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和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偶极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机理
1
作者 毛金诺 金大超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4-817,共14页
利用1979—2021年CN05.1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逐日降水数据、ERSST V5月平均海温数据及ERA5逐月大气再分析数据,基于90百分位方法定义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华北夏季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和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偶极型海温异常的联系... 利用1979—2021年CN05.1中国区域高分辨率逐日降水数据、ERSST V5月平均海温数据及ERA5逐月大气再分析数据,基于90百分位方法定义极端降水阈值,分析了华北夏季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和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偶极型海温异常的联系,并揭示了二者联系的可能物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与同期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海温异常呈显著负(正)相关关系。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偶极型海温异常是夏季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海温异常的主模态,当其处于正(负)位相时,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暖),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偏暖(冷),华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异常偏多(少)。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偶极型海温异常处于正位相时,Walker环流异常增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局地Hadley环流异常增强,从而在西北太平洋形成异常反气旋环流,增强了东亚夏季风,有利于西北太平洋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并形成辐合;热带大西洋暖海温异常还增强了局地的对流活动,引起西欧-地中海区域对流层高层异常辐合、形成正涡度异常,激发了自西欧沿着中高纬地区向下游传播的准静止波列,形成了华北至东北亚地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有利于维持华北地区的异常上升运动。夏季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偶极型海温异常正位相可通过上述机制引起华北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增多;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夏季极端降水日数 热带东太平洋-大西洋 偶极型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三大洋海-气耦合主模态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秦玉 武术 杨建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从地球气候系统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三大洋海-气耦合主模态研究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在被热带太平洋“充电”的同时,如何通过大气桥“放电”,从而改变... 从地球气候系统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三大洋海-气耦合主模态研究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在被热带太平洋“充电”的同时,如何通过大气桥“放电”,从而改变热带太平洋海洋动力过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了海洋动力过程在三大洋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系统 -气耦合主模态 热带太平洋 热带印度洋 热带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表温度遥感资料重构的热带不稳定波特征分析
3
作者 高志斌 王云涛 柴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5,共14页
[目的]研究赤道东太平洋热带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TIW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方法]利用数据插值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MODIS卫星2003-2018年赤道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进行重构,进... [目的]研究赤道东太平洋热带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s,TIW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方法]利用数据插值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MODIS卫星2003-2018年赤道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进行重构,进而提取TIWs的波长和速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赤道风场和流场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TIWs在纬向上呈正负相位交替分布,在经向上则表现为双峰结构.季节性方面,TIWs在3-5月强度最弱,而在8-10月强度最强.纬向风场通过影响赤道纬向流场,特别是南赤道流(South Equatorial Current,SEC)的北分支(SEC-N)和北赤道逆流(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NECC)的剪切调控TIWs的生成;经向风场则通过调制“冷舌”边缘的SST梯度影响TIWs的生成.在年际尺度上,TIWs在厄尔尼诺(El Nino)年受到抑制,在拉尼娜(La Nina)年得到加强.纬向风场、纬向流场和TIWs三者的异常均超前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指数所刻画的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这表明纬向风场影响下的纬向流场剪切同样驱动TIWs的年际变化.NECC上空纬向风异常较弱,而SEC-N上空纬向风异常较强,这使得SEC-N年际变化主导流场剪切的强度,对TIWs的年际特征有重要作用.[结论]这一发现强调了大气风场和海洋动力过程共同驱动TIWs的季节性特征和年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 海表面温度 热带不稳定波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国强 赵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6-366,共11页
基于1961~2016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研究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关系。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在1... 基于1961~2016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和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研究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关系。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在1997/1998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前,当急流偏南时,中亚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印度半岛上空受异常反气旋控制,在印度半岛和中亚上空反气旋和气旋的共同作用下,将热带印度洋的水汽接力输送至中亚上空,中亚夏季降水偏多;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后,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减弱,当急流偏南时,中亚上空的异常气旋减弱中心西移,印度半岛上的异常反气旋加强并西移,导致热带印度洋到中亚上空的经向输送减弱,水汽不再深入至中亚东部和北部地区。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型遥相关(EA-WR)和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存在不同的年代际联系,且对其体现为间接影响。中亚副热带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前,EA-WR负位相对应乌拉尔山脉地区的异常反气旋,反气旋东侧的异常偏北风将高纬冷空气向南输送,导致中亚对流层中上层气温降低,形成异常气旋,对应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副热带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后,原乌拉尔山附近上空的异常反气旋东移,不再导致中亚上空对流层中高层气温降低,EA-WR和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的联系也减弱。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突变前后,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PNA)正位相均能导致中亚上空受异常气旋控制,对应急流位置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风急流 年代际关系 大西洋—西俄罗斯型遥相关(EA-WR) 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 (PNA) 中亚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