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缙云山典型树种树干液流日际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璇 张会兰 +4 位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刘春霞 杨坪坪 潘声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0,共10页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方法,于2012—2015年8—9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典型优势木(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运用微型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ES)、大气温度(T)、大气相对湿度(RH)、风速(W)、饱...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方法,于2012—2015年8—9月对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典型优势木(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并运用微型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ES)、大气温度(T)、大气相对湿度(RH)、风速(W)、饱和水汽压差(VPD)等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量(SWC),分析3个树种的树干液流在日尺度及典型天气条件(晴、阴、雨)下的差异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树种间导水能力差异表现为四川山矾〉马尾松〉杉木,阔叶树种蒸腾速率高于针叶树种;3个树种树干液流日变化规律均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走势;液流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为山矾最早,杉木最晚;典型天气条件下3个树种液流量均呈现晴天〉阴天〉雨天,与晴天液流量相比较,阴、雨天液流量减少幅度为41%至86%;白天树干液流贡献率表现为晴天(94.74%~98.04%)〉阴天(93.63%~96.71%)〉雨天(81.43%~85.43%),夜晚树干液流贡献率表现为雨天(14.57%~18.27%)〉晴天(3.29%~6.37%)〉阴天(1.96%~5.26%);导致雨天夜间液流贡献率最大的因子为SWC;影响3个树种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ES和VPD;T、RH、W对3个树种的影响程度都很小,且略有不同。气象因子与杉木、马尾松、四川山矾的树干液流多元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873、0.873、0.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探针方法 天气条件 液流通量密度 气象因子 夜间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