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tin-1在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刺激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对IL-10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莹 骆雪萍 +1 位作者 张雪 宋文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在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刺激大鼠气道上皮细胞(RTECs)中的作用及对IL-10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TECs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RTECs+无菌生理盐水)、真菌刺激组(RTECs+热处理光...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在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刺激大鼠气道上皮细胞(RTECs)中的作用及对IL-10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TECs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RTECs+无菌生理盐水)、真菌刺激组(RTECs+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抑制剂干预组(RTECs+昆布多糖+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孵育0、2、4、6 h后终止,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Dectin-1表达,ELISA法检测IL-10和TNF-α的表达。结果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破坏细胞结构,降低细胞存活率。在培养开始时(0h),3组RTECs细胞存活率以及Dectin-1、IL-10、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2、4、6 h后,真菌刺激组、抑制剂干预组Dectin-1、IL-10、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抑制剂干预组Dectin-1、IL-10、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真菌刺激组(均P<0.05)。除抑制剂干预组0h与2 h IL-10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真菌刺激组和抑制剂干预组组内不同时间段Dectin-1、IL-10、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ectin-1是RTECs识别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的重要受体,并诱导其释放IL-10和TNF-α,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tin-1受体 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 大鼠气道上皮细胞 昆布多糖 IL-10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免疫细胞活性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霞 裴华 +3 位作者 杨文 牛莉娜 饶朗毓 林英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170-1172,1176,共4页
目的: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该胞外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和对小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刺... 目的: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该胞外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和对小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刺激作用,并观察该胞外多糖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产自海南红树林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在体外能显著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能力;另外该胞外多糖还具有促进N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能力。结论:产自海南红树林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红树林 光滑酵母菌 胞外多糖 脾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部侵袭性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Dectin-1蛋白和IL-17、IL-23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婷 骆雪萍 +1 位作者 赵莹 吴呈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0-387,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部侵袭性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探讨大鼠肺组织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和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8只。A组不做任何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部侵袭性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探讨大鼠肺组织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和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8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直接气管内灌注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菌液,C组先免疫抑制后再气管内灌注等剂量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菌液。在感染后第1、3、5天,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Dectin-1蛋白表达量以及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的IL-17及IL-23含量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C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病变及肺损伤最严重,B组次之,A组无炎症改变。A组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最低;B组和C组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增高,且C组IL-17、IL-23含量以及Dectin-1蛋白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和B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大鼠真菌感染及感染后的时间长短均分别对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有影响,其中应用免疫抑制剂对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影响程度最大,大鼠真菌感染及感染后的时间长短的影响次之。结论 Dectin-1是识别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受体,诱导产生的IL-17、IL-23参与抗真菌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导致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 Dectin-1受体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冬婷 郑冰 +2 位作者 应春妹 汪雅萍 张灏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1—2012年分离的4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性与流行情况。方法基因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药敏板条。结果经PFGE基... 目的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1—2012年分离的4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性与流行情况。方法基因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药敏板条。结果经PFGE基因分型,4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共分为17型,其中A型12株,B型11株,C型4株,D型、E型和F型各3株,G型和H型各2株,I^Q型各1株。49株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敏感度最高,均为100%;其次是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敏感度分别为89.8%和85.7%;对伊曲康唑的敏感度最低,为40.8%。Ridit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对相同药物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为仁济医院的主要克隆流行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场凝胶电泳 光滑酵母菌 交叉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PCR技术在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炜 郑冰 +3 位作者 应春妹 汪雅萍 张灏旻 杨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6-890,共5页
目的评估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在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体内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34株,以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板条鉴定菌种及生化表型。采用REP-PCR对3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真... 目的评估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在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体内分离的光滑假丝酵母菌34株,以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板条鉴定菌种及生化表型。采用REP-PCR对3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真菌基因组DNA,以Care-2重复元件设计引物,PCR扩增产物电泳后运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树状图相似系数(SI)≥97%且无明显条带差异定为同一基因型,SI≥97%且仅相差一条条带定为亚型。比较REP-PCR分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辨别力指数(DP),分析具有不同生化表型光滑假丝酵母菌的REP-PCR基因分型情况。结果 REP-PC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3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分为17个基因型,其中A型8株,B型6株,C、D型各3株,E型2株,F~Q型各1株,未发现亚型。REP-PCR和MLST基因分型的DP(95%CI)分别为0.911(0.770~0.980)和0.369(0.220~0.5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P<0.01)。34株光滑假丝酵母菌有两种生化表型,生化表型代码分别为2000040(32株)和6000040(2株),生化表型代码为60000402的2株经REP-PCR分型结果分别为D型和K型(SI=0.43)。结论 REP-PCR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的辨别力较强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酵母菌 重复序列PCR 多位点序列分析 生化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光滑假丝酵母菌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6
作者 董丹凤 江岑 +2 位作者 章黎华 李贞 彭奕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2-966,共5页
目的了解光滑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中唑类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和2010年5家医院28例患者的3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根据CLSI M27-A3指南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 目的了解光滑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中唑类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和2010年5家医院28例患者的3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根据CLSI M27-A3指南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DR1、CDR2及SNQ2等外排泵基因以及ERG11和转录因子PDR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罗丹明6G外排能力,考察细胞膜外排泵功能;同时,PCR扩增ERG11基因全长以及PDR1基因主要功能区并测序比对。结果 3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其中17株为唑类耐药菌。唑类耐药株CDR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敏感株(P=0.001),并且对罗丹明6G外排能力也显著强于敏感菌(P=0.001)。光滑假丝酵母菌敏感和耐药菌株ERG1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且ERG11基因未发现突变。此外,17株光滑耐药菌株PDR1基因表达量与敏感菌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但每株耐药菌株PDR1基因均分别发现1处有义突变。结论转录因子PDR1突变、外排泵基因CDR1表达上调以及外排泵功能增强是目前临床上光滑假丝酵母菌唑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类耐药 光滑酵母菌 外排泵 ERG11基因 转录因子PD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假丝酵母菌ITSⅠ区PCR-SSCP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7
作者 王菡 于仁涛 +2 位作者 刘建玲 纪蕾 韩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对引起常见医院感染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探讨改善其灵敏度和分辨率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临床分离的1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以及1株标准株ATCC... 目的建立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对引起常见医院感染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探讨改善其灵敏度和分辨率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临床分离的1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以及1株标准株ATCC90030的rDNA的ITSⅠ区(引物ITS1/ITS2)和ITSⅡ区(引物ITS3/ITS4)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PCR-SSCP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ITSⅠ区较ITSⅡ区保守性低,变异性较强,较为适合SSCP分型。针对ITSⅠ区,SSCP电泳在无甘油时,4℃和15℃均将菌株分为6型,但各型所含菌株不同;存在5%甘油时,SSCP电泳分辨率明显增高。结论在15℃及5%甘油存在的条件下,针对ITSI区的PCR-SSCP分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适合于致医院感染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型的新流行病学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酵母菌 PCR-SSCP 流行病学研究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研究
8
作者 姚冬婷 应春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CDR1、CDR2、SNQ2和ERG11基因mRNA表达差异以及ERG11基因突变在氟康唑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罗丹明6G试验比较氟康唑耐药组与敏感组的外排泵作用,Real-Time PCR检测外排相关基因CDR1、CDR2、SNQ2和ERG11表... 目的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CDR1、CDR2、SNQ2和ERG11基因mRNA表达差异以及ERG11基因突变在氟康唑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罗丹明6G试验比较氟康唑耐药组与敏感组的外排泵作用,Real-Time PCR检测外排相关基因CDR1、CDR2、SNQ2和ERG11表达情况。同时,对ERG1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耐药组和敏感组的突变位点。结果耐药组光滑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功能明显强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的CDR1和CD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P<0.01,P<0.05);但两组间SNQ2和ERG1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到ERG11基因4个突变位点,均为同义突变,其中3个突变位点在耐药组和敏感组中均出现,1个突变位点只在敏感组中出现。结论外排泵功能在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G11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但未发现与氟康唑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酵母菌 外排泵 ERG11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等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秦金喜 李仲兴 +3 位作者 杨永昌 袁欣 柏秀菊 石忻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7-260,256,共5页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对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54株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带最宽...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对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54株假丝酵母菌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带最宽。产蓝绿色素的第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抑制率均达100%,产黄绿色素的第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抑制率也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产色素菌株的抗真菌活性优于不产色素的菌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单胞菌 代谢产物 酵母菌 光滑酵母菌 克柔酵母菌 热带酵母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