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考察咖啡酸的热解行为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继 杨柳 +2 位作者 朱文辉 吴亿勤 曹秋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 采用热重分析-单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TG-SDME-GC-MS)联用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咖啡酸的热解行为。设定热重分析仪5℃/min的升温速率及400mL/min的氮气流量,在160~360℃温度范围内,采用乙醇对热解逸出物质进行单滴微萃取,然后利用GC-MS分离分析,监测了咖啡酸5种主要热解逸出产物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的动态变化情况。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咖啡酸所对应各失重点固体剩余物的特征官能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咖啡酸热失重的主要原因是在240~360℃产生大量的邻苯二酚,在200~220℃热解产生4-乙基邻苯二酚。另外,咖啡酸在230℃下已完全裂解。该方法的建立为温度连续上升模式下的物质热解行为分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分析 单滴微萃取 气相色-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分解 逸出组分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淀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春波 刘志华 +4 位作者 陈永宽 钟仙芳 王昆淼 何沛 缪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5-1269,1273,共6页
应用同步热分析法对淀粉样品进行了热失重研究。分别在氮气和氮氧(91+9,体积比)混合气氛围中,对淀粉样品在动态升温条件下的热重、微分热重和温度变化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将315℃和350℃时所得的热解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 应用同步热分析法对淀粉样品进行了热失重研究。分别在氮气和氮氧(91+9,体积比)混合气氛围中,对淀粉样品在动态升温条件下的热重、微分热重和温度变化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将315℃和350℃时所得的热解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下共检出并鉴定了51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气相色-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春波 申钦鹏 +6 位作者 杨光宇 司晓喜 何沛 王昆淼 张宏宇 刘志华 缪明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2-1347,共6页
应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葡萄糖样品在同步热分析条件下,分别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中进行热解,同时进行红外扫描,根据样品的热重曲线和红外谱图进行判定和选择GC-MS温度点,裂解产物... 应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葡萄糖样品在同步热分析条件下,分别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中进行热解,同时进行红外扫描,根据样品的热重曲线和红外谱图进行判定和选择GC-MS温度点,裂解产物进入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糖在220℃,300℃,350℃和470℃下的热分解产物中共检出44种化合物;葡萄糖在高温下的热裂解产物中共检出76种化合物。分析结果对葡萄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应用有较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气相色- 分解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国山 王万卷 +2 位作者 徐晓强 叶元坚 刘志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重速率增加,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有所升高;第一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官能团的热解,主要生成氯化氢及氰酸类气体;第二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碳链的热氧降解,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橡塑海绵 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铝阳极氧化膜厚度
5
作者 张东 霸书红 邵忠财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3期47-49,共3页
利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铝阳极氧化膜厚度进行了无损测定。结果表明:常温环境下,以金镜为本底,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铝阳极氧化膜的反射光谱,由于入射到膜的内外层表面的反射光达到一定相位差时会引起干涉,通过反射光谱... 利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铝阳极氧化膜厚度进行了无损测定。结果表明:常温环境下,以金镜为本底,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铝阳极氧化膜的反射光谱,由于入射到膜的内外层表面的反射光达到一定相位差时会引起干涉,通过反射光谱的干涉条纹,利用公式计算出氧化膜的厚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无损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铝阳极氧化膜 厚度 无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热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9
6
作者 袁波 赵海鹰 +1 位作者 黄梅珍 窦晓鸣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利用傅立叶变化红外 (FT IR)二维样本和波数相关光谱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serumalbumin)的热动力学过程 .二维样本相关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牛血清白蛋白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剧烈的结构变化开始于 6 6℃ ;而... 利用傅立叶变化红外 (FT IR)二维样本和波数相关光谱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serumalbumin)的热动力学过程 .二维样本相关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牛血清白蛋白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剧烈的结构变化开始于 6 6℃ ;而二维波数相关分析提供了在升温过程中牛血清白蛋白结构上变化和各结构变化次序的细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相关分析 红外光 动力学 牛血清白蛋白 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确定硫醇-烯光化学反应级数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润卿 刘翠华 +2 位作者 蒋龙平 王颖 陈惠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跟踪巯基峰面积的变化,研究硫醇 烯的反应动力学.当巯基和烯键等物质的量之比及烯键过量的情况下,按照一级反应处理硫醇 烯,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时的动力学数据都能够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当光敏剂分别为安息香乙...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跟踪巯基峰面积的变化,研究硫醇 烯的反应动力学.当巯基和烯键等物质的量之比及烯键过量的情况下,按照一级反应处理硫醇 烯,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时的动力学数据都能够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当光敏剂分别为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双甲醚、安息香正丁醚和噻吨酮时,按照一级反应处理实验数据也能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硫醇 烯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由光敏剂引发的反应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硫醇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光化学反应 反应级数 光敏剂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紫外光固化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测定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苯乙烯单元含量 被引量:5
8
作者 金樱华 顾中怡 沈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7-1249,共3页
采用热压膜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建立吸光度比值(AS/AI)和苯乙烯单元含量之间的工作曲线,建立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聚合苯乙烯单元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在苯乙烯单元含量15%—41%之间,建立的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 采用热压膜的方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建立吸光度比值(AS/AI)和苯乙烯单元含量之间的工作曲线,建立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聚合苯乙烯单元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在苯乙烯单元含量15%—41%之间,建立的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并与核磁共振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适合于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中苯乙烯单元含量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聚合苯乙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苯并咪唑的热降解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浦鸿汀 刘改花 杨正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聚[(2,2′-间-苯基)-5,5′-二苯并咪唑](简称聚苯并咪唑,PBI)膜及其磷酸掺杂膜分别在N2、空气氛围中的热降解过程,并与这2种膜的热失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N2中直到450℃时PBI的结构都没...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聚[(2,2′-间-苯基)-5,5′-二苯并咪唑](简称聚苯并咪唑,PBI)膜及其磷酸掺杂膜分别在N2、空气氛围中的热降解过程,并与这2种膜的热失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N2中直到450℃时PBI的结构都没有大的变化,而在空气中达450℃时PBI结构发生了变化.从磷酸掺杂PBI膜的FTIR发现,除了PBI结构变化外,磷酸在其中的存在形态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在温度升高过程中掺杂体系中的H2PO4-逐渐减少,而H3PO4则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咪唑 降解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法热分析mLLDPE/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过程
10
作者 吴彤 宋亮 +1 位作者 吴刚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mLLDPE/EVA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采集150℃~67℃连续降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降温结晶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mLLDPE/EVA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采集150℃~67℃连续降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降温结晶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比值的变化和振动能态转变的表观焓变。对比DSC分析结果来看,结晶过程中观察到的两个放热峰分别对应着mLLDPE和EVA的富集区。而从计算得到的各种特征基团在两个放热峰处表观焓变的数据可知,共混物中亚甲基的弯曲振动的表观焓变数值最大,表明在结晶过程中,亚甲基的弯曲振动方式对mLLDPE和EVA分子链段向各自富集区迁移和规整排列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酯 结晶过程 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 表观焓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温水平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快速鉴别茅台酒真假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世明 朱顺 李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本文将控温式水平衰减全反射(HATR)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成功实现了茅台酒的快速检测。与传统的KBr压片法相比,本方法大大简化了浓缩、干燥、压片等流程,检测时间少于5min。此外,通过分析茅台酒的一维红外图谱及二阶导数谱,... 本文将控温式水平衰减全反射(HATR)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成功实现了茅台酒的快速检测。与传统的KBr压片法相比,本方法大大简化了浓缩、干燥、压片等流程,检测时间少于5min。此外,通过分析茅台酒的一维红外图谱及二阶导数谱,成功鉴别了茅台酒的真假,为客观评价酒类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温式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二阶导数 快速鉴别 茅台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油与天然酯混合油-纸绝缘热老化光谱及热重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郝建 廖瑞金 +2 位作者 杨丽君 梁帅伟 尹建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6-931,共6页
为了比较矿物油-纸绝缘和混合油-纸绝缘在热老化过程中光谱和热重特性的异同,对矿物油-纸绝缘和混合油-纸绝缘在110°C进行264d的热老化。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这两种油-纸绝缘不同老化程度的绝缘油,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 为了比较矿物油-纸绝缘和混合油-纸绝缘在热老化过程中光谱和热重特性的异同,对矿物油-纸绝缘和混合油-纸绝缘在110°C进行264d的热老化。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这两种油-纸绝缘不同老化程度的绝缘油,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在这两种油-纸绝缘中老化的绝缘纸,通过热重实验分析了这两种油-纸绝缘的热重特性。结果表明:混合油-纸绝缘老化速率小于矿物油-纸绝缘;两种油-纸绝缘中绝缘油紫外光谱特征峰吸收强度急剧增加的时刻相对应;混合油-纸绝缘中绝缘纸纤维素上羟基和脂肪酸的酯化反应能抑制绝缘纸老化;混合油-纸绝缘的热裂解速率小于矿物油-纸绝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绝缘 老化 混合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傅立叶红外光 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热稳定剂甲基硫醇锡热分解红外及质谱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伊恒 武成利 曹发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1,共4页
以电子轰击质谱法(EI/MS)测定了塑料热稳定剂甲基硫醇锡在室温-400℃之间的热分解组成。EI/MS分析显示在100-120℃之间,一甲基三硫醇锡呈缓慢分解,200℃时二甲基二硫醇锡其结构呈剧烈分解;以质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别测... 以电子轰击质谱法(EI/MS)测定了塑料热稳定剂甲基硫醇锡在室温-400℃之间的热分解组成。EI/MS分析显示在100-120℃之间,一甲基三硫醇锡呈缓慢分解,200℃时二甲基二硫醇锡其结构呈剧烈分解;以质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别测定显示,200℃时甲基硫醇锡的结构呈剧烈分解,残余物以无机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轰击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甲基硫醇锡 PVC塑料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ABS树脂的热氧降解行为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有财 李荣勋 刘光烨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7-781,共5页
采用热失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空气气氛下ABS树脂的热稳定性及热氧降解失重情况。研究了ABS在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采用TGA—FTIR联用技术对10℃/min等速升温下ABS失重过程的逸出气体进行分析;... 采用热失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空气气氛下ABS树脂的热稳定性及热氧降解失重情况。研究了ABS在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采用TGA—FTIR联用技术对10℃/min等速升温下ABS失重过程的逸出气体进行分析;采用热分解动力学方法分析ABS的热氧降解过程,计算热分解活化能。结果表明,ABS的TGA曲线有两个失重区间:第一区间是ABS的急剧氧化降解过程,活化能(E。)为191.8~262.8kJ·mol^-1,第二区间是成炭产物的氧化,Ea约为139.7kJ·mol^-1;升温速率越小,ABS热氧降解速率越慢,交联成炭产物越多,有利于抑制ABS的降解;由FTIR测试和Ea变化发现,热氧降解反应为多步复杂反应,初期时氧化反应和氧化断链同时进行,并以氧化断链反应为主,随着分子链上产生的双键增多发生交联反应.失重率大于80%时开始炭化反应.最终交联炭层发牛氧化反应牛成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ABS树脂 氧降解 分解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转基因亚麻纤维的红外光谱特征
15
作者 Magdalena Wróel-Kwiatkowska Jan Szopa +4 位作者 Lucyna Dymińska Miroslaw Maczka Jerzy Hanuza 孙进昌(译) 杨喜爱(校)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第5期241-247,共7页
本文对经过细菌的3个聚-3-羟基丁酸(PHB)基因改良的亚麻纤维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剂量的PHB对亚麻进行诱导转基因,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这些转基因亚麻纤维。运用红外光谱积分强度来评估普通亚麻和转基因亚麻的化学成分含量,并... 本文对经过细菌的3个聚-3-羟基丁酸(PHB)基因改良的亚麻纤维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剂量的PHB对亚麻进行诱导转基因,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这些转基因亚麻纤维。运用红外光谱积分强度来评估普通亚麻和转基因亚麻的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差别比较研究。同时把这些化学成分的光谱数据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纤维 结构 -3-基丁酸 亚麻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的EVA热解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田建军 姜恒 +2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晓彤 孙兆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2气氛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实验首先单独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然后采用热-红联用技术对EVA失重过程中的逸出气体进行...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2气氛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实验首先单独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然后采用热-红联用技术对EVA失重过程中的逸出气体进行考察;由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EVA的分解失重分为两个阶段,并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EVA的起始失重温度有所增加;第一个失重阶段所放出的气体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并与标准气相谱库中乙酸的标准红外谱图对照后确定为乙酸,第二个失重阶段是由于碳氢链段的分解而引起的;最后根据升温速率为5℃/min时EVA第一个失重阶段的失重率计算得出EVA样品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1.8%(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稳定性 分解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热解的TG-FTIR联用研究及动力学参数计算 被引量:10
17
作者 霍梦佳 牛胜利 +2 位作者 路春美 刘梦琪 李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5-1439,共5页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 利用热重(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对生物柴油的热解及气体产物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非预置模型法的Vyazovkin算法和Avrami理论计算了生物柴油热解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生物柴油在554~773K区间存在失重率约为87.59%的失重阶段,伴随的热解气体产物主要包括CO2、H2O、CH4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其中主要气相产物析出规律一致,但浓度存在差异。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柴油的热解向高温区移动。同时,生物柴油的热解呈现多段特性,在不同转化率区间,动力学参数变化较大,活化能为100.48~151.14kJ/mol,反应级数为1.21~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联用 非预置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ABS树脂热降解行为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荣勋 杨有财 +3 位作者 王德花 李伟 陈冬梅 刘光烨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8,共4页
采用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_2气氛下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结果表明,ABS的TGA曲线只有1个失重区间,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起始和峰值失重温度增加,热分解温度... 采用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_2气氛下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结果表明,ABS的TGA曲线只有1个失重区间,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起始和峰值失重温度增加,热分解温度为380~480℃;ABS热分解活化能(E_a)在59.39~74.70kJ/mol,通过E_a变化发现,分解可分为多个阶段:经FTIR测试发现,ABS的热分解过程首先是橡胶相PB(聚丁二烯)主链上接枝的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侧链降解,随着温度升高PB主链开始分解,失重质量分数大于50%时,以连续相的高相对分子质量SAN分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分解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TIR技术在聚氨酯包和物对聚甲醛的热稳定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旗 林青青 +3 位作者 张彩霞 王莲 罗春桃 李勇进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46,共4页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TG-FTIR)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聚氨酯包和物(IC-TPU)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性作用。结果表明,TPU中的氨基以及β环糊精(β-CD)中的羟基的协同作用使得POM的热稳定性相比于单纯加入TPU和β-CD的POM更加显著。IC-TPU的...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TG-FTIR)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聚氨酯包和物(IC-TPU)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性作用。结果表明,TPU中的氨基以及β环糊精(β-CD)中的羟基的协同作用使得POM的热稳定性相比于单纯加入TPU和β-CD的POM更加显著。IC-TPU的加入能够明显延缓聚甲醛的降解,其甲醛以及一氧化碳等降解产物的产生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包和物 失重-红外光联用分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制备及其TG-FTIR和XRD光谱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伟 陈胜洲 +1 位作者 邹汉波 林维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4-1117,共4页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氮源、碳源,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制备氮掺杂碳载钴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联用(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ay dif...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预聚体为氮源、碳源,以乙酸钴为金属前驱体,制备氮掺杂碳载钴氧还原电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联用(thermogravimetr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ay diffraction spectra,XRD)等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结构,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rotating disc electrode,RDE)考察了制备过程中不同炭化温度对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惰性气氛中,随炭化温度升高,样品中部分有机基团以CO,CO2,HCHO,NH3,NO2等形态随保护气流失,催化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形成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的氧还原起始电位在0.5V(vs.SCE)左右,炭化温度为700℃时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电催化氧还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重联用 X射线衍射光 氮掺杂碳载钴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