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化学流体对致密储层破裂压力的影响
1
作者 赖枫鹏 张浩楠 +3 位作者 曹龙涛 刘开元 赵千慧 苗丽丽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针对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领域中,在降低破裂压力以提升压裂效率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机理分析、数值模拟、综合对比等方法,对优选出的氯化铵与亚硝酸钠(NH 4Cl-NaNO 2)反应放热体系展开研究,明确该放热体系在致密砂岩岩心中产生的温度... 针对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领域中,在降低破裂压力以提升压裂效率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运用机理分析、数值模拟、综合对比等方法,对优选出的氯化铵与亚硝酸钠(NH 4Cl-NaNO 2)反应放热体系展开研究,明确该放热体系在致密砂岩岩心中产生的温度与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对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了该体系和常规水力压裂对破裂压力及裂缝起缝的影响。结果表明:NH 4Cl-NaNO 2放热体系在岩心中最高可产生133℃的高温和11 MPa的高压,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相符,该体系能有效增加致密砂岩杨氏模量并降低泊松比,其岩石破裂压力与常规水力压裂相比降低23.76%。该研究对推动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提升热化学流体压裂技术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流体 致密储层 破裂压力 岩石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热化学流体吞吐解除岩石储层反凝析伤害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开丰 李浩 +4 位作者 龚浩研 王超 袁丹 李博远 邓宝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为长期有效解除凝析气藏反凝析带来的储层伤害,提出了一种注热化学流体吞吐解除凝析油堵塞孔喉的新方法。针对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3类岩石,开展了注热化学流体吞吐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了热化学流体解除凝析油堵塞的可行性,并基于核... 为长期有效解除凝析气藏反凝析带来的储层伤害,提出了一种注热化学流体吞吐解除凝析油堵塞孔喉的新方法。针对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3类岩石,开展了注热化学流体吞吐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了热化学流体解除凝析油堵塞的可行性,并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吞吐前后3类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明确了热化学流体解除反凝析伤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热化学流体(NH_(4)Cl和NaNO_(2))在乙酸溶液催化下能够迅速释放大量气体和蒸汽,提高岩心压力和温度,降低原油黏度,使凝析油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减小渗流阻力。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岩心注热化学流体吞吐累积凝析油采出程度分别为65.7%,73.9%和46.3%。其中,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岩心仅需2轮吞吐即可有效清除55.5%和67.6%的凝析油堵塞。而页岩岩心需要延长焖井时间及增加吞吐次数方能提高凝析油的采出程度。热化学流体吞吐后,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岩心平均孔径分别由0.37,1.04和0.0021μm增大至0.84,2.04和0.0058μm。热化学流体吞吐效果是注CH_(4)吞吐和注甲醇吞吐效果的1.85和1.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流体 致密砂岩 碳酸盐岩 页岩 反凝析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致密砂岩凝析气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江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鉴于CO_(2)吞吐仅能短期改善反凝析伤害,且存在CO_(2)气源短缺及注入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通过开展岩心驱替和吞吐实验,对比评价了2种注入方式下热化学流体改善反凝析伤害的效... 鉴于CO_(2)吞吐仅能短期改善反凝析伤害,且存在CO_(2)气源短缺及注入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热化学流体反应生热增压解除反凝析伤害的新方法。通过开展岩心驱替和吞吐实验,对比评价了2种注入方式下热化学流体改善反凝析伤害的效果,研究了热化学流体对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和油气两相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吞吐注入的最大压差可达25 MPa,最高温度达到329℃,累计4次吞吐凝析油采出程度为63.2%,大于驱替方式的凝析油采出程度49.5%,吞吐效果更好,且最佳吞吐次数为2次;热化学流体注入后能够增大孔隙直径、诱发形成微裂缝、降低毛细管压力和提高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其中吞吐式注入热化学流体后平均孔径由0.86μm增大至2.54μm,最大孔径由80.11μm增加至690.63μm,但总孔隙度变化较小,平均毛细管压力降幅达到51.2%,最大气相和最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分别提高了2.3倍和1.8倍,残余油饱和度下降了29%。研究成果为长期高效解除反凝析伤害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 反凝析 热化学流体(tcm)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相对渗透率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热液流体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开开 蔡春芳 +1 位作者 蔡镠璐 张春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对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充填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等)进行稀土元素、^87Sr/^86Sr值以及流体包裹体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裂缝充填矿物的^87Sr/^86Sr值(0.70889-0.71036)和地层水的^87Sr/^86Sr值都高于碳酸盐岩全岩及同期海水,裂... 对塔中地区奥陶系裂缝充填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等)进行稀土元素、^87Sr/^86Sr值以及流体包裹体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裂缝充填矿物的^87Sr/^86Sr值(0.70889-0.71036)和地层水的^87Sr/^86Sr值都高于碳酸盐岩全岩及同期海水,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较上奥陶统所经历的最高温度高约20%,反映该区存在热液流体,且具有富^87Sr的特征。高^87Sr/^86Sr值的热液流体可能来源于寒武系或前寒武碎屑岩地层;而且该热液流体中Eu^2+与Sr^2+具有相似的成因,导致沉淀矿物具有正铕异常,且铕与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热液促使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导致H2S气体和黄铁矿的产生。另一方面,富^87Sr、相对低温低盐度裂缝充填萤石矿物的存在,反映了本区除受热液流体影响外还受到大气淡水或低温盆地流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铕异常 热液流体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再生磁流体发电系统──烧煤磁流体发电研究技术路线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童建忠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26,共5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磁流体发电研究发展的历史,讨论热化学再生磁流体发电系统的特点和意义,这一系统有可能导致烧煤磁流体发电技术的新突破。
关键词 热化学再生 流体发电 燃煤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剂性能评价及辅助水平井蒸汽驱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光焕 吴正彬 +1 位作者 李伟忠 韦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8-662,共5页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区稠油油藏单纯蒸汽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对洗油剂氮气泡沫的热化学复合流体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发泡剂性能评价实验中,以泡沫发泡体积、半衰期和阻力因子来评价洗油剂对发泡剂性能的影响。实...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区稠油油藏单纯蒸汽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对洗油剂氮气泡沫的热化学复合流体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进行了研究。发泡剂性能评价实验中,以泡沫发泡体积、半衰期和阻力因子来评价洗油剂对发泡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洗油剂与发泡剂有良好的配伍性,洗油剂能够增强发泡剂的发泡能力、泡沫的稳定及封堵性能。二维可视化实验表明:水平井蒸汽驱波及范围有限,注入洗油剂氮气泡沫的复合流体后,能够有效提高蒸汽驱剩余油的效率,泡沫的封堵作用则能够大大提高油层波及范围,与单纯蒸汽驱相比,复合流体的波及效率增加了27.25百分点。实验结果为中二北区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先导试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洗油剂 氮气泡沫 阻力因子 可视化 热化学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41
7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俊 朱扬明 王存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 目前在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已发现普光、渡口河、铁山坡、罗家寨等多个高含H2S的大、中型气田。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盐度和岩心及薄片的镜下详细观察后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大多数气藏遭受了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化学改造,TSR的改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使C2+重烃相对于CH4、12C相对于13C优先被消耗,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和碳同位素变重;2由于TSR产生的大量淡水的加入,使气藏的原生地层水被稀释,造成地层水盐度降低;3TSR相关流体(烃类和H2S等)与储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储层被溶蚀和硬石膏发生蚀变,造成储层孔隙度增大,从而对改善其物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选择性消耗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热化学液化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宋春财 胡浩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9-62,共4页
在 1 0 0ml半连续固定床萃取反应器中 ,利用非等温实验技术 ,对大连地区的玉米、大豆和高粱 3种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液化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采用 4因素 3水平的正交设计考察了压力、溶剂流量、升温速率及原料等因素对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 在 1 0 0ml半连续固定床萃取反应器中 ,利用非等温实验技术 ,对大连地区的玉米、大豆和高粱 3种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液化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采用 4因素 3水平的正交设计考察了压力、溶剂流量、升温速率及原料等因素对生物质秸秆在水中的液化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在整个液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裂解与缩聚反应的竞争 ,在前期以裂解为主 ,后期以缩合为主 ,而发生这一转折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反应条件的综合影响。在实验条件下 ,以总收率为考察目标时最佳工艺条件是采用玉米秸秆为液化原料 ,升温速率 4K/min ,压力在 2 0MPa,溶剂流量为 1ml/min,此时秸秆的干基总收率为 87.0 % ,液体收率 58.6 %。研究发现水在临界点附近表现出了较好的反应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热化学 液化 超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网格热化学非平衡辐射流场数值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逸斌 伍贻兆 刘学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5-610,共6页
针对三维热化学非平衡辐射流场设计了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数值计算方法.根据原子分子光谱理论逐条计算了100~1 500nm间N,O,N^+,O^+的谱线以及N_2,O_2,NO,N_2^+等分子的10个谱带,特别分析了NO的β′带,γ′带,δ带和ε带的辐射特性.采用耦... 针对三维热化学非平衡辐射流场设计了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数值计算方法.根据原子分子光谱理论逐条计算了100~1 500nm间N,O,N^+,O^+的谱线以及N_2,O_2,NO,N_2^+等分子的10个谱带,特别分析了NO的β′带,γ′带,δ带和ε带的辐射特性.采用耦合辐射的双温模型计算热化学非平衡流场,辐射源项通过直接求解辐射输运方程RTE(radiative transport equation)获得.在空间和方向上分别离散后,利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同方向上的辐射输运方程.计算得出了再入飞行器前驻点的辐射强度分布.采用该数值方法计算了MUSES—C模型在速度为11.6km/s时的绕流流场及前驻点处的辐射热流密度.并通过对比分析了热辐射对流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辐射 热化学非平衡 非结构网格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证据
10
作者 高兆富 朱祥坤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78-,共1页
内蒙古东升庙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的狼山多金属成矿带内,铅锌储量达超大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在开采利用。尽管可能有少量岩浆来源硫的参与,东升庙矿床的硫被认为总体上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李兆龙,1986;夏... 内蒙古东升庙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的狼山多金属成矿带内,铅锌储量达超大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在开采利用。尽管可能有少量岩浆来源硫的参与,东升庙矿床的硫被认为总体上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李兆龙,1986;夏学惠,1992)。然而东升庙矿床常见的后生组构特征指示相当一部分硫是来源于热液流体,并不是来自海水中溶解硫酸盐的直接还原。根据国内外铅锌矿床研究,含矿岩系中的蒸发岩地层可以作为矿石硫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物 蒸发岩 含矿岩系 热液流体 热化学 直接还原 多金属成矿带 华北板块 李兆龙 冉崇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溶液双流体雾化特性及其热解制备CaO微球的储热性能
11
作者 罗童 罗聪 +4 位作者 谭增强 杜振 李小姗 邬凡 张立麒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4,共12页
基于钙循环技术的热化学储能系统可以适配第三代聚光太阳能电站以实现光热的高效利用。常规的CaO储热材料面临反应活性低以及循环储/放热性能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系统效率的提升。为获得高性能钙基储热材料,提出了一种基于双... 基于钙循环技术的热化学储能系统可以适配第三代聚光太阳能电站以实现光热的高效利用。常规的CaO储热材料面临反应活性低以及循环储/放热性能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系统效率的提升。为获得高性能钙基储热材料,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体雾化技术的喷雾热解法,以硝酸钙与柠檬酸的水溶液为前驱体,制备了多孔中空CaO微球。首先,利用喷雾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流量的前驱体溶液(10~20 mL/min)在不同雾化气流量条件下(10~30 L/min)的雾化特性,发现更低的溶液流量和更高的雾化气流量会导致喷雾呈现更小的Sauter平均粒径(S_(MD))和跨度更窄的粒径分布,但是当雾化气流量超过20 L/min时,喷雾的S_(MD)和粒径分布则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选取10 mL/min的前驱体溶液流量进行喷雾热解,利用X射线衍射仪、粉末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气液体积流量比(ALR,1000~3000)对于合成CaO微球的晶粒尺寸、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循环储放热性能以及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微球的S_(MD)随ALR的增加而减小,与前驱体溶液雾化特性变化规律一致。而循环储/放热性能则随着ALR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ALR为2000时性能达到最佳,在此条件下制备CaO微球的S_(MD)为12.5μm,拥有高比表面积31.63 m^(2)/g,初次循环碳酸化转化率达到92.68%,30循环累积储能密度为46.13 kJ/g,相较分析纯CaO提升2.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循环 热化学储能 流体雾化 喷雾热解 多孔中空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充填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流体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蔡春芳 李开开 +2 位作者 李斌 蔡鏐璐 姜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99-2404,共6页
塔河地区奥陶系方解石脉和胶结物^(87)Sr/^(86)Sr值多高于围岩与同期海水,显示具有外来的、富^(87)Sr的流体的贡献。富^(87)Sr的流体可来自奥陶系抬升时期淡水对碎屑岩的淋滤作用,但也可来自深部的热液流体。不同成因的流体所沉淀的方解... 塔河地区奥陶系方解石脉和胶结物^(87)Sr/^(86)Sr值多高于围岩与同期海水,显示具有外来的、富^(87)Sr的流体的贡献。富^(87)Sr的流体可来自奥陶系抬升时期淡水对碎屑岩的淋滤作用,但也可来自深部的热液流体。不同成因的流体所沉淀的方解石Sr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水δD-δ^(18)O关系证实了存在淡水的混合作用。淡水的混合导致了原油的厌氧生物降解,产生低δ^(34)S的黄铁矿与有机酸;有机酸促进了不整合面附近的岩溶作用。而方解石的均一化温度可达150~190℃,有意义地高于地层所经历的最高温度,支持了存在深部热液流体的活动,说明Sr很可能都来自寒武系或前寒武碎屑岩地层;该热液流体促进了寒武系碳酸盐岩发生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产生H_2S气体和黄铁矿,其δ^(34)S值为18‰~22‰。热液流体的活动,导致了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再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缝洞 充填物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分析 热液流体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方解石脉 有机酸 厌氧生物降解 碎屑岩地层 黄铁矿 寒武系 淡水 碳酸盐矿物 均一化温度 最高温度 岩溶作用 淋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大型钡成矿带中毒重石矿床成因新认识——来自单个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家军 吴胜华 +2 位作者 柳振江 苏文超 王建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38,共17页
钡以BaSO_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以BaCO_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南秦岭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大型钡... 钡以BaSO_4形式存在的重晶石矿床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以BaCO_3形式存在的毒重石矿床极为罕见。在南秦岭早古生代硅岩建造中,发育大量层状毒重石和重晶石矿床,两类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既共生又分离的分布规律,构成世界上极为独特的大型钡成矿带。本文对毒重石、钡解石、重晶石及石英等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各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都变化于90~310℃,主要集中范围为120~220℃。尽管如此,毒重石、钡解石的形成温度峰值比重晶石高出40℃,而石英的形成温度分布较均一,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虽变化于1%~15%NaCl_(eqv),但毒重石、钡解石和石英样品中的盐度值普遍大于5%NaCl_(eqv),而重晶石中的盐度值小于5%NaCl_(eqv)的样品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以NaCl-H_2O型包裹体为主,而毒重石中富含大量N_2-CO_2-H_2S-CH_4等复杂组分水溶液型包裹体,显示出毒重石与重晶石在成矿环境上有较大差异。由此笔者明确提出,水溶液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形成毒重石矿床主要机制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重石矿床 流体包裹体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下古生界热液流体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探讨--以S88和TS1井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开开 蔡春芳 +1 位作者 蔡镠璐 姜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1,共6页
S88及TS1井是塔河油田钻遇下古生界巨厚白云岩地层的典型钻井。对这2口井的岩样进行岩心观察、矿物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88井奥陶系蓬莱坝组及TS1井寒武系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地层除受原地盆地流体的影响外还可能存... S88及TS1井是塔河油田钻遇下古生界巨厚白云岩地层的典型钻井。对这2口井的岩样进行岩心观察、矿物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88井奥陶系蓬莱坝组及TS1井寒武系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地层除受原地盆地流体的影响外还可能存在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流体性质以高温、富87Sr且携带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产物(H2S和CO2)的酸性流体为主。热液流体的运移导致这2口井深部储层次生溶蚀孔洞的发育,使得储集物性得到改善。研究还表明,这2口井疏导层的存在为深部热液流体的向上运移及进入储层提供关键通道。S88井热液流体对储层的影响主要受控于岩相和裂缝的发育程度,白云岩段储层好于灰岩段,裂缝发育段储层优于不发育段;TS1井白云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下部井段的膏盐层与白云岩层的共生可能是其岩石物性优于上部纯白云岩井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流体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下古生界 S88井 TS1井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大丫毒重石与杨寨重晶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胜华 刘家军 翟德高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毒重石矿床 重晶石矿床 流体包裹体 大丫 硫酸盐还原作用 包裹体类型 热化学 南秦岭 矿区 成矿流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临界点的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研究(Ⅰ)非极性流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密建国 陈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72-1077,共6页
从适合于临界点的计算出发 ,对统计缔合流体理论方程进行改进 :(1)对链状分子的每个链节考虑其非球形度 ;(2 )提出必须考虑链节成链时对色散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扩展的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状态方程 ,对于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计算表明 ,该... 从适合于临界点的计算出发 ,对统计缔合流体理论方程进行改进 :(1)对链状分子的每个链节考虑其非球形度 ;(2 )提出必须考虑链节成链时对色散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扩展的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状态方程 ,对于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计算表明 ,该方程计算温度范围大 ,从低温区到临界区 ,特别是在临界点附近精度有明显提高 ,临界点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基本符合 .扩展了理论状态方程的适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缔合流体理论 链状分子 临界点 相平衡 非极性流体 化工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垣土地坪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对成矿机制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皓迪 邵拥军 +3 位作者 隗含涛 熊伊曲 郑明泓 张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2-816,共15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将土地坪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即闪锌矿-白云石阶段(Ⅰ)、闪锌矿-方铅矿-重晶石-萤石阶段(Ⅱ)与方铅矿-方解石阶段(Ⅲ)。利用(红外)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对闪锌矿和伴生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将土地坪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即闪锌矿-白云石阶段(Ⅰ)、闪锌矿-方铅矿-重晶石-萤石阶段(Ⅱ)与方铅矿-方解石阶段(Ⅲ)。利用(红外)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对闪锌矿和伴生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在Ⅰ、Ⅱ阶段为中-低温、中高盐度、含有一定量CaCl_2的NaCl-MgCl_2-H_2O体系,Ⅲ阶段变为低温、中盐度的NaCl-H_2O体系;Ⅰ~Ⅲ阶段,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及还原性组分CH_4和H_2S,后者含量先增后减。闪锌矿及伴生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均表现出流体混合和氧逸度先降后升的特征,暗示两者可能来源于同一流体体系,但前者呈现"演化滞后"现象。Ⅰ、Ⅱ阶段金属矿物沉淀主要与流体混合背景下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反应有关,Ⅲ阶段金属矿物沉淀还受到大气降水的降温和稀释作用的影响。TSR反应与碳酸盐岩溶蚀的耦合作用是影响该矿床金属矿物沉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铅锌矿床 土地坪 金属矿物沉淀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高焓非平衡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振勋 蒋崇文 李椿萱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1-591,共31页
高性能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模拟可以与高超飞行试验、高焓地面设备实验研究相互印证,在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研究以及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在热化学非平衡流动CFD研究方... 高性能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模拟可以与高超飞行试验、高焓地面设备实验研究相互印证,在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研究以及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在热化学非平衡流动CFD研究方面的进展,概述了相关热化学模型、数值格式研究以及CFD软件研制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指出了今后在基础研究、软件开发、模拟应用等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1)在热化学模型方面,常用温度模型并不完全精确,多振动温度模型具有发展潜力但工程应用受限,态−态模型更精确但模拟技术尚不成熟,更为精确的热力学输运模型、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振动−离解耦合模型以及表面效应模型等是提升热化学非平衡模拟精度的重要物理模型,值得深入研究;(2)在数值方法方面,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是高超热化学非平衡流动CFD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对CFD方法的鲁棒性和收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此外常用数值格式需要针对热化学非平衡流动特征进行适应性改造,RANS方法在热化学非平衡湍流模拟中的计算可靠性仍有待验证;(3)在数值软件方面,基于结构/非结构混合网格的数值求解器更加符合工业应用需求,未来高超数值软件需要具备稳定、鲁棒的多学科、多物理场耦合求解功能,且能够适应更大网格规模大尺度复杂外形的模拟需求;(4)可综合应用多种加速技术手段提升热化学非平衡流动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计算刚性是热化学非平衡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共性基础问题,刚性消除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热化学非平衡 高焓 计算流体力学(CFD) 计算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混合的变比热准确解与次准确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济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在变比热平行混合计算中,一般多以近似等比热比k处理。变比热气动函数式的推导,提出了解此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五k准确解及三k次准确解,证明次准确解足够近似,而定比热解则误差很大。
关键词 无粘流 气动热化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变比热平行混合解析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济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鉴于原平行混合准确解牵动到物理过程一般并不经过的临界温度的比热值,在变比热情况容易带来不必要误差,文中推导了只动用总静温、并主要依靠静参数的全套改进解公式。从算例结果看出,原准确误差很小,但改进解不仅更为合理,而且是... 鉴于原平行混合准确解牵动到物理过程一般并不经过的临界温度的比热值,在变比热情况容易带来不必要误差,文中推导了只动用总静温、并主要依靠静参数的全套改进解公式。从算例结果看出,原准确误差很小,但改进解不仅更为合理,而且是简明快捷的,所以是先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流 气动热化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