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烟叶热失重特性及燃烧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君 刘珊 +5 位作者 胡安福 储国海 徐清泉 尹洁 曾世通 孙世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1375,共5页
为考察烟叶原料加热状态下的热失重及燃烧特性,采用热失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技术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烟叶原料的热失重特性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1提高升温速率不改变烟叶的热失重特性,但可加快烟叶... 为考察烟叶原料加热状态下的热失重及燃烧特性,采用热失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技术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烟叶原料的热失重特性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1提高升温速率不改变烟叶的热失重特性,但可加快烟叶的质量损失,有利于烟气的快速释放;2烤烟、白肋烟和香料烟的热失重特性具有明显差异,烤烟和香料烟存在4个热失重阶段,白肋烟只存在3个热失重阶段,其中烤烟和香料烟产生烟气和香味物质主要在第2和第3热失重阶段,白肋烟主要在第2热失重阶段,并且烤烟和香料烟相应的失重率高于白肋烟;3各烟叶均存在挥发物燃烧阶段(200~400℃)和炭化物燃烧阶段(400~600℃),并分别对应于各烟叶的后两个失重阶段;4烤烟两个燃烧阶段的着火温度分别在250~280℃和420~460℃之间,白肋烟和香料烟均分别在230~240℃和410~4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热失重分析(TG) 差示扫描量分析(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渣油与废塑料共热解行为的热失重法分析
2
作者 焦良旭 沈本贤 Mominou N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8年第4期320-325,共6页
为了给减压渣油(VR)与废塑料在延迟焦化中的共焦化工艺开发提供借鉴,采用热失重分析法,在氮气气氛下,对VR、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4种废塑料单独热解时及其共热解时的热失重... 为了给减压渣油(VR)与废塑料在延迟焦化中的共焦化工艺开发提供借鉴,采用热失重分析法,在氮气气氛下,对VR、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4种废塑料单独热解时及其共热解时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热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4种塑料单独热解时的快速热解失重温区与VR的重叠,在热失重率为80%时的对应温度均在300~500℃内;共热解时,不同塑料对VR热失重行为的影响不同,其中HDPE和LDPE均可引起VR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值增大,协同效应较强,而PS,PP与VR的协同效应较小;这4种塑料的热分解反应都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而VR的单独热解以及其与PP的共热解反应则适用于分段的2个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重分析 减压渣油 废塑料 延迟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墨污泥的化学组成与热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武书彬 孔晓英 +2 位作者 谢国辉 唐爱民 陈港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借助于元素分析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热失重分析仪及其他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对广州造纸厂废纸制浆车间脱墨污泥的化学元素组成、热分解特性等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旨在为脱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化学组成 造纸工业 固体废弃物 脱墨污泥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沥青的热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鸿峰 戴杰 +3 位作者 刘承果 袁钻如 王治流 程镕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5-117,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环氧沥青的固化行为,玻璃化转变和热稳定性,并与纯沥青进行了比较。DSC研究表明,环氧沥青的121℃等温固化反应属于自催化反应,自制的环氧沥青要比进口的环氧沥青固化速度快。经过环氧...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研究了环氧沥青的固化行为,玻璃化转变和热稳定性,并与纯沥青进行了比较。DSC研究表明,环氧沥青的121℃等温固化反应属于自催化反应,自制的环氧沥青要比进口的环氧沥青固化速度快。经过环氧树脂固化后,沥青的玻璃化温度升高,在高温时出现的熔融峰消失。TGA结果表明,在热失重达到1%时,环氧沥青的热稳定性要高于纯沥青的热稳定性,并且自制环氧沥青的热稳定性要高于进口环氧沥青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沥青 聚合物改性沥青 差示扫描量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TA-MS)分析比较配合物及双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介绍一个综合性研究型化学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晖 徐铮 +2 位作者 柯晓康 林晨 章文伟 《大学化学》 CAS 2009年第3期45-48,共4页
应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反式-[Co(en)2C l2]C l、K3[Fe(C2O4)3].3H2O配合物以及相应的双配合物——反式-[Co(en)2C l2]3[Fe(C2O4)3].4.5H2O的程序升温热分解行为。通过对样品的热失重分析、逸出气体的质谱分析以及固相产物的物... 应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反式-[Co(en)2C l2]C l、K3[Fe(C2O4)3].3H2O配合物以及相应的双配合物——反式-[Co(en)2C l2]3[Fe(C2O4)3].4.5H2O的程序升温热分解行为。通过对样品的热失重分析、逸出气体的质谱分析以及固相产物的物相分析,了解其热分解过程机理,比较了在受热过程中反式-[Co(en)2C l2]C l、K3[Fe(C2O4)3].3H2O配合物和双配合物的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行为 质谱分析 联用技术 配合物 分析 化学实验 过渡金属离子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箔纸进行建筑密封材料质量测试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徐群利 海鹏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6-18,共3页
在当今建筑业中,密封材料的热失重特性测试是确保建筑性能和节能减排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鉴于国家及国际标准对此类测试所规定的周期较长,围绕简化和加速热失重测试过程展开。通过深入分析GB 16776—2005标准下的热失重测试方法,并对... 在当今建筑业中,密封材料的热失重特性测试是确保建筑性能和节能减排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鉴于国家及国际标准对此类测试所规定的周期较长,围绕简化和加速热失重测试过程展开。通过深入分析GB 16776—2005标准下的热失重测试方法,并对比其他几种材料的测试手段,提出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检测方案,旨在为企业内部质量监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考虑到成本和实施的便利性,探索了使用铝箔纸代替传统金属环进行测试的可能性。铝箔纸的选用基于其660℃的高熔点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铝在空气中可迅速形成一层防护性氧化膜,此膜在高温下能有效阻隔化学反应,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此外,铝箔纸的低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测试的经济负担。通过系列实验验证,不仅证明了铝箔纸在密封材料热失重测试中的可行性,还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纸法 密封胶 热失重分析 相对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蒙脱土结合水的热分析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邓明毅 刘洋洋 +1 位作者 谢刚 赵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2,共6页
随着水化的进行,黏土矿物在不同的水化阶段所吸附的水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他们和黏土的连结形式不同。国内外相关学者更多地考虑不同结合水类型及含量的定性分析,而定量分析黏土吸附水、研究不同吸附水类型及含量... 随着水化的进行,黏土矿物在不同的水化阶段所吸附的水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他们和黏土的连结形式不同。国内外相关学者更多地考虑不同结合水类型及含量的定性分析,而定量分析黏土吸附水、研究不同吸附水类型及含量对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可以为建立力-化学耦合模型提供定量化修正。在假设钠蒙脱土矿物颗粒为六面体的前提下,结合其微观吸水特性,建立钠蒙脱土结合水含量与总吸附含水量的幂函数关系模型。并用热失重分析法测定室温吸水样、风干含水样、室温吸附样及等温吸附样等钠蒙脱土含水样的吸附水类型及含量。将实验数据与模型求解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相对误差之乘积与相对误差之几何平均值均近似等于1,因此所建立的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蒙脱土 黏土水化 结合水 定量分析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仪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根山 《河北化工》 2000年第3期47-48,共2页
应用热重分析仪对混煤及有机化工中的焦油进行分析 ,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TGA分析仪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因此 ,用其作为主要的重量分析手段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得到很好地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分析 混煤 焦油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表面处理对粘胶基碳纤维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强 黄永秋 +2 位作者 郑成斐 吴药镜 潘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8-121,共4页
通过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下粘胶基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大约为300℃,而表面处理过的粘胶基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下降了。因而在选择电化学表面... 通过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下粘胶基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大约为300℃,而表面处理过的粘胶基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下降了。因而在选择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时,既要考虑使表面性能提高,也要使纤维的热稳定性没有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粘胶基碳纤维 热失重分析 电化学氧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芳噁二唑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潇 周万立 +2 位作者 贾二鹏 叶光斗 徐建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5,24,共6页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对聚芳噁二唑(POD)纤维在不同氛围下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发生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主要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及Coats-Redfern 3种方法研究得到POD纤维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中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结...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对聚芳噁二唑(POD)纤维在不同氛围下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发生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主要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及Coats-Redfern 3种方法研究得到POD纤维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中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采用Flynn-Wall-Ozawa法得到的POD纤维在氮气氛围下的平均活化能为276 k J/mol;而采用Kissinger法得到POD纤维在热降解速率最大时的活化能为277 k J/mol。在空气氛围下,在第1阶段其热降解活化能为257.5 k J/mol,在第2阶段其热分解活化能从195.3 k J/mol逐步降低到79.1 k J/mol;最后,采用Coats-Redfern法并结合Flynn-Wall-Ozawa,得到了POD纤维热降解机制方程的积分形式,其机制均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仅反应级数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噁二唑纤维 降解 动力学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单TGA曲线评价聚合物热性能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自强 程树军 周达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21,474,共5页
改进了用单DSC/DTA曲线研究有机物热分解动力学的Borchardt-D an iels方法,将其用于TGA分析,作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和热性能评价的方法。选用适当的平滑消噪方法对单TGA曲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用多元线性回归... 改进了用单DSC/DTA曲线研究有机物热分解动力学的Borchardt-D an iels方法,将其用于TGA分析,作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树脂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计算和热性能评价的方法。选用适当的平滑消噪方法对单TGA曲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无须假设分解反应级数,得到热分解反应的一系列动力学常数。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树脂“使用寿命”的概念,可以半定量地评价树脂的热稳定性,其定性结果和O zaw a-F lynn-W all方法作了对比。由O zaw a-F lynn-W all方法得到PUA的活化能-转化率关系曲线表明,推导该方法的相关假设合理,所选取的计算动力学参数的温度范围可行。算法用M atlab6.5软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重分析 性能 动力学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活性碳纤维预浸剂的热分解作用及效能评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凡龙 潘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8-692,共5页
用热失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磷酸铵盐、磷酸、硫酸铵对粘胶纤维的热分解促进作用。空气的存在有利于磷酸氢二铵对粘胶的分解反应 ,但对其余几种的影响不大。本文提出用峰高 半高宽之比表征热分解峰的形态。该值越低 ,即热分解峰越平坦 ,表... 用热失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磷酸铵盐、磷酸、硫酸铵对粘胶纤维的热分解促进作用。空气的存在有利于磷酸氢二铵对粘胶的分解反应 ,但对其余几种的影响不大。本文提出用峰高 半高宽之比表征热分解峰的形态。该值越低 ,即热分解峰越平坦 ,表明反应越缓和 ,则越有利于提高粘胶纤维的碳化活化得率。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磷酸氢二铵 粘胶的热分解峰最平坦 ,作用效果最好 ;磷酸二氢铵和磷酸相当 ,磷酸铵次之 ,硫酸铵作用时比表面积很低。未预浸处理的粘胶热分解最激烈 ,产品得率和比表面积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牯胶活性碳纤维 热失重分析 峰高/半高宽比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与同步热激活法结合制备SrCoO_(2.5+δ)透氧膜及其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传刚 朱思伟 +3 位作者 黄祥贤 吴日铭 郑翠红 何孝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69-272,277,共5页
采用机械化学激活与同步热激活相结合的固相反应法制备SrCoO2.5+δ(SC)透氧膜材料。借助热失重分析方法优化出反应物同步活化反应的温度条件:当以10℃/min升温到950℃进行固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成份会同时被激化到活性状态,使合成SC产... 采用机械化学激活与同步热激活相结合的固相反应法制备SrCoO2.5+δ(SC)透氧膜材料。借助热失重分析方法优化出反应物同步活化反应的温度条件:当以10℃/min升温到950℃进行固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成份会同时被激化到活性状态,使合成SC产物的转化率提高,且所获得SC陶瓷膜样品的稳定性增加。氧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氧空位无序的SC具有较高的透氧性能,随温度降低出现氧空位有序时,SC基本失去透氧性能;并且在升降温过程中,上述转变过程具有明显的回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透氧膜 热失重分析 同步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涤纶织物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思君 唐甜 +2 位作者 李丽娜 刘一萍 卢明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利用热失重法分析了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在氮气气氛下以一定速率升温时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法三种动力学方法计算了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热降解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涤... 利用热失重法分析了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在氮气气氛下以一定速率升温时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法三种动力学方法计算了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热降解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涤纶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初始热降解温度及最大热降解速率温度均升高。采用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两种方法得到涤纶织物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216.9KJ/mol和190.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聚吡咯 动力学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材涂层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亮 丁新波 +2 位作者 韩建 徐国平 于斌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00-704,共5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VC膜材涂层,通过TG、DSC、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等研究DINP、Ba-Zn和CaCO3粒子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膜材涂层中添加DINP可减小涂层的粘度;Ba-Zn可提高涂层的热稳定性能;采用超声法对超微细CaCO3/...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VC膜材涂层,通过TG、DSC、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等研究DINP、Ba-Zn和CaCO3粒子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膜材涂层中添加DINP可减小涂层的粘度;Ba-Zn可提高涂层的热稳定性能;采用超声法对超微细CaCO3/乙醇共混体系进行处理减小了团聚程度;PVC膜材涂层中添加超细重质CaCO3粒子时,与添加超微细CaCO3粒子时相比,涂层表面平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建筑膜材 粘度 熔融指数 热失重分析 差示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页岩的调湿性能的比较研究和结构分析
16
作者 姜广明 马海旭 +3 位作者 肖凯巍 韩方超 崔奕帆 胡水 《工程质量》 2021年第4期65-69,共5页
首先描述5种不同的硅藻页岩原矿和硅藻页岩粉体的外观和微观形貌,然后利用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分析硅藻页岩的化学成分、晶体形态和组成等。比较5种硅藻页岩的调湿性能,提出热失重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分辨和筛选... 首先描述5种不同的硅藻页岩原矿和硅藻页岩粉体的外观和微观形貌,然后利用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分析硅藻页岩的化学成分、晶体形态和组成等。比较5种硅藻页岩的调湿性能,提出热失重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分辨和筛选高调湿性能的硅藻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页岩 硅藻土 X射线衍射分析 热失重分析 调湿性能 调湿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相结构与热性能
17
作者 董慧民 安学锋 +4 位作者 闫丽 钱黄海 程丽君 刘丽萍 李跃腾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7,共7页
利用SEM、DMA和TGA研究双马来酰亚胺(BMI)/聚醚砜(PES)复相树脂微观相结构对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MI/PES复相树脂体系发生了相分离现象,当PES添加量达到15phr时,复相树脂体系中产生了相反转结构,富BMI颗粒相被富PES相紧密包裹;相比... 利用SEM、DMA和TGA研究双马来酰亚胺(BMI)/聚醚砜(PES)复相树脂微观相结构对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MI/PES复相树脂体系发生了相分离现象,当PES添加量达到15phr时,复相树脂体系中产生了相反转结构,富BMI颗粒相被富PES相紧密包裹;相比于纯BMI树脂,BMI/PES复相树脂中归属于富BMI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BMI/PES-5复相树脂中只有一个Tg,其起始模量降低对应的温度升高;随着PES添加量增大,BMI/PES复相树脂高温塑性行为更加明显;由于PES与BMI间良好的界面作用及富PES相的热防护作用,BMI/PES复相树脂的最大热失重温度和残炭率均得到显著增大;树脂体系在氮气氛围中的耐热性要优于空气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PES) 双马来酰亚胺(BMI) 相结构 玻璃化转变 动态机械分析(DMA) 热失重分析(T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烟叶和天然烟叶在加热烟草产品中的对比应用研究
18
作者 陈宇超 吴建霖 +5 位作者 王小升 周俊 李美红 金权蓉 王志鹏 李忠任 《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加热不燃烧卷烟是利用特殊热源对烟丝进行加热(400℃以下甚至更低)、烟丝只加热而不燃烧的新型烟草制品,特征是有害成分释放量较低并提供消费者一定的烟草特征感受.而加热烟草产品普遍采用再造烟叶作为烟芯材料,对比分析天然烟叶和再造... 加热不燃烧卷烟是利用特殊热源对烟丝进行加热(400℃以下甚至更低)、烟丝只加热而不燃烧的新型烟草制品,特征是有害成分释放量较低并提供消费者一定的烟草特征感受.而加热烟草产品普遍采用再造烟叶作为烟芯材料,对比分析天然烟叶和再造烟叶物理性能和化学指标差异,并从热失重分析和致香成分剖析再造烟叶作为芯材的优势.将天然烟叶通过造纸法抄造成再造烟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加热环境下,再造烟叶在吸收和释放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天然烟叶,再造烟叶的吸收率比烟叶吸收率高89.9%.在400℃以下加热状态下,所释放出的物质更多,且释放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与天然烟叶对比 吸收率 热失重分析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定子线圈绝缘击穿原因分析
19
作者 陈绪滨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第5期287-288,共2页
介绍了某厂发电机定子线圈绝缘击穿发生的过程,从解剖检查、含胶量、热失重方面分析了定子线棒绝缘击穿的原因,同时结合经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线圈击穿故障 胶含量分析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官能团化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兆敏 王聪 +2 位作者 韩克清 余木火 李松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5-398,421,共5页
本文首先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表面化学修饰,接入羧基、胺基等官能团,采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以纯化后的MWNT和表面化学修饰的MWNT作为填料,制备了MWNT/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MWNT的加入对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稳... 本文首先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表面化学修饰,接入羧基、胺基等官能团,采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以纯化后的MWNT和表面化学修饰的MWNT作为填料,制备了MWNT/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MWNT的加入对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电镜观察了胺基化MWNT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热失重分析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