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激光稳态热晕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禹烨 牛燕雄 +2 位作者 王秀生 刘杰 姜楠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4,共3页
为了研究强激光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热晕效应,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无风时稳态热晕效应的影响参数进行了求解,探讨了无风稳态热晕效应对轴上光强以及远场能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风稳态热晕效应存在时,随发射功率的增大,一定传... 为了研究强激光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热晕效应,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无风时稳态热晕效应的影响参数进行了求解,探讨了无风稳态热晕效应对轴上光强以及远场能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风稳态热晕效应存在时,随发射功率的增大,一定传输距离截面上的峰值功率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截面上的峰值光强随基模高斯光束的腰斑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截面上峰值光强在逐渐减小,能量在逐渐向周围扩展;在一定条件下,截面上的光强分布会呈现中心光强小于周围光强的“草帽型”分布。该结论对研究强激光在远场的辐照效应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稳态热晕 数值模拟 光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大气传输中热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栋泉 李有宽 +1 位作者 徐锡申 张信威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研究了激光在大气传输中的热晕现象。得出了一定条件下,热晕随激光输入功率和传播距离的稳态变化规律,并计算了激光在大气中传输10km时发生热晕的功率阈值。在瞬态情况下,研究了有风和无风热晕现象。
关键词 激光大气传输 热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大气传输稳态热晕效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瑞科 王新宽 +1 位作者 姚友群 吴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5-660,共6页
基于积分法研究了有风时强激光大气传输稳态热晕效应.推导了稳态热晕积分方程,分析并改进了高斯-勒让德积分法,使收敛速度提高近两倍,且畸变越大改进效果越显著.应用该算法计算了10.6μm激光的稳态热晕对远场光斑能量分布的影响,得到了... 基于积分法研究了有风时强激光大气传输稳态热晕效应.推导了稳态热晕积分方程,分析并改进了高斯-勒让德积分法,使收敛速度提高近两倍,且畸变越大改进效果越显著.应用该算法计算了10.6μm激光的稳态热晕对远场光斑能量分布的影响,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然后应用该算法对3.8μm激光的热晕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发射功率越大,传输距离越远,光束畸变和波束扩展越大;而孔径的增加,会使热畸变效应减小,但孔径太大或太小均会导致到达目标的功率密度下降,有效光斑面积减小,且孔径的增大会增加系统实现的难度和成本.因此,合理选择发射孔径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大气 传输 热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大气传输热晕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中涛 孙晓泉 邹继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由于大气通道上介质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改变了大气折射率,形成自散焦负透镜,从而产生热晕。热晕使激光发生畸变,限制了激光能量在大气中的有效传输。以准直高斯光束为例,模拟单脉冲和序列脉冲激光大气传输,对均匀风场和无风两种情况下激... 由于大气通道上介质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改变了大气折射率,形成自散焦负透镜,从而产生热晕。热晕使激光发生畸变,限制了激光能量在大气中的有效传输。以准直高斯光束为例,模拟单脉冲和序列脉冲激光大气传输,对均匀风场和无风两种情况下激光在不同靶程光束截面的光强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长脉冲比短脉冲受到非线性热晕效应影响大;序列脉冲存在一个最优化脉冲间隔,使上靶光强存在20%~30%的涨幅。最后,在没有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对畸变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提出了采用脉冲间隔适当的序列短脉冲传输来提高激光传输能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传输 热晕 脉冲序列 高斯光束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大气传输热晕与光束抖动综合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志华 杜太焦 +1 位作者 王建国 闫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3,256,共4页
研究了激光大气传输中热晕与光束抖动综合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统计方法模拟光束抖动,当光束抖动频率远小于或远大于热晕特征频率时,用卷积的方法计算热晕与光束抖动综合作用下的光束远场光斑的光强分布。为了检验数值模... 研究了激光大气传输中热晕与光束抖动综合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统计方法模拟光束抖动,当光束抖动频率远小于或远大于热晕特征频率时,用卷积的方法计算热晕与光束抖动综合作用下的光束远场光斑的光强分布。为了检验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针对聚焦Gauss光束,计算了热晕与光束抖动综合作用下,焦平面上的光强分布。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抖动 热晕 聚焦光束 大气传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热晕补偿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万敏 苏毅 +2 位作者 张凯 易亨瑜 孙和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1996年第1期51-59,共9页
热晕是高能激光大气传输的最重要非线性效应之一。本文编制了一套四维(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程序用来模拟热晕及其相位补偿,对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热晕畸变及其自适应光学相位补偿实验作了数值模拟,从而将理论上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热晕是高能激光大气传输的最重要非线性效应之一。本文编制了一套四维(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程序用来模拟热晕及其相位补偿,对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热晕畸变及其自适应光学相位补偿实验作了数值模拟,从而将理论上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作了比较和分析。由计算和实验结果得到:热晕的存在会使高能激光在传输中光学质量变差,自适应光学系统对热晕造成的畸变有较好的修正,但如存在扰动(如初始光束自身不稳定,湍流扰动等),则会由于不稳定性而降低其修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热晕 数值模拟计算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固体热容激光器大气热晕效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武明 吴慧云 +1 位作者 朱家健 许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447,504,共4页
气溶胶粒子从高能激光光束中吸收了能量,通过热传导加热空气,造成空气在光束内形成了温度的不均匀分布,产生对激光波面的影响,从而影响高能激光的传输。对单个和群体气溶胶粒子在单脉冲和多脉冲作用下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粒子间距... 气溶胶粒子从高能激光光束中吸收了能量,通过热传导加热空气,造成空气在光束内形成了温度的不均匀分布,产生对激光波面的影响,从而影响高能激光的传输。对单个和群体气溶胶粒子在单脉冲和多脉冲作用下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粒子间距小于高能固体热容激光器的热传导特征半径时,只引起光的散射,而在粒子间距大于高能固体热容激光器的热传导特征半径时,可等效于分子吸收所致热晕。通过数值计算,在一定的简化计算条件下,热晕对高能固体热容激光器大气传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容激光 气溶胶粒子 热晕 特征半径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固体脉冲激光热晕效应相位补偿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晓星 张鹏飞 +3 位作者 乔春红 张京会 范承玉 王英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8-1413,共6页
热晕效应是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最重要的非线性效应之一。利用激光大气传输四维仿真程序,针对高能固体脉冲激光大气传输的非线性热晕效应,采用常规自适应光学系统与随机并行梯度算法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其相位补偿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 热晕效应是高能激光大气传输最重要的非线性效应之一。利用激光大气传输四维仿真程序,针对高能固体脉冲激光大气传输的非线性热晕效应,采用常规自适应光学系统与随机并行梯度算法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其相位补偿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脉冲宽度1 ms,重复频率10 Hz,单脉冲发射功率500 k W时,常规自适应光学系统补偿效果较好;当脉冲发射功率增加或者重复频率增加时,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自适应光学系统补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传输 热晕效应 自适应光学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与风向对小尺度热晕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英俭 吴毅 +2 位作者 汪超 侯再红 龚知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给出了两种特殊风向对小尺度热晕不稳定性扰动能量增长影响的实验及数值计算结果:当风向与扰动梯度方向平行时,风速对不稳定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垂直于机动梯度方向的风则对热晕不稳定性没有影响。
关键词 小尺度 热晕 风向 风速 激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晕效应数值模拟中对计算参数的选取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印博 王英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根据数值计算的抽样原则,对激光大气传输数值模拟中如何准确地选取计算参数作了比较全面 的分析,导出计算参数选取所应遵循的判据。结合高斯光束及平台光束准直传输热畸变后的相位分布,得到了 网格间距与Bradley Hermann热畸变... 根据数值计算的抽样原则,对激光大气传输数值模拟中如何准确地选取计算参数作了比较全面 的分析,导出计算参数选取所应遵循的判据。结合高斯光束及平台光束准直传输热畸变后的相位分布,得到了 网格间距与Bradley Hermann热畸变参数的关系。在算出此热畸变参数后,便可选定合适的网格间距,由数值 结果便能准确评价实际激光大气传输的效果。数值结果表明,相同网格数、不同网格间距下数值结果的差别相 对较大,若网格间距选取不当,将给数值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晕效应 数值模拟 计算参数 网格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光束稳态热晕补偿实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毅 王英俭 +3 位作者 汪超 候再红 杨刚 龚知本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进行了聚焦光束稳态热晕效应及自适应光学补偿的室内模拟实验观测,获得了在不同热畸变参数情况下,自适应光学系统开闭环时光束远场Strehl比和信标光波前方差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自适应光学对聚焦光束整束热晕的补偿效果是显著的... 进行了聚焦光束稳态热晕效应及自适应光学补偿的室内模拟实验观测,获得了在不同热畸变参数情况下,自适应光学系统开闭环时光束远场Strehl比和信标光波前方差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自适应光学对聚焦光束整束热晕的补偿效果是显著的。在热畸变参数Nd大于170时,校正剩余波前大差呈非线性增长。在热畸变参数N_d与光束菲涅耳数N_f的比值大于1时,校正后的远场光斑峰值强度随入射功率的增加开始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晕 相位补偿 激光大气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热晕不稳定性线性化普遍理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知本 王英俭 吴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本文利用小起伏线性理论,给出了在非均匀吸收大气并伴有随机风速切变情况下高能激光大气传输的对数光强起伏和相位起伏以及Strehl比的普遍表达式。Strehl比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小尺度热晕相位校正的不稳定性,和湍流效应相位补偿... 本文利用小起伏线性理论,给出了在非均匀吸收大气并伴有随机风速切变情况下高能激光大气传输的对数光强起伏和相位起伏以及Strehl比的普遍表达式。Strehl比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小尺度热晕相位校正的不稳定性,和湍流效应相位补偿不同,只有适当地选择变形镜驱动器的间距,相位校正才有效。随机风速可以部分地抑制小尺度热晕不稳定性与相位校正不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高能激光发射的临界能量密度。但在实际大气中,它的数值还要比产生整束热晕相位校正不稳定性的临界激光能量密度小一个量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小尺度热晕 相位补偿 不稳定性 激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和热晕效应对列阵合成激光传输特性和光束质量影响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晓庆 季小玲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6,共11页
介绍了大气湍流效应和热晕效应对列阵合成激光传输特性和光束质量影响的理论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合成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解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大气湍流效应对列阵合成光束的光强分布、远场发散角、方向性、曲率半径和湍流距离的影响... 介绍了大气湍流效应和热晕效应对列阵合成激光传输特性和光束质量影响的理论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合成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解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大气湍流效应对列阵合成光束的光强分布、远场发散角、方向性、曲率半径和湍流距离的影响,以及大气热晕效应对列阵合成光束的光强分布、传输效率、重心偏移、热晕时间尺度和焦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湍流效应和热晕效应对合成激光光束质量的影响与光束合成方式、合成光束参数以及大气参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阵合成光束 大气传输 湍流效应 热晕效应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波前探测算法校正热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伟 陈志华 +1 位作者 杜太焦 关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8-202,共5页
建立了采用相关波前探测算法(Correlation wave-front sensing algorithm,COR)的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系统的数值模型,对准直光束大气传输自适应光学校正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热晕强度条件下光子噪声和读出噪声对系统校... 建立了采用相关波前探测算法(Correlation wave-front sensing algorithm,COR)的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系统的数值模型,对准直光束大气传输自适应光学校正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热晕强度条件下光子噪声和读出噪声对系统校正效果的影响,并与质心(Center of Gravity,COG)算法和阈值质心(Threshold Center of Gravity,TCOG)算法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R算法对噪声和热晕强度的变化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可以提高夏克-哈特曼波前探测器(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or,SH-WFS)在低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条件下的波前探测精度,同时还可以较好地抑制噪声诱发的相位补偿不稳定性(Phase Compensation Instability,PCI),改善低信噪比条件下大气热晕校正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相关波前探测算法 噪声 热晕效应 位相补偿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与热晕综合效应 被引量:46
15
作者 饶瑞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讨论了激光大气传输时的湍流与热晕综合效应问题。提出了根据湍流效应对热晕经验公式进行修正的处理方法,其物理基础是在湍流效应较明显的情况下,由相干距离决定的湍流Fresnel衍射参数远小于由发射口径决定的Fresnel衍射参数时,小尺度... 讨论了激光大气传输时的湍流与热晕综合效应问题。提出了根据湍流效应对热晕经验公式进行修正的处理方法,其物理基础是在湍流效应较明显的情况下,由相干距离决定的湍流Fresnel衍射参数远小于由发射口径决定的Fresnel衍射参数时,小尺度热晕的影响超过整束热晕占主导地位。将修正的经验公式与基于数值计算的定标公式相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热晕 激光大气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激光水面传输热晕效应缩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成良 张飞舟 +2 位作者 张凯 雒仲祥 童立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18,共3页
为了验证近红外激光在水面大气传输时的热晕效应,采用缩比实验方法,克服了大口径和高功率系统复杂、实验成本高等实际问题,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设计了高效的实验方案,对1000nm左右的激光水面大气传输热晕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 为了验证近红外激光在水面大气传输时的热晕效应,采用缩比实验方法,克服了大口径和高功率系统复杂、实验成本高等实际问题,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设计了高效的实验方案,对1000nm左右的激光水面大气传输热晕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外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选择合适的功率和发射口径情况下,1000nm左右的高能激光水面传输热晕效应可忽略。这一结果对大口径和高功率激光系统设计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传输 水面 热晕 缩比试验 高能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脉冲高功率激光热晕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毅 王英俭 +1 位作者 汪超 候再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6-92,共7页
本文报告了实验室条件下热透镜产生及在有风和无风影响下热透镜消失的定量时间特征,激光束在经过吸收介质后,远场传输发散特征以及均匀和非均匀吸收热透镜引起光束畸变差异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热晕 远场传输发射 透镜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热晕非等晕效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运强 许晓军 +3 位作者 习锋杰 陆启生 吴武明 郭少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256,共4页
运用高斯光束展开的方法,分析圆对称平顶光束在大气传输中的热晕及其非等晕效应。通过对热晕及非等晕效应引起的波前畸变作泽尼克多项式展开,得到了各阶泽尼克系数,进而求得热晕校正残差,数值计算得到的热晕拟合校正残差与现有理论公式... 运用高斯光束展开的方法,分析圆对称平顶光束在大气传输中的热晕及其非等晕效应。通过对热晕及非等晕效应引起的波前畸变作泽尼克多项式展开,得到了各阶泽尼克系数,进而求得热晕校正残差,数值计算得到的热晕拟合校正残差与现有理论公式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对非等晕效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热畸变参数较小,且给定口径尺寸的情况下,热晕角度非等晕校正残差与非等晕角θ的平方成正比,热晕聚焦非等晕校正残差与信标高度的1.71次幂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晕 非等 泽尼克多项式 平顶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粒子热晕的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炎焱 王俊波 杨小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报道了在气溶胶室中首次观察到的群体气溶胶粒子吸收激光能量产生的热晕效应的实验。在真实大气中用电动喷枪注入相当浓度的气溶胶粒子为去离子水,连续波Ar+激光,在实验中发现随着粒子浓度的增加,从实验仓中出射的激光光斑重心下... 报道了在气溶胶室中首次观察到的群体气溶胶粒子吸收激光能量产生的热晕效应的实验。在真实大气中用电动喷枪注入相当浓度的气溶胶粒子为去离子水,连续波Ar+激光,在实验中发现随着粒子浓度的增加,从实验仓中出射的激光光斑重心下移,并且随着粒子浓度的减少,光斑逐渐上移,位置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 强激光 热晕 吸收 光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所致热晕中的大气密度变化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税奇军 杨小丽 安雪娥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0,共2页
当高能激光穿过大气时,大气中的分子和气溶胶粒子吸热会使大气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局部折射率变化,由此产生热晕效应。本文主要分析了气溶胶粒子所致稳态热晕和含时热晕中的大气密度变化问题。
关键词 高能激光 气溶胶粒子 大气密度 折射率 热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