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基元步骤与反应机理初探 被引量:12
1
作者 丁康乐 李术元 +1 位作者 岳长涛 钟宁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6-711,共6页
利用高压釜对Fe2(SO4)3、Al2(SO4)3、MgSO4、CaSO4、Na2SO4及K2SO4等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发现,400℃时Fe2(SO4)3、Al2(SO4)3和MgSO4都能与正庚烷发生强烈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主要生成金... 利用高压釜对Fe2(SO4)3、Al2(SO4)3、MgSO4、CaSO4、Na2SO4及K2SO4等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发现,400℃时Fe2(SO4)3、Al2(SO4)3和MgSO4都能与正庚烷发生强烈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主要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硫化物、硫化氢、炭以及硫醚、硫醇、噻吩等有机硫化物;而相同条件下CaSO4、Na2SO4及K2SO4参与TSR的程度则很低。根据六种硫酸盐与正庚烷反应后气油固三相产物的分析结果,探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基元步骤与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正庚烷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基元步骤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康乐 李术元 +1 位作者 岳长涛 钟宁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6,共6页
为探讨天然气中高含量硫化氢形成的化学机制,利用高温高压反应装置,对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反应体系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使用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 为探讨天然气中高含量硫化氢形成的化学机制,利用高温高压反应装置,对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反应体系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使用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热力学特征,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可以发生反应,产物主要为硫化氢、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和炭。热力学研究表明,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的反应可行,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同一温度下长链烷烃与固态硫酸钙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要比短链烷烃大。根据动力学模型得到反应活化能为96.824kJ/m o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硫酸 硫化氢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热力学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有机硫化物成因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康乐 李术元 +1 位作者 岳长涛 钟宁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4,共7页
原油中部分有机硫化物来源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利用高压釜在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对正戊烷-硫酸镁反应体系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 原油中部分有机硫化物来源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利用高压釜在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对正戊烷-硫酸镁反应体系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毛细管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气、油、固三相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在425℃~525℃可以进行,主要生成氧化镁、炭、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硫醇、硫醚和噻吩类等有机硫化物。根据动力学模型计算出该反应活化能为58.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正戊烷 硫酸 热模拟实验 有机硫化物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丁康乐 李术元 +1 位作者 岳长涛 钟宁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0-155,共6页
碳酸盐岩地层中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天然气保存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热化学还原反应的最低反应温度、反应物与产物、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研... 碳酸盐岩地层中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天然气保存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热化学还原反应的最低反应温度、反应物与产物、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研究表明,热化学还原反应最低反应温度主要集中在100~180℃;气态烃和硫酸盐是热化学还原反应的主要反应物,硫化氢、水、二氧化碳和碳酸盐、金属硫化物是其主要产物;热化学还原反应一般被写成总包反应过程;地质条件下热化学还原反应的速率受温度和活化能的制约。文章最后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是在地质例证的同时结合实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反应 热化学 反应温度 生热 硫酸盐 反应过程 产物 反应 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彭水地区五峰组黑色页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厚勇 刘文汇 +3 位作者 王万春 腾格尔 范明 韩元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0-333,共4页
对四川盆地彭水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剖面黑色页岩中的硬石膏、黄铁矿、方解石脉进行了矿物学分析,结果显示,脉体中硬石膏为溶蚀残余,黄铁矿平行于脉体两边对称分布,从中心至边缘,晶体大小和完整性不断变化,方解石为次生自形晶,这些特征都... 对四川盆地彭水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剖面黑色页岩中的硬石膏、黄铁矿、方解石脉进行了矿物学分析,结果显示,脉体中硬石膏为溶蚀残余,黄铁矿平行于脉体两边对称分布,从中心至边缘,晶体大小和完整性不断变化,方解石为次生自形晶,这些特征都表明该矿物组合是黑色页岩中发生过TSR的特色矿物组合。溶蚀硬石膏能提供反应所需的硫酸根离子,黑色页岩中有机质及其演化产物提供了还原剂,TSR形成的硫化氢与铁形成的黄铁矿沿脉体分布,方解石主要为成矿流体沉淀所致。这一特征拓宽了高演化阶段成烃流体TSR发生的范畴,证明了TSR在地质条件下的广泛发育,有利于对海相层系油气形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石膏 黄铁矿 方解石 五峰组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体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1 位作者 丁康乐 钟宁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1期44-45,55,共3页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 (TSR)反应的发生可能是造成碳酸盐沉积层中天然气耗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CH4 ~Ca SO4 和H2 S~Fe2 O3反应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微库仑、气相色谱、FT IR和XRD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考察了反应的动力...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 (TSR)反应的发生可能是造成碳酸盐沉积层中天然气耗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CH4 ~Ca SO4 和H2 S~Fe2 O3反应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微库仑、气相色谱、FT IR和XRD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考察了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CH4 ~CaSO4 反应生成硫化氢、碳酸钙和水 ,H2 S~Fe2 O3反应生成多硫化物 ,反应过程的活化能分别为 15 4.6 2 3kJ/mol和 2 6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 还原反应 动力学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与贵州汞(金锑)矿床成因机制再探讨——从黔东锰矿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理论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履安 周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1-437,共7页
受黔东地区南华纪锰矿的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启示,在研究贵州典型汞矿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引入成矿过程。提出富含汞(包括气态汞)、还原硫、Cl^-的含矿—运矿流体与含汞围岩相互作用,进一... 受黔东地区南华纪锰矿的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启示,在研究贵州典型汞矿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引入成矿过程。提出富含汞(包括气态汞)、还原硫、Cl^-的含矿—运矿流体与含汞围岩相互作用,进一步论证推断深部油气藏的圈闭体系和围岩都可能是汞的重要来源。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有油气(烃类)参与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是还原硫(H_2S、HS^-、S^(2-))的主要来源,而油气(烃类)在成矿作用中发挥了还原剂的重要作用。含矿的热流体(藏)渗漏或者喷溢,同时又溶解流经围岩中以辰砂、单质汞等形式存在的汞,转变为可溶解的汞—硫配合物而运移,在系统从封闭转为开放的构造作用下,气体组分逸失,在还原硫浓度m(S^(2-))降低、Eh升高、pH降低、压力和温度降低以及盐度降低等物理化学条件下成矿。类比研究显示,贵州一些金、锑等金属矿床具有与此类汞矿床类似的成矿机理。故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类(汞、金、锑)金属矿床的沉积—改造成因及作者提出的相关地球化学机理应当加以适当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作用 汞矿床 金矿床 锑矿床 油气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机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古生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与原油中硫的成因 被引量:29
8
作者 蔡春芳 邬光辉 +3 位作者 李开开 陈利新 李梅 李宏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用氧气燃烧弹将原油和干酪根氧化后,分析了δ^34S值,并与伴生的H2S、自生黄铁矿、硬石膏和重晶石脉δ^34S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奥陶系原油相对贫硫,δ^34S值为13.6‰~19.9‰,接近于伴生的H2S和黄铁矿的δ^34S值15‰~18.5... 用氧气燃烧弹将原油和干酪根氧化后,分析了δ^34S值,并与伴生的H2S、自生黄铁矿、硬石膏和重晶石脉δ^34S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奥陶系原油相对贫硫,δ^34S值为13.6‰~19.9‰,接近于伴生的H2S和黄铁矿的δ^34S值15‰~18.5‰;石炭系-志留系原油相对富硫,δ^34S值为20‰~25.8‰,伴生黄铁矿的δ^34S值为9.5‰~34‰。有意义的是,奥陶系溶扩缝的硬石膏和重晶石脉δ^34S值为44.2‰~46.6‰,远高于显生宙的海水,被认为是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残余。研究还表明,原油中硫含量的增高可能与后期无机硫并入有关,而奥陶系低硫原油δ^34S值比寒武系源岩低2.5‰~7.5‰,可能来自寒武系干酪根的裂解作用。因而,低硫原油δ^34S值可用于油-源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 有机硫 δ^34S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热液流体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开开 蔡春芳 +1 位作者 蔡镠璐 张春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对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充填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等)进行稀土元素、^87Sr/^86Sr值以及流体包裹体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裂缝充填矿物的^87Sr/^86Sr值(0.70889-0.71036)和地层水的^87Sr/^86Sr值都高于碳酸盐岩全岩及同期海水,裂... 对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充填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等)进行稀土元素、^87Sr/^86Sr值以及流体包裹体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裂缝充填矿物的^87Sr/^86Sr值(0.70889-0.71036)和地层水的^87Sr/^86Sr值都高于碳酸盐岩全岩及同期海水,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较上奥陶统所经历的最高温度高约20%,反映该区存在热液流体,且具有富^87Sr的特征。高^87Sr/^86Sr值的热液流体可能来源于寒武系或前寒武碎屑岩地层;而且该热液流体中Eu^2+与Sr^2+具有相似的成因,导致沉淀矿物具有正铕异常,且铕与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热液促使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导致H2S气体和黄铁矿的产生。另一方面,富^87Sr、相对低温低盐度裂缝充填萤石矿物的存在,反映了本区除受热液流体影响外还受到大气淡水或低温盆地流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铕异常 热液流体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俊 朱扬明 王存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化学改造,TSR的改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使C2+重烃相对于CH4、12C相对于13C优先被消耗,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2由于TSR产生的大量淡水的加入,使气藏的原生地层水被稀释,造成地层水盐度降低;3TSR相关流体(烃类和H2S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造成储层孔隙度增大,从而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选择性消耗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和固态硫酸钙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岳长涛 李术元 +1 位作者 丁康乐 钟宁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碳酸盐岩地层中常伴有硫酸盐岩的沉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岩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简称为TSR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生气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CH4-CaSO4热化学还原反应的... 碳酸盐岩地层中常伴有硫酸盐岩的沉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岩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简称为TSR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生气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CH4-CaSO4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热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而且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利用高温高压模拟装置对CH4-CaSO4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微库仑、气相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甲烷和固态硫酸钙能够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硫化氢、碳酸钙和水。最后,将CH4-CaSO4反应体系同国内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对比,认为本实验研究能够更好地补充和完善TSR反应体系,解释地质条件下工业气藏的死亡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固态硫酸 热化学还原反应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深埋白云岩储层的改造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连奇 蔡春芳 +3 位作者 李红霞 汪天凯 张文 孔令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7-1067,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深埋碳酸盐岩储层显示出极强的非均质性。如灰岩地层孔隙度极低,而含酸性气藏的白云岩储层最大孔隙度高达27%。然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仍然不清楚。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析...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深埋碳酸盐岩储层显示出极强的非均质性。如灰岩地层孔隙度极低,而含酸性气藏的白云岩储层最大孔隙度高达27%。然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仍然不清楚。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析,方解石、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测定,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前人研究认为,塔中地区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主要受控于原始沉积条件(如高能的礁滩相)和表生溶蚀,热液活动和断裂活动也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多期流体活动和成岩作用导致大量同生期和表生期形成的溶蚀孔洞被破坏。在某些井区(如ZG9井和TZ75井),埋藏溶蚀作用可能对优质储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在寒武系和奥陶系岩芯中发现了大量硬石膏、重晶石、黄铁矿、沥青、方解石等,方解石交代硫酸盐,方解石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及较低的碳同位素值说明其形成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有关。在发生TSR的白云岩井段,储层物性较好,说明TSR可能对深埋储层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这些认识有助于指导深层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的进一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溶蚀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寒武系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及其对油气与储集层的改造作用: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24
13
作者 蔡春芳 赵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1-859,共9页
近年来,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对TSR的反应机理,TSR对原油、天然气和储集层沥青的化学组成、碳同位素、硫同位素的影响,TSR的识别标志及其对储集层性质的改造作用进行了详细评述,指出未来应重视和加强TSR... 近年来,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对TSR的反应机理,TSR对原油、天然气和储集层沥青的化学组成、碳同位素、硫同位素的影响,TSR的识别标志及其对储集层性质的改造作用进行了详细评述,指出未来应重视和加强TSR对原油不含硫化合物演化及其形成影响的研究,需利用计算机模拟再现TSR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白云岩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硫代金刚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研究
14
作者 邓奇根 吴喜发 王颖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为研究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反应)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制,采用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封闭反应装置,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用两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在含水条件下与硫酸镁进行气体生成热模拟实验。使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对热模拟... 为研究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反应)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制,采用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封闭反应装置,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用两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在含水条件下与硫酸镁进行气体生成热模拟实验。使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对热模拟温度(250℃~600℃)8个温阶的气体产物进行取样分析,探究了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TSR反应能够促进煤中烃类大分子的裂解,尤其是CH4气体的生成;CO2生成曲线由降到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TSR反应的进程;H2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可能是煤中硫自由基和氢的供给及消耗与硫化氢的成生呈此消彼长关系,是多种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煤中硫含量对TSR反应程度有较大影响;煤加水反应体系中H2S生成量较小,发生了程度较低的TSR反应,硫酸镁的加入使反应体系中H2S生成量增大,硫酸镁促进了TSR反应,加速了烃类大分子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模拟 硫酸盐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硫化氢 生成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硫化氢生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代金友 陈安定 何顺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2,共3页
为探讨硫化氢生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条件,从鄂尔多斯盆地选取石膏、地层水和天然气样开展了模拟实验。实验在密闭的温压釜中进行,多组实验结果表明:热化学还原反应除需要石膏、烃类外,还必须有地层水参与才能进行;硫化氢生成量与反应温... 为探讨硫化氢生成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条件,从鄂尔多斯盆地选取石膏、地层水和天然气样开展了模拟实验。实验在密闭的温压釜中进行,多组实验结果表明:热化学还原反应除需要石膏、烃类外,还必须有地层水参与才能进行;硫化氢生成量与反应温度、时间正相关;硫化氢生成过程存在34S同位素分馏,且温度越高分馏幅度越小。研究说明,在石膏、烃类气体存在的前提下,高温、密闭还原、有地层水是该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把握这5个条件是建立区域硫化氢生成模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热化学还原反应 模拟实验 靖边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噻吩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生成H2S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新伟 马强 +1 位作者 韩超杰 林日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过程中次生硫化氢生成机制尚不清晰,生成路径复杂等问题,以稠油含硫模型化合物四氢噻吩+硫酸镁+水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模拟实验探究该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H2S的机制、路径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四氢噻吩+硫酸...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过程中次生硫化氢生成机制尚不清晰,生成路径复杂等问题,以稠油含硫模型化合物四氢噻吩+硫酸镁+水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模拟实验探究该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H2S的机制、路径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四氢噻吩+硫酸镁+水反应体系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的路径为含硫有机物的水解、硫酸根的质子化、硫化氢自催化、硫代硫酸盐向有机硫化物转化以及硫化物的热解和水解等过程;反应生成物包括羰基硫、硫醇、噻吩和硫醚类硫化物、H2、CO2、H2S、MgO及烃类气体,裂解和缩聚反应同时存在,反应体系的反应级数为0.8,表观活化能为28.10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还原 硫化氢 四氢噻吩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影响硫酸盐还原的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爱杰 任南琪 +2 位作者 计红芳 李建政 郭婉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为定量化分析影响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和静态试验 ,考察硫酸盐还原过程的致变量—COD SO42 - 比、硫酸盐负荷率 (Ns)和因变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碱度 (ALK)与硫酸盐去除率的对应关... 为定量化分析影响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和静态试验 ,考察硫酸盐还原过程的致变量—COD SO42 - 比、硫酸盐负荷率 (Ns)和因变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碱度 (ALK)与硫酸盐去除率的对应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欲实现硫酸盐去除率达到 80~ 90 %的水平 ,上述四个关键因子应满足下列条件 :COD SO42 - 比大于 2 .0 ,Ns小于 7.5kg (SO42 - ) (m3·d) ,pH值为 6 .0~ 6 .2 ,ORP为 - 32 0~ - 4 2 0mV ,ALK为 15 0 0~ 2 0 0 0mg L时 .而且 ,此时反应器的运行应控制在中温 ( 34± 1℃ )条件 ,进水中硫酸盐的浓度小于 2 0 0 0mg L ,水力停留时间 (HRT) 6~ 8h ,生物量 (MLVSS)大于 10 0 0 0mg L,进水碱度约 30 0mg L ,出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 (VFA)含量小于 2 0 0 0mg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产酸脱硫反应 影响因素 硫酸盐还原 SRB 去除率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R硫酸盐还原体系分级沉淀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及矿物形成
18
作者 郑国权 秦永丽 +3 位作者 汪晨祥 葛仕佳 闻倩敏 蒋永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2,共13页
为实现硫酸盐还原菌(SRB)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MD)过程中多种重金属的分级沉淀并持久固定,采用五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模拟AMD,通过观测AMD对体系运行效率、颗粒污泥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考察AMD中重金... 为实现硫酸盐还原菌(SRB)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MD)过程中多种重金属的分级沉淀并持久固定,采用五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模拟AMD,通过观测AMD对体系运行效率、颗粒污泥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考察AMD中重金属分级沉淀及沉淀物矿化成矿的特性。结果表明,ABR硫酸盐还原体系能够分级沉淀AMD中的镉(Cd)、锌(Zn)和铁(Fe),Cd^(2+)和Zn^(2+)主要在第1隔室被去除,Fe^(2+)主要在第2、3隔室被去除,去除率均在99%以上。颗粒污泥的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及SEM观察表明,去除的重金属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形式沉积在污泥中,进而转化为晶格态,并在污泥表面形成不规则颗粒物(0.3~0.7μm)。XRD分析表明,第1隔室中的主要物相为纤锌矿、闪锌矿和硫镉矿,第2至第5隔室主要为磁铁矿和黄铁矿。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反应器中Lactobacillus和Desulfovibrio在重金属沉淀及矿物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为AMD中重金属的资源化处理及矿化成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重金属 厌氧折流板反应 硫酸盐还原 厌氧颗粒污泥 微生物矿化 金属硫化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反应器硫酸盐还原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晓宇 李泽兵 +5 位作者 王淼 陈诗怡 孙占学 袁志华 郑增军 龚慧纯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0,共7页
由于酸法地浸生产常年注入硫酸导致采区及其周边地下水形成硫酸盐污染。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模拟矿山废水,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循环批次试验和连续运行试验,探讨不同种类填料、循环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SO_... 由于酸法地浸生产常年注入硫酸导致采区及其周边地下水形成硫酸盐污染。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液模拟矿山废水,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循环批次试验和连续运行试验,探讨不同种类填料、循环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SO_(4)^(2-)浓度、COD/SO_(4)^(2-)值等对硫酸盐还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运行条件为:海绵+K3混合填料、HRT=12 h、进水SO_(4)^(2-)浓度约0.8 g/L、COD/SO_(4)^(2-)=2;长期运行结果表明,30℃时,连续出水SO_(4)^(2-)浓度约0.10 g/L,SO_(4)^(2-)去除率达到87.9%,达到地下水Ⅳ类水及以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废水 硫酸盐还原 生物反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生物膜反应器同步产甲烷-硫酸盐还原的快速启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 周鑫 吕姗姗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采用新型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生物膜反应器(EGSBBR)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在不添加硫酸盐的条件下,运行30 d后系统产甲烷成功启动;随后逐步提高硫酸盐质量浓度至100 mg/L,运行71 d后系统COD去除率和SO;去除率分别达98.1%和74.7%,甲烷产... 采用新型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生物膜反应器(EGSBBR)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在不添加硫酸盐的条件下,运行30 d后系统产甲烷成功启动;随后逐步提高硫酸盐质量浓度至100 mg/L,运行71 d后系统COD去除率和SO;去除率分别达98.1%和74.7%,甲烷产生量为470.7 mL/d,成功实现了同步产甲烷-硫酸盐还原耦合过程。反应器中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EPS)特性与甲烷生成量、SO;去除率具有直接关联。高通量测序发现体系内甲烷丝菌(Methanothrix sp.)等产甲烷菌和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p.)、硫磺单胞菌(Sulfurospirillum sp.)等硫酸盐还原菌优势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膨胀颗粒污泥床生物膜反应器(EGSBBR) 甲烷生成 硫酸盐还原 启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