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化学采油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张军闯
王德智
+1 位作者
马青庄
刘大玉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9年第4期62-66,共5页
针对吉林油田近井地带有机物堵塞比较严重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开发出以亚硝酸盐和铵盐为主,以活性剂、添加剂为辅的热化学体系,并研究了配套的施工工艺,形成热化学采油技术。1992 年至1997 年应用该技术在吉林...
针对吉林油田近井地带有机物堵塞比较严重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开发出以亚硝酸盐和铵盐为主,以活性剂、添加剂为辅的热化学体系,并研究了配套的施工工艺,形成热化学采油技术。1992 年至1997 年应用该技术在吉林油田新民、英台等八个采油厂进行现场施工109井次,累增油9635t,平均有效期5 个月(截止当年年末),投入产出比达1∶4。在此基础上又改进了配方和施工工艺,发展成热-酸强化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和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近井地带
解堵
化学
采油
热化学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薄储层超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
30
2
作者
孙焕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0-1106,共7页
中国已发现厚度小于6 m、原油粘度大于50 000 mPa·s的薄储层超稠油低品位储量7×10~8 t,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由于原油粘度高、薄储层散热快、热利用效率低,传统注蒸汽热采技术产量低,难以经济有效动用,亟待突破形成新型稠...
中国已发现厚度小于6 m、原油粘度大于50 000 mPa·s的薄储层超稠油低品位储量7×10~8 t,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由于原油粘度高、薄储层散热快、热利用效率低,传统注蒸汽热采技术产量低,难以经济有效动用,亟待突破形成新型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了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研发了超稠油专用降粘剂,阐明了"汽剂耦合降粘、氮气保温增能、热剂接替助驱"热化学复合采油机理,自主研发了热化学复合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注采工艺参数优化图版。攻关形成了水平井裸眼筛管防砂完井工艺及配套工具、热采水平泵注采一体化工艺、稠油热采采出水余热梯级利用和资源化回用方法等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薄储层超稠油生产基地,连续5年稳产100×10~4 t以上。形成的稠油热采升级换代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老油田采收率,对保障国内原油稳产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
复合
采油
方法
水平井热力
采油
工艺
提高采收率
薄储层
超稠油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化学驱微观机理及数学描述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卓飞
郎兆新
何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乳化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机游走过程,不同直径的液滴在大小不同的孔隙中滞留和聚并,又通过大小不同的喉道破裂和分散。采用微观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方法,根据描述乳化液液滴直径的数学公式,分析了液滴直径与毛管数及渗...
乳化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机游走过程,不同直径的液滴在大小不同的孔隙中滞留和聚并,又通过大小不同的喉道破裂和分散。采用微观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方法,根据描述乳化液液滴直径的数学公式,分析了液滴直径与毛管数及渗透率的数学关系及乳化现象发生的条件。将不同尺寸液滴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与毛管数联系起来,并结合孔隙喉道分布,计算出乳化液液滴尺寸分布概率曲线。对乳化液滴的破裂与分散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毛管数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化学采油
微观机理
数学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化学采油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张军闯
王德智
马青庄
刘大玉
机构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9年第4期62-66,共5页
文摘
针对吉林油田近井地带有机物堵塞比较严重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开发出以亚硝酸盐和铵盐为主,以活性剂、添加剂为辅的热化学体系,并研究了配套的施工工艺,形成热化学采油技术。1992 年至1997 年应用该技术在吉林油田新民、英台等八个采油厂进行现场施工109井次,累增油9635t,平均有效期5 个月(截止当年年末),投入产出比达1∶4。在此基础上又改进了配方和施工工艺,发展成热-酸强化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成功率和增油效果。
关键词
吉林油田
近井地带
解堵
化学
采油
热化学采油
Keywords
Jilin Oilfield, near wellbore zone, plugging, applied research, increase production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薄储层超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
30
2
作者
孙焕泉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0-1106,共7页
文摘
中国已发现厚度小于6 m、原油粘度大于50 000 mPa·s的薄储层超稠油低品位储量7×10~8 t,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由于原油粘度高、薄储层散热快、热利用效率低,传统注蒸汽热采技术产量低,难以经济有效动用,亟待突破形成新型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了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研发了超稠油专用降粘剂,阐明了"汽剂耦合降粘、氮气保温增能、热剂接替助驱"热化学复合采油机理,自主研发了热化学复合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注采工艺参数优化图版。攻关形成了水平井裸眼筛管防砂完井工艺及配套工具、热采水平泵注采一体化工艺、稠油热采采出水余热梯级利用和资源化回用方法等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薄储层超稠油生产基地,连续5年稳产100×10~4 t以上。形成的稠油热采升级换代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老油田采收率,对保障国内原油稳产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热化学
复合
采油
方法
水平井热力
采油
工艺
提高采收率
薄储层
超稠油
油田开发
Keywords
hybrid thermal chemical recovery
thermal recovery technology in horizontal well
enhanced oil recovery
thin-bedded reservoir
extra-heavy oil
oilfield production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化学驱微观机理及数学描述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卓飞
郎兆新
何军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文摘
乳化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随机游走过程,不同直径的液滴在大小不同的孔隙中滞留和聚并,又通过大小不同的喉道破裂和分散。采用微观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方法,根据描述乳化液液滴直径的数学公式,分析了液滴直径与毛管数及渗透率的数学关系及乳化现象发生的条件。将不同尺寸液滴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与毛管数联系起来,并结合孔隙喉道分布,计算出乳化液液滴尺寸分布概率曲线。对乳化液滴的破裂与分散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毛管数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关键词
稠油
热化学采油
微观机理
数学描述
Keywords
heavy oil
thermo-chemical recovery
micro-mechanism
mathematic description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化学采油技术应用研究
张军闯
王德智
马青庄
刘大玉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薄储层超稠油热化学复合采油方法与技术
孙焕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稠油化学驱微观机理及数学描述研究
王卓飞
郎兆新
何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