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煤层烧变岩地球化学与变质矿物相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热西提·亚力坤 +5 位作者 薛小渊 宋世骏 胡俭 张泽宇 姬中奎 黄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4,共16页
以陕北张家峁井田延安组2^(2),3^(1)段烧变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迁移规律以及变质矿物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烧变岩为低碱性硅铝质变质岩,横向上钙碱性分布不均一,少部分烧变样品烧失量大且CaO含量高,Fe元素迁移聚集... 以陕北张家峁井田延安组2^(2),3^(1)段烧变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迁移规律以及变质矿物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烧变岩为低碱性硅铝质变质岩,横向上钙碱性分布不均一,少部分烧变样品烧失量大且CaO含量高,Fe元素迁移聚集。Zr相容性比Hf更好,Ba元素富集可能与后期水文作用有关,稀土元素分配趋势线为略微轻稀土富集型,烧变作用对稀土元素的分配影响相对有限。烧变岩原生矿物多具有烧蚀特征,镜下发育烧蚀边、气孔构造等,新生矿物呈集合体充填矿物间或矿物裂缝中。矿物相组合与热接触变质作用中发生高热变质的透长岩相相近,但变质压力更低,温度更高。烧变岩层由下而上可分为薄层板状烧烤岩、烧熔岩、厚层板状烧烤岩、厚层层状烧烤岩的岩石组合,鳞石英+方石英相较莫来石+堇青石+赤铁矿能更好表征岩石烧变程度的强弱,同层烧烤岩下部烧变程度高于上部,烧熔岩上部板状烧烤岩烧变程度高于下部板状烧烤岩。研究区烧变岩具有“隐伏”的特点,且存在同沉积期烧变作用,除暴露在河谷阶地的烧变岩层外,部分烧变岩层埋于更新世地层和残余延安组地层之下。早期形成的烧变岩层后期被破坏,多期烧变地层相互叠置形成现今火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变岩 张家峁井田 地球化学 变质矿物相 热接触变质作用 透长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线石角岩形成时变质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晋福 《地球化学》 CAS 1978年第3期234-241,共8页
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周围岩石的接触热变质作用发育良好,从内向外,依次出现辉石角岩相、角闪石角岩相、绿帘石角岩相,环绕侵入体形成良好的接触变质圈。1967年,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对岩体西南侧,东山口-关坻一带的泥质岩石的接... 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周围岩石的接触热变质作用发育良好,从内向外,依次出现辉石角岩相、角闪石角岩相、绿帘石角岩相,环绕侵入体形成良好的接触变质圈。1967年,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对岩体西南侧,东山口-关坻一带的泥质岩石的接触变质进行了矿物共生分析。其中辉石角岩相及角闪石角岩相的矿物共生组合如图1、2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岩体 接触变质作用 辉石角岩相 角闪石角岩相 绿帘石角岩相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苴却砚石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玉孝 纪相田 张成江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0-362,共3页
论述了攀枝花苴却砚石及其中“标”和“眼”的成因 ,认为其形成与震旦系观音崖组经海西期热接触变质作用有关 。
关键词 砚石 成因 攀枝花 震旦系 观音崖组 苴却玉 热接触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