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咳停颗粒的止咳与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庆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的止咳和抗菌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豚鼠氨水引咳法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法制作动物咳嗽模型,研究热咳停颗粒5,10,20g·kg1对豚鼠和猫的止咳作用;采用腹腔接种肺炎球菌的方法制作感染小鼠模型,分别在注射肺炎球菌...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的止咳和抗菌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豚鼠氨水引咳法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法制作动物咳嗽模型,研究热咳停颗粒5,10,20g·kg1对豚鼠和猫的止咳作用;采用腹腔接种肺炎球菌的方法制作感染小鼠模型,分别在注射肺炎球菌前1h和注射后1.6,12h给予小鼠热咳停颗粒药液灌胃,测定热咳停颗粒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热咳停颗粒20g·kg1可明显延长氨水诱导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豚鼠的咳嗽次数(均P0.01),且止咳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给予热咳停颗粒10g·kg1,给药后1~3h猫的咳嗽阈值明显升高(P<0.01);2g·kg1时,给药后0.5~3.5h猫的咳嗽阈值明显升高(P<0.01)。热咳停颗粒对肺炎球菌腹腔攻击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感染肺炎球菌后5d的存活率也增加。结论热咳停颗粒有明显的的镇咳和抗菌作用,镇咳和抗菌作用与剂量相关,剂量越高作用越显著,作用时间也随之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咳停颗粒 止咳作用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与沸腾造粒法制备热咳停颗粒 被引量:7
2
作者 韩俊 张明伟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荆的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方法通过考察影响干燥与成型的单个因素,包括物料相对密度、入塔风压、进出风温度、辅料种类与用量、制粒工艺等,确定最佳喷雾干燥条件及成型工艺。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60℃下药液... 目的研究热咳停颗粒荆的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方法通过考察影响干燥与成型的单个因素,包括物料相对密度、入塔风压、进出风温度、辅料种类与用量、制粒工艺等,确定最佳喷雾干燥条件及成型工艺。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60℃下药液相对密度为1.10,入塔风压为-1700Pa,进风温度为160-170℃,出风温度为70-80℃,干浸膏粉与糊精比例为8:3,浸膏相对密度为1.10(60℃),沸腾制粒浸膏与喷雾干燥浸膏比例为1:2;沸腾造粒参数为进液速度50—55mL·min^-1,喷雾压力0.37MPa,物料温度为55-60℃,进风温度78-88℃,出风温度40~45℃,室内温度20℃,相对湿度50%时成型最好。结论该喷雾干燥条件与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热咳停颗粒荆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咳停颗粒 喷雾干燥 成型工艺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咳停颗粒黄芩苷含量
3
作者 刘国成 郑亚杰 张长弓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947-948,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热咳停颗粒剂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Reli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2 mol·L^-1磷酸缓冲液-甲醇(55:45);检测波长276 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 目的建立测定热咳停颗粒剂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Reli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2 mol·L^-1磷酸缓冲液-甲醇(55:45);检测波长276 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382440X+11238,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2.1%。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热咳停颗粒剂黄芩苷含量测定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热咳停颗粒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