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量对热带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旭 刘海林 +3 位作者 黄艳艳 杨红竹 贝美容 林清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9-629,共11页
【目的】研究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与酶活性的影响,为该区域水稻高效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稻田间试验连续进行了3季(2018年早稻-晚稻,2019年早稻)。施肥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 【目的】研究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与酶活性的影响,为该区域水稻高效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稻田间试验连续进行了3季(2018年早稻-晚稻,2019年早稻)。施肥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常规化肥分3次施用(CF),采用一次性基施的等量、减10%和减20%氮磷钾养分投入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OF、-10%OF和-20%OF)。2019年早稻收获后测产,同时取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结构。【结果】OF、-10%OF和-20%OF处理的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均与化肥处理(CF)相当。与CF相比,3个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对土壤全量氮磷钾没有显著影响;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20%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15.40%)、速效钾含量(39.75%);OF和-10%O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49.82%、46.02%)和速效钾含量(91.40%和30.44%);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影响了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其中-20%OF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真菌的Chao1指数和真菌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结构方面,-20%OF处理的土壤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CF处理,分别提高6.64%和8.37%,厚壁菌门丰度较CK显著降低了72.67%;-20%OF处理较CF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接合菌门丰度(77.40%),而-10%OF土壤真菌球囊菌门较CK处理降低了117.3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速效磷呈正相关,真菌多样性与土壤碱解氮呈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酸性磷酸酶、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而碱解氮、全钾、有效磷和脲酶是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限制因子。【结论】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显著改善南方红壤水稻土速效养分含量和pH,减少10%~20%的常规养分投入量,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比施用化肥明显提高了土壤中有效磷、钾含量,同时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热带水稻土 壤酶活性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热带地区双季稻上化肥减施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旭 林清火 +3 位作者 史东梅 黄艳艳 刘海林 杨红竹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1,共7页
以热带地区典型酸性水稻土为载体,通过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化肥(T)、有机无机复混肥(OF)、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10%(10%OF)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20%(20%OF)等不同试验处理,研究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减量施用对海南省双季稻的产量... 以热带地区典型酸性水稻土为载体,通过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化肥(T)、有机无机复混肥(OF)、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10%(10%OF)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减施20%(20%OF)等不同试验处理,研究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减量施用对海南省双季稻的产量、养分积累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评估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减量施用对热带地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较CK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OF处理较常规化肥能显著增加晚稻有效穗数,涨幅为29.79%。同时OF处理较常规化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早稻氮、磷累积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9.31%和27.94%,20%OF处理能显著提高早稻氮、磷、钾肥农学效率;不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较常规化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热带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