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力学热分析法测定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董萼良 康新 +2 位作者 林保平 何小元 汪凤泉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3年第4期302-303,共2页
讨论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测试方法 ,并利用强迫非共振拉伸模式测定了厚度为 37μm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文章给出了测得的动态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
关键词 力学性能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 合成薄膜 动态力学分析 测定 杨氏模量 材料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环式聚降冰片烯共混黏弹性阻尼材料的动态阻尼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许俊红 李爱群 +3 位作者 苏毅 庄继忠 黄国元 骆春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7,共7页
采用开环式聚降冰片烯(NSX),分别制备了聚降冰片烯-丁腈橡胶(NBR)混合物和聚降冰片烯-松焦油-丁腈橡胶混合物,通过动态力学测试手段重点分析了聚降冰片烯对丁腈橡胶和松焦油-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动态阻尼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 采用开环式聚降冰片烯(NSX),分别制备了聚降冰片烯-丁腈橡胶(NBR)混合物和聚降冰片烯-松焦油-丁腈橡胶混合物,通过动态力学测试手段重点分析了聚降冰片烯对丁腈橡胶和松焦油-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动态阻尼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特定频率(1.5Hz)和一定温度范围之内(-20-50℃),聚降冰片烯会使NBR的阻尼性能得到大幅提升,随着聚降冰片烯掺入量的持续增加,阻尼性能随之减小,呈抛物线型增减趋势;松焦油的添加限制了聚降冰片烯对丁腈橡胶的改性功能。所有工况下的Tg值都得到了向高温移动的效果,扩大了材料在建筑结构的应用空间,某些工况会提高共混物的损耗因子峰值,但效果有限。对此次试验的丁腈橡胶来讲,m(NBR)/m(NSX)(70/30)为最佳组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降冰片烯 丁腈橡胶 松焦油 动态力学分析 损耗因子 剪切储能模量 剪切损耗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丙烯酸树脂/HDI涂料的老化和动态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灿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羟基丙烯酸树脂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组成的反应型涂料,涂膜在50℃-60℃经过荧光紫外线/冷凝气候加速老化2000 h和在拉萨曝露19个月,涂膜光泽随UV照射或曝露时间呈指数函数或S形曲线下降变化趋势,涂料的老化与紫外线辐射强... 羟基丙烯酸树脂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组成的反应型涂料,涂膜在50℃-60℃经过荧光紫外线/冷凝气候加速老化2000 h和在拉萨曝露19个月,涂膜光泽随UV照射或曝露时间呈指数函数或S形曲线下降变化趋势,涂料的老化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树脂化学结构有关,还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发现清漆的UV-vis吸收波长小于250 nm,用SEM对涂膜形态结构的分析,显示涂膜在老化时其表面有降解或有物质损失,从而引起失光。DMTA评价了漆膜的贮存模量、损耗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丙烯酸树脂 紫外线 加速老化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对木纤维/LDPE复合材料影响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齐菁 于洪亮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7年第5期29-31,共3页
按照木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塑料(LDPE)熔融挤出工艺制造木塑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力学热分析,找出不同含量偶联剂(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偶联剂 复合材料 动态力学分析 材料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血管支架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一涵 窦红静 +2 位作者 孙康 孙锟 冯其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5-1609,共5页
聚对二氧环己酮(PDO)编织成的可生物降解血管支架比传统金属材料支架有着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血管栓塞再狭窄等优点.利用动态力学实验(DMTA)方法测试PDO纤维动态力学性能,并对3种不同方法编织的支架进行动态力学测试,通过实验结果,... 聚对二氧环己酮(PDO)编织成的可生物降解血管支架比传统金属材料支架有着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血管栓塞再狭窄等优点.利用动态力学实验(DMTA)方法测试PDO纤维动态力学性能,并对3种不同方法编织的支架进行动态力学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指出了支架编织方法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可降解支架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真空热循环下的蠕变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高禹 李洋洋 +4 位作者 高博闻 王柏臣 于祺 刘刚 包建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分别测试了真空热循环前后树脂的质损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树脂的质损率先迅速升高后趋于平缓。红外光谱基本无变化。动态力学热分析(... 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分别测试了真空热循环前后树脂的质损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树脂的质损率先迅速升高后趋于平缓。红外光谱基本无变化。动态力学热分析(DMA)表明真空热循环初期树脂发生了后固化,循环次数超过101次后出现了明显的物理热老化。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蠕变性能的变化可以归因于真空析气、后固化和物理热老化的综合作用。采用时间硬化模型和Kelvin模型对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试样的蠕变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时间硬化模型能有效地描述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蠕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真空循环 质损率 动态力学分析 时间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利剑 张博明 戴福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3,共4页
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DMTA)测试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在与复合材料共固化前后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共固化、粘弹性阻尼层的厚度以及复合材料柔性层对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共... 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DMTA)测试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在与复合材料共固化前后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共固化、粘弹性阻尼层的厚度以及复合材料柔性层对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共固化过程中由于树脂渗透等原因,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峰值仅为理想状态的54%左右且阻尼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增加粘弹性阻尼层的厚度以及在阻尼层附近插入柔性层不仅可以提高粘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峰值,而且可拓宽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温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粘弹性阻尼层 共固化 阻尼特征 动态力学分析(DM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改性研究中的力学性能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萼良 康新 +2 位作者 林保平 何小元 汪凤泉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217,共5页
讨论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测试方法,并提出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聚酰亚胺/SiO2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为了解决数字散斑相关法不能直接测量较大变形的缺陷,还提出了多级相关算法,并利用亚像素搜索和双线性插值作数据处理.同时又给出了用两... 讨论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测试方法,并提出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聚酰亚胺/SiO2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为了解决数字散斑相关法不能直接测量较大变形的缺陷,还提出了多级相关算法,并利用亚像素搜索和双线性插值作数据处理.同时又给出了用两种测试方法测量的杨氏模量,并作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SiO2 薄膜 动态力学分析 数字散斑相关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淀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忠柱 乔秀颖 +1 位作者 姜闻博 孙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8-372,共5页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热塑性淀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TPS/EVOH)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体系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吸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中分子间作用力加强;复合体系...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热塑性淀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TPS/EVOH)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体系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吸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中分子间作用力加强;复合体系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当EVOH含量到达30%后,复合材料的吸水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淀粉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动态力学分析 流变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作用下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蠕变性能与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禹 李晨浩 +4 位作者 王进 王柏臣 于祺 崔旭 包建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81,共8页
在80℃/85%RH湿热环境下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了环境老化处理,分别测试了湿热老化前后树脂的吸湿率、红外光谱、试样断口形貌特征、动态力学热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树脂的吸湿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 在80℃/85%RH湿热环境下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了环境老化处理,分别测试了湿热老化前后树脂的吸湿率、红外光谱、试样断口形貌特征、动态力学热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树脂的吸湿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经历湿热老化前后的树脂蠕变曲线均呈速率衰减变化趋势。树脂蠕变性能的变化归因于树脂网链伸长导致的储能模量增加和湿热物理老化的综合作用。通过3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发现三参数时间硬化模型的蠕变拟合效果最好;Poynting-Thomson模型次之;Kevin模型拟合精度较差。三参数时间硬化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蠕变曲线,对长时间树脂蠕变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湿老化 吸湿率 动态力学分析 蠕变性能 三参数时间硬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循环对碳/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禹 刘京 +3 位作者 王进 王柏臣 崔旭 包建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161,共8页
对T700/HT280复合材料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140~180℃,10-3 Pa),分别测试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采用宏观目视、超声C扫描和有限元分析对低速冲击损伤状况进行分析、表征和模拟。结果表明,... 对T700/HT280复合材料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140~180℃,10-3 Pa),分别测试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采用宏观目视、超声C扫描和有限元分析对低速冲击损伤状况进行分析、表征和模拟。结果表明,随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由于发生析气效应,T700/HT280复合材料及基体树脂的质损率先急剧升高然后趋于平缓。经历真空热循环处理后T700/HT280复合材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后固化、热老化和局部界面脱粘。低冲击能时主要损伤模式为基体树脂受到压缩,高冲击能时主要损伤模式转化为基体开裂、复合材料分层。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随冲击能量的增大,复合材料吸收能增加。冲击能量为30~40 J条件下,吸收能可以有效地表征出真空热循环对复合材料的环境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循环 低速冲击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DMA) 有限元模拟 超声C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高浓度施药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薛新宇 屠康 +2 位作者 兰玉彬 秦维彩 张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98,79,共6页
探索了2种常规药剂在低量高浓度无人机施药作业方式下对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药剂(毒死蜱chlorpyrifos,己唑醇hexaconazole),2种作业方式处理南粳5050一个生长季的水稻,对比采后稻谷加工品质。由航空高浓度低量喷洒与常规喷洒处理的... 探索了2种常规药剂在低量高浓度无人机施药作业方式下对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药剂(毒死蜱chlorpyrifos,己唑醇hexaconazole),2种作业方式处理南粳5050一个生长季的水稻,对比采后稻谷加工品质。由航空高浓度低量喷洒与常规喷洒处理的水稻籽粒的DMA动力学频谱得知:飞机喷洒毒死蜱处理的水稻硬度高于常规喷洒;飞机喷洒己唑醇处理的水稻与常规喷洒作业的黏弹性指标差异不大。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水稻籽粒中淀粉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航空施药和常规施药方式对水稻籽粒的微观结构均会产生影响,航空施药对水稻籽粒的微观结构影响小于常规施药对水稻籽粒微观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质 农业航空 施药 热动态力学分析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上浆剂对炭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禹 吕春祥 +4 位作者 王心葵 刘鸿鹏 贺福 李永红 宋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利用单纤维碎裂法,三点短梁法,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研究了未上浆炭纤维、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和经纳米S iO2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炭纤维经改性乳液上浆剂和未... 利用单纤维碎裂法,三点短梁法,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研究了未上浆炭纤维、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和经纳米S iO2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炭纤维经改性乳液上浆剂和未改性乳液上浆剂上浆后,与未上浆相比,其单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分别提高了79%和41%,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分别提高了14%和9%。DMTA图谱显示经纳米S iO2改性上浆的CFRP其损耗角正切(tanδ)较未改性上浆的降低18%,玻璃化温度(Tg)高出5℃。说明上浆剂中添加纳米S iO2可使上浆后的CFRP界面黏结性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纳米SiO2 上浆剂 动态力学分析 界面剪切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固化剂对环氧沥青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威 赵辉 +2 位作者 文俊 蔡芳昌 蒋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1-605,617,共6页
在癸二酸中复配一定质量的甲基四氢苯(MeTHPA)或桐油酸酐(TOA)作为环氧沥青的固化剂,利用拉伸强度、针入度、DSC、DMTA测试,并结合拉伸破坏断面的光学显微镜和SEM分析,研究了复配固化剂对环氧沥青材料力学性能、固化热力学行为、固化体... 在癸二酸中复配一定质量的甲基四氢苯(MeTHPA)或桐油酸酐(TOA)作为环氧沥青的固化剂,利用拉伸强度、针入度、DSC、DMTA测试,并结合拉伸破坏断面的光学显微镜和SEM分析,研究了复配固化剂对环氧沥青材料力学性能、固化热力学行为、固化体系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固化剂MeTHPA和TOA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沥青固化体系的拉伸强度和高温强度,缩短固化反应的诱导期,使固化反应由单独使用癸二酸的两步反应变为一步反应;可以同时提高环氧沥青固化体系中沥青相和环氧树脂相的玻璃化温度,增加固化体系的高温阻尼性能,也会使沥青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粒径变得不匀,固化体系拉伸断裂时由韧性断裂转为半脆性断裂。相对于复配TOA而言,在癸二酸中复配MeTHPA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沥青 固化剂 动态力学分析 力学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Casein二元共聚体系的相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擎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51-153,共3页
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 ,丙烯腈、酪素共聚物 (AN- g- Casein)二组分互不相容。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证实了这一结论。由于接枝共聚使二组分既分相又互相牵制 ,引起了特征界面松弛现象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发现接枝共聚物二相以高聚物网络 (I... 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 ,丙烯腈、酪素共聚物 (AN- g- Casein)二组分互不相容。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证实了这一结论。由于接枝共聚使二组分既分相又互相牵制 ,引起了特征界面松弛现象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发现接枝共聚物二相以高聚物网络 (IPNs)共存 ,相畴分布从 0 .2 μm到 4μm。由于 IPNs的存在 ,使 AN- g- Casein共聚物序态降低 ,序态分布加宽 ,又由于 IPNs加强了纤维中原纤间的结合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酪素 接枝共聚物 相容性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水镁石/EVA复合材料界面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贤 赵琦 +1 位作者 张同心 包建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5,89,共5页
选用了三种表面处理剂(硬脂酸Ste、硅烷偶联剂KH550、钛酸酯偶联剂JN114)对水镁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界面作用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粉体分散行为的影响,并对界面粘接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的加入... 选用了三种表面处理剂(硬脂酸Ste、硅烷偶联剂KH550、钛酸酯偶联剂JN114)对水镁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界面作用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粉体分散行为的影响,并对界面粘接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水镁石粉体在树脂相EVA中的分散性;硬脂酸赋予体系高的断裂伸长率,KH550赋予体系更高的拉伸强度,JN114赋予体系更好的综合性能;由DMTA的损耗因子值(tanδ)计算得出界面粘接强度相对大小依次为:KH550 modified>JN114modified>No treated>Ste modified,此结论与Tg值大小及力学测试数据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镁石 EVA 界面粘接 表面改性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EPDM/SEBS交联发泡材料摩擦与磨损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伟飞 刘灿培 +1 位作者 卢庆新 陈明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77,共6页
研究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共混物交联发泡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过程,并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探讨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与摩擦和磨损的关系,扫描电镜分析磨痕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研究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共混物交联发泡材料的摩擦和磨损过程,并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探讨了损耗角正切值(tanδ)与摩擦和磨损的关系,扫描电镜分析磨痕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随tanδ和储能模量的变化有对应关系,均在SEBS质量分数为40%时达到最大值且磨损体积与应变能密度的倒数线性相关,这可预测其耐磨性能并为产品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交联发泡 摩擦系数 磨损体积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作用下T800碳纤维/AC631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禹 杨晓东 +2 位作者 董尚利 王柏臣 包建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5,共7页
在200℃高温环境下对多向铺层T800/AC631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进行了长时间暴露处理,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拉伸强度。根据拉伸强度确定疲劳应力水平,并测试了高温环境处理前后材料的疲劳性能。采用宏观目视和超声C扫... 在200℃高温环境下对多向铺层T800/AC631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进行了长时间暴露处理,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拉伸强度。根据拉伸强度确定疲劳应力水平,并测试了高温环境处理前后材料的疲劳性能。采用宏观目视和超声C扫描对复合材料疲劳损伤状况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温环境处理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先迅速增加再缓慢增加。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归因于高温环境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后固化、物理老化和界面局部脱粘。高温环境处理1000 h后,复合材料出现了轻微损伤,其疲劳寿命与原始态相比明显下降。复合材料的疲劳破坏模式主要为纤维断裂和铺层分层开裂。经历高温环境处理的T800/AC631复合材料的刚度明显下降,迟滞回能环轴线斜率和面积减少,表明复合材料出现了明显的高温老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树脂基复合材料 高温环境 疲劳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超声C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