学验证及水煎液样品含量... 目的建立熟大黄水煎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观察其对热毒血瘀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18柱,以0.1%磷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在此条件下进行方法学验证及水煎液样品含量测定。给予热毒血瘀模型大鼠熟大黄水煎剂,取其腹主动脉血液检测以获得血液流变学参数,并测定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回收率均符合相关要求。熟大黄水煎液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P<0.05)、血浆粘度(P<0.01)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P<0.01),TT(P<0.01)和PT(P<0.01)值显著延长,同时TXB2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5),TXB2/6-keto-PGF1α含量比值极显著下降(P<0.01)被纠正趋向正常。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熟大黄水煎液的质量评价与控制。熟大黄能有效改善热毒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PGI2分泌同时减少TXA2的生成,纠正TXB2/6-keto-PGF1α比值失衡,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恢复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大黄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热毒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