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孔介质和等效热导率模型的快堆乏燃料组件传热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旭 熊进标 +2 位作者 王学浩 胡文军 程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0-1406,共7页
乏燃料组件在运输或转运过程中,组件会裸露在传热较差的气体介质内,需关注其散热性能。为模拟乏燃料组件的传热特性,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组件的流动阻力,并利用等效热导率模型模拟组件内部的传热。由于自然对流条件下乏燃料组件内部流... 乏燃料组件在运输或转运过程中,组件会裸露在传热较差的气体介质内,需关注其散热性能。为模拟乏燃料组件的传热特性,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组件的流动阻力,并利用等效热导率模型模拟组件内部的传热。由于自然对流条件下乏燃料组件内部流动符合层流假设,在多孔介质阻力模型中忽略了惯性力项的作用。将等效热导率模型的模拟结果与SNL-LMFBR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放置工况下乏燃料组件温度轴向呈对称分布,在竖直放置工况下轴向呈非对称分布,乏燃料组件的高温区域向组件上方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堆 乏燃料组件 多孔介质模型 等效热导率模型 SNL-LMFBR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u合金的制备及导热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邹爱华 邹晋 +1 位作者 许武波 董应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采用QM-1SP4-CL行星式球磨机将Mo、Cu粉简单混合和机械合金化后进行压片,在1250℃液相烧结1.5h后获得致密的Mo-30Cu合金;添加1.5%硬脂酸作造孔剂的Mo、Cu混合粉压片在1050℃固相烧结1.5h后获得孔隙率为33.186%的Mo-30Cu合金。利用激光... 采用QM-1SP4-CL行星式球磨机将Mo、Cu粉简单混合和机械合金化后进行压片,在1250℃液相烧结1.5h后获得致密的Mo-30Cu合金;添加1.5%硬脂酸作造孔剂的Mo、Cu混合粉压片在1050℃固相烧结1.5h后获得孔隙率为33.186%的Mo-30Cu合金。利用激光热导仪测定所制备的Mo-30Cu合金的热导率。采用Maxwell模型、Hasselman and Johnson模型、单元结构模型和多相系统的传导性计算Mo-30Cu合金的理论热导率值。通过Mo-30Cu合金的热导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得出适用于不同工艺状态的Mo-30Cu合金的热导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u合金 孔隙 热导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建云 王磊 +1 位作者 周贤良 华小珍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用XRD对复合材料的物相进行了分析,测定了SiCp/Al复合材料在25~200℃温度区间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运用理论模型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热导率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热物理性能与温...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用XRD对复合材料的物相进行了分析,测定了SiCp/Al复合材料在25~200℃温度区间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运用理论模型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热导率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热物理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热导率,综合热物理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SICP/AL复合材料 膨胀系数 膨胀模型 热导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功能梯度材料瞬态热响应研究
4
作者 王飞 马玉娥 +1 位作者 郭妍宁 黄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3-908,共6页
基于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简称PD)理论推导了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简称FGMs)的热传导控制方程,给出FGM简化微热导率模型与PD热传导方程离散过程及数值计算格式。编写了PD热传导数值计算FORTRAN程序,并与有... 基于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简称PD)理论推导了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简称FGMs)的热传导控制方程,给出FGM简化微热导率模型与PD热传导方程离散过程及数值计算格式。编写了PD热传导数值计算FORTRAN程序,并与有限元解及解析解对比验证了程序正确性。计算了以钛合金表面涂覆氧化锆的FGM矩形板温度分布,研究了组分分布形状、孔隙率以及边界温度对FGM瞬态热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分形状分布系数增大,使得陶瓷材料占比提高导致FGMs隔热性能增加;孔隙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随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导致FGMs隔热性能降低;温度荷载的升高只会影响FGM陶瓷区一定厚度内的温度响应,该温度分布厚度随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瞬态 功能梯度材料 温度分布 组分 孔隙 钛合金表面涂覆氧化锆 简化微热导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