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在加油站场地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玉敏 何庆生 +2 位作者 张秀霞 麻微微 李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某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根据场地污染状况和修复要求,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原位修复。修复区域设置10口抽提井,5口注入井和8口监测井。首先应用气相抽提技术除去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修复20 d后... 以某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根据场地污染状况和修复要求,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原位修复。修复区域设置10口抽提井,5口注入井和8口监测井。首先应用气相抽提技术除去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修复20 d后,场地石油烃浓度低于国家标准GB 36600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然后进行热强化气相抽提操作,将土壤中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抽提出来;最后向土壤中注入高效降解菌,进一步除去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生物降解进行45 d后,土壤石油烃浓度低于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实现修复目标。修复结果表明,该联合修复技术高效、绿色,修复过程可为同类场地修复提供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强化气相抽提 微生物降解 石油烃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孔洞缺陷焊接接头电磁热强化及组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付宇明 宋炳材 +1 位作者 李艳芳 郑丽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811-2815,共5页
通过自制的ZL-2型超强脉冲放电装置对含孔洞缺陷的A356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了电磁热强化实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对强化前后焊接接头各区域微观组织和孔洞附近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微机控制万能实验机对强化前后试件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自制的ZL-2型超强脉冲放电装置对含孔洞缺陷的A356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了电磁热强化实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对强化前后焊接接头各区域微观组织和孔洞附近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微机控制万能实验机对强化前后试件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SEM扫描电镜对拉伸断口进行了分析,采用型号为FM-700的显微硬度计对强化前后试件进行了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合适的脉冲电流有较好的晶粒细化效果,强化后的焊接接头各区域组织得到细化,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经脉冲放电后的抗拉强度平均提高了11%,延伸率平均提高了14.2%,且强化后接头的硬度明显较强化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热强化 孔洞 焊接接头 A356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埋藏裂纹的焊接接头电磁热强化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丽娟 柴璇 +1 位作者 韩晓娟 付宇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113,共4页
采用ANSYS分析软件对45钢焊接接头电磁热强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其强化后的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磁热强化使焊接接头内部裂纹尖端钝化,减少了应力集中,焊接裂纹尖端形成了3向残余压应力场.通过ZL-2型脉冲放电... 采用ANSYS分析软件对45钢焊接接头电磁热强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其强化后的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磁热强化使焊接接头内部裂纹尖端钝化,减少了应力集中,焊接裂纹尖端形成了3向残余压应力场.通过ZL-2型脉冲放电装置对45钢焊接接头进行了电磁热强化试验,并对其进行了强化前后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经过脉冲放电强化后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有所提高,其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均证实了电磁热强化技术应用到焊接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埋藏裂纹 电磁热强化 数值分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201铝铜合金焊接接头电磁热强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丽娟 李田 +2 位作者 杜文连 于海国 付宇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
采用ZL201铝铜合金铸锭制备了焊接拉伸试件,通过ZL-2型超强脉冲放电装置对焊接接头进行了电磁热强化试验。通过抗拉强度测试,对比分析了脉冲放电对铝铜合金焊接结构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强化前后的断口进行了SEM断口扫描分析和EDS点... 采用ZL201铝铜合金铸锭制备了焊接拉伸试件,通过ZL-2型超强脉冲放电装置对焊接接头进行了电磁热强化试验。通过抗拉强度测试,对比分析了脉冲放电对铝铜合金焊接结构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强化前后的断口进行了SEM断口扫描分析和EDS点成分分析以及金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脉冲放电,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平均提高了9.5%;焊接接头内的孔洞缺陷内缘由于电流绕流发生熔化结晶现象,脉冲放电后孔洞内新生晶粒Cu含量增加明显,强化相增加,强脉冲电流使孔洞附近的金属晶粒细化,从而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合金 焊接接头 电磁热强化 力学性能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强化对乙醇柴油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5
作者 姜光军 张煜盛 +1 位作者 肖干 文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2-417,共6页
通过模拟发动机冷却水废热回收利用的水浴加热法,对流经喷油泵后高压油管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进行预热升温,以探讨不同乙醇柴油配比及其热强化对发动机性能、常规与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温燃油相比,乙醇柴油热... 通过模拟发动机冷却水废热回收利用的水浴加热法,对流经喷油泵后高压油管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进行预热升温,以探讨不同乙醇柴油配比及其热强化对发动机性能、常规与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温燃油相比,乙醇柴油热强化有利于降低发动机在低转速和部分负荷工况下的当量燃油消耗率及其HC排放,而其碳烟和NOx排放无明显变化;乙醇柴油热强化还可降低乙醛、丙酮和乙醇等非常规污染物排放,但会使中低转速工况下的甲醛的排放稍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强化 乙醇柴油 性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VOC的有机污染场地热强化气相抽提修复效果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超 徐超 +5 位作者 孙宗全 沈佳伦 龙杰 李晓东 马福俊 谷庆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因其修复周期短、二次污染可控以及对土壤质地和污染物性质适应性较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 TMVOC模型可模拟多孔介质的热量传递及污染物的运移、去除过程... 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因其修复周期短、二次污染可控以及对土壤质地和污染物性质适应性较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较少. TMVOC模型可模拟多孔介质的热量传递及污染物的运移、去除过程.为建立系统化、精准化的有机污染场地热强化气相抽提修复模型,探究有机污染场地热强化气相抽提修复过程,提高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的治理精度,以天津某试剂厂中试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TMVOC模型模拟原位热传导(TCH)强化气相抽提过程中场地的温度变化及目标污染物氯苯的去除效果,结合中试数据进一步阐明场地升温过程及氯苯的去除规律,并验证TMVOC模型的可信度.结果表明:(1)模拟加热7周后,TCH-A区的平均温度为99.4℃,维持该温度1周后平均温度降为95.0℃,升温过程温度监测数据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拟合优度R为0.995.(2)模拟加热7周后,TCH-B区的平均温度为84.8℃,维持该温度1周后平均温度升至88.0℃,升温过程温度监测数据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拟合优度R为0.989.(3)模拟热强化气相抽提修复8周后,氯苯的去除率达97.3%,第1周的去除速率最慢,第4周最快,修复后氯苯浓度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拟合优度R为0.910.研究显示,TMVOC模型可有效模拟热强化气相抽提过程中场地温度和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为有机污染场地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的精准化修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场地 热强化气相抽提 TMVOC模型 温度场 氯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热强化煤层气抽采的试验研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林杰 冯增朝 +1 位作者 周动 王幸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4-205,共12页
煤层气作为煤层中主要的清洁能源,其高效抽采和利用,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然而,甲烷的强吸附性和煤层的低渗透性,导致煤层气的采收率特别低。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完善了注热强化煤层气抽采的理论,在实验室和煤矿井... 煤层气作为煤层中主要的清洁能源,其高效抽采和利用,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然而,甲烷的强吸附性和煤层的低渗透性,导致煤层气的采收率特别低。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完善了注热强化煤层气抽采的理论,在实验室和煤矿井下分别进行了注热强化煤层气抽采的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甲烷的解吸规律和注热对煤层气抽采的促进作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注水解吸、自然解吸和注热解吸3种条件下的煤样终态解吸率分别为12%、37%和81%。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自然解吸和注水解吸后的注热强化解吸,分别可以增加46%和68%的解吸率,证明了注热具有强化甲烷解吸以及解除水锁效应的作用。阳泉矿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热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煤层气的抽采率,还可以缩短煤层气的抽采时间。注热方法可以将煤层气的浓度和日产气量分别提高10倍和100倍,其中最大煤层气浓度和最大日均产气量分别为98%和123 m^(3)/d。8号注热钻孔的有效注热半径超过5 m,并且注热后的抽采阶段是煤层气高效抽采时间段。研究结果可为注热强化煤层气抽采的现场应用和煤矿井下局部瓦斯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热强化煤层气抽采 甲烷解吸规律 有效注半径 能量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湿热处理改性效果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柴宝玉 叶发银 +2 位作者 雷琳 陈嘉 赵国华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201,共13页
湿热处理是一种物理改性方式,因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淀粉的改性当中,但传统湿热处理存在处理时间长、处理效果不足等问题。因此,采取一定方式强化淀粉湿热处理的改性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系统梳理总结了... 湿热处理是一种物理改性方式,因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淀粉的改性当中,但传统湿热处理存在处理时间长、处理效果不足等问题。因此,采取一定方式强化淀粉湿热处理的改性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系统梳理总结了反复湿热处理、物理强化、化学强化、酶强化以及其他强化对淀粉多尺度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具体强化机理,为研究开发有效的淀粉湿热处理的强化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强化湿效果 加工特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两相流中颗粒运动强化器壁对流传热的机理 被引量:9
9
作者 高翔 周劲松 +2 位作者 骆仲泱 陈亚非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4-302,共9页
提出了颗粒碰撞壁面过程中颗粒打破边界层和颗粒与壁面导热的强化传热模型,以分析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强化对流传热的机理,通过模型计算研究了风速、颗粒浓度和粒径等因素对颗粒在壁面的停留特性、颗粒在边界层的扰动及对导热和边界层破... 提出了颗粒碰撞壁面过程中颗粒打破边界层和颗粒与壁面导热的强化传热模型,以分析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强化对流传热的机理,通过模型计算研究了风速、颗粒浓度和粒径等因素对颗粒在壁面的停留特性、颗粒在边界层的扰动及对导热和边界层破坏两种强化机制传热比重的影响.以气固两相流横掠圆管的传热过程为例进行计算,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并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关联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强化对流传 对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强化磁性液体自然对流传热的机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正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在重力场中流体密度变化产生自然对流, 在磁力场中磁性液体的表观密度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明显变化, 磁场可以改变磁性液体的自然对流. 通过对磁场中的磁性液体的静力学计算和分析, 建立一个由均匀磁场和均匀梯度磁场同轴叠加的合成... 在重力场中流体密度变化产生自然对流, 在磁力场中磁性液体的表观密度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明显变化, 磁场可以改变磁性液体的自然对流. 通过对磁场中的磁性液体的静力学计算和分析, 建立一个由均匀磁场和均匀梯度磁场同轴叠加的合成磁场, 合成磁场使磁场引起的磁性液体密度变化各处均等, 各处的自然对流传热均等, 从而使磁性液体的表观密度和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得以准确测量, 由此建立起磁性液体的磁场强度、表观密度、Grashof数之间的关联式. 磁场强度的增大使磁性液体表观密度增大, 使磁性液体处于超重状态, 是磁场强化磁性液体自然对流传热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磁性液体 强化自然对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井强化热采工艺的现场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谈士海 张文正 谢先平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5期54-58,共5页
高粘稠油井的强化热采工艺采用电热杆与反馈式抽稠泵采油管柱结构 ,电加热油管内原油 ,降低了油管内原油的粘度 ,改善了井眼举升条件 ;先期对油层实施CO2 吞吐 ,降低储层原油的粘度 ,增加近井地带的原油驱动能量 ,改善渗流条件 ;研究稠... 高粘稠油井的强化热采工艺采用电热杆与反馈式抽稠泵采油管柱结构 ,电加热油管内原油 ,降低了油管内原油的粘度 ,改善了井眼举升条件 ;先期对油层实施CO2 吞吐 ,降低储层原油的粘度 ,增加近井地带的原油驱动能量 ,改善渗流条件 ;研究稠油的水敏、温敏特性 ,优选了降粘剂 ,确定在环空中滴加柴油降粘措施 ,改善了泵的工作状况 ,有助于提高原油产量。该项综合性技术已成功投入苏北洲城油田稠油井开采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井 强化 工艺 反馈式抽稠泵 CO2吞吐 降粘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粉对钒钛磁铁精矿碳热还原及熔分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杰 寇璐垚 +2 位作者 杨黎 胡途 张子木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5-72,共8页
研究了铝粉对钒钛磁铁精矿碳热还原及熔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铝粉能提高钒钛磁铁精矿碳热还原反应速率。铝粉添加量越大,还原反应越快。在还原反应过程中,铝热还原反应的发生放出了大量热量,并在其反应界面周围形成局部高温,从... 研究了铝粉对钒钛磁铁精矿碳热还原及熔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铝粉能提高钒钛磁铁精矿碳热还原反应速率。铝粉添加量越大,还原反应越快。在还原反应过程中,铝热还原反应的发生放出了大量热量,并在其反应界面周围形成局部高温,从而强化碳热还原反应过程,同时促进新生金属铁聚集长大。添加1%铝粉可稍微改善渣金分离;当铝粉添加量大于2%时,由于TiC的生成,渣的流动性变差,渣铁分离效果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精矿 含碳球团 还原 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程紫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3,77,共4页
"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将数值模拟技术贯穿于稠油热采开发的整个过程,在常规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建产能超过800×104t。回顾了"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稠油油藏开... "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将数值模拟技术贯穿于稠油热采开发的整个过程,在常规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建产能超过800×104t。回顾了"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稠油油藏开发的热点技术,如火烧油层、泡沫蒸汽驱、HDCS强化热采、热采多分支井等的驱油机理进行了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这几种稠油热采开发方式数值模拟的技术关键,详细说明了模拟过程中其具体的处理办法及现场应用效果。根据研究现状指出了稠油热采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方向,当前最主要是解决稠油油藏敏感性、热化学驱及稠油的非达西渗流3方面的数值模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火烧油层 泡沫蒸汽驱 强化 采多分支井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oxygen production approach with full-spectrum solar energy for the lunar human base
14
作者 Wei Zhu Maobin H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1,I0001,共18页
Building a lunar human b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human lunar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by combining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water decomposition with high-temper... Building a lunar human b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human lunar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by combining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water decomposition with high-temperature carbon dioxide electrolysis,utilizing the full solar spectrum.The optimal oxygen production rates under different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inlet temperatures T_(e),ultraviolet(UV)separation wavelengths λ_(2),infrared(IR)separation wavelengths,and photovoltaic cell materials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let temperature of the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should be as high as possible so that more carbon dioxide can be converted into carbon monoxide and oxygen.Furthermore,when the ultraviolet separation wavelength is approximately 385 nm,the proportion of solar energy allocated to the photoreaction and electrolysis cell is optimal,and the oxygen production rate is highest at 2.754×10^(-4) mol/s.Moreover,the infrared separation wavelength should be increased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llocated to the electrolysis cell to improve the rate of oxygen generation.In addition,copper indium gallium selenide(CIGS)has a relatively large separation wavelength,which can result in a high oxygen production rate of 3.560×10^(-4) mol/s.The proposed integrated oxygen production method can provide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supplying oxygen to a lunar human 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 oxygen production full-spectrum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and photon-enhanced thermionic emission electrolysis of carbon dioxide 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reaction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高温钛合金性能的途径 被引量:44
15
作者 萧今声 许国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7-105,共9页
介绍了高温钛合金的发展与现状,着重分析了美国、英国、俄罗斯高温钛合金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了高温钛合金的发展方向,并针对高温钛合金研究和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初步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寻找新的添加元素、发掘与应用稀土元... 介绍了高温钛合金的发展与现状,着重分析了美国、英国、俄罗斯高温钛合金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了高温钛合金的发展方向,并针对高温钛合金研究和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初步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寻找新的添加元素、发掘与应用稀土元素、开发以Ti3Al和TiAl化合物为基的抗蠕变合金、研究抗氧化涂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强化 稳定性 钛铝化合物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16
作者 ZHANG De-chao ZHAN Li-hua +4 位作者 MA Bo-lin YAO Shun-ming GUO Jin-zhan GUAN Cheng-long LIU S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38-1855,共18页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by using optical digital microscopy,universal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Additionally,the combined mode of Bragg fiber grating sensor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iber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on the strain process during microwave curing.The study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hange in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had a slight impact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 when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remained constant.The metallographic and interlaminar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formed at a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80℃ demonstrated a porosity of 0.414% and a 10.69% decrease in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compared to autoclave curing.Moreov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ibration energy field during the 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esidual strain in both the 0°and 90°fiber directions,when the laminate was cooled to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microwave curing POROSITY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uring s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曝气抽提修复地下水中乙苯影响研究
17
作者 张雷 皇甫辉远 +1 位作者 苗月 曹伟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77,共8页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浅层地下水温度在4~10℃,特别是冬季,温度低于10℃,低温环境影响污染物的传质过程,导致常规的曝气-抽提(AS)修复效果差。基于此,作者以苯系物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乙苯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建立热空气强化AS修复...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浅层地下水温度在4~10℃,特别是冬季,温度低于10℃,低温环境影响污染物的传质过程,导致常规的曝气-抽提(AS)修复效果差。基于此,作者以苯系物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乙苯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建立热空气强化AS修复二维箱体模拟装置,探究温度对于含水层乙苯去除过程中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含水层温度随着曝气温度提高,中上层温度场呈现“U”型分布,曝气后的乙苯浓度分布近区域“U”字形,这与曝气影响区域呈现的流型和热传递的传热机制是对应的。经过3 d修复,60℃相同时间内乙苯去除率较30℃提高2倍,乙苯去除效率为87.73%,乙苯浓度低于地下水Ⅳ类标准值0.6 mg/L。结果表明热空气温度通过传导影响地下水层温度,进而影响污染物和污染物饱和分压变化,提高挥发去除效率,提高修复效果。文章可为中国北方地区低温浅层土地下水苯系物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强化 曝气抽提 修复 乙苯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ire-arc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Al-Cu alloy
18
作者 ZHANG Tao QIN Zhen-yang +2 位作者 GONG Hai WU Yun-xin CHEN 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181-2193,共13页
Wire-arc additive manufacture(WAAM)has great potential for manufacturing of Al-Cu components.However,inf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AAM deposited material restrict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Inter-layer cold rolli... Wire-arc additive manufacture(WAAM)has great potential for manufacturing of Al-Cu components.However,inf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AAM deposited material restrict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Inter-layer cold rolling and thermo-mechanical heat treatment(T8)with pre-stretching deformation between solution and aging treatment were adopted in this study.Their effects on hardness,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heat treatment(T6).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d rolling increases the hardness and strengths,which further increase with T8 treatment.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UTS)of 513 MPa and yield stress(YS)of 413 MPa can be obtained in the inter-layer cold-rolled sample with T8 treatment,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s-deposited samples.The cold-rolled samples show higher elongation than that of as-deposited ones due to significant elimination of porosity in cold rolling;while both the T6 and T8 treatments decrease the elongation.The cold rolling and pre-stretching deformation both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dense and dispersive precipitatedθ′phases,which inhibits the dislocation movement and enhances the strengths;as a result,T8 treatment shows better strengthening effect than the T6 treatment.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was analyzed and it was mainly related to work hardening and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re-arc additive manufacture inter-layer cold rolling thermal-mechanical treatment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氮气及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以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浅薄层超稠油为例 被引量:45
19
作者 王学忠 王金铸 乔明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埋藏浅(400~570 m)、地层温度低(22~28℃)、储集层薄(2~6 m,平均3.5 m)、地下原油黏度高(50 000~90 000 mPa.s)但热敏性好、适合热采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的复合开发稠油方式(HDNS),... 针对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埋藏浅(400~570 m)、地层温度低(22~28℃)、储集层薄(2~6 m,平均3.5 m)、地下原油黏度高(50 000~90 000 mPa.s)但热敏性好、适合热采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的复合开发稠油方式(HDNS),并在排601砂体北部实施了HDNS开发先导试验。结果表明:油套环空注氮气,可起到隔热作用;利用氮气膨胀性高的特点,补充地层能量;地层内氮气向上超覆,对地层有保温作用。HDNS各要素的综合作用显著提高了蒸汽波及体积、驱油效率和原油流动能力,降低了原油黏度。春风油田应用HDNS技术已经建成产能40×104t,采油速度3.0%,实现了低品位浅薄层超稠油的高速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 超稠油 强化 水平井 蒸汽吞吐 氮气 油溶性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91块深层超稠油开发配套工艺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栋 秦延才 +2 位作者 赵德林 李大伟 程永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4-116,141,共3页
针对埕91块原油黏度高,油层埋藏深,油层敏感性强等开发难点,探索了深层超稠油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研究表明:大通径防砂精密微孔滤砂管裸眼完井工艺可有效增大渗流面积,减少油流阻力;替泥浆、通井、酸洗工艺可解除全井段泥饼堵塞,打开油... 针对埕91块原油黏度高,油层埋藏深,油层敏感性强等开发难点,探索了深层超稠油开发配套工艺技术。研究表明:大通径防砂精密微孔滤砂管裸眼完井工艺可有效增大渗流面积,减少油流阻力;替泥浆、通井、酸洗工艺可解除全井段泥饼堵塞,打开油流通道;HDCS工艺中油溶性降黏剂、二氧化碳及注入蒸汽的相互作用对超稠油的开发起着决定性作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及电热杆举升工艺减少了油井的冷伤害,提高了HDCS的效果,解决了井筒举升的问题,为今后深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探索出一套经济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HDCS强化采技术 注采一体化管柱 埕91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